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妊娠晚期的孕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和帮助,建立从妊娠过渡到分娩的流程式管理方式。方法:设计健康教育记录单,在孕妇怀孕32W后依次到产房进行胎心监测时,根据孕妇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在规范性的孕妇学校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补充式的健康指导和帮助,提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孕妇和家属顺利完成从门诊到病房的过渡。效果:进行补充健康教育前后效果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孕妇能对助产士产生信任与依赖。结论:在孕晚期创造条件让孕妇在住院前先熟悉产科、产房人员和产房环境。由产房助产士帮助做好分娩时的体力、心理及分娩镇痛措施的指导及训练,将分娩中产妇应注意的事宜和如何顺利分娩的经验传授给产妇是新的产科服务模式的需要;是建立从妊娠过渡到分娩的流程式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一对一全程责任助产分娩新模式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01年1—6月传统分娩模式873例作为对照组;7—12月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895例为实验组:产妇宫口开张2cm后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由一名有经验的助产士给产妇持续的生理、心理、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保护分娩的正常性与自然性,减少分娩时不必要的医疗干预。结果:实验组的剖宫产率、宫缩乏力、产程滞产、新生儿窒息率及平均产后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分娩新模式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能较好地促进自然分娩,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琴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292-293
目的:为适应不同孕妇及家属的需求,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家属陪伴分娩模式。方法:对健康教育体制、方式、方案和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实施因人而异的灵活机动的施教模式,重视人性管理,采取家属参与式教育模式。结果:家属的主动性、护士指导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能够较好实现健康教育的个性化。结论:密切护患关系,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可行措施。方法:随机将孕妇分为2组并随访至产后2周(非心理干预组402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356人;心理干预组323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287人),心理干预组孕妇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三阶段的心理干预,孕期调查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产后2周调查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并增加本次有关妊娠、分娩前后的生活事件等内容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孕妇临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分值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P<0.01)。对其潜在心理背景分析表明:心理干预组的孕产妇在妊娠心境、产后育儿、与社会家人关系等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来自分娩周围环境、分娩疼痛等压力无明显改善,与非心理干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定期产检的168例孕妇依据是否进行心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4例,2组孕妇产前均定期进行产前知识讲座及心理培训;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孕妇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着重讲解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并指导孕妇及家属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对比2组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前2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及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周时QOL评分较分娩前明显提高(P0.05),EPDS评分较分娩前明显降低(P0.05);产后2周时观察组QOL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EP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心理干预能缓解产后不良情绪,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助产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的对象均为单胎头位初产妇,在产程中由助产士进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至产程结束共204例,其中A组为镇痛组98例,B组为非镇痛组106例,并与传统交接班制助产模式进行分娩的C组120例进行对比,观察分娩结果和产妇满意度。结果:A、B两组与C组比较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A、B组产妇总产程时问均短于C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A、B两组高于C组;A组疼痛改善明显(P<0.05,P<0.01)。A组和B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的助产模式,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结合镇痛分娩更能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母婴传播阻断后对分娩时孕妇出血以及对婴儿的影响.方法 对58例HIV感染并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分娩情况进行分析,孕期均行母婴传播阻断,观察分娩时孕妇出血以及新生儿情况,并随机选择同期没有感染HIV的孕产妇5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HIV感染孕产妇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体重儿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58例婴儿出生后18个月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HIV感染孕妇经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新生儿预防用药等措施后,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h阴性血型孕妇妊娠结局及分娩前备血的必要性。方法对住院分娩的32例Rh阴性血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并随机选择同期Rh阳性血型孕妇3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Rh阴性血型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Rh阴性血型孕妇应加强宣教,尽量减少妊娠次数,分娩时应做好备血,积极治疗,改善预后,降低孕产妇及圄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赵生明 《农技服务》2010,27(1):75-75,94
从产前准备、分娩征兆、正常分娩时的接产、难产时的接产、胎儿假死时的处理、产后母羊的护理及产后羔羊的护理几个方面总结了羊分娩前后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产前健康教育对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孕32周及以上并准备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及其家属100例(为干预组)免费参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预防的家庭护理措施”健康讲座,至少参加1次,直至掌握为止;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孕妇及其家属未参加产前健康教育的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  相似文献   

11.
奶牛同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后各15d的一段时间,产前15d为围产前期,产后15d为同产后期。奶牛围产期是下一个泌乳期的准备和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奶牛的体况、分娩、产后泌乳和健康情况。如果此时饲养管理不当,轻则增加乳  相似文献   

12.
产科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的满意率,探讨最佳产时保健服务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5~6月未实施一对一责任制护理分娩的213名产妇(对照组)和2003年5~6月实施一对一责任制护理分娩的208产妇(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对产妇的相关知识、助产、服务及接生技术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对产时服务工作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例数为204、4、0例,满意度为98.1%;对照组则分别为188、21、4例,满意度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改变了传统的产时服务模式,对提高产时服务质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用技术》2014,(3):35-36
<正>新产牛的管理是奶牛场管理的关键性环节,产后牛健康了,高峰日就会提前到来,峰值奶量也会大幅度提高。1、产前管理要点1)改进饲养模式保证粗饲料的质量进入产前21天的奶牛日粮由优质的燕麦草替换原来的羊草,有效地增加了产前牛的干物质采食量。经过观察,产前牛没有出现乳房特别水肿、产前瘫痪的现象,实现了产后平稳过渡的目标,为产后采食量的增加奠定了基础。2)新产牛的护理工作开始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适当的护理,协助非糖尿病巨大胎儿顺利阴道分娩,减少母儿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非糖尿病巨大胎儿阴道分娩的护理资料。结果:非糖尿病巨大胎儿成功阴道分娩,母儿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孕妇产前体重预测及筛选巨大胎儿,对非糖尿病巨大胎儿阴道分娩的孕妇及家属做好相关知识宣教,加强医护密切配合,分娩过程中做好一系列抢救准备工作,产后严密观察母婴情况,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从母猪产前、分娩时、产后等3个环节对母猪生产细节管理进行介绍,并简述了仔猪的护理细节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15d到分娩后15d之间的时间。产前15d叫围产前期;产后15d叫围产后期。这一段时间对母牛产前体质、产后恢复、新生犊牛健康非常重要。但很多养殖户对围产期的母牛在饲养管理上相当不重视,疏忽大意。造成临产母牛瘦弱甚至产前瘫痪,产后母牛消瘦、奶水不足、严重者导致母牛产后瘫痪。而犊牛也因母牛疏于管理不能从母体中获得充足营养而体质瘦弱,产后奶水不足犊牛吃不饱而抗病力低、易发病。现就能繁母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技术阐述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孕期体操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产前教育的120名初产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知识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加体操练习。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和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者的第一、三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孕期体操有利于自然分娩和缩短产程,可在产前教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发生率及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于孕6周将335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69例)和对照组(1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孕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式健康教育,包括帮助孕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健康教育,针对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教育措施,有针对性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并进行住院教育、产程辅导和产后教育。分别于孕6周和产后42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产后42 d,观察组的抑郁阳性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P<0.05);观察组产妇EPDS评分为(5.67±2.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3±3.21)(P<0.01)。结论全程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将苏北人民医院经阴道分娩产妇200例分为产后出血组(观察组)与正常分娩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临产前的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在产后出血中的预测价值,探讨产前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联合监测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D-二聚体、凝血四项水平与产后出血存在相关性,产后出血孕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分娩孕妇升高, PT、TT水平较正常下降,D-二聚体对产后出血具有中等预测价值,且与产后出血量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病情急,来势凶险,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居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为分娩产妇总数的2%~3%[1]。基层卫生院由于条件限制,医疗水平相对较差,对产前一些高危因素认识不够充分,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农村孕产妇死于产后出血的病例占全国死于产后出血病例的80%以上[2],及时诊断、准确评估失血量、制定抢救方案,在基层卫生院中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