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女真人崇拜生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现象 ,生殖崇拜与自然崇拜具有同构的思维。生殖崇拜是女真文化习俗的重要特征 ,它潜在地支配、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观念 ,突出地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命运和民族精神的模塑  相似文献   

2.
金源内地会宁地区,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经济情况较为落后,蓄养大量人口的能力严重不足。女真人为解决金朝初年上京地区的粮食问题,采取了迁都燕京的举措,金朝迁都燕京除了以往学界认为的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原先进文化的结果,其背后更是女真人无奈、被动寻求生路的选择。金朝迁都燕京与北部边境危机的出现,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造成金朝后期北部边患急剧恶化的主要是由金朝对契丹人的不平等民族政策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受一定审美观念的影响和支配。笔者以此为切入点,从传统文化哲学、民族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三方面,提出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折射出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态审美观,以便更好的认识艺术活动的奥秘和规律,理解审美文化,为创造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植物景观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石器时代的农事崇拜、祭祀和宗教萌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3,(1):105-107
原始先民虽然荜路褴褛 ,艰苦奋斗 ,发明了农具 ,开辟了耕地 ,驯化了谷物和禽畜 ,创造了原始农耕文化 ,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斗争中取得了划时代的伟大成就 ,被欧美的考古学家称之为“新石器革命”或“农业革命”。但是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还是低下 ,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有限 ,对客观世界还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 ,对制约农业生产的一些自然因素和灾害现象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 ,往往把它们看作是自然的恩赐和惩罚 ,以为自然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是有灵性的东西 ,因此加以崇拜 ,进行祭祀 ,祈求其保佑和恩赐 ,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 ,增强自信心 ,…  相似文献   

5.
自然农业对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于日本、韩国的自然农业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强调人类应更多地与自然合作而不是对抗,重视土壤,不使用化学资料,以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不污染空气、水、土壤和农产品为原则。自然农业产品是有机产品。自然农业已在日本、韩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推广。日韩农业与中国农业具有同质性,自然农业对发展中国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祝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97-10298,10304
藏族林卡是藏民族创造的园林类型,在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和藏文化滋生下形成,具有独特的民族造园精神和艺术特点。从藏族林卡生成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出发,对其造园精神作了系统论述,阐释了藏族林卡的艺术特征,以获取对藏族林卡和中国传统园林体系更加完整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逐渐形成了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类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寻求生态平衡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黄河水土保持文化是在认识和调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形成并沉淀的一种生态文化。它的实质是在人与水、人与土壤、人与植物的和谐共处的过程中所创造、总结和积累的优良传统、方法和经验,引导人水和谐的价值观念,创造出适合人类的生存居住环境。因此,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群众的文化意识,即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人了解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充分发挥自然优势,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因此,以新时代黄河水土保持文化作用与建设为主题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高校应加大传统生态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其中保护自然环境的宗教信仰、乡规民约、法律法令等内容在目前世界环境极度恶化的现实条件下,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及传承意义。民族地区高校更具备传播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保护思想的环境与平台。  相似文献   

9.
通过封闭式提问的方式对汶川县三江镇村民进行自然保护意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村民能够清楚地认识卧龙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对自然保护宣教活动也颇具热情,但绝大部分村民缺乏自然保护的基础知识,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漠不关心,对社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协调发展缺乏长远的因果认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因此,保护区今后需在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基础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探索以青少年为主要宣教对象、结合当地生态实际情况制定宣教方案,以期为今后卧龙自然保护区宣教方案的制定及自然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51-6253
从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这2种生产过程的关系。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符合自然规律,有着具体的客观环境要求,是农业生物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统一。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是指以保持生命活力的农业生物为对象所进行的人的生产劳动过程,包括农业生产力的再生产和农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农业生产力包括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2个方面,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必须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关系是: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农业自然再生产能力与经济再生产能力的变动方向一致;农业经济再生产对自然再生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人类自身以及人类整体社会和谐的发展,是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相互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作为生态环境脆弱的甘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草原退化面积不断扩展,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科技认识不足等。因此,针对甘南的实际情况,提出只有完善法律配套设施,合理利用草场,加大资金和...  相似文献   

12.
三红村是湖南省常德市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本文以三红村为例探究善德文化在常德传统乡村聚落中的体现。通过对村落建筑布局、建筑单体与地形的协调、当地材料的应用及统一和谐、和中有变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三红村村落中蕴含的善德文化。研究表明,三红村村落农田集中分布在谷底地形平缓处,地势变化大的地区为保护较好的山林;村落建筑顺应地势,并集中分布在农田与山林交接处;当地村民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材料;村落建筑与四周自然环境紧密融合,包括与地形地势的协调;善德文化的人居环境启示,包括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主动维护自然环境的良好发展以及顺应自然规划营建村落。  相似文献   

1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应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民族性与开放性,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民族主体意识和昭苏和民族文化的弘扬,应具有文化主权意识;主动地与世界文化交融充分体现了业神生产的特点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文化上的开放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中国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建立具有民族性、开放性兼备的文化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80-281
农耕文化,既反映了农耕生产的全过程,同时还折射出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精神文化。云南民族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各民族在长期适应客观自然和社会历史环境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在这传统农耕文化中包含了各民族团结合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金代金真人开放的化心态是历史地形成的,它对女真民族的形成及金初民族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女真人大规模入主中原,原有的化生态环境改变了,女真人处于汉化的包围中,开放的化心态给其汉化带来了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阿城概况     
《新农村(黑龙江)》2010,(4):104-104
阿城概况,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名城。公元1115年,女真人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这里建立了声威显赫的大金帝国,历经4帝,凡38年,史称金上京会宁府。这里曾产生过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发生过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遗存着历久弥珍的文物。女真人在这里创造的金源文化,成为汇入中华文明长河中一条独具特色的支流。清宣统元年设县,满语为阿拉楚喀城,简称阿城。198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阿城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比较清晰地表述了人、自然环境、社会的关系。这是我们思考当今世界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视角,是我们端正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高环境意识的基本出发点。显然,上述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 劳伦斯提出了自然是与人有着平等地位的主体、人类依赖于自然、属于自然的生态观。通过康妮对自然的认识过程, 劳伦斯从正面说明了自然对于人类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人类只有融于自然才能获得平静与幸福。通过批判克里福德的言词与行为从反面说明了与自然为敌的危害性。最后, 他得出结论: 自然是主体, 人类应该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地的是我国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遵循生态保护、统筹发展的划分原则,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划分,确保其所承载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始终处于可保护的范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与优化工作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该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对于促进我国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地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介绍自然保护地的分类入手,指出当前自然保护地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自然保护地的持续优化方案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20.
园林景观是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与其它艺术不一样的是它更多地借助了物化了的审美意象来完成对心理和外部世界的把握,其基本任务就是向人提供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良好氛围。园林景观设计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我国园林景观不仅重视近区的环境美,而且也注重与更加广阔的大自然的亲和关系,造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中国风水理论中的"观势"、"观相",实际上就是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应该说,这是颇具美学价值的调查研究。在自然环境中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