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施宝灵与多菌灵对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室内用平皿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施宝灵、多菌灵及二者不同配比的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施宝灵与多菌灵的混配组合Ⅰ和组合Ⅱ能够抑制稻瘟病菌孢子萌发,与单剂施宝灵和多菌灵相比,分别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这两个混配组合对稻瘟病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 462.23和116.43,EC50值分别为3.69 μg/ml和193.72 μg/ml,施宝灵和多菌灵的EC50值是40.69 μg/ml和89.67 μg/ml.试验证明,6%的丙*多混剂Ⅰ增效作用明显,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能防治水稻穗颈瘟病的有效农药,与现有的防治药剂交替使用,克服稻瘟病抗药性,本文报道了40%丙硫磷乳油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的丙硫磷乳油用量200ml/667m~2,防治稻穗颈瘟病防效为75.8%,防治后水稻病情指数、千粒重、小区产量方差分析表明,40%丙硫磷乳油200ml/667m~2与20%三环唑100g/667m~2和2%施宝灵35ml/667m~2差异不显著,防效水平相当,40%丙硫磷可以与三环唑,施宝灵交替或替代使用防治水稻穗颈瘟病。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利用有限人工集雨进行关键生育期补灌对旱地谷子耗水量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试验以‘长生07’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4个密度梯度(9万·hm~(-2)、13. 5万·hm~(-2)、18万·hm~(-2)、22. 5万株·hm~(-2)),3个灌水处理(不补灌、孕穗期补灌和开花期补灌)的交互试验,采用半膜覆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结果表明:①生育期补灌显著提升4个密度下谷子单穗重(19. 6%)和穗粒重(9. 7%);孕穗期补灌显著增加谷子穗长、单穗重、穗粒重和千粒重; 4个密度下孕穗期补灌产量构成因素的增幅为11. 8%~13. 8%;②随密度的增加谷子耗水量逐渐增加;生育期补灌显著增加谷子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耗水;孕穗期补灌显著增加谷子全生育期耗水量;③谷子籽粒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孕穗期补灌4个密度水平谷子产量平均显著增加16. 8%,孕穗期补灌产量增加显著且稳定;④随着密度的增加,谷子WUE不断提升; 4个密度水平下,孕穗期补灌WUE平均显著增加15. 6%;密度为22. 5万株·hm~(-2)和孕穗期补灌下谷子产量和WUE分别较同密度不补灌提高16. 9%和16. 7%。自然降雨的有效聚集和孕穗期调配补灌显著增加谷子单穗重和穗粒重,是旱地谷子产量和WUE的显著稳定提升的生物学保障。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商品化杀菌剂对稻瘟病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的毒力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所有化学药剂中,6%三福顺WG、6%施稻灵SC、12%施稻灵SC、50%多菌灵·硫和40%富士一号EC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相对抑制率达到100%.妙还丹WG、10%施宝灵SC、20%施宝灵SC、三环唑WP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一般,18%抑毒星WP、99%恶霉灵SP、6%广枯灵AS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爱久收叶面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新型增产抗倒伏产品爱久收叶面肥对水稻部分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广优1186"为材料,通过喷施爱久收叶面肥后对水稻相关性状进行调查,研究其效果。结果表明,当爱久收叶面肥用量为1500mL/hm2的时候,株高显著降低4.20%,抗倒伏能力增加,但剑叶长宽与穗长变化不显著;有效穗数量显著降低9.72%,而穗粒数显著增加7.61%,结实率显著增加8.76%,实际产量显著增加6.76%。当爱久收叶面肥用量为2250mL/hm2的时候,株高有所降低但效果并不显著,抗倒伏能力有一定增加,剑叶长宽与穗长变化均不显著;有效穗数量显著降低9.13%,而穗粒数显著增加6.55%,千粒重显著增加4.79%,实际产量显著增加3.49%。综上所述,施用爱久收叶面肥可降低水稻株高,增加其抗倒伏能力同时显著增加其产量,特别是以施用量为1500mL/hm2时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增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平均增产13.83%;使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毎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8.14%、5.39%和2.7%,增产作用为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FACE处理使小麦最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增加5.51%和7.02%,显著增加小麦成熟期生物产量,增幅达12.10%,使小麦经济系数增加8.77%。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和乙烯利对‘张杂谷10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多效唑和乙烯利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张杂谷10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叶面喷施多效唑和乙烯利,对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叶片SPAD值、光合参数及产量进行测定,并比较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施和互作的效应。结果表明:多效唑和乙烯利单施处理下,谷子株高显著降低,在A_1处理下达到最小值,较对照降低4.61%,茎粗显著增加,基部第一、第二和第三节间粗度均在A_1处理时最大,比对照分别增加11.30%、13.26%和14.44%,叶面积同样在A_1处理时最大,较对照显著增加11.76%;谷子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增加,均在A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分别增加6.81%、22.85%、18.78%和3.48%,而胞间CO_2浓度较对照显著降低6.84%;除穗长、穗码数外,穗粗、穗重、穗粒重及产量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中穗粗在A_1处理下最好,穗重、穗粒重和产量则在B_2处理下达到最大,比对照显著增加14.10%、11.75%和11.09%。多效唑、乙烯利互作处理下,谷子株高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小值,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6.05%,茎粗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基部第一、第二和第三节间粗度较对照显著增加11.96%、15.88%和14.00%,叶面积同样在A_1B_2处理时最大,较对照显著增加13.11%;谷子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分别增加8.37%、49.41%、22.64%和10.75%,而胞间CO_2浓度较对照显著降低8.14%;除穗长、穗码数外,穗粗、穗重、穗粒重及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其中穗粗在A_1B_2处理下最好,穗重、穗粒重、产量则在A_1B_2和A_2B_2处理时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0.87%、18.72%、20.73%和15.60%、16.11%、16.82%。而在A_3B_3和A_3B_1处理时谷子穗粒重、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分别减少5.54%、6.58%和7.73%、8.81%。试验表明,与单施相比,2种调节剂互作效应更显著,在谷子拔节期前或拔节期喷施300 mg/L多效唑后,在抽穗期追施400 mg/L乙烯利最适宜,而在孕穗期喷施多效唑后,孕穗期或灌浆期追施乙烯利会降低穗粒重,造成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冬闲田种植码铃薯对水稻牛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待马铃弊收获后将其筝叶还田,能显著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数和水稻产量,有效穗为316万穗/hm2,比CK增加64万穗/hm2;稻谷产量达6 754.7 kg/hm2,比CK增加765.4 kg/hm2增幅达12.8%.处理间稻米品质尤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病害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施肥对稻曲病的影响及30%王铜悬浮剂田间药效试验.追施氮肥试验中,在常规施用基肥的基础上设置12个追肥+穗肥用量处理,随着追肥量的增加,病穗率、病粒率均增加,追肥15 kg+穗肥10kg处理的病穗率和病粒率均为最高,分别达17.92%和14.19%;当追肥量一定时,病穗率、病粒率随着穗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极差分析表明,增施穗肥对稻曲病发生的影响大于追肥.在分蘖始期追施复合肥试验中,施复合肥40kg/667m2的病穗率和病粒率比对照分别减少7.16%和6.85%,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破口前7 d单次施用30%王铜悬浮剂400 g/667m2的处理组防效为74.75%,于破口前7 d+破口期二次施药,防效达85.36%,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0%三唑酮乳油.  相似文献   

10.
1983~1989年用半姊妹法完成了3轮轮回选择,结果表明C1、C2、C3较C0分别增产7.8%、11.3%和22.7%,株高分别降低了18.7cm、7.1cm和6.3cm,穗位高和生育期无显著变化.伴随产量的提高,其相关性状:果穗长、千粒重和行粒数显著增加,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基本稳定.统计分析表明,产量与穗长、千粒重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石灰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石灰对提高三系杂交稻的产量有积极影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2.39%和17.77%,但对提高常规稻和两系杂交稻的产量作用不明显;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施用生石灰能提高常规稻和两系杂交稻的结实率、提高两系杂交稻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对三系杂交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配施氮素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秸秆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均产生增产作用,增产范围在2.7%~10.6%。其中秸秆全量还田(500kg/667m^2)配施碳铵14kg/667m^2+碳酸钙20kg/667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553.4kg/667m^2,比对照每667m^2增产10.6%;其次是秸秆半量还田,配施碳铵14kg/667m^2的处理,667m^2产547.8kg,比对照667m^2增产9.5%;秸秆全量还田+施碳铵6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低,增产率为2.7%。同一调查日期内各处理株高相近。处理4对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褐变穗等病害的抗性明显增强,稻瘟病发病率降低20%,抗倒伏和抗早衰能力明显增强。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穗粒数、空瘪率呈递增趋势,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碳铵施用量与产量呈良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处理4比处理3每667m^2增产水稻18.3kg,增产率为3.4%。  相似文献   

13.
富锦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万亩以上,随着近几年异常天气增多,病虫害基数增大,对水稻病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防治效果更好,农药残留更低的水稻病害防治药剂是当前重点工作之一。通过试验对比,36%噻呋?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安全,且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对水稻纹枯病、穗颈瘟防治效果好,可以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20%苄嘧磺隆·莎稗磷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苄嘧磺隆.莎稗磷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移栽田的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碎米莎草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300~660 g/hm2的处理在施药60 d后的综合密度防效和综合鲜重防效分别为92.52%~99.59%、92.03%~99.55%,显著优于10%苄嘧磺隆WP和人工除草的防效,水稻增产效果显著,比未施药(CK)的增产22.39%~30.04%,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自2009年开始探索北粳南引,推进“籼改粳”稻工程。为验证“籼改粳”稻的产势,探索粳稻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方法,江西省景德镇市于2016年开展了“籼改粳”晚稻产势与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方法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施肥和同时收割条件下,粳稻‘甬优1538’比籼稻‘粤优9113’增产稻谷1450 kg/hm2、增16.06%。粳稻较籼稻产量高的原因在于粳稻每穗实粒数较多。试验结果显示,推荐施肥方法2比农户施肥方法节省氮磷钾养分123.9 kg/hm2、节省20.31%,增产稻谷483.75 kg/hm2、增4.67%,节本增效1765.35元/hm2、增7.87%,增收效果达显著水平。推荐施肥方法较农户施肥方法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促进了籽粒结实,增加了每穗实粒数。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粳稻较籼稻增产优势明显,推荐施肥方法较农户施肥方法节本增产增效。推荐施肥方法在氮磷钾养分协调及分蘖、孕穗施肥时间上更为合理,粳稻孕穗肥施用时间后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在晚稻穗期进行喷施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试验,结果表明,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水稻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94.6%和92.8%,在含胎期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89.1%和79.1%。在穗期使用还能对水稻具有补锌、延迟叶片褪绿、增亮谷粒色泽、提高稻谷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在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增产率达22.05%;在含胎期喷施1次,增产率达15.55%。  相似文献   

17.
奇茵植物基因活化剂早稻施用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早稻进行奇茵植物基因活化剂施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分蘖期喷施奇茵,对产量影响不大;而孕穗期、齐穗期喷施奇茵,结实率明显提高,平均公顷产量分别增加366kg和303 kg,增幅分别为5.6%和4.7%。  相似文献   

18.
NAM缓释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AM缓释复合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M缓释肥对水稻株高的影响不大,但对水稻的分蘖有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明显,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单穗实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是有机水稻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几种生物制剂对有机水稻稻瘟病的防控效果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种子处理和叶面喷施后,调查田间发病情况,检测水稻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几种生物制剂浸种处理+叶片喷施对稻叶瘟病均有较好防效,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和春雷霉素对叶瘟的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可达62.84%、58.11%、54.05%和81.07%、56.49%、46.11%;对穗瘟防效较差,病穗防效与穗期病指防效分别仅为63.63%、54.62%、54.05%和48.92%、34.23%、29.85%。用生物制剂处理后,水稻体内防御酶活性有明显提高,且多在处理后1~7天内酶活性达最大值;与产量相关因子如单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明显增加;稻谷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有小幅增加;米粒中垩白粒率和青米率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和蛋白含量略有增加。说明施用生物制剂可有效防控稻瘟病并提高有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但是,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在氮素利用率上的差异尚存争议。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以明确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稻为对照,杂交稻为处理,筛选出56篇文献,建立了包含367对观测值的数据库。利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不同杂交稻类型、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次数、土壤全氮、土壤碳氮比和土壤质地,探究了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显著提高了产量(+11%)和生物量(+14%),而对收获指数无显著性影响。在各氮肥施用水平下,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均显著提高了产量;然而,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杂交稻的增产优势显著降低。另外,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显著提高了氮素吸收(+8.1%)、氮素生理利用率(+2.9%)和氮素回收率(+3.6个单位)。【结论】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能够提高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本研究为评估杂交稻的推广应用对我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