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凸山羊草与硬粒小麦间具有较好的可杂交性,并且杂种F1即表现有一定的可育性。减数分裂观察表明,在杂种F1的部分花粉母细胞中,第一次分裂基本上是单价体的不均衡分离,并形成大小不均的二分体;第二次分裂完全是染色单体的分离,形成二大二小的四分体。  相似文献   

2.
从偏凸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杂种双单倍体F1(ABDMV)的自交和自由授粉后代中,获得了一株由未减数配子融合而产生的双二倍体.其自交一代在形态和细胞学上都表现分离,单株间体细胞染色体数变动在49~55条之间,减数分裂时有较多的单价体和多价体存在;自交二代的植株形态和分离情况基本与自交一代相同,但群体中分离出了少量染色体数较少的植株,其形态明显不同于其它杂种单株而与普通小麦非常相近,减数分裂也接近正常,表明其后代中,能以较低频率分离出遗传上较为稳定的近似于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类型.由此讨论了这种双二倍体的不稳定性在小麦育种理论研究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偏凸山羊草和硬粒小麦(Sauwne20)远缘杂交F6代的30个株系为试材,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鉴定分析了杂交后代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F6株系Glu-1位点变异较大,出现了17种亚基类型.在杂交后代中出现了1、2*、13+16、5+10等优质亚基,其中1亚基频率高达77.4%;5+10亚基频率高达74.2%;同时还出现了7、6+8、7+8+21、13+16+21等稀有亚基.64.8%株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评分高达10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小麦遗传多样性,解决目前人工合成小麦中成胚成苗率低、遗传信息有限,以及不适合冬麦区种植等问题,以越冬性较好的硬粒小麦(AABB)为母本、粗山羊草(DD)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单倍体幼胚,经幼胚拯救、春化、染色体加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AABBDD).杂交时采用分批播种,授粉后剪穗实验室培养,并根据合成胚的状态随时调整培养基.结果表明,染色体加倍时采用分阶段半根加倍法更容易获得健壮苗,杂交胚的平均成胚率为69.07%,平均成苗率为55.08%,合成小麦的染色体加倍率为85.40%.利用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六倍体冬小麦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合成麦的成胚成苗率,并保证了遗传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从偏凸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杂种双单倍体F1(ABDM^V)的自交和自由授粉后代中,获得了一株由未减烽配子融合而产生的双二倍体,其自交一代在形态和细胞学上都表现分离,单析间体细胞染色体数变动在49~55条之间,减数分裂时有较多的单价体和多价体存在,自交二代的植株形态和分离情况基本与自交一代相同,但群体中有分离出少量染色体数较少的植株,其形态明显不同于其它杂种单株而普通小麦非常相近,减数分裂也接近正常,表  相似文献   

6.
关于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起源,过去通常归结于通过远缘杂交和多倍体的进化。但这种进化模式无法解释每个种内存在的遗传多样性。   进入八十年代后,Grant(1981)提出了重组型物种形成的理论框架,为小麦的起源研究指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研究表明,在小麦进化过程中,不仅通过染色体组内的转化和染色体组间的互换,而且由于遗传渐渗和杂化基因(节段)染色体组的形成,促使多倍体小麦种的染色体发生了改变。但到目前为止还缺少有关新染色体组形成的报道。   过去我们已经报道了偏凸山羊草与硬粒小麦双二倍体杂交的遗传不稳定性,指出了少数后代单株中染色体数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本文将系统报导该杂种连续六个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情况,并对后代群体平均染色体数呈下降趋势作一些细胞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所用的双二倍体材料来自作者以往的研究(见有关文献)。前三个世代采用混合法种植,后三个世代采用系谱法种植。每个世代的单株选择都以单株株形和减数分裂观察结果为依据,重点选择分蘖较少、性状特异、染色体数较少的杂种单株,也兼顾选择其它所有类型的单株,以保持后代杂种群体的完整性。减数分裂制片和观察按常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7.
利用压片法对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及其双二倍体SDAU18的细胞学特点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两亲本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正常,二者结实率较高,分别为90.5%和93.2%。双二倍体SDAU18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基本正常,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Ⅰ)的染色体构型基本上为28Ⅱ;减数分裂后期Ⅰ,每个细胞落后染色体平均0.95条;四分体期,每个四分体微核数平均为0.58个。在SDAU18花粉发育的每个时期都产生了低频率的败育花粉。在三细胞成熟花粉期,SDAU18可育花粉率为88%,结实率为71.2%,明显低于双亲。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和偏凸山羊草(Aegilops ventricosa)雄性不育细胞质对小麦旗叶光合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细胞质相比,提莫菲维小麦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量子效率、气孔导度、叶肉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光系统Ⅰ活性及Hill反应活性产生负效应,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的负效应小于偏凸山羊草。旗叶全展初期,普通小麦细胞质的RuBPCase初始活性和总活性显著高于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又显著高于偏凸山羊草细胞质;而在RuBPCase初始比活性及总比活性方面,普通小麦细胞质和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相近,这两者显著高于偏凸山羊草细胞质。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后,旗叶光合速率、RuBPCase初始活性和初始比活性等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节-硬-偏八倍体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核型研究,分析了节-硬-偏八倍体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节-硬-偏八倍体中有A、B、D、M^v4个染色体组,说明节-硬-偏八倍体为节节麦、硬粒小麦与偏凸山羊草所合成的八倍体新物种。节-硬-偏八倍体的育成为创造新种质丰富小麦的遗传背景提供了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证明野生大燕麦和偏凸山羊草杂种的真实性,了解二者间的亲缘关系及染色体的传递情况,对其后代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和同工酶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偏凸山羊草和野生大燕麦的杂种F1完全不育,其花粉母细胞观察为28个单价体;用节燕1号与杂种F1进行复交,得到的复交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出现较多单价本,数目在7~17个之间。复交F1自交后代的根尖染色体数在42~54之间,其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结  相似文献   

11.
从 偏凸山羊 草硬 粒小麦双 二倍体后 代中选择 低染色体 数单株,然 后用系谱 法继续选择 ,获得了一个遗传上较稳定的 2n= 46 的抗病株系⒚回交分析和核型分析都证明,该株系的遗传组成 中保留了完整的硬粒小麦的 A 和 B 染色体组,而偏凸山羊草的 D 和 M 组染色体仅得到部分保留⒚  相似文献   

12.
根据笔者的研究,分别从卵穗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作为母本,与普通的小麦进行杂交,然后再进行杂种自交与回交的研究比较,最终目的是为了研究通过杂交,山羊草基因向小麦进行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14.
明东风  王秀芹  付琪  赵庆玮  赵逢涛  王玉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96-15899,15921
[目的]研究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特点。[方法]利用压片法对普通小麦烟农15、SDAU18及其杂种F1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两亲本(烟农15和SDAU18)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基本正常,二者结实率也基本正常。F1小孢子发生过程紊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和二价体,分别为10.11和18.29个,而多价体出现的频率非常低;减数分裂后期I,每个细胞落后染色体平均为5条;四分体期,每个四分体微核数平均为4.43个。在杂种F1花粉发育的每个时期都产生了不同频率的败育花粉,但败育主要发生在第1次孢子有丝分裂以后。在三细胞成熟花粉期,杂种F1可育花粉仅有31%。[结论]为深入分析和利用该双二倍体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特点。[方法]利用压片法对普通小麦烟农15、SDAU18及其杂种F1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两亲本(烟农15和SDAU18)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基本正常,二者结实率也基本正常。F1小孢子发生过程紊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和二价体,分别为10.11和18.29个,而多价体出现的频率非常低;减数分裂后期I,每个细胞落后染色体平均为5条;四分体期,每个四分体微核数平均为4.43个。在杂种F1花粉发育的每个时期都产生了不同频率的败育花粉,但败育主要发生在第1次孢子有丝分裂以后。在三细胞成熟花粉期,杂种F1可育花粉仅有31%。[结论]为深入分析和利用该双二倍体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选育出几个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和品系,并选育出几个重穗型小麦品系;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选育出重穗型小麦品系。证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及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是可选育出超亲类型的。并对远缘杂交的品种选育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分别以卵穗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为母本,以普通小麦为父本杂交,将获得的杂种再进行回交和自交,对其育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或品种做母本其可交配性表现不同,卵穗山羊草的结实率(14.10%和11.96%),比柱穗山羊草高(2.13%和8.47%).杂种胚产生愈伤组织率和幼胚直接成苗率不同.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杂种胚.卵穗山羊草/小麦的直接成苗率高于柱穗山羊草/小麦.卵穗山羊草/小麦用小麦回交的结实率为3.71%;柱穗山羊草/小麦用小麦回交未结实.卵穗山羊草/小麦自交也能结实,自交的结实率为0.044%,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自交没有结实.卵穗山羊草/小麦杂种的育性较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强,卵穗山羊草基因通过杂交向小麦转移比柱穗山羊草更容易.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的成胚率、成苗率及F1代的田间表现,为提高小麦的杂交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麦矮败不育系(RH/CS)、中国春、辽春10号3个春性小麦及济南17和济麦20 2个冬性小麦为供试小麦材料,Y122、Y212、Y215为3个粗山羊草材料,先以小麦为母本,粗山羊草为父本构建正交组合,并在去雄后1~5d连续授粉,分析授粉次数对授粉率的影响,再以粗山羊草为母本,普通小麦为父本构建反交组合,分析各组合下胚、胚乳的形成情况;对正交组合进行幼胚拯救后,统计各组合的成胚率和成苗率;并将幼苗移至大田中,观察F1代的田间表现。【结果】小麦反交组合的授粉率(70.32%)远高于正交组合(8.51%),但正交和反交组合均未能形成种子,需要幼胚拯救才能获得后代;重复授粉可以提高授粉率;正交时春麦或者冬麦做母本对胚的形成和成苗率没有影响;胚培养最佳时间为13~18d;组培苗移入大田后成活率极低,仅为5.20%;杂交F1代成活单株有效分蘖数平均为263个。【结论】普通小麦×粗山羊草杂交后授粉2~3次,并于13~18d进行胚培养,可以提高杂交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