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合理轮作,深耕整地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2.深耕整地伏翻整地:小麦成熟得早,可以抓紧时间进行伏翻。伏翻的深度一般可达到22~25厘米,翻后及时耙平、  相似文献   

2.
一、栽培技术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上,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2.深耕整地伏翻整地:小麦成熟得早,可以抓紧时间进行伏翻。伏翻的深度一般可达到22~25厘米,翻后及时耙平、耙细。  相似文献   

3.
1 合理轮作,深耕整地 1.1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4.
一、合理轮作,深耕整地 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上,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5.
一、合理轮作,深耕整地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6.
一、合理轮作,深耕整地 1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上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7.
正一、整地、选地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的地块。实行与非豆科作物三年轮作,避免重茬和迎茬。2.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秋翻整地,秋翻深度一般要在20~25厘米,要求深浅一致、扣垄均匀严实、不漏耕,不留地头和荒格子。3.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优质高产的基础保证。大豆前茬最好是玉米,因为玉米生产中施肥比较多,管理也精细,杂草也比较少。除了玉米,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茬,因为小麦  相似文献   

8.
<正>大豆是我省的主要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大。为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我省各地采取了各种栽培技术措施,以其达到提高品质,增产增收的目的。1合理轮作,深耕整地1.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  相似文献   

9.
<正>大豆是我省的主要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大。为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我省各地采取了各种栽培技术措施,以其达到提高品质,增产增收的目的。1合理轮作,深耕整地1.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  相似文献   

10.
一、合理轮作,深耕整地1合理轮作大豆高产的基础是合理轮作。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上,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  相似文献   

11.
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走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不宜在甜菜、向日葵茬上种植。  相似文献   

12.
1.合理轮作 因地制宜的实行合理轮作,是获得亚麻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不仅能够减轻亚麻苗期病害,对亚麻生长有利,而且由于亚麻生育期短,春种夏收,可进行伏翻整地,既能消灭杂草,又能有较长时间恢复肥力,还可充分接收夏秋雨水,从而为后作创造肥力高、水分足、杂草少的土壤环境条件。因此,种植亚麻应实行4~5年以上轮作,前茬以大豆、玉米、小麦为好,避免马铃薯、甜菜、谷子、高粱等。对于前茬除草剂使用情况与种植亚麻安全间隔期见下表: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大豆优质高产,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做好合理轮作。其中最好的前茬是具有一定施肥基础的玉米,期间还应做到管理精细,尽量无杂草。对于我省的环境条件而言,也可选择小麦茬作为前作,由于小麦的根部较浅,而大豆的根部较深,因此两者可根据自身的根系深浅情况吸收到土壤中不同层次的养分及水分。另外,麦茬往往会采取秋翻整地措施,因此耕作时间普遍较早,进而会为大豆营造出一个较好的生育条件,使大豆能够正常健康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以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为核心,采用轮作选正茬、伏秋精细整地、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两铲三趟精心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农机农艺有机结合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1选地与选茬、整地要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经过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的地块,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不重茬,不迎茬。秋季完成整地,垄宽110厘米,达待播状态。2种子及其处理2.1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地1. 选肥旱地选择土壤肥力高的上等好地,这是夺得大豆高产的基础。2. 选好前茬合理轮作是调节土壤养分、培肥地力、减少杂草和病虫为害的重要措施。大豆忌重茬和迎茬种植,也不宜种在其他豆类作物之后。应选择谷子、玉米为前茬,有利于提高产量。二、整地1. 深耕施肥大  相似文献   

16.
<正>一、轮作、整地1.轮作。实行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2.整地。打破犁底层是关键,没有打破犁底层的要做到秋深松。具有秋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春整地时要做到翻、耢、压连续作业。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早春拿净茬子,要顶浆起垄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二、施肥1.有机肥施用。每公顷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5吨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2.化肥施用。做到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参考施  相似文献   

17.
正一、轮作、整地1.轮作。实行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2.整地。打破犁底层是关键,没有打破犁底层的要做到秋深松。具有秋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春整地时要做到翻、耢、压连续作业。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早春拿净茬子,要顶浆起垄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二、施肥1.有机肥施用。每公顷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5吨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  相似文献   

18.
范福真 《吉林农业》2007,(12):33-33
1.选茬与整地 1.1选茬大豆重茬、迎茬(隔年种)对产量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病虫害也较为严重,故应合理轮作倒茬。适宜大豆的前作为禾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  相似文献   

19.
<正>一、轮作、整地1.轮作。实行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2.整地。打破犁底层是关键,没有打破犁底层的要做到秋深松。具有秋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春整地时要做到翻、耢、压连续作业。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早春拿净茬子,要顶浆起垄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二、施肥1.有机肥施用。每公顷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5吨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  相似文献   

20.
1播种前土壤准备1.1播前整地播前整地包括播前进行的土壤耕作及耙、耢、压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术,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a.平播大豆,土地必须深松,耕翻深度18~20厘米,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春季整地要做到翻、耙、松、耢、压连续作业。b.垄播大豆。伏翻秋耙,秋翻秋耙起垄或耙茬深松起垄,垄距为63~65厘米,误差2厘米,垄体压实后垄高18厘米,误差2厘米。1.2播前灌溉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