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严重,给种植户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豆疫霉根腐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大豆疫病又名大豆疫霉根腐病。现己在我国大豆的生产区蔓延,尤以黑龙江省发病最为严重。其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4.
齐贵  王卫 《农业科技通讯》2012,(10):166+194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大豆,引起幼苗的猝死和成株的根腐,是世界范围内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害每年给世界范围内的大豆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十几亿美元。我国自1989首次在东北大豆主产区分离到该病原菌以来,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区)报道有该病原菌的分布,特别在黑龙江和福建发生较为严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进行了概述,并对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究,旨在为更好地防治该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本颜 《农技服务》2011,28(6):814+837-814,837
简要概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症状、病原物、传播途径、发生因素以及防治措施,为有效开展大豆疫霉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其特点危害面积大,毁灭能力性强。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于地头、田间低洼或积水处。由于发病规律的特殊性,一种防治措施不能完全控制该病害,建议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症状、病原、浸染循环、发病条件与防治对策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评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展历史、生理小种分化情况、寄主抗病机制以及抗源的筛选 ,重点评述了抗病机制和抗源的筛选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极其严重的土传性病害,目前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于194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首次发现,以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1989年沈崇尧等首次报道了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黑龙江省植保站1997、1998两年对黑龙江省大豆疫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黑龙江省发病面积已超过30万hm2。  相似文献   

10.
延边地区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延边地区检疫性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危害状况、病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流行条件,提出了病害普查和搞好检疫的必要性,列举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栽培作物,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有的重茬年份达到10年左右,导致大豆根部病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产。大豆根部病害以及后期的枯萎死亡,一般都认为是根腐病或胞囊线虫引起的,但是近几年经过研究发现有许多是由于大豆疫霉根腐病引起的,在重茬地块大豆疫霉根腐病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通过对黑龙江省大部分大豆产区50多个县调查后发现,其中有40多个县都发现有大豆疫霉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现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两种抗性的遗传方式。【方法】利用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系)配置4个杂交组合,在分别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和根部接种法接种大豆疫霉菌株PNJ1条件下,研究两种抗性的遗传模式。【结果】豫豆25和郑92116对大豆疫霉菌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General和 Conrad对大豆疫霉菌的部分抗性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F2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1.31%~74.84%和15.60%~50.36%,F2:3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4.21%~77.05%和13.52%~38.24%。大豆对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分别属于不同的遗传体系。【结论】两类抗性都有育种价值,并且在早世代选择是有效的。选育聚合有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的品种是使大豆获得疫霉根腐病高水平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危害性大的土传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生产,为有效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减少其危害,本试验筛选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有效药剂,并提出使用技术,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土传病害,其危害性大、防治困难,而种子包衣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有效且简便的方法,文中选择亮盾种衣剂作为试验药剂,比较分析其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亮盾种衣剂包衣可以降低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率,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毁灭性病害之一,每年都会给大豆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对此病的最有效防治措施。抗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抗病机制成为研究焦点。根据大豆抗疫霉根腐病(Phytophora root rot)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阐述了大豆防卫基因、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以及大豆-疫霉菌互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分布广泛,是危害极其严重的土传病害.1948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首次发现,目前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主要和普遍发生的病害.  相似文献   

17.
大豆品种(系)抗疫霉根腐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推导大豆品种(系)的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为病害防治筛选有效抗病品种(系)。【方法】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鉴定124个品种(系)对12个大豆疫霉菌菌株的反应型,通过基因推导方法分析品种(系)的抗病基因。【结果】124个品种(系)对12个菌株共产生51个反应型,13个品种(系)产生的反应型分别与几个含有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的反应型相同,33个品种(系)产生的反应型符合一些两个已知抗病基因组合的反应型,这些品种(系)可能含有已知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52个品种(系)共产生37个既不同于任何含有单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的反应型也不同于两个已知抗病基因组合的反应型,它们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结论】鉴定的大豆品种(系)普遍存在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但抗病品种(系)数量和抗性水平存在地区间差异,同一地区多数抗病品种的遗传背景和抗性水平相似。  相似文献   

18.
黄淮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套大豆抗疫霉菌根腐病基因鉴别菌系,并用于分析大豆品种(系)是否含有抗病基因Rps1a、Rps1c和Rps1k。【方法】采用下胚轴接种法测定了125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的毒性组成,筛选了不同毒力公式的6个大豆疫霉菌并建立了该菌系,测定了黄淮地区55个主栽大豆品种(系)对该菌系的抗性并通过基因推导方法进行抗病基因分析。【结果】55个大豆品种(系)共产生18种反应型。抗病基因的推导结果表明,有2个品种可能含有Rps1c,没有鉴定到可能携带有Rps1a或Rps1k的大豆品种(系)。【结论】黄淮地区携带抗病基因Rps1a、Rps1c和Rps1k的大豆品种(系)并不多,且易感疫霉菌,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抗性育种并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Harpins蛋白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机制,对抗感不同大豆品种幼苗喷施Harpins蛋白,并测定喷施后120h内大豆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大豆喷施Harpins蛋白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增加,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的幅度大于感病品种,且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比感病品种早;诱导72h后,绥农8号POD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119.5%,宝丰7号POD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54%。  相似文献   

20.
详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理小种分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新成果,并对其中的一些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