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棉铃虫一生的许多生活习性,多数对棉铃虫自身的繁衍和生长发育有利,而对农业生产不利。只有掌握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开展综合防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棉铃虫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才能达到控制棉铃虫危害的目的。一、幼虫阶段1.初孵幼虫具有取食自身卵壳的习性...  相似文献   

2.
朝阳棉区棉铃虫生活习性和防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在朝阳地区过去没有系统资料。作者通过两年的试验观察,初步摸出了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和我出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棉铃虫在朝阳地区一年发生三代,幼虫老熟化蛹在寄主根部附近20厘米左右处。6、7、8月下旬是药剂防治适期。防治棉铃虫要采用综合防治办法,人工捕杀成虫结合化学药剂杀死幼虫效果高。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朝阳棉区连年发生,使棉蕾、铃大量脱落,轻者受害10%左右;重者达30%以上。1965年我们在大平房公社搞样板田对棉铃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和调查。群众反映打扣心尖能捉到幼虫及卵。这对我们是一个启发,通过进一步的试验,总结出打扣心尖是防治第一代棉铃虫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由于种植制度、施肥水平、气候因素等影响,大田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棉铃虫有不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对淮北地区棉铃虫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和防治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在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是豫东棉区的重要害虫。在介绍棉铃虫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棉田发生动态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为豫东棉区棉铃虫有效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1989~1991年田间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蔬菜田棉铃虫在长治地区一年发生四代,以二代幼虫为害最重。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幼虫有转果为害的习性。成虫产卵多在植株的上部叶片正面和嫩枝上,其落卵量的85%以上。温度25~28℃,相对湿度在70%以上,最适合棉铃虫的发生繁殖。利用成虫趋性进行测报,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控制此虫。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在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是豫东棉区的重要害虫。在介绍棉铃虫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棉田发生动态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为豫东棉区棉铃虫有效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张修金 《农技服务》2007,24(2):57-58
介绍和比较了棉铃虫和烟青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条件、危害状况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介绍了棉铃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生活习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棉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棉铃虫1.1为害特点。棉铃虫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常年发生。主要以幼虫取食棉花的组织,初孵幼虫取食棉花的生长点及上部果枝生长点,随后转移至幼蕾铃为害,虫粪排出蕾外,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幼虫有转移为害的习性,1条幼虫一生可咬食蕾铃2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循化县玉米棉铃虫的生长史、生活习性、虫害性等观察分析,结合在玉米种植区对棉铃虫的防治试验和多年防治实践,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在酱用番茄上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 1.发生规律与习性 焉耆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最重,第3代次之.全年发生过程以二十二团为便.越冬蛹于4月未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达到12.6~14.2℃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盛期.羽化期较长.5月底至6月初.第1代卵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在6月上中旬,但发生量较少,寄主分散,主要为害春小麦、春玉米及食用西红柿等.第1代成虫于6月20日前后形成蛾峰,第2代卵孵化高峰在7月上旬,幼虫主要为害酱用番茄,且发生早,寄主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3代卵孵化高峰在8月中旬,可继续为害后期酱用番茄,一般年份达不到防治指标,第3代老熟幼虫入土2~5厘米越冬,形成次年越冬蛹.  相似文献   

13.
一、棉花害虫 (一)害虫: 1.棉铃虫和土产芽虫*Heliothis punctiger Wallengren(实夜蛾属之一种):这两种害虫在外形、习性和生活环境方面非常相似,卵均呈珍珠白色。老熟的棉铃虫幼虫体色由浅绿至褐色,土产芽虫的幼虫体色由灰白至暗绿。新羽化的棉铃虫蛾前翅中部有一明显的肾形斑,而土产芽虫翅上的斑则是弥漫的。棉铃虫后翅黑带的中部向后缘处有一灰白块,而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观察,系统研究了Bt棉对棉铃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大龄幼虫取食Bt棉后,化蛹率下降33.3;~51.7;,羽化率降低26.3;~57.8;,蛹重减少6.5;~11.4;,对蛹期的影响较小.5龄幼虫取食Bt棉后单蛾产卵量下降43.4;~67.8;,卵孵化率下降77.1;~84.5;.对用常规棉饲养出的刚羽化的蛾子用Bt棉和常规棉的花蕊饲喂,取食Bt棉花粉的蛾子的产卵量、卵孵化率较取食常规棉花粉的下降49.2;、64.4;.在Bt棉上棉铃虫幼虫取食次数明显减少,吐丝下垂次数是常规棉上幼虫的3.4倍.Bt棉上棉铃虫幼虫分布在后期与常规棉有差异,在花上的幼虫显著多于常规棉.棉铃虫中等以下发生时,Bt棉对产卵有明显的排趋性,大发生时无排趋性.  相似文献   

15.
樟叶蜂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1年中分别在4月、5月和6月出现幼虫危害高峰。介绍了樟叶蜂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1995~1997年就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及棉铃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棉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内在抗性,对初孵幼虫致死率达90%以上,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严重,其毒力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对二、三代棉铃虫不进行药剂防治则显著减产。初步提出抗虫棉的棉铃虫防治策略为:二代以保棉株生长点为主,三代要重点防治以保蕾铃。其防治指标是: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200~300粒,三代百株累计卵量80~120粒。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抗虫棉田2、3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施药防治条件下 ,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田在棉铃虫大发生条件下 (百株累计卵量大于 45 0粒以上 ) ,2代棉铃虫必须适当辅以化学防治 ,其防治指标为百株 2龄下幼虫 15~ 2 0头 ;3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百株 2龄下幼虫 2 0头 ,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到 2 5~30头。总结提出了科学应用棉铃虫防治指标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的棉铃虫发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转Bt基因棉保铃棉、中棉30与棉常规品种防治和不防治情况下棉铃虫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1)各处理间棉铃虫卵的发生时期基本一致,发生量则差异较大;(2)转Bt基因棉棉铃虫幼虫的发生量远低于常规棉(平均低72.4%);(3)在生长前期各处理均有一定数量的天敌类群,对棉铃虫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生产上防治杨二尾舟蛾提供参考,介绍了杨二尾舟蛾的成虫、卵、幼虫和卵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分析了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