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日来,转基因食品安全备受关注.据了解,我国实行转基因标识制度,并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且在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生物均需标识.但记者在天津、北京等地调查发现,目前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混乱,部分市售转基因食品并未明确标识.  相似文献   

2.
胡丹 《北京农业》2010,(6):44-44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对转基因产品实行目录标识制度,列入标识目录的转基因产品需要标识。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对转基因产品实行目录标识制度,列入标识目录的转基因产品需要标识。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食品标识管制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食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其中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是转基因食品管制一个焦点,不同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标识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建立了相对严格的要求,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要求新建立了详细的标识要求,这对我国进行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出现,转基因标识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的主体及必要性,并对我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转基因食品标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天津市市售食品转基因生物产品标识的基本情况,按照农业部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对天津市14家大型超市的114种产品的转基因标识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食品中有24种进行了转基因标识,9种进行了非转基因标识,转基因产品标识率为21.05%,非转基因标识率7.89%。同时调查中还发现,转基因标识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而进行非转基因标识的生产企业大多未经过非转基因IP认证。今后国家应加大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监察力度,提高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率,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似文献   

7.
自转基因商业化以来,种植面积急剧扩大,截止至2018 年已经有约25 公顷的转基因作物。由于转基因技术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不确定性,逐渐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问题。由于转基因食品已经充斥在人们的饮食当中,但是由于其安全性始终没有准确的定论,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转基因食品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和危害,各个国家开始探索构建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但是目前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法律制度建设并不完善,比如相关立法的缺失、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目前实践中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相关法律规定不足以达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食品的问世,为解决人口、粮食、能源、环境、资源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随着转基因食品逐渐地由单纯的科研领域转向了商品领域,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否会给人类带来短期或者长期的危害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关转基因食品标识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的现状,并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标识管理制度是解决GMF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手段,对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武汉市400名消费者的调查,运用SPSS 17.0对调查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探究标识管理制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武汉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较低,对转基因标识管理期望较高,希望强制性加贴转基因标识,转基因标识管理制度是影响消费者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消费者对政府标识管理信任度、标识关注度显著影响其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0.
构建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首先应厘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科学界对此判断比较乐观,但公众因关系到自身生命健康,与政府、科学家之间信息不对称且信任度极低以及"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原因而存有较大顾虑。其次,需明晰转基因食品的风险特性,其属于"无知"风险,应关注"次阶风险",即"规制不足"与"过度规制"。经过对两者的比较,得出以严谨的态度为出发点,坚持以预防原则为核心,科学证据、公开透明及民主参与、全过程控制、分级管理与动态管制原则为重要组成的思路构建转基因标识制度。最后,建议以明确转基因食品定义、建立动态管理目录、设定合理阈值、建立标识豁免制度、严控反向标识的方式确定标识范围。  相似文献   

11.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转基因作物及其制成品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管显得日益重要。2001年我国出台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要求对所有的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food,GMO food)进行标识,但没有明确需要标识的阈值。本研究介绍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并对不同国家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阈值计算方法和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两方面介绍阈值设计的技术基础;对阈值管理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阈值管理会提升运行和管理成本,但不会提高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原因主要在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本身安全性的担忧。建议我国应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设置合理标识阈值,加强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从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态度及影响因素、转基因食品标识与风险交流等政府规制方面进行综述,以明确国内外研究差距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首个转基因植物产品番茄商业化以来,转基因技术、研发、产业等均取得了飞速进展,本文分析了转基因食品目前的研发、获批情况,种植推广、安全性评价等状况及我国转基因食品获批、消费、管理状况,提出了在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论和贸易壁垒形势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28条规定:对生产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产品,要有明显的标识。2002年5月,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在其附件中规定了第1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包括大豆、大豆油、豆粕、玉米等。依据上述条例和规章,我们在转基因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发展,人们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表现为主要以美国和欧盟为主的两种代表性政策美国采取遵循可靠科学原则,坚决反对预防原则,即对转基因食品采取积极支持,自愿标识的宽松政策;欧盟采取谨慎预防原则,必须标识和可追溯从管理原则出发,结合相应采取的监管措施和相关条例,对两国从开始颁布转基因食品政策到当下态势的发展,并结合最新出台的政策进行跟踪分析,比对美国及欧盟对这些指令和条例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日本转基因产品溯源管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日本通过食品卫生法、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及农林水产省的转基因标识公告初步建立的转基因食品可追溯性管理框架。厚生劳动省负责转基因产品的审批,向公众说明产品经过了安全评估,负责转基因产品的IP管理。农林水产省负责转基因产品标识规范的执行及环境释放审批。日本通过标识分类、标签系统、阈值管理和非转基因产品IP身份管理来实现转基因食品的溯源。  相似文献   

17.
大陆和台湾都强制要求标识转基因,中国香港执行自愿标识原则,中国澳门没有提出明确规定。大陆1.1中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农业农村部负责转基因相关的监管,对转基因生物实行安全评价管理,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活动。从事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需要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许可证。  相似文献   

18.
黄其春 《饲料博览》2002,(11):17-19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或GMF)是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只有转基因植物食品。全世界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最多的是:抗除草剂大豆(占转基因植物总面积的40%)、抗虫玉米(占23%)、抗病烟草(占13%)、抗除草剂油菜(占10%)。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和出口国,迄今已批准50多种转基因植物进入商品化生产。我国是较早进入商业化转基因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家。1998年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当时正在研究开发的转基因植物有47种,涉及各种基因103…  相似文献   

19.
《山东农业》2000,(5):36-36
在许多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知之甚少的时候,有些欧洲国家已在为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而争论不休了,俄罗斯等国家已经出台了上市转基因食品须巾有提醒标志的规定。 何为转基因食品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许崇任教授认为,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产量高、营养丰富和抗病能力强是转基因食品的优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产品的标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产品已经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从国际大环境以及各国所实行的转基因产品的管理政策和方法入手,陈述了我国施行转基因标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