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不同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指标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设计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措施试验形成不同产量小麦群体,分析小麦不同群体物质生产与产量及产量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群体总生物产量、提高经济系数,可以提高经济产量。拔节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穗数和成穗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拔节至开花期干物质积累与群体总结实粒数呈正相关,孕穗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多少显著影响可孕花数的高低,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出了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明确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进行大田试验,对不同生育期棉株干物质积累进行测定.[结果]各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都呈"S"型曲线,用Logistic生长函数进行拟合,模型拟合较好;棉花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时间在初花期至盛铃期,棉株干物质积累总量与皮棉产量之间存在很好的一致性,各处理间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各个处理间单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蕾期、花铃期前轻后重,盛铃期前重后轻的施肥策略能够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其产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氮空间调控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66号为供试品种,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膜内不同滴灌带条数,分别为2、3和5条(分别标记为G2、G3、G5);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分布为0、238、317、396 kg/hm2(分别标记为N0、N1、N2、N3),研究棉花生育期内不同水氮处理对群体指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农学效应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影响极显著,滴灌带布置条数对茎粗和果枝始节高度有显著影响;增加布管数量和施氮量可增加机采棉的叶面积指数,并在生育中后期达到显著影响;机采棉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和籽棉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单峰趋势,在N2水平下有最大值;滴灌带条数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果枝始节果枝始节高度、吐絮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显著。【结论】水氮空间调控会显著影响棉花群体塑造和产...  相似文献   

4.
钾肥对北疆陆地棉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钾处理对北疆陆地棉棉花干物质积累规律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施钾肥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105d左右;其中,中等施肥量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显著增加,而且2a的皮棉产量分别达到1 514.95和1 785.88kg/hm2,比同年未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6.23%和52.20%,比高施肥量处理分别提高了6.46%和19.33%。中等施钾量可显著改善棉花品质,主要增加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但对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以高蛋白大豆齐黄3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蛋白大豆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LAI)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干物质前期主要用于营养器官生长,后期主要向生殖器官转运;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鼓粒期达到峰值;群体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先增加后减少,以密度22.5万株/hm2处理最大;群体产量在密度为22.5万株/hm~2时最高,为3 916.67 kg/hm~2;群体LAI的变化趋势大致呈一抛物线,LAI与产量在R2、R4、R7期达显著正相关,在R6期达极显著正相关;大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在R2和R4期呈显著正相关,在R6和R8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大豆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关系,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群体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以密度19.5万株·hm~(-2)处理最大;随生育期延长,单株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增加的趋势,鼓粒期达到峰值;干物质前期主要用于营养器官生长,后期主要向生殖器官转运;在密度为19.5万株·hm-2时,群体产量最高,为3536.67 kg·hm~(-2);群体LAI变化趋势大致呈一抛物线,LAI与产量在R2和R8达显著正相关,在R4和R6达极显著正相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在R2和R4呈显著正相关,在R6和R8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栽培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瓜棉复合种植与单作瓜、单作棉的个体和群体生长动态及光合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瓜棉复合种植可建立良好的作物群体结构,对瓜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可以获得与单作瓜相近的瓜产量;复合种植模式的棉花植株生长优于单作棉花,棉花增产.在各生长阶段,复合种植模式的田间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均优于单作瓜和单作棉.瓜棉复合种植可以有效地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提高净光合速率.从而有效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全年的综合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北疆陆地棉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施钾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不同施钾量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约105 d左右;其中,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不同施钾处理下陆地棉氮、磷、钾的吸收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各处理棉花钾素的吸收集中在出苗后的25~90 d,其中65 d左右吸钾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近60;.[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增施钾肥使陆地棉的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皮棉产量达到1 785.88 kg/hm2,比未施肥处理提高了52.20;.  相似文献   

9.
氮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施肥方式,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能够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有效成穗率,优化了群体结构,改善田间植株生长状况,增强抗逆性,增加了抽穗前干物质的积累,促进了灌浆期茎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同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率,进而促进了水稻终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短季棉生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浙506的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在此密度下,可使短季棉结铃高峰期与光热资源适宜成铃期相吻合,极显著地增加伏桃、单位面积铃数及皮棉产量,但铃重略有下降.在生理效应上,可显著增强盛花前棉株根系活力;促进单叶变小、增厚,提高群体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显著增加光合产物的经济利用率,协调个体与群体生长、营养与生殖生长,从而有利于增铃和提高经济产量,且不会导致幼蕾、花中SOD和POD活性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氮肥随水滴施次数和分配比例对机采棉生长、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 2017~2018两年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施肥8次+前轻后重(习惯施肥,N8-B),(3)施肥8次+前重后轻(N8-F),(4)施肥10次+前轻后重(N10-B),(5)施肥10次+前重后轻(N10-F)。【结果】 增加氮肥施用次数显著提高棉花干物质重和氮素吸收量。在相同氮肥滴施次数下,氮肥分配“前重后轻”处理(F)棉花干物质重和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前轻后重”处理(B)。2017和2018年,施肥10次处理棉花产量较施肥8次处理分别增加17.9%和34.7%,棉花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4.02和28.61个百分点。N8-F和N10-F处理棉花产量较相同施肥次数的N8-B和N10-B处理分别增加7.0%~11.1%和12.1%~21.5%,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0~26.5和11.2~24.9个百分点。【结论】 增加氮肥滴施次数及前期施用比例可促进滴灌机采棉生长和氮素吸收,提高机采棉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试验探讨了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华杂棉H318)在大田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初步确定了最适的钾肥水平。Logistic模拟显示,钾素可以提高单株干物质积累最大值,提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增大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适宜的钾肥水平延长棉株旺盛生长的时期,增大GT(棉花在快速生长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是最大积累量的65.8%时的数值),提高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干物质比值,增加干物质积累的平均速率。综合分析认为,T2(225 kg/hm2)是最适的钾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转运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明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选育高产品种、制定育种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2个20世纪不同年代代表性小麦品种于2007-2009年进行大田试验,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生产与积累转运特性的演进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随着品种改良进程,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逐步提高,而20世纪60年代品种生物产量显著降低随后保持稳定;开花期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旗叶光合速率逐步提高,为花后物质积累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品种改良显著提高了小麦拔节前和开花后物质积累量及群体生长速率,但降低了拔节至开花期积累量和生长速率;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贡献率,但降低了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小麦籽粒产量与拔节前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生长速率及花前干物质贡献率显著正相关,与拔节开花阶段物质积累量和生长速率及花后干物质贡献率显著负相关。【结论】品种改良提高了小麦物质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协调了不同生育阶段物质积累,平衡了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因此,提高拔节前营养生长、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花前物质转运是小麦产量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今后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调控技术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陆早13号为材料,研究了调控技术对新疆棉花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及化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运用调控技术增加了各生育期棉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吸收量和分配率,在营养生长时期提高了干物质和养分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在生殖生长时期提高了干物质和养分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调控技术还进一步提高了棉株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对冷害后存活的棉花的出叶及干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棉苗损伤程度的加重,棉苗出现第一真叶的频率显著增大;真叶出现的频率与单株真叶干物质重呈显著正相关;第一真叶展平棉苗的单株真叶干物质重与真叶出现棉苗的单株真叶干物质呈显著正相关;一片子叶守好或损伤轻微,另一片子叶损伤严重的棉苗第一真叶出现的频率很高,单株真叶干物质的累积最快。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不同密度下棉花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新疆棉区南疆亚区中产棉田2品种3密度下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棉花干物质积累动态可用Logistic模型描述,随密度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降低;生育期推迟,其影响加大.②根据生长速率曲线计算出了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NAR在出苗后40和70d时出现高峰值,这是新疆棉区单产较高的原因之一.③2品种在中密度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并进时期较长,丰产性好的军棉1号并进生长时期>新陆中2号,它们均为中密度棉田具有较高经济产量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氮肥施用技术对水稻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8个基、蘖、穗肥不同施氮比例及数量研究毕粳37号的群体。结果表明,(1)抽穗期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高产群体的物质基础。(2)适当的基、穗肥配比能极显著调控分蘖期最高苗、抽穗期群体干物积累量及有效穗,极显著提高抽穗期群体单茎重、茎鞘重/叶重比值、穗颖花数、灌浆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和净光合产物积累量及成熟期穗实粒数。当基肥施氮比例占宜施氮量的76.5%,其余视苗情作穗肥补施时,灌浆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净光合产物积累量极显著提高。(3)抽穗期群体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极显著提高穗颖花数、灌装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净光合产物积累量及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的物质基础。(4)增加施氮量,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将显著增加而使群体恶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甲哌■复配促进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促控结合,调控棉花生长发育,进一步挖掘化学封顶棉花的增产潜力,筛选出甲哌■复配促进剂对棉花化学封顶效果最佳的封顶剂组合。试验于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试验棉花品种为新陆中84号,试验用药以甲哌■和助剂为主,分别复配噻苯隆(0.1%,T1)、复硝酚钠(98%原药,T2)、胺鲜酯(8%制剂,T3)、14-羟基芸薹素(0.01%,T4)和萘乙酸(98%原药,T5),以常规甲哌■封顶为对照(CK),共6个处理。在本研究中,各复配处理较CK均能够增加棉株的果枝台数和铃数,棉株株高范围最终控制在84 cm左右,与CK无显著差异,能够较好控制棉株的纵向生长,T5和T4处理棉株果枝台数较CK增加了7.96%,单株棉铃数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5.19%和23.83%,较CK棉株株宽分别显著减少4.73、4.46 cm,能够抑制棉株中部和上部果枝的生长,对棉株的横向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T5处理较CK显著降低棉株果枝始节高度3.61 cm。T5处理较CK能显著提高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T4和T5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量占比分别达到6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黄麻圆果种粤圆五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三种密度群体的光合性状和干物质生产的变化。 各生长期不同密度的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产量都有显著的差异,这是由于株数不同所致;群体内光强分布和净同化率的差异不大;经济系数保持恒定。同一密度的群体,叶面积及干物质产量随生长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单株叶面积及干物质产量的变化所致。 在试验范围内,总叶面积的变异范围比平均净同化率的变异范围大,总叶面积与干物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17),总叶面积的变异是干物质产量不同的主要原因。 因此,高产栽培主要是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去促进叶面积的有利发展,而在目前生产上采用的种植密度范围内,企图通过改变种植密度来提高净同化率及经济产量系数以致增加干物质产量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的物质生产积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间物质生产积累特性之间的差异。【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氮肥群体(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群体下出现的最高生产力及其对应施氮水平,将该最高生产力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根据各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将50个供试材料分成4个生产力等级:低层水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00 t•hm-2)、中层水平(9.00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75 t•hm-2)、高层水平(9.75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10.50 t•hm-2)、顶层水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10.50 t•hm-2)。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型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在总施氮量0—337.5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群体的增加,50个粳稻品种在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而成熟期则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拔节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减小,抽穗期4个生产力等级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3)水稻生育前期(播种至拔节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表现为随生产力等级增加而减小;而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表现为随生产力等级增加而增加。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重的比例变化规律与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一致。(4)不同生产力等级水稻品种的经济系数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5)拔节前4个生产力等级品种间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差异较小,而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则随着生产力等级的递增呈显著递减趋势;拔节至抽穗及抽穗至成熟阶段,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随着生产力等级的递增呈增加趋势。【结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处于顶层水平品种干物质生产在抽穗至成熟阶段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