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姚县大岚乡第一农业社,位于四明山的中心区域,全社532亩茶园,大部分布于宫乐坪头、大路岗、巴门庭、和尚弄、大坪头后山岗大山头、养山岗及蜻蜒岗头等高山台地上。以土质来说有黄泥土,朱砂土、白岩土及半砂半泥土之分。土层较深的黄泥土占32.5%,其余大半属于土层较浅的沙性土壤,如官乐坪头3亩茶地由于沙性重隔泥浅,茶  相似文献   

2.
关于茶树越冬及防冻技术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原属亚热带作物,耐寒性不强,对低温比较敏感。每当月平均气温下降到10℃,即停止生长而进入休眠期。近期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为-6℃~-18℃,不同品种或栽培条件,其抗寒性差异很大,为此解决茶树安全越冬,引抗寒品种是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胡多 《茶业通报》1998,20(2):28-29
近几年,我县的名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今年名茶产量为801t,产值达3756.2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9.3%,与茶叶产销政策改革之初的1994年相比,名茶产量增加292.2t,增产96%,产值增加2353.2万元,增长167.7%。名茶生产的崛起,使我县茶叶经济重现辉煌。这其中,名茶机制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1机制名茶现状我县机制名茶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全县只有少量的名茶机制设备,机型以大型成套名茶炒制机为主,一般每套机械包括杀青、理条、整形等若干单机,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价格较贵,难以在全县推…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央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方针,实现两年飞跨战前关的伟大号召,大力扩大茶园面积,快速栽培茶树,提早采茶,这是今天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和工农业生产继续全面大跃进新形势下,广大茶区人民的迫切要求。过去群众多年的习惯是“栽三窖五”,意思是指茶树用苗移栽(两年生苗)的办法需三年才能采叶;用种子直播需五年,这只能说是在旧社会历史条件下,粗放管理茶园的产物。今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大胆技术革新,切实掌握茶树的生活习性和发育规律,以及它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所茶场现有单行条植(行株距130×30厘米)的新式茶园822亩,其中1956年冬播的500亩,从播种到采叶仅两年零五个月,目前茶树平均高度60厘米,幅度55厘米,有30个旁枝,茶树大部为中型椭圆叶,生长健壮。今年春季对1956年播种的500亩茶园,实行了打顶轻采,每亩采摘生叶60斤,连夏季轻采,秋季打顶采平均每亩达生叶140斤,折合干茶35斤。  相似文献   

6.
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们霞浦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挥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在全县范围内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以更新、重修剪、移植归并、移苗补植为中心的改造旧茶园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改造的茶园当年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大增产,1958年全县茶叶总产量,比1957年增产50.5%;改造的第2年——1959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有名的大叶茶产地。大叶茶比小叶种,不论在产量和品质上都优越。云南绝大多数茶区的气候,属亚热带气候类型,土壤深厚肥沃也是其他茶区不能及的。云南省在祖国边疆,居住着各兄弟民族,栽培茶树的有(?)族、哈伲族、瓦族、拉祜族、本人族及汉族等。各民族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有着不同的生产水平。这些技术经验是兄弟民族长期和自然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现在把这些经验加以调查整理,编写出来,供茶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摸清赣南茶树品种资源,在江西省农牧渔业厅和江西省蚕茶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从一九八○年开始,我们组织了有关茶叶科技人员,逐年分成12个调查小组,对赣县、信丰、南康、大余、崇义、安远、定南、全南、兴国、宁都、石城、寻乌等县,进行了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初步查清了赣南茶树品种资源的分布情况,调查工作已告一段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宣恩是鄂西南山区,系云贵高原向东北延伸的一部分。茶区海拔高度多为700—1000米。境内山峦迭障,沟壑纵横,四季云雾弥漫,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山间云雾缭绕,适于茶树生长。找县茶树品种资源调查,于1980年开始。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单株选种,现已建立起株系鉴定兼用母本园,评比试验园,资源圃,扦插圃等。我们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和新品种选育,是遵照自选、自繁、自用的力针,采取成茶感观审评与化学分析相结合,以成茶品质为主,反复比较,筛选出“7902、8027、8165、等号十个优良株系现已进入评比试验。对有希望的株系,正在就地繁殖推广,现将几个特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综述了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贵州西南部的野生茶树资源进行了标准化整理和数据描述。  相似文献   

11.
曲明传 《茶业通报》2002,24(1):23-24
为了解和掌握全市茶叶设施栽培发展态势,探索其运行模式和发展思路,于2000年4月对茶叶设施栽培情况做了调查。1设施栽培发展史日照市设施栽培始于1994年,由东港区茶业局最早在巨峰镇秦家小庄茶园开始试点,以后经几年试验、摸索和完善,到1999年设施面积发展到7.3h,发展茶叶大棚220个,实现大棚茶收入150万元。回顾设施栽培发展史有三条成功经验:一是试验效果好。起初在巨峰镇秦家小庄建的0.03h设施大棚,最后产茶叶18kg,毛收入1.8万元,引起了众多关注。二是典型示范好。大坡乡薄家口村1998年冬…  相似文献   

12.
<正>入冬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频繁出现寒潮、大风降温等恶劣天气,给茶树越冬带来严重影响。为此,我们到全市16个种茶镇的46个种茶村(茶厂),对今年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3.
国外松与茶树间作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民  韩梁 《茶业通报》1995,17(1):10-11
国外松与茶树间作的调查贺民,张桦,韩梁,胡凤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合肥农村经济管理学院)(黄山区林业局)一、林茶混交发展及理论依据迄今为止,茶园间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早在唐朝就有之。在国外对林茶间作也早有研究。印度...  相似文献   

14.
1974年起在省农业厅领导下,为了推广茶树良种,以期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在全省十二个国营茶场和二个农村社队,建立安徽1、3、7、9号良种繁育基地十四个。建立良种母穗园六十二亩,繁殖推广安徽1、3、7、9号品种。基地建立五年后,为了解不同良种在省内不同地区适应性,做了安徽1、3、7、9号品种适应性调查。一、调查项目及方法我们在省属十四个基地全面调查基础上,于1979—1981年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泾县、潜山、祁门、东至、六安三十里铺茶场和上海市黄山茶林场(以下简称县和地名)六个良种繁育基地进行重点调查。  相似文献   

15.
安永政  田永辉 《贵州茶叶》2005,33(1):4-5,10
仰望种原名为“鸟王种”,生长在仰望村云雾山大森林的中下段,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农作物及茶树生长。产出的农产品,内含物质丰富。古时候苗族迁进定居于此,开发现在的仰望地方的土地及各种资源。苗族寨主发展为18寨,由寨主统管。寨主称他为山中之“鸟”,鸟中之“王”,虽然山中老虎凶狠,猴子狡猾,只能望梅止渴而也,由“鸟王”独霸一方。后经鸟王寨主开发茶叶饮用,品质为上乘,明朝皇帝得知后,皇帝免除上粮,用茶叶上贡,成为“鸟王贡茶”。在清朝时期由于层层增加上贡茶叶,寨主无法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117个不同来源的茶样进行了甲基化EGCG分析,其中只有16个的EGCG3″Me含量在检测限(0.01%)之下,占茶样总数的13.7%,而高于0.1%含量的为40个,占总数的34.2%,含量在0.3%以上的有18个,占总数的15.4%,其中含量最高的为C48,达到了1.7%;含有EGCG4″Me的品种只有10个,只占总数的8.5%,其中含量最高的是C45,含量为0.55%,最低的是C69,含量只有0.036%。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深入走访调查了解夷陵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夷陵区茶树无性系良种率低、布局不够科学合理、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等已成为夷陵区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为更大程度地发挥茶树良种对茶产业发展的作用,本文根据夷陵区茶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鹤峰是一个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湖北西南部,恩施地区的东南角,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山区县,山峦起伏、地势复杂。年降雨量1704毫米,相对温度81.9%。茶叶多分布在沟壑纵横、云雾缭绕的低山、河谷地带。由于自然条件优异,形成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鹤峰产茶历史悠久,据鹤峰县志记载,早在两汉时代(公元二○年至公元七  相似文献   

20.
花木防冻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都认为植物的冻害全是低温造成的。因此人们一般从仲秋开始就采取停氮追磷钾和扣水增光等措施,以增加植物的抗寒能力,并在寒潮来临前,就把植物移进室内或地窖;无法移动的,就穿衣戴罩、覆盖稻草和塑料薄膜或者就地架设简易温棚。但虽百般努力,冻害还是难以避免,尤其是简易温棚里的草本花卉和原产于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