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我市把提水养殖特别是稻田立体养殖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稻田立体种养面积达18万亩,一般每亩产鱼50公斤、虾10公斤、蟹30公斤、稻400公斤,收益较高。现就有关稻田养殖中水稻稀植化生态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开展了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结合灯光诱杀防治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中,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的防效最好,对黑尾叶蝉、稻飞虱、四点叶蝉、水稻枯心白穗的相对防效分别高达80.82%、77.16%、74.13%和59.83%;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田水稻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田,相对防效分别达85.38%和70.37%;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的稻田总利润较对照田分别增加了5.95万、5.86万、5.47万和5.31万元/hm2。可见稻田养殖结合灯光诱杀在提升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能稳定增产创收。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结合灯光诱杀防治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中,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的防效最好,对黑尾叶蝉、稻飞虱、四点叶蝉、水稻枯心白穗的相对防效分别高达80.82%、77.16%、74.13%和59.83%;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田水稻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田,相对防效分别达85.38%和70.37%;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的稻田总利润较对照田分别增加了5.95万、5.86万、5.47万和5.31万元/hm2.可见稻田养殖结合灯光诱杀在提升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能稳定增产创收.  相似文献   

4.
1.技术要点1.1选准稻田,实施稻鸭共育的稻田,必须达到无公害栽培的生产条件,无任何污染。1.2选好品种。水稻品种宜选择株型紧凑、茎粗叶挺、分蘖性偏强、抗逆性较好(能抗倒伏、抗稻瘟病等)的优质稻品种。鸭子宜选择个体小(成年鸭每只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技推广》2004,(4):25-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围绕2004年全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点,加大水稻免耕抛秧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力度,全站职工分成7个工作组深入全区14个市,抓好东南西北中示范样板,重点抓好免耕抛秧稻—灯—鱼、稻—灯—鸭、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等生态农业技术扩大应用,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5月上旬,北流市300亩连片免耕抛秧稻—灯—鱼共育、100亩连片稻—灯—鸭共育,贵港市港北区60亩连片免耕抛秧稻—灯—鱼共育、50亩连片稻—灯—鸭共育已全部完成。目前,全区水稻免耕抛秧稻田养鱼、养鸭等生态农业模式正由南向北推进,已成为今年全区农…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大冈镇戴伙村是"盐城市三高农业示范园区稻田养殖示范区".稻田立体种养项目从1997年开始,准备分三年实施完成,经过两年的生产示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示范区共有面积约33.3公顷(500亩),1998年10月经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检查验收:平均每667米2(1亩)产稻458公斤、蟹27.5公斤、鱼56.6公斤、虾6.2公斤,稻田纯收入1728.24元,稻田养殖比单作水稻收入高3.19倍.现将大冈镇三高农业示范园区稻田养殖示范区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直播与常规栽培方式相比,是一种无需育秧、移栽,省工、省力、省秧田的低劳动力成本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本技术从2004年,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亩产量逐年提高(从第一年的亩产400公斤到2005年503公斤,2006年,在长龙村6组开展了较大规模水稻直播栽培示范,伍昌杰的直播稻最高亩产达到了640公斤,户平亩产560公斤。2007年,示范面积继续扩大,伍昌杰的直播稻最高亩产达到了680公斤,户平亩产达到537.6公斤,与移栽稻比较,单产基本无差异。2008年,伍昌杰的4.0亩直播稻,平均亩产567.0公斤,2010年最高亩产达722公斤),现以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8.
针对宣威市稻鱼连作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从水稻品种选用、壮秧培育、规范化栽培、科学管理等关键性环节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期进一步挖掘稻鱼连作增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生物防治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田杂草和病虫害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因子,稻鸭共育可利用鸭在稻田间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减轻水稻病虫和杂草危害;鸭的排泄物可肥田。因此稻鸭共育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节省成本,并有利净化农田生态环境,是开展有机水  相似文献   

10.
总结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优点,介绍该技术的实施要点,包括稻田选择、鸭子和水稻的品种选择、水稻栽培技术、鸭子围养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促进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开展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比较试验,对庐江县稻鱼、稻鸭和稻虾3种主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生育期、产量构成指标、产量及模式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稻鸭共育模式成本投入最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简单易操作。因此,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可作为庐江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安庆市宜秀区水稻示范区应用健身栽培、种植诱虫香根草、二化螟性诱剂、稻鸭共育、稻虾共生、太阳能杀虫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等方式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稻鸭共育是指应用生态学原理,稻田给鸭子提供生活环境和主要食物来源,鸭子为水稻除草,除虫,中耕浑水,并将粪便排放稻田供水稻生长,达到稻鸭共生、节本增效、种养双赢、循环利用的农业技术。稻鸭共育技术较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稻鸭共育过程中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育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稻田给鸭子提供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鸭子为水稻除草、除虫、疏株,并将粪便排放在稻田供水稻生长,达到稻鸭共生、节本增效、种养双赢的目的,而且生产的稻米属绿色无公害产品。  相似文献   

15.
正稻渔共生是以水田稻作为基础,在水田中养殖鱼、虾、鳅、蟹、鳖等水产和鸭(禽)等动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肥、气及各类生物资源,通过水稻和水(禽)产动物既共生共育又互利互补而形成的种养生态模式。"稻-鱼""稻-鱼-鸭""稻-虾""稻-鳖""稻-蛙-菜""稻-鳅""稻-鱼-菇""稻-鱼-萍""稻-鱼-萍-鸭"等种养模式是最大限度利用稻田空间的主体复合种养模式,水稻扎根稻田泥土中,鱼、虾、鳖、鳅、蟹生长在水中,鸭、萍在水面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育技术是根据水稻生育期内特点和鸭子喜水好动觅食生活习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科学种养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稻鸭共育互促、互补作用,最终达到稻、鸭双丰收。通过鸭子在稻田的活动觅食,起到除草、防虫、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鸭提供嬉戏、觅食、养身长肉的栖息环境,田内杂草、害虫、浮游生物等为鸭子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降低了养鸭成本。鸭粪肥田、避免污染环境,并为水稻健壮生育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7.
一、技术要点 1.选准稻田。实施稻鸭共育的稻田.必须达到无公害栽培的生产条件,无任何污染。  相似文献   

18.
稻鱼共生系统不同水深对水稻和鱼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稻田养鱼的一个限制因子,研究稻鱼系统蓄水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稻鱼共生系统不同蓄水深度对水稻和田鱼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源不足的热带和亚热带山区,只要能够保证水稻生育期稻田水深达到10 cm就能开展稻田养鱼,田鱼生长早期不受影响;水源充足的地区,稻田水深25 cm时,水稻产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稳定粮食产量,提高单季杂交水稻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对高山区单季杂交水稻稻鳖共育技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稻鳖共育有利于发展立体和生态农业,达到稳定水稻生产,降低水稻生产和甲鱼养殖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稻鳖共育年亩效益近万元。  相似文献   

20.
安徽庆安县致富乡新富村的稻田园区喜获大丰收,2010年,园区实施稻鸭共育生产模式,增收8.9万元。稻鸭共育园区占地面积约135公顷,年产水稻11万千克,因为品质好,每千克水稻多卖0.4元,可增收4.4万元;稻田养鸭3000只,每只售价15元,可收入4.5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