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探寻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适宜的混播组合,利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分别与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尧扁穗冰草也A. cristatum (L.)Gaertn页尧沙生冰草(A. desertorum Schult.)和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Leyss)等4 种禾本科牧草以2颐1 的比例混播,比较荒漠草原区不同混播条件下牧草的生长状况和混 播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草地在建植当年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组合效果最好,紫花苜蓿+扁穗冰草和紫花苜蓿+沙 生冰草两种组合居中,紫花苜蓿+蒙古冰草组合最差;在荒漠草原中,混播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草地的生物量,且豆科 和禾本科牧草混播有利于两种牧草的正常生长,是一组很好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种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猫尾草(Phlemu pratense)5种牧草混播,混播比例为4∶6、6∶4、5∶5三种处理,各处理又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刈割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对比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异行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以4∶6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产干草1209.1g/m2;其它处理也多在800g/m2以上.[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在草群中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 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鸭茅(Dactylisglomerata)与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与红豆草混播,混播比例为5∶5、4∶6、6∶4三种处理,各处理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比较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红豆草与鸭茅混播,以6∶4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276.8 g/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混播,6∶4与5∶5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194.95和1 242.3 g/m2.[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的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1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在退耕还林田里对不同牧草品种混播组合的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县林间种植的牧草品种组合,为我县的牧草大面积种植、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理论依据。2材料与方法2.1参试品种及处理详见表1。注:每小区为10平方米,A2精饲726播种时用呋喃丹拌土撒施,以防地下害虫;俄罗斯饲料草移栽株行距为20厘米×50厘米。2.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8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计24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平方米。表1品种混播组合及播种量一览表处理代号参试处理播种量(克/平方米)行距(厘米)A1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5.
自1992年-1994年在冀西北山区对牧草的混播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适宜该地区采用的牧草混播组合、混播比例及混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皖西南地区坡地混播牧草进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和草产量分析,试验采用了10个品种.结果表明:①苏丹草×聚合草、苏丹草×白三叶混播时,其鲜草、干草产量都高于其他混播组合,含糖量排列第3;②紫花苜蓿×苇状羊茅混播时含糖量虽然最高,但它的鲜草、干草产量都不高.综合这两点,A3、A4这2种混播组合表现突出.因此,在坡地为15度的皖西南地区苏丹草×聚合草、苏丹草×白三叶混播时表现最优良,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通过对紫花苜蓿、牧草混播优越性、牧草混播成员和比例的选择、刈割期和施肥等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混播牧草的优点、播种量的确定方法、播种时期与方法、混播牧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皖西南地区坡地混播牧草进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和草产量分析,试验采用了10个品种。结果表明:①苏丹草×聚合草、苏丹草×白三叶混播时,其鲜草、干草产量都高于其他混播组合,含糖量排列第3;②紫花苜蓿×苇状羊茅混播时含糖量虽然最高,但它的鲜草、干草产量都不高。综合这两点,A3、A4这2种混播组合表现突出。因此,在坡地为15度的皖西南地区苏丹草×聚合草、苏丹草×白三叶混播时表现最优良,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不同混播草地建植第三年产量与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建植第三年的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与评价草地产量与质量的表现。【方法】以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鸭茅(Dactylisglomer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6种豆禾牧草在混播种类为3、4、5、6与混播比例为豆禾比5∶5、4∶6和3∶7条件下建立混播草地,对牧草产量、豆科产量比例、茎叶比及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混播比例下,混5-1中豆禾比3∶7的产草量最高;不同混播比例之间牧草营养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混播种类下,混5-1与混6混播组合在草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产量方面均表现较好,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混3-2豆科产量比例最高。混3-2与混6茎叶比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不含红豆草的处理茎叶比小于含红豆草的处理。【结论】混播种类复杂组合产草量高于混播种类简单组合,而且草地产量与品质均受到混播种类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科技》2022,(1):113-114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具有高产、优质、改良土壤、降低病虫草害等优势,可以有效提升草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文章介绍了苜蓿与多年生禾草混播的主要技术要点和该技术的优缺点,可为退化草地利用牧草混播技术进行草地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及鸭茅混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混播组合在黔南州苹果园、梨园、刺梨园、核桃园等果林下的生长状况.经过4年的试验,从鲜草产量、草层的可利用空间、干鲜比、抗逆性等综合因素分析发现,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C)在几种果林下的综合表现最好,平均产草量最高,达到49 781.41 kg/hm2;干鲜比最大,为0.292;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C)在抗倒伏性上的综合表现最强.该牧草组合可在在黔南州果林下饲养绿壳蛋鸡时选择种植.  相似文献   

13.
高寒地区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混播群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阐述了国内外高寒地区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单播与混播对草地的产草量、饲用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播种、施肥和刈割对混播草地的影响,概述了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最适混播比例与播量、混播群体种群结构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用优良牧草混播改良黄河河滩地草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比较了4种优良牧草以不同比例组合改良河滩地草场的效果。结果表明:混播可提高河滩地草场的产量,改善草层品质。其中以紫花苜蓿+白花草木樨+假苇拂子茅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红豆草、红三叶、鸭茅、无芒雀麦和猫尾草5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比例6∶4、5∶5和4∶6条件下,分别以2种和5种牧草混播,建立同行及1∶1行、2∶2行和3∶3行异行混播草地。依据2012-2013年各混播组合的株高、植株密度、相对密度、相对产量总和及竞争力,分析了异行混播与同行混播豆禾牧草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同行混播相比,1∶1行、2∶2行和3∶3行异行混播下,鸭茅、无芒雀麦、红豆草垂直方向上的竞争等级未发生改变,位置较低的红三叶竞争等级增加,抑制了发育较迟的猫尾草;从水平空间上看,异行混播下各混播种类密度和相对密度较同行混播增加,豆禾牧草水平空间上的竞争强度下降。与单播相比,同行混播和异行混播的资源利用效率均得到改善;与同行混播相比,异行混播改善了豆科牧草光资源获取环境,减缓了禾草侵占能力的优势,其竞争力增加;增加豆科牧草混播比例也有利于提高豆科牧草的竞争力。因此,从同行混播转为异行混播,可调整混播豆禾牧草的种间竞争强度,有利于豆禾牧草的共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人工建植的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混播比例及种植方式下,刈割次数对草地牧草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探索自然降水在500 mm以上,≥10℃年积温1 400℃左右,无霜期85~ 100 d的雨养地区,混播人工草地的有效收获方式.[方法]试验设置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猫尾草(Phlemu pratense)5种豆、禾牧草混播,通过在生育期内设置的不同刈割次数,测定草地牧草产量与营养状况.[结果]在一个生长季内,刈割两次的草地牧草产量有2/3处理低于刈割一次草地,个别处理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在粗蛋白(CP)与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与产量上则优于刈割一次草地.[结论]从草地牧草生产与利用转化效率衡量,两次刈割草地的营养价值均优于一次性刈割,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黑麦草与紫云英不同比例混播方式下茶园杂草发生及群落结构的变化,以期为以草抑草生物控草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单播黑麦草(T1)、单播紫云英(T2)、黑麦草与紫云英3∶7混播(T3)、黑麦草与紫云英1∶1混播(T4)、黑麦草与紫云英1∶2混合后条播(T5)和黑麦草与紫云英1∶1混合后条播(T6)对茶园杂草发生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土壤杂草种子的平均密度为968.52~1438.69粒/m2,共发生9种杂草,分属禾本科(3种)、蓼科(2种)、菊科(2种)、苋科(1种)和石竹科(1种);不同处理土壤杂草均一度、密度和频率存在差异,均一度,各处理禾本科的千金子、看麦娘和稗草分别为14.88%~73.66%、24.78%~68.33%和25.67%~51.74%,均以T1最大;蓼科的酸模和辣蓼分别为5.75%~15.65%和14.62%~21.54%,均以T1最大;菊科的小飞蓬和辣子草分别为11.64%~24.42%和14.33%~23.87%,分别以T1和T2最大;苋科的空心莲子为11.87%~21.75%,以T2最大;石竹科的牛繁缕为4.75%~17.63%,以T1最大;密度,各处理禾本科的千金子、看麦娘和稗草分别为0.84~8.62株/m2、1.08~7.29株/m2和1.13~3.94株/m2,均以T1最大;蓼科的酸模和辣蓼分别为0.45~2.23株/m2和1.22~3.39株/m2,均以T1最大;菊科的小飞蓬和辣子草分别为0.64~4.56株/m2和1.22~3.527株/m2,分别以T1和T2最大;苋科的空心莲子为0.64~2.40株/m2,以T2最大;石竹科的牛繁缕为0.34~1.37株/m2,以T6最大。频率,各处理禾本科的千金子、看麦娘和稗草分别为56.34%~100.00%、35.74%~100.00%和27.02%~94.53%,分别以T1和T2最大;蓼科的酸模和辣蓼分别为10.76%~53.44%和29.29%~81.45%,均以T1最大;菊科的小飞蓬和辣子草分别为15.37%~100.00%和29.28%~84.51%,分别以T1和T2最大;苋科的空心莲子为29.29%~57.69%,以T2最大;石竹科的牛繁缕为29.31%~36.13%,以T4最大。【结论】黑麦草与紫云英1∶1混播(T4)田间杂草的均一度、密度和频率均最低,其对杂草的抑制效果最好,可在当地及类似地区茶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卓越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安巴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cv.Amba)、法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Fawn)、海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苜蓿(Medicago sativa)等五个常用品种在毕节地区进行混播草地建植试验。测定和观察各组合的产草量、青干比、茎叶比及利用年限和适宜性。表现突出的组合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苜蓿、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结果表明:在毕节地区建立人工草地,采取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可明显提高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还可抑制杂草的生长。本试验为毕节地区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川西北高原藏区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方法】以燕麦(A0)和箭筈豌豆(A4)单作为对照,以燕麦和箭筈豌豆播量比为2∶1、3∶1、4∶1(A1、A2、A3)为处理,分别对牧草产量、品质及种间关系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果】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有效提高草地生产性能,其中,A1处理干草总产量最高为25 301.22 kg/hm2;混播体系中,燕麦产量占总产草量的94%以上,杂草产量随燕麦比例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燕麦比例增加呈升高趋势,A1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2和A3处理(P<0.05);混播系统中,A1处理的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达101.31。混播草地中,燕麦的竞争力始终高于箭筈豌豆,各处理的相对产量总和均大于1。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牧草产量和品质,其排序为A4>A1>A2>A0>A3,但箭筈豌豆单播易倒伏,不易收获。【结论】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重量比为2∶1时最适宜在川西北高原藏区建植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20.
高等级公路边坡牧草绿化混播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13种引种牧草及6种混播组合的密度、高度、产量、盖度、颜色、青绿期、地下生物量等不同生物性状指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的综合评判,对6种混播组种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得出,混播组合方案1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综合评价值为0.74;其次是混播组合方案4,综合评价值为0.60;再次是混播组合方案5,综合评价值为0.53;而以混播组合方案3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差,综合评价值仅为0.58;混播组合方案2的次差,综合评价值为0.59。同时还得出,在春旱比较严重,夏季干热风危害比较厉害的西安地区,水热条件是影响高等级公路边坡牧草绿化成败与否的关键。结合这一气候特点以及陕西省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特殊性,提出了一套适合陕西省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