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2015年3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5个区域的雪松(Cedrus deodara)、冬青(Ilex chinensis)、樟(Cinnamomum camphora)、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4个种树的叶片Pb,Cd,Zn,Cu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植物重金属含量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植物叶片中Pb,Cd,Zn和Cu的累积量与大气中Pb,Cd,Zn和Cu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个树种叶片的重金属含量因其种类、采样区域和树种的不同差异显著,其中荷花玉兰的Pb和Cu的累积量最高,雪松的Cd和Zn的累积量最高。分析显示出浦东新区大气质量状况,交通流量大的杨高路金桥路属重污染区,高桥石化分公司和郊环线G1501属中度污染区,洋泾社区属轻度污染区,对照属无污染区。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6,(3):116-121
以清洁区为对照,选取不同污染区共有且生长10a以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树种,2014年及2015年秋季用重量法测定其单位面积滞尘量,对土壤、叶面尘及叶片进行消解后测定重金属的含量,用SPSS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种树种同一高度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和平均单位面积滞尘量均表现为工业区主城区清洁对照区,6种阔叶树滞尘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天竺桂桂花大叶女贞法国梧桐﹥滇朴﹥广玉兰,4种针叶树滞尘能力从大小依次为龙柏塔柏柳杉雪松;无论是阔叶树还是针叶树,"低"位的滞尘量明显高于"高"位,不同树种对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植物叶片中Pb,Cu,Cd,Zn痕量可以用来监测大气中Pb,Cu,Cd,Zn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长沙市交通干道绿化带15种乔木枝叶、根系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各树种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和转移能力。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Cd的污染程度最高,其次为Cu,污染程度较轻的为Pb、Zn。乔木枝叶和根系中Zn含量最高,Cu、Pb次之,Cd最低;对土壤中Cd的生物富集最高。就综合富集系数而言,苦楝最高,为4.29;其次为樟树、法国梧桐、棕榈、桂花、盐肤木和构树。15种乔木中樟树为绿化带种植优选树种,苦楝、法国梧桐、桂花、刺槐、构树和棕榈为比较理想的绿化树种,盐肤木、旱柳、臭椿、银杏和秃瓣杜英可作为选栽树种。  相似文献   

4.
树叶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指示大气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京市区交通流量大的区域和相时清洁区(江苏省林科院)不同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Pb、Cd、Cu)含量的分析,研究了大气污染指数,初步探讨了植物重金属含量与城市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植物叶片中重金属Pb、Cd和Cu的累积量与大气中Pb、Cd和Cu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所调查绿化树种叶片的重金属含量因重金属种类、采样区和树种的不同具有明显差异,悬铃木叶片累积Pb的能力最强,而杨树叶片对Cd和Cu的累积能力最强.市区大气重金属质量状况为:交通枢纽区中央门、南京化工厂和沪宁高速属于重污染,生活区新庄属于中轻度污染,远郊林科院属于无污染区.  相似文献   

5.
对冰冻灾害前后湖南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的栾树、杜英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地表水、土壤、林木及死地被物的养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冰冻灾害后,林地地表水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K、Ca、Mg含量明显减少,Zn、Mn、Pb含量显著增加;林内土壤含水量、全P、全K含量显著增加,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明显减少,微量元素Cu、Pb、Co含量增加,Fe、Zn、Mn、Cd、Ni含量减少;林木枝、叶、干中含水量均显著减少,树干中N、P、Ca、Mg、Cu、Zn、Mn、Cd、Ni、Pb、Co含量增加,树枝和树叶中P、K、Mg减少,而Cu、Fe、Zn、Mn、Cd、Ni、Pb、Co含量却增加;林地上的死地被物中K、Mg在各组分(未分解、半分解、已分解)含量降低,Cu、Fe、Mn、Ni、Co含量增加.可为突发性自然干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及抗御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选取北京市典型再生水灌区—凉凤灌区为研究区,对该研究区土壤重金属Ti、Cr、Mn、Ni、Cu、Zn、Cd、Pb、V进行了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Cr、Mn、Ni、Cu、Zn、Cd、Pb均超过北京市土壤背景值,其中Cd、Cr、Zn超标严重。从各重金属变异系数看灌区9种重金属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Zn、Ni、Cr、Pb、Cu、Cd、Mn、V、Ti,其中Zn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1.76,表明Zn在研究区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各重金属与Ti含量的比值表明Zn、Cu和Pb三种元素累积强度受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明显高于其他元素,其次Cr在麦田中富集程度最高,Mn为林地,Ni、Pb为荒地,Cu、Zn、Cd为绿化地。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灌溉用水频率、垃圾随意堆放、施肥、大气沉降是造成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重金属含量特征差异的关键因素。其中Ti、Mn、V是主要由于自然的因素引起的。Cu、Pb、Zn是主要是由于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污泥的施用以及大气沉降造成的。Cr、Ni是由于污水灌溉中污水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市南郊房山区107杨绿化林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研究,林地周围有水泥厂、石材厂、污水和垃圾等不同污染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受到了Pb、Cd、Cu和Zn不同程度的污染,Pb、Cu、Zn含量差异显著,Cd平均含量(0.077 6 mg·kg-1)低于北京市背景值,但Pb、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37.61、26.25和90.3 mg· kg-1,均超过了背景值,3块林地107杨叶片的Pb、Cd、Cu和Zn含量不同,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107杨叶片对土壤Pb、Cd、Cu和Zn重金属元素均能吸收富集,但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呈现出Cd> Zn> Cu> Pb的变化趋势,尤其对Cd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最高值大于16,表现出了低背景高富集,而对Pb、Cu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小,富集系数均小于1;不同林地107杨叶片对同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朝阳市区行道树重金属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西朝阳市区内主干道两侧行道树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它们对Pb,Cd,Cu,Zn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变化。试验结果可知,主干道两侧重金属Pb,Cd,Cu,Zn含量分别为130.23~234.46mg·kg~(-1),0.22~0.45mg·kg~(-1),45.77~89.79mg·kg~(-1)。对Pb,Cd,Cu,Zn四种重金属吸收量最大的灌木分别为京桃和小桃红。而对Pb,Cd,Cu,Zn四种重金属平均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京桃小桃红紫丁香榆叶梅。考虑到城市汽车带来的尾气排放和京桃的对重金属吸收行和平均富集系数都为最强,所以建议朝阳市区内多种植京桃品种的灌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测定北京市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表层土壤中Cu、Zn、Cr、Pb、Cd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指标(p H值、有机质等),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来源进行了评价和解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u、Zn、Cr、Pb、Cd的平均含量都高于背景值但低于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2008)二级标准,尚处于清洁、一般无污染状态。总体上,重金属在不同类型绿地土壤中的质量浓度递减规律基本相同即CuPbZnCrCd,道路绿地中Cu、Zn、Cr、Pb、Cd平均含量高于公园绿地。从地理位置来看,北京南部地区比北部地区污染严重;三环到四环路污染最严重,二环到三环路污染最轻。就相关性而言,Zn-Cu,Zn-Cr,Zn-Pb,Pb-Cu,Cr-Pb之间在P=0.01水平有显著正相关,说明它们同源性较高。其中Zn与3种元素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与p H值有显著负相关,Pb与Cu、Zn和Cr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小叶红叶石楠光合及其他生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小叶红叶石楠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光响应等生理指标,以分析其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47.16%;MDA含量快速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则急剧上升,极显著高于对照;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剧,小叶红叶石楠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以及表观量子效应均呈下降趋势;(3)综合分析各生理指标,认为小叶红叶石楠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减少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降低光合速率等生理响应,来抵御干旱胁迫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5种树种侧柏、苦楝、栾树、黄连木、乌桕1年实生苗的抗旱生理生化指标丙二醛(MDA)、电导率(EC)、叶绿素(Chl.)、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等的变化。在研究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关系的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抗旱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侧柏、栾树、黄连木、乌桕、苦楝,这一结果与5种植物的实际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2.
于不同程度石漠化区的枫香、刺槐和柏木人工林中采集叶片为试材,通过比对3种植物叶片中叶绿素、SOD、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对石漠化区3种植物抗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程度区对植物体内SOD含量的影响显著。在轻度石漠化区,柏木SOD含量最高,刺槐SOD含量最低;在中度石漠化区,柏木SOD含量最高,枫香SOD含量最低;在重度石漠化区,枫香SOD含量最高,刺槐SOD含量最低。刺槐叶片MD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柏木叶片MD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则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铅胁迫对4种行道树种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具有较高观赏价值、适合作行道树的香樟、深山含笑、栾树、鹅掌楸的1年生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在不同程度铅污染土壤中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铅胁迫下,植株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不仅受Pb2+浓度主效应的影响,还受树种×浓度、树种×浓度×时间交互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普通刺槐枝叶粗蛋白、氨基酸、VE、矿质元素和抗营养因子等化学方面的营养价值,以及饲喂鸡、兔、鱼的饲用价值,总结了刺槐饲料林栽培技术及叶粉、叶蛋白饲料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的营养价值、生物量、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方面的饲料化技术。对刈割周期及刈割次第对饲料型型四倍体刺槐有效生物量及其粗蛋白含量的调控作用和全价颗粒饲料的开发应用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对种植3年以上的不同树种和相同树种不同规格苗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并筛选出枫香、刺槐、栾树、桤木、侧柏等15种石漠化植被恢复造林树种,经过观察确定,将长势较好的桤木作为重点关注树种。  相似文献   

16.
对廊坊地区饲料型四倍体刺槐不同生长时期及不同部位叶片的粗蛋白质、Ca、P等常规营养成分和不同生长时期叶片的氨基酸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含量在生长时期极显著高于叶片变色期,中性洗涤纤维在7月15日显著低于10月5日;7月15日不同部位叶片的营养成分中,上部叶片的粗蛋白、粗脂肪及P含量均高于下部叶片,而粗纤维、粗灰分及Ca含量则是下部叶片高于上部叶片;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均含18种氨基酸,其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且在生长时期较苜蓿草粉高或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研究通过生态调查法调查了青岛市内356条道路的行道树;公园、山头、小区、学校等28个地块92个样方的乔木和灌木。通过调查发现法桐、黑松、刺槐、雪松、樱花、小龙柏、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红叶小蘖等使用率较高,数量较多;白皮松、侧柏、糯米条、溲疏等生长较好,但是应用比较少。对青岛市园林绿化树种的总体应用状况作出了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林分凋落物量及其N、P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 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 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范围在3609.6kg·hm^-2·a^-1到4917.6kg·hm^-2·a^-1,除刺槐林外,湿地松林和混交林均以叶的凋落量占优势,分刺占各自总凋落量的87.45%、55%。湿地松纯林凋落量1a中出现3次峰值(5月、7月、11月或12月)。刺槐纯林出现两次峰值(7月、11月或12月),混交林与刺槐纯林相似。3种林分N、P的年归还量均以刺槐林最大,湿地松纯林最小,这与凋落物总量的大小排序相反。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的归还量占主体。3种林分相比,湿地松林和混交林的凋落总量明显高于刺槐林,但养分归还量却有所不同,刺槐林和混交林明显高于湿地松林,这说明阔叶林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针阔混交比针叶纯林更能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银杏、悬铃木、香花槐、金叶复叶槭和玉兰等5种乔木绿化树种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通过五个梯度的低温处理(-10℃、-15℃、-20℃、-25℃、-30℃),测定丙二醛、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和电导率,研究低温胁迫对这几种乔木绿化树种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抗寒性存在差异性,5种绿化树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悬铃木 > 香花槐 > 玉兰 > 银杏 > 金叶复叶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