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两年来,我们协同有关农科组织,在夏大豆花期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和钼、锰、镁混合肥进行叶面喷施,获得了增产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成本低,效果好,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一、增产效果据1977—1978连续两年在全县6个点试验结果:在大豆花期喷施1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64斤,比对照(喷清水,下同)平均亩产236斤,亩增28斤,增产11.8%;喷施叶肥2次的平均亩产273.5斤,比对照增产18.2%;喷3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94.3斤,比对照增产24.9%(见表1).  相似文献   

2.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豫单5号系河南许昌农学院1975年用外引优良自交系M_(017)作母本,自交系风可_1作父本育成的玉米新杂交种。 1975年在本院夏播鉴定试验中,亩产928.5斤。比对照种郑单二号增产30.5%,同年冬在海南岛再试验.表现优异。 1976年在本院夏播杂交种产比试验中,亩产896.44斤,比对照种郑单二号亩产785.85斤多收110.7斤,增产14%。同年,在郑州市郊区夏玉米品种联合区试中,供种3个点,3点  相似文献   

4.
<正> 一、引种试验示范结果跃进五号大豆,是山东省荷泽地区农科所用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的良种.原系号为69-19-1.1974年我所引入,参加所内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0.9斤,居第一位,比对照平均(早丰一号)增产48.7%.1975至1977年经全区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平均亩产30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20.0%左右.1978-1979两年在全省多点示范试验,证明跃进五号大豆良种适合我省推广种植,平均亩产25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  相似文献   

5.
郑单二号玉米,系我院1969年以塘四平头自交系作母本,获白自交系作父本培育而成的单交种。1970—72年,连续三年在全省31处试验、示范结果,春夏播均表现增产。夏播平均亩产689斤,较新单一号增产43.5%。春播平均亩产851.6斤,较新单一号增产17.3%。1973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联合区域试验,产量居13个杂交种首位,平均亩产788斤,较新单一号增产24.3%。1973年开始大面积推广,1975年省内种植面积已达  相似文献   

6.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7.
早丰22是我们1978年育成的一个早籼优良品种,目前除我省外,湘、赣、皖诸省有大面积引种。1977——1978该种曾在我院进行二年品系比较试验,比早籼广陆矮四号平均增产7%。1982年扩大试验,分别在本省黄岗、通山等十一个点进行,仍以广陆矮四号作对照,结果居首位的是九个点,亩产810.00——1307.40斤,平均单产999.94斤;而广陆矮四号亩产为720.00—1275.90斤,平均单产942.63斤。早丰22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增稻谷52.36斤。  相似文献   

8.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9.
<正> 郑单8号玉米单杂交种,是我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抗病育种组,于1981年采用黄早四自交系作母本,自育32自交系作父本杂交育成。1982年初次参加夏玉米杂交种观察比较试验,在500多个杂交组合中名列第二,折亩产339.4公斤,较对照种郑单二号亩产259.05公斤增产31%.1983年选入夏播杂交种鉴定试验,平均亩产611.25公斤,较对照种郑单二号平均亩产533.95公斤增产14.48%.当年参加院多点示范,产量居13个杂交种的首位,平均  相似文献   

10.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工作,分水浇地、旱地、盐碱地三种条件连续进行了九年.在供试的394个组合中,超标组合87个占22.1%,平均亩产534.4斤比对照增12.6%;增产30%以上组合7个,增产20%以上组合13个;增产10%以上组合20个。水浇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603.2斤,比对照增9.0%;旱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420.2斤,比  相似文献   

11.
一、玉米优良杂交种介绍1、“豫农704”单交种品种来源:河南农学院1969年用二南24自交系作母本,525自交系作父本育成的玉米单交种。产量表现:1970年在郑州本院农场夏播鉴定试验中,亩产918斤,比“新单一号”增产36.1%。1973年在夏播产比试验中亩产1071斤,比“新单一号”增产41%;同年在商丘五里杨大队和社旗韩庄大队试验,分别比新单一号增产50.9%和5%,1974年在本院农场夏播产比结果,亩产1111.9斤,比“新单一号”增产37%,比“郑单二号”增  相似文献   

12.
一、早粳农垦二十号。系北方耐冷性品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于1959年引进,1961年起参加試驗,至1963年統計,据全省五个試点八次試驗,产量居首位三次,第二位四次,第四位一次,平均亩产八百一十五点一斤,比有芒早粳、北京粳、宁丰等增产11.8——30.1%,平均增产19.6%。我院自1960年至1964年連續五年試驗,产量居首值二次,第二位三次,平均亩产八百四十三点二斤,比有芒早粳、北京粳增产11.8—28%,平均增产21.6%。1965年参加大田生产,計种植五点四九宙,因栽插过稀,前期灌水较深,蘖肥延迟施用,影响分蘖和穗數,但平均亩  相似文献   

13.
光矮6号系我所1969年从珍珠矮11号复壮田里选出的一个变异单系,经培育而成。通过多年试验和示范表现了高产(禾文)产。1972年亩产916斤,比珍珠矮11号增产3.25%;1973年在全县重点社队进行试验,据6个公社9个品比试点结果,除一个点的产量与对照种珍珠矮11号平产外,其余8个点的产量均居第一、二位,折合亩产为782.9——1015.5斤,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0.68—15.41%;1974年参加我所区域试验,亩产达到1265斤,居十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4.11%,在确山县水初  相似文献   

14.
豫玉 33号 (郑单 95 8)由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1996年育成 ,2 0 0 0年通过国家和冀、鲁、豫三省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耐密植、适应性广等特点。1 高产1997和 1998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平均亩产 5 5 8.0kg和 5 12 .8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5 .1%和2 2 .4% ,均居第 1位 ;两年平均比对照种增产 18.5 %。1998年和 1999年全国夏玉米区试 (7省市 ) ,平均亩产 5 77.3kg和 5 83.9kg ,比对照种掖单 19号增产 2 8.0 %和 15 .3% ,均居第 1位 ;两年平均比对照种增产 2 1.8%。1999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 6 30 .2…  相似文献   

15.
1973年以中棉所7号为母本,徐州142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1976年自杂种三代选株,1979年育成.1982年3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命名为徐棉6号.一、产量表现经多点鉴定,1979年7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137.2斤,较对照徐州142每亩增收皮棉18.7斤,增产15.8%.1980年6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205.1斤,较对照鲁棉1号原种每亩增收皮棉15斤,增产8.9%.1980年首次参加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省12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皮棉123.9斤,较对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我们作了小麦分层施用磷肥的试验,试验分100斤过磷酸钙撒垡头、掩底,70斤掩底和30斤撒垡头三种方法,与不施磷肥作对照。得到的平均试验结果是:30斤撒垡头和70斤掩底的产量最高、单产560.8斤,比对照不施磷亩产320.8斤增产74.8%;比100斤撒垡头亩产448.4斤增产25%;比100斤掩底亩产484.2斤增产15.8%,通过磷肥分层施用,增加了产量,提高肥效,100斤磷肥分30斤  相似文献   

17.
<正> 豫豆9号(原代号幅803)是河南省农牧厅农场管理局和商丘地区科协等单位共同协作,于1980年利用商丘7608大豆作材料,由河南省同位素研究所用“γ”射线照射处理,经过多年选育而成。豫豆9号在三年区试中,经69个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66.55公斤,最高亩产达247.5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20.3%,比参考对照增产28%,均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次分别占总点次的92%和90%。在新乡、周口、南阳、濮阳、虞城、邓县、驻马店、正阳、许昌、漯河、西华、原阳、延津、郑州、通许、睢县、长葛、宝丰等18处连续三年表现高产、稳产,比对照增产31.38%。在省品种示范中,豫豆9号1987年平均亩产127.2公斤,比对照豫豆2号增产19.9%;1988  相似文献   

18.
安徽三号是1959年引入我县的。五年来在十八个点次试驗中,平均亩产二百七十六斤,此碧螞一号增产26%。1963年秋,还在徐井、巩沟、曹場、三湾、草沟、繁集、黑塔等公社示范种植,亩产九十八至二百零六斤,比碧螞一号增产44—131%,比当地麦增产53—66%。为什么它比碧螞一号增产这样显著呢?主要是:1.耐涝:1964年4月份雨量大而集中,从4月2日至18日連續降雨,共达一百二十一点八毫米,許多麦田积水;而这时正值小麦孕穗期,碧螞一号和当地麦受害較重,据城郊农技站检查,仅死叶就达30—31%;而安徽三号最輕,只有17%的死叶。2.抗銹:据县农科所1960—1962年試验証明,安徽三号对条銹免疫;对叶銹、秆銹高抗,孢子堆少而小,而日发病极晚,仅在小麦黄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国各地推广杂交水稻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一成以上,有的增产几成,但也有减产的。我们1977年与濉溪县雷山大队协作、栽麦茬杂交水稻威优3号、南优3号、威优6号、汕优6号等组合5亩,平均亩产1,358斤,最高亩产1,462斤,比南京11号增产20%以上;次年在宿  相似文献   

20.
苏玉2号是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自交系“获白”作母本,“旅9宽”作父本杂交育成.通过1981~1983年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是一个高产稳产、春夏播兼用的中晚熟单交种.产量表现1981年省区试的七个试验点中,有六个点名列第一,平均亩产874.3斤,较丹玉6号增产7.2%.其中增产幅度较大的有五个点,增产9.5~14.4%.1982年省区试的九个点中,七个点名列第一,两个点第二,平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