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堰市黄龙林场始建于1956年,属省投资国有林场,为十堰市林业局直属副县级生产性事业单位。林场现经营面积4.4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8.2万m3,森林覆盖率99.6%,为生态型公益林场,省级森林公园。目前,林场树种比较单一,部分人工林进入过熟林阶段,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下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森林旅游,林场决定逐步引进红豆杉。1红豆杉引种栽培技术要点1.1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2.
麻栎直播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蓟县林业局为解决华北石质山区人工植苗造林成活率低、造林质量差、鼠兔危害严重的问题,于2001年开始采用麻栎种子直播造林。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麻栎直播造林实用技术。该项技术提高了造林质量,弥补了山区造林树种单一的缺陷,具有造林成本低、节水抗旱、保存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呼中林业局薄土层藓类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开拓生态效应区,进行林木采伐利用。研究结果:开拓生态效应区是行之有效的主伐更新模式,在生态效应区中,采取营养杯造林和裸根苗造林效果显著,更新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观测样地,研究了广西陆川县湿地松工程林的生长过程的经济效益,基本情况是林分生长正常,投资项可行,但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1)造林密度小,每化顷仅1667株;(2)投入偏低;导致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少,按林价计算的单位面积产值较低。  相似文献   

5.
油茶新造林套种花生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新造林第2年的油茶林地中套种花生良种"桂花21号",从套种对油茶生长的影响、经济效益以及套种后林地的土壤肥力三个方面对油茶林套种花生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林地套种花生未对油茶幼龄植株生长造成明显影响;每公顷油茶林地中套种0.6hm2"桂花21号",产量可达2 641.32kg,有效面积产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未能机械化作业导致人工成本较高,其利润仅为3 306.25元.hm-2,有效面积利润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套种花生过程大量施入磷肥能明显改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但却降低了土壤有效钾含量。油茶新造林套种花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桂花21号"适合用于油茶新造林内套种。  相似文献   

6.
陈琳 《世界农业》1994,(11):41-41
以色列的林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情报所陈琳以色列的森林面积为11.2万ha(截止到1986年末),其中人工林面积7.2万ha、天然林面积4万ha。森林覆盖率为5.5%。以色列以国有林为主体,占98%,私有林极少,只占2%。林业局按不同的气候带划分为: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内蒙古大兴安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库都尔林业局为研究区,以森林资源现状为研究对象,对林业局2013—2017年之间森林覆盖率、林种结构、树种组成、不同起源、不同龄组的面积和蓄积量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的措施,以期为实现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及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标规划在国营林业局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目标规划的数学方法,针对林业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要求,本着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建立了国营林业局生产管理系统的规划模型。实例论证表明,所建模型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灵活性和可分析性等优点,可以统筹林业生产管理活动,适用于国营林业局制定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国有双辽市林场每年的造林工作量都很大,时间紧、任务重。为提高造林工作效率,使大面积的造林生产工作从低效能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国有林场采用了机械造林的方法,笔者就多年来的机械造林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开展油茶不同密度造林试验,试验林经过10余年的管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油茶表现不同的生长特点,不同密度对产量、生长环境、林分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株行距为2.0 m×3.0 m,密度1 650株/hm2,单株产量由低向高提升,稀密度前期单位面积产量低;株行距为1.5 m×1.5 m,4 500株/hm2高密度林分株数产量由高逐步降低,林分环境由透光向蔽光性转变,树冠萎缩落叶,试验中过密林分产量早期单位面积产量高,后期单位产量逐步降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浅谈林业造林方法和造林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局为我国建国初期的建设工作贡献了许多的力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林木资源,但是由于开发过度导致了许多的林业局都严重的缺乏林木资源,环境遭到了破坏。在这个绿色经济发展的时代,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的植树造林提上了日程。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林业造林的成活率以及林业造林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低产油茶林的成因及抚育改造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油茶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简述了湖南省油茶产业概况;分析了湖南省低产油茶林的成因,即缺乏优化经营管理,致使人工经济林向自然混交林演化;生态系统构建水平低,品种良莠不齐,林龄老化;重短期经济效益轻油茶林生态系统。提出了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品种优化的技术框架,规范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区域经济林经济效益、生态服务功能双向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计算油茶林系统的价值,推进油茶产业化发展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一、基本情况鸡东县林业局平房林场国家级公益林主要分布在10林班至62林班内,2001年国家级公益林工程启动以来,平房林场得到了初步成效,一是完成了工程的森林区划工作。根据省厅的部署要求,2014年完成平房林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林场经营面积为11469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1469公顷,林业用地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8534公顷,全部划为国家级公益林,一般公益林面积1065公顷,商品林1870公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1988年5月对辽宁省西部朝阳低山丘陵区农防林进行调查研究的总结。以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经验总结为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对灾害因子的定量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在本区营造农防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证实了采取树种选择、按标准选用苗木、带内配置,特别是灌水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造林“三率”。因此,采用以抗旱保湿为核心的“三大一深”造林技术是与本区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成功经验;经评价预测低山丘陵农防林效益值可观,20年生的杂交杨和白榆(Ulmus pumila)林带累积效益值将分别高达41100¥/ha和58698¥/ha。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开发建设43年,她进山牧林37载,同队员们一起造林10多万公顷,植树40多万株,被人们誉为“造林女杰”。她,就是64岁的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绣峰林场营林家属队队长张克福。1969年,张克福跟随从部队转业的丈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建设速生丰产林的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山西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营造速丰林的土地资源和市场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建设速丰林的规模、布局及相应的造林模型。按照造林模型及规划进行了详细的经济效益分析,认为在山西省建设速丰林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和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研究对象,以1986年和1997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分析和评价了11a间该场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及其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全场天然林面积增长6.98%,有林地面积增长7.66%,疏林地减少5.48%。人工林的面积也有所增加。全场活立木蓄积量下降了6.70%,且下降的主要是天然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郁闭度、平均年龄5个因子均减小。各龄组中,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面积和蓄积都有所增加,其中以中龄林增加幅度最大。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面积和蓄积有所减少,尤以近熟林和成熟林减少幅度最大。至1997年,幼、中、近、成、过各龄组的面积和蓄积比例仍不合理,以中龄林和近熟林占的比例最大,无过熟林。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并恢复林场的合理森林结构,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样地的形式对吉林省集安市林业局所属辖区内林地的吸钾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可知集安市林业局辖区内林地吸钾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为阔叶混交林林地、杂木林林地、柞树林林地,三类林地约占林地总吸钾量的82.3%,是主要吸钾林地,该研究为今后该地区林地吸钾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章绍怀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44-144,147
营造刺槐纯林或混交林对林地的选择都有其特点,造林密度、树种混交配置、抚育管理技术也是营造林成败的关键。皖南山地刺槐林的营造是改变过去单一的杉木纯林造林模式弊端的一种有效途径。介绍了山地刺槐林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包头西郊防污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状况为依据,对工业污染区几种造林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植树坑中施绿肥造林、筑高台造林、水渠内造林是较好的造林方法,客土造林成活率高保存率低,常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低。因此,提出压绿肥造林,筑高台造林是工业污染区造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