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犁地区沙枣盆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枣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树种,树皮栗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树干自然弯曲,分枝较密,枝、叶均被银白色鳞片及星状毛;果实长圆状椭圆形,直径为1厘米,果皮早期银白色,后期黄褐色或红褐色,极具观赏价值。其根系发达,萌生力强,适宜盆景提根栽培。  相似文献   

2.
沙枣既耐寒、耐旱,又较耐盐碱,主要分布在荒漠半荒漠地区,是西北干旱区各地实施四旁绿化、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林业工程的造林先锋树种. 一、植物学特性 沙枣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高5~10米,无刺或具刺,刺长30~40毫米,棕红色,发亮;幼枝密被银白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红棕色,发亮.叶薄纸质,矩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0~13毫米,顶端钝尖或钝形,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幼时具银白色圆形鳞片,成熟后部分脱落,带绿色,下面灰白色,密被白色鳞片,有光泽,侧脉不甚明显;叶柄纤细,银白色,长5~10毫米.  相似文献   

3.
<正>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或乔木,高15m,高山沟谷可达18m。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单叶通常近对生;叶柄极短;叶片纸质,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  相似文献   

4.
沙棘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形态特征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属落叶灌木或乔木,高达10m,枝有刺.叶互生或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6 cm.叶端尖或钝,叶基狭楔形,叶背密被银白色鳞片,叶极短.花小,淡黄色,先叶开放,具球形或卵形,长6~8 mm,熟时橘黄色或橘红色;种子小,骨质.花期3~4个月,果9-10月成熟.  相似文献   

5.
王文博 《甘肃农业》2014,(14):94-94
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属,灌木或小乔木,枝有刺,幼枝密被褐色鳞片灰色,叶互生,短柄,果实为圆柱形或宽椭圆形,多浆汁,由于其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蘖力强,枝叶茂密,保土保水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沙棘属于胡颓子科沙棘属,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5~10米,常见2米左右,寿命可达100年以上。根系发达,有根瘤。具粗壮棘刺,枝幼时密被褐锈色鳞片。叶互生,线性或线状披针形,两端钝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鳞片。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短总状花序腋生于头年枝上;花小,淡黄色,雄花花被2裂,雄蕊4枚;雄花花被筒囊状,顶端2裂。果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球形,橙黄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相似文献   

7.
日本绣线菊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绣线菊(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为蔷薇科绣线菊属的直立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枝条细长开展,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单叶互生。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缺刻状重锯齿,高达15-20cm.冠幅可达60~90cm。老枝褐色,新枝黄色。花期长,10~35朵聚成复伞房花序生于当年的直立新枝顶端.花密集.密被短绒毛.花蕾及花均为粉红色,花期5月中旬至10月中旬。地被观花植物.庭院观赏,栽植花篱、花境,是优良的庭园绿化树种.也是上好的蜜源植物。  相似文献   

8.
<正>沙棘又名醋柳、酸刺、酸溜溜,颓子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及叶背密被银白色或淡褐色鳞片。叶条状或条状披针形。花黄色,先于叶开放。浆果近球形或卵球形,橙黄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湖泊低地、乌拉山麓,山西北部和西部,青海、甘肃东部六盘山区,黄土高原沟坡塬地边缘,黄河河谷阴坡,山西的太行、五台、吕梁等山区,新疆塔里木河上游以及河北西北部山区都有分布。沙棘喜光,但能耐疏林庇荫。浅根,但侧根根系发  相似文献   

9.
<正>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别名桂香柳、香柳,为胡颓子科落叶乔木或小乔木,是西北地区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重要资源。主要分布在各省区和西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也有少量分布。1沙枣的开发价值沙枣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植物资源,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是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先锋树种。同时沙枣的枝、叶、花、果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沙枣果实、种子、叶片和花粉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0.
兔脚蕨(Davallia mariesii)又名龙爪蕨、狼尾蕨,骨碎补科骨碎补属植物。根茎裸露在外,肉质,粗约6~12cm,表面贴伏着褐色鳞片与毛茸如同兔脚,花农因此称做兔脚蕨或狼尾蕨。形态特征:兔脚蕨为小型附生蕨。植株高20cm。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绒状披针形灰棕色鳞片。叶远生,叶片阔卵状三角形,三至四回羽状复叶,羽片愈近顶处愈形缩小,整体呈三角形。孢子囊群着生于近叶缘小脉顶端,囊群盖近圆形。小叶细致为椭圆或羽状裂叶,革质,叶面平滑浓绿,富光泽,羽叶长10~30cm,由细长叶柄支撑,叶柄色稍深,细长10~30cm,孢子囊群着生在小叶缘之小脉顶端边,非叶…  相似文献   

11.
朝鲜蓟又名法国百合、荷花百合、洋蓟,是菊科菜蓟属中以花蕾供食的栽培品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地区.花蕾中的花苞及花托为食用部位.朝鲜蓟营养丰富,是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消费量较大的高档蔬菜.朝鲜蓟叶大肥厚,披针形,密被茸毛,叶缘深裂.多分枝,6~7月间枝端生肥嫩花蕾,以主茎花蕾最大,称王蕾.种子粒大,扁椭圆形,褐色或白色.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持水力强的壤土或粘壤土上用种子或分株法繁殖.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沙棘主要分布于滇西北的中甸、德钦、维西、丽江、宁蒗等县,其中以中甸、德钦分布最多,面积约1.5万亩。云南沙棘绝大部分处于野生状态。由于沙棘营养价值高,故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一个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树种。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该属共有4个种,5个亚种。我省的沙棘为云南沙棘(Hippophae rhamncidea Linn ssp.Yunnanensis Ronsi),是沙棘的一个亚种。云南沙棘为落叶灌木或高大乔木,高1~16m。老枝灰黑色,幼枝密被鳞片或星状毛,银白色。刺较多,顶生或侧生。单叶互生或对生。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05,(16):26-26
千屈菜为千屈菜科千屈菜属多年生挺水宿根草本植物,别名马鞭草、败毒草.其叶呈柳树叶状.故又称水柳、承枝柳和承枝锦。株高50-120厘米。叶对生或轮生.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全缘,无柄。地下根茎粗壮,木质化,地上茎四棱形直立.近地面基部也术质化,多分枝。长穗状花序顶生.多而小的花朵密生于叶状苞酸中,花序长达40厘米以上,小花密集生长.花玫瑰红或蓝紫色.花期6~10月.  相似文献   

14.
1.植物学特征 树姿半开张,1年生枝褐色至淡紫红色,节间长2.49厘米.叶片宽披针形或长椭圆披针形,深绿色,长20.8厘米,宽4.9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面波状,叶基皱缩;叶缘钝锯齿形;蜜腺肾形,2~3个着生于叶柄,另在叶基常有2~3个;叶柄长1.04厘米,部分主脉淡紫色.花冠粉红色,无正常花粉.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落叶针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色,灰褐色,纵裂成长鳞片脱落,落痕为紫红色带褐色;当年生长枝淡红褐色或淡褐色,稍有光泽,直径1-1.2毫米,密生长毛或短毛,或散生长毛或无毛,但基部总有长毛或短毛,二、三年生枝灰色或暗灰褐色;短枝直径2-3毫米,顶端叶枕间密生淡褐色柔毛;冬芽淡紫褐色,顶芽卵圆形或卵状圆锥形,芽鳞边缘有睫毛。叶倒披针状线形,长1.0-2.5厘米,宽约1毫米,扁平,表面平,稀每侧有  相似文献   

16.
沙棘又名醋柳,胡秃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灰色,有刺,叶互生,线状披针形,被银色鳞毛。野生分布于我国西藏、新疆、内蒙古三个自治区以及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居果蔬之冠,每100克沙棘果汁含维生素C850毫克~1500毫  相似文献   

17.
兔脚蕨又名龙爪蕨、狼尾蕨,骨碎补科骨碎补属植物。根茎裸露在外,肉质,粗约6~12厘米,表面贴伏着褐色鳞片与毛,如同兔脚,花农因此称它为兔脚蕨或狼尾蕨。一、形态特征:兔脚蕨为小型附生蕨。植株高2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绒状披针形灰棕色磷片。叶远生,叶片阔卵状三角形,三至四回羽状复叶。孢子囊群着生于近叶缘小脉顶端,囊群盖近圆形。小叶细致为椭圆或羽状裂叶,革质,叶面平滑浓绿,富光泽,羽叶长10~30厘米,由细长叶柄支撑,叶柄色稍深,长10~30厘米。二、栽培繁殖:兔脚蕨为长绿草本附生蕨类,喜温暖半阴环境,能耐一定的干燥,土壤以疏松…  相似文献   

18.
兴安圆柏的栽培及观赏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安圆柏(Juniperus davurica Pall. )柏科圆柏属常绿针(鳞)叶灌木,又名兴安桧、蟠龙松、爬地松、爬山松. 形态特征匍匐状常绿针(鳞)叶灌木,多分枝,密生;树皮暗紫褐至暗灰褐色,薄片状剥落;当年生枝绿色,老枝红褐色;叶二型,幼树全为针叶,老树以针叶为主,兼有鳞叶,针叶交互对生,斜展,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6mm,先端渐尖,鳞叶交互对生,排列紧密,菱状卵形,长1~2mm,钝头;雄球卵圆形,生于幼枝顶端,雌球着生于小枝顶端;浆果倒卵状球形,长4~6m,宽6~8mm,熟时紫黑色,被有白粉;种子扁卵形,有3条棱,长3~4mm,宽2~3mm,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花期6月;果熟期9~10月.  相似文献   

19.
在撰写《黑龙江植物志》(莎草科)过程中,发现莎草属(Cyperus)的白鳞莎草(Cyperus nipponicus Franch. et Sav.)为黑龙江省新记录种。其主要特征为:植株密集丛生。矮小,一般2—8 cm高。苞片叶状,明显长于花序。花序头状或球形,淡黄绿色,小穗扁平状,披针形或狭卵形,鳞片薄膜质。小坚果约为鳞片长的1/2。柱头2。本种喜生于湿地或江(湖)岸边沙地。  相似文献   

20.
越橘的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 L.)别名熊果叶、红豆、牙疙瘩,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在欧、亚、美三洲及环北极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1形态特征 越橘为常绿矮小灌木,株高10~25cm,老枝褐色,新枝绿色,密生短毛.单叶互生,叶倒卵形或近椭圆形,先端圆钝或微缺,基部楔形,上面深绿有光泽,背面淡绿散生有褐色腺点,革质,网状脉明显,叶长1~2cm,宽0.6~1cm.花着生于1年生枝先端,总状花序,稍下垂,每个花序2~15朵花,花冠钟状,白色或粉色.果为浆果,球形,深红色,直径约0.7cm,顶端有宿萼.花期5~6月,果期8~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