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某铅锌矿周边地区大米重金属污染
评价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了广东某铅锌矿周边90个水稻样品,分析籽实大米中重金属Cd、Cr、Pb、As和Zn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大米的污染情况,并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多介质暴露评价模型(MMSOILS模型)对重金属经大米摄入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大米重金属Cd、Cr、Pb、As、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098、0.4727、0.1746、0.0401和15.8100 mg/kg,仅有Cd和Pb超标,超标率分别为83.33%和31.11%。Cd、Cr、Pb和As的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2.0490、0.4727、0.8732和0.2006,表明大米受到一定的Cd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表明有17.78%的大米样品未受污染,45.56%、24.44%和12.22%的大米样品分别受到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各重金属中仅有Cd和Cr的日摄入剂量超过USEPA的参考标准(RfD),其平均风险商(HQ)分别为2.740和1.0533,表明当地居民有一定的经大米摄入重金属Cd和Cr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概述了黄曲霉毒素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番茄中农药与重金属(铅和镉)污染物残留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居民膳食摄入风险,在山西省番茄主产区随机抽取番茄样品60份,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70种农药残留,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对2种污染物的残留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英国食品标准局(FSA)风险排序体系和食品安全指数(IFS)法对番茄中检出的农药和重金属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番茄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73.3%,检出农药19种,其中杀菌剂占63.2%,杀虫剂占31.6%,杀菌剂以腐霉利为主,检出率达40.0%,杀虫剂以啶虫脒为主,检出率为8.3%;检出的农药中包括1种禁限用农药、2种未在番茄生产中登记的农药和3种未制定限量标准的农药;检出3种及以上农药残留样品9个,占检出样品的20.5%;番茄中农药残留种类和数量存在地区差异。农药风险排序得出,19种农药在高、中、低风险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3%、15.8%和78.9%,其中氧乐果是风险较高的农药品种。从农药残留安全指数评价结果来看,19种农药的IFS均1,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番茄样品中重金属铅和镉的检出率分别为53.3%和100.0%,其平均值均低于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安全指数评价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番茄中铅和镉残留量的总体水平处于安全状态。总之,山西省番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番茄质量安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小清河流域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小清河流域地表水中4类抗生素的残留水平,分析其分布特征,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探讨其可能的污染源,并通过计算风险商(RQs)来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小清河流域地表水有13种抗生素检出,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甲氧苄啶的检出率为100%;20个采样点的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磺胺增效类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是2.18~84.9、nd~1600、nd~845、1.88~3900 ng·L-1。高浓度的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下游,在水产养殖密集的下游区域检测到较高浓度的磺胺类和磺胺增效药甲氧苄啶,表明生活污水和水产养殖废水仍是小清河流域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3种抗生素中处于高风险等级、中等风险等级、无风险等级的比例分别是38.5%、23.1%、38.5%,表明小清河流域部分水体抗生素污染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果品主要真菌毒素污染检测、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果品在生产、贮运过程中易发生真菌性病害,不但可引起腐烂或腐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霉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是继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后,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又一类关键风险因子,具有强毒性。大量研究表明,真菌毒素可致DNA损伤,低浓度下即可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使肝脏、肾脏和胃肠道发生病变,并且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研究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精准检测、风险评估和控制,对于果品质量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展青霉素(Patulin,PAT)、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链格孢毒素(Alternaria toxins)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存在于果品中的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别将PAT、AFB1、AFM1和OTA列为第3类、1类、2B类和2B类致癌物质。通常果品中检出的真菌毒素含量极低,因此对检测方法的要求较高,目前主要的分析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但往往由于化学结构和性质各异,无法采用一种标准方法完成对所有真菌毒素的定量测定。因此,筛选准确、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也是该领域当今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已有8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来保护消费者健康,但均未涉及链格孢霉毒素。许多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真菌毒素风险评估研究,基于毒理学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大多情形下通过果品摄入的真菌毒素水平极低,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危害。果品中的真菌毒素可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防治、降解和控制,但无法将被真菌毒素污染后产品中的毒素完全脱除,果品中真菌毒素污染重在"防"而非"除"。本文从果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的种类、污染状况、毒性、检测方法、限量标准、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对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评价陕西液态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污染状况及其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于2018年上半年在陕西全省范围内城市、县城及乡镇采集液态奶样本111份进行检测,结合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库中液态奶消费数据,对不同人群通过液态奶对AFM_1的摄入水平进行分析。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确立的AFM_1暴露引发肝癌风险公式和安全限值两种方法,分析描述相关健康风险。【结果】111份液态奶样本中95份检出AFM_1,但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平均含量为23.95 ng/kg。不同性别年龄组中,一般人群对AFM_1的平均摄入量为0.004~0.082 ng/(kg·d),肝癌风险为0.010~0.225例/(亿人·年),消费人群对AFM_1平均摄入量为0.041~0.272 ng/(kg·d),肝癌风险为0.113~0.745例/(亿人·年)。【结论】陕西液态牛奶中AFM_1污染引发的健康风险总体较低,但需对部分低年龄段(2~11岁)液态奶消费人群AFM_1膳食暴露引发的健康风险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采集广东省鸡产品主产区的鸡肉、鸡肝和鸡蛋样品,分析重金属元素砷(As)、铅(Pb)、镉(Cd)、铬(Cr)、汞(Hg)的含量特征,并采用点估计方法对鸡产品中As、Pb、Cd、Cr、Hg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照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此次调查的鸡肝、鸡蛋样品合格率为100%,鸡肉样品合格率为95%.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儿童属于重金属敏感人群,广东省肉鸡、蛋鸡主产养殖区鸡产品中重金属的风险商均远低于1,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探讨GIS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的作用,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测定,运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地下水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做出评价,对不同暴露人群的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As、Cr(Ⅵ)、NO_3~--N的含量均超出标准值。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As对成年男性的致癌风险高于成年女性,其最高值分别为3.73×10~(-4)和3.26×10~(-4),明显超出限值1.00×10~(-4),长期暴露对当地居民带来的罹患癌症的超额风险较高;非致癌风险值按大小排序为Cr(Ⅵ)NO_3~--NAs,其中Cr(Ⅵ)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最高达8.693 7,远超限值1,其危害性最大。空间分布特征方面,As的致癌风险区域面积比例最高为45.82%,As、Cr(Ⅵ)、NO_3~--N的非致癌风险区域面积比例高达69.19%、69.06%和66.55%,非致癌总风险区域几乎覆盖整个研究区,建议加强地下水污染的预防与治理。研究同时表明,GIS能较好地应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获取、信息可视化和暴露风险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菜田土壤—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华北地区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蔬菜安全水平,通过搜集2005—2016年间华北地区菜田土壤—蔬菜中重金属含量方面的资料文献,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分别分析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蔬菜摄入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华北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分别为Hg 0.212mg/kg,Zn91.782mg/kg,Cu 27.450mg/kg,Cd 0.514mg/kg,Cr 69.155mg/kg,As 9.690mg/kg,Pb 25.967mg/kg,Ni28.786mg/kg,均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T 332—2006)的安全限值,但每种元素均有样品超标,其超标率分别为0.19%,0.64%,0.95%,6.91%,1.35%,0.35%,1.10%,0.82%。污灌区菜田土壤重金属Cd均值高达2.204mg/kg,超出其安全限值2倍以上,且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高达2.665,属于重度污染水平。非污灌区菜田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407,土壤环境质量属清洁;华北地区蔬菜中Pb和Cd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分别为6.28%,1.96%。然而,目标危害系数法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r、Cd、Pb是引起蔬菜复合风险的最主要因素,并且茎菜类蔬菜对于人体存在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质量评价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评价工具所应包含的维度尚不清楚,且缺少有效的评价模型。遵循规范的量表开发方法,开发基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质量评价量表(CFRCQ),并运用该量表评价当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质量现状。量表开发过程共包含三个阶段:阶段1运用文献研究法、焦点小组访谈和专家咨询法以获得初始量表;阶段2调查学生样本,通过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初始量表进行提纯和初步的可靠性检验;阶段3调查普通消费者样本,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量表进一步提纯,并检验了量表的建构效度及推广效度。最终量表共包含及时性、易理解性、专业性、诚实性、响应性等5个维度。基于该量表对当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质量尚处于较低水平,尤其表现在易理解性和诚实性方面的欠缺;消费者个体特征会影响其对各质量维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建立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物在石榴上的残留检测方法。评估螺虫乙酯在石榴中的残留量,进行一般消费人群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暴露评估。[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后,N-丙基乙二胺和石墨碳化黑净化,多重反应监测模式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长期膳食摄入评估模型和短期膳食摄入评估模型对石榴上的螺虫乙酯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的标准溶液在0.005~0.5 mg/L范围内,其进样质量浓度与其对应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当添加水平为0.01、0.1、1 mg/kg时,石榴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4~1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5.3%,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比值为23.36%,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占急性参考剂量(ARfD)值为0.1464%。[结论]按本研究采用的试验方案下,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物在石榴上的长期和短期膳食风险均小于100%,对一般人群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的荔城平原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空间插值基础上,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了荔城平原耕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8种重金属中汞污染指数最高,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897,处于警戒线水平,但总体上较清洁;在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中,汞危害系数较高,达到47.496,处于中度危害水平,其余重金属元素的潜在危害系数为0.362~12.058,均处于轻度危害水平;综合潜在风险指数介于27.742~127.344,均值为68.129,处于轻度危害;并利用GIS软件绘制出污染风险评价分区图。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残留风险,开展了一年十地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1~20.0 mg·L-1范围内,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在0.05、0.50 mg·kg-1和2.00 mg·kg-1添加水平下,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1%~112.3%和90.5%~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1%~8.2%和3.5%~9.1%,检测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1。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中值(STMR)分别为0.16 mg·kg-1和0.12 mg·kg-1,最高残留值(HR)分别为1.44 mg·kg-1和1.48 mg·kg-1。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研究氟啶脲在苹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其在苹果中的膳食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苹果中氟啶脲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利用风险商法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0.1、0.5、1.0 mg/kg的添加浓度下,该方法检测的添加回收率是82.49 %~108.0%,变异系数是3.33%~10.49%,最低检测浓度为0.02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苹果生产中,使用推荐剂量的氟啶脲在苹果上的半衰期为7.77 d,使用加倍剂量,氟啶脲在苹果上的半衰期为7.60 d,施药7d后,残留量为0.23mg/kg,低于国标所规定的氟啶脲在水果中的最大残留量0.5 mg/kg,同时在最终残留加倍剂量下的风险商值小于1,膳食风险小,可以接受.[结论]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可以满足氟啶脲在苹果中残留的检测,在北京地区苹果生产中按要求剂量施药,在采摘期食用对消费者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植物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及其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植物基因工程食品已逐渐刊进人们的生活,因而转基因植物食品的安全性受到普遍关注。一些国际机构已出台相应程序和条例对转基因植物食品进行评价和规范,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付诸实施。中国正处于研究和制订阶段。现对植物基因工程食品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危害来源,以及国际上现有的评价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