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籽粒灌浆期(GFP)可能是一个有用的生理学选择性状,这能够影响谷类作物的籽粒产量,本研究以6个遗传多样性的春小麦群体为试材,评估了GFP的遗传力,确定了长GFP和短GFP的选择效应。在F2代进行选择并在F3代通过田间试验对选择后代进行重复评价,试验于1990年在尼泊尔的Rampur进行,采用正常播种和晚播两种处理,播期对GFP,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百粒重有明显的影响,F2中长,短GFP  相似文献   

2.
利用3个大豆杂交组合的F2-F4材料,通过实际选择试验.研究鼓粒期对籽粒产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鼓粒期组籽粒产量差异显著.鼓粒期延长主要通过增加粒重、降低瘪粒率提高产量,亲代鼓粒期对子代产量有显著的线性效应,对鼓粒期正向选择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响应值.  相似文献   

3.
小麦籽粒体积是最稳定的产量组份,它对出标率亦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定与G603—86的大粒(单粒重高于60mg,粒重约9mm)性状有关的染色体,用G603—86(P1)与Favorit(P2)的一套单体系杂交,先获得F1单体系,再由F2群体中选出3个F1二体系.在田间对F3二体系进行试验测定.用标准方差分析法分析表明,两亲本材料在粒重、粒长性状上有显著差异,但在粒宽或籽粒形态密度等性状上差异不大;部分同源染色体对粒重及所有粒重组份有明显效应,而基因组对这些性状均无明显影响;G603—86的6D和4A染色体能明显提高粒重,4A、4B、2B、3A及1B染色体能显著增大粒长,1A、1B染色体则可增加粒宽,6D、6A染色体可改进籽粒形态密度;G603—86小麦的大粒性状受位于多条染色体上并影响籽粒维度、形态及密度的不同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小麦籽粒体积是最稳定的产量组份,它对出粉率亦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定与G603-86的大粒性状有关的染色体,用G603-86与Favorit的一套单体系杂交,先获得F1单体系,再由F2群中选出3个F3二体系。在田间对F3二体系进行试验测定。用标准方差分析法分析表明,两亲本材料在粒重,粒长性状上有显著差异,但在粒宽或籽粒  相似文献   

5.
当开花后10-14d用于适水性禾谷类作物时,以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化学脱水或衰老剂在花后缺水条件下可用于选择具有稳定籽粒大小(粒重)的品系。本研究评价了这些化学物质之一-碘化钾(KI)在旱地小麦育种项目中选择籽重特性的潜力。1988-1989年在两个中等雨量地点安排了96个F2衍生的F6和F7代品系和11个小麦品种,于籽粒发育到1/3外,时喷撒0.3%的KI溶液。由于用KI处理造成籽粒产量和千粒重的减  相似文献   

6.
在遗传变异的条件下,燕麦育种的持续进展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提高容重和籽粒重的改善。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对燕麦高容重(HT群体)进行3轮轮回选择的效率和籽粒重(HTG群体)的Smith-Hazel指数。轮回选择程序包括S0:1选系的互交,种植S0种子以产生S0:1系,以及S0:1系的大田评价。每轮选择要花1年时间才能完成,在每轮选择的各群体中鉴定了大约300个系。从每个群体中选取20个S0:1系,再开始下一轮。通过测定从第0轮、第一轮和第二轮中随机选择的95个S0:1系、第三轮选择群体、各轮的亲本及一套对照品种,对群体选择效应进行了评价。在HT和HTG群体每轮选择中。籽粒的平均容重都分别显著(P<0.05)提高17.8±3.5kg/m3和6.9±1.5kg/m3。在HT群体内每轮选择籽粒重显著降低0.11±0.03Mg/ha,在HTG群体内每轮选择籽粒重升高0.12±0.07Mg/ha。在所有轮回选择的各种群体内广义遗传力和遗传方差一直保持很高。研究结果表明,轮回选择能提高燕麦容重和籽粒重且不显著降低遗传变异力,是一个有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江苏淮北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推广的夏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趋势是:单闰数、每英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收获指数、粒径比、生育后期和脂肪含量增加,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分枝数、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减少,蛋白质含量没有改进,产量的年遗传改进为2.6%。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每荚粒重、百粒重、收获指数、粒径比与产量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遗传改进研究是确定育种目标和后代选择方向的重要依据。提高单株荚数和  相似文献   

8.
籽粒产量与小麦蛋白质含量常呈负相关关系。当籽粒产量提高时,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会影响到磨粉与烘烤品质。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小麦籽粒产量通常较高,而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在Oregon的2种不同环境但高产的地方固定种植了2个杂交种的亲本、F4和F5代,对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及其相关性状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便提出在维持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同时来提高籽粒产量的选择标准。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以及收获指数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遗传相关性大于环境相关性。根据通径系数分析估计,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是最重要的影响蛋白质含量的性状。作者认为,在维持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同时,选择高产不应依赖于收获指数的进一步提高,而应放在增大生物产量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拓广表型方差(P)、拓广遗传方差(g)、拓广遗传力(h~2和拓广遗传相关系数(λ)综合地分析了二棱皮大麦形态、生理性状组(株高、剑叶面积、剑叶功能期、剑叶比重、倒二叶面积)、产量性状组(穗数、粒数、千粒重、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以及籽粒酿造品质组(籽粒蛋白质、千粒重、籽粒皮壳率、粒型指数、籽粒浸出率)的综合遗传力以及性状组间的综合遗传相关关系.遗传力分析表明,性状组的遗传力依次是形态、生理性技组>品质性状组>产量性状组.性状组间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形态生理性状与产量性状组的遗传相关高于与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盐碱地上大麦双列杂交组合进行的双列分析表明:穗长,抽穗期及百粒重表现超显性,穗长,百粒重显性指向增效,抽穗期显性指向减效;单株穗数,总小穗数,株高及最大分蘖数表现产中分显性,显性指向增效;单株产量,穗粒数,抽穗度,旗叶面积及穗粒重表现部分显性,显性指向减效,单株产量,抽穗期及单株穗数的广义遗传力在70%-80%之间,遗传力属中等水平,对这些性状在早代不宜进行严格的直接,株高,每穗小穗数,最大分蘖数,穗粒数,穗长,抽穗度,旗叶面积,穗粒重百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均在80%以上,可根据育种目标对上述遗传力较高的性状进行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1.
粒重是籽粒产量的一个构成部分,籽粒灌浆延续期是成熟度的构成因素,两者都是应用植物育种中重要的性状,并都依赖于籽粒灌浆过程。描述籽粒灌浆过程有2点曲线法和多点曲线法。依籽粒灌浆期间对粒重重复测定为基础的多点曲线法较依花期、熟期和最终粒重记载为基础的曲线法需用大量的劳力和试验室资源,为了评价这两种测定籽粒灌浆方法的特点,作者于1989和1990年在加拿大Saskatoon,SK灌溉和旱地上试验种植了11个春小麦品种,对最终粒重、50%灌浆所需时间、相对籽粒生长率用从花期至成熟每周两次测定粒重进行适于罗谛斯基曲线拟合估计;对籽粒灌浆延续期和平均灌浆速率(收获粒重/延续期)用花期和成熟期资料估计。结果表明,相对籽粒生长率与平均灌浆速率无关(r=-0.01),并较平均灌浆速率与收获粒重(r=0.93,P<0.01)的相关性小。估计的50%灌浆时间与观察的灌浆延续期在品种方面的差异更为一致,对环境影响也较小。与两点曲线法相比,罗谛斯基曲线在籽粒灌浆速率和延续期方面提供了更好的遗传差异估计。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大豆百粒重的遗传规律,提高育种效率,以中、美大豆品种为亲本,对正、反杂交及回交后代群体的百粒重遗传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3群体百粒重平均值在一定程度上受母本影响,但不显著,倾向于小粒显性遗传,具有不显著的细胞质遗传特性。F3百粒重的变异系数偏小,分离强度不大,广义遗传力较高,可以在F3对其进行选择。F3百粒重分离强度及广义遗传力与组合的母本值关系密切,母本百粒重大的组合分离强度及广义遗传力相应偏大。用中国大籽粒亲本回交的BC1F2群体百粒重均值大于用美国中等籽粒亲本回交的BC1F2,但不一定大于F3,用父本回交的BC1F2百粒重分离强度均大于用母本回交的BC1F2,可以扩大选择空间。回交后代百粒重遗传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受组合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用25个新品系,估算了熟期、株高等9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度等6个遗传参数,并以这些参数为选择性状的指标构建了6组选择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所有选择指数都比直接选择产量的效率高。以遗传进度(rg)为基础的选择指数效率最高,遗传进度(Ga)次之,接下来是遗传力×遗传相关(h2×rg),通径系数(p)和遗传变异系数(GCV%),以遗传力(h2)为基础的选择指数效率最低。选择指数的相对效率随着性状数目的增加而增高,但增加每荚粒数和百粒重两个性状并不提高相对效率,可能是这两个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较低的缘故。遗传相关是构建选择指数时选择性状的最佳指数。  相似文献   

14.
对盐碱地上大麦双列杂交组合进行的双列分析表明 :穗长、抽穗期及百粒重表现超显性 ,穗长、百粒重显性指向增效 ,抽穗期显性指向减效 ;单株穗数、总小穗数、株高及最大分蘖数表现部分显性 ,显性指向增效 ;单株产量、穗粒数、抽穗度、旗叶面积及穗粒重表现部分显性 ,显性指向减效。单株产量、抽穗期及单株穗数的广义遗传力在 70 %~ 80 %之间 ,遗传力属中等水平 ,对这些性状在早代不宜进行严格的直接选择。株高、每穗小穗数、最大分蘖数、穗粒数、穗长、抽穗度、旗叶面积、穗粒重与百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均在 80 %以上 ,可根据育种目标对上述遗传力较高的性状进行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当开花后10—14d用于适水性禾谷类作物时,以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化学脱水或衰老剂在花后缺水条件下可用于选择具有稳定籽粒大小(粒重)的品系。本研究评价了这些化学物质之—──碘化钾(KI)在旱地小麦育种项目中选择籽重特性的潜力。1988—1989年在两个中等雨量地点安排了96个F2衍生的F6和F7代品系和11个小麦品种,于籽粒发育到l/3外时喷撒0.3%的KI溶液。由于用KI处理造成籽粒产量和千粒重的减少,1988年较1989年为重,这可能与1988年生长季节雨量较大所致。作为脱水作用结果,籽粒产量的减少程度大于千粒重减少程度,但两者间的相关性低(0.09至0.58),8对比较中有5对不显著。在较湿润的1988年脱水处理的基因型反应中存在有相当的变异。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为5.6%至12.9%,千粒重为2.5%-9.5%。品种与脱水处理间互作的变异组成估计与品种变异组成估计的比率,一般都 小于1。然而,对脱水处理反应的遗传差异在某些试验中可能为主要的,特别是在一个试验地点和2年的较湿润年份更是如此。故此,作者认为化学脱水处理技术可用于旱地育种中筛选花后品种抗旱性,但由于该技术的某些限制,选择需限定在较湿润的地方和季节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间杂交新种质遗传潜力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姚振纯  林红 《大豆科学》1996,15(4):310-316
通过对野生大豆(G.soja)、栽培大豆(G.max)种间杂交后代新种质,与不同类型栽培大豆、野生大豆Griffing双列杂交F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不同类型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正向优势居前两位的是野生大豆ZYD328、种间杂交后代品系8-44-3,论述了野生大豆及其种间杂交后代品系,对改良大豆品种基因的拓宽及有益基因的累加,具有很大的遗传  相似文献   

17.
1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敖君 《玉米科学》1995,3(2):014-017
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12个中晚熟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重、单株产量、出籽粒、百粒重11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配合力的总效应,通过对配合力的分析筛选出5个优良自交系、10个优良组合,并对11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估算。表明每穗行数、穗粗的遗传力较高,在选育自交系时可在早代选择,而单株产量、每行粒数和单穗重的遗传力低,宜在高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3个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春播和秋播试验。分别估算了春大豆品种×播季互作效应;春播与秋播条件下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以及秋播农艺性状与春播单株生产力的相关等。结果表明: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品种间、播季间、品种×播季互作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百粒重、株高等农艺性状秋播遗传力较高,秋播变异率较小,遗传进度大,秋播下性状与春播下单株产量相关密切,表明秋播条件下按百粒重和株高等对单株生产力进行间接选择,其效果高于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选择,认为春播秋播下两次选择,有助于加快春大豆育种进度。  相似文献   

19.
育种使美国中西部地区燕麦产量大幅度提高。为了确定育种对改进作物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作用,1987-1988年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农学系和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对过去80年小推广的9个燕麦品种和一个试验品系进行了测定。测定项目包括:籽粒产量、容重、抽穗期、株高、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累积叶面积、植株干重和相对生长速度。在良好的生长条件下(1987年)植株高度(0.3 cm/年)和收获指数(0.2%/年)与品种发放年份呈正相关。在环境胁迫条件下(1988年)籽粒产量(0.02 Mg/ha·年)、容重(1.0Mg/m3·年)和收获指数(0.3%/年)随推广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作物的相对生长速度没有发生变化。最近发放的燕麦品种花后期叶子衰老速度较慢。试验表明,通过育种可以改进不良环境条件下燕麦品种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春小麦改良高产与高蛋白的选择指标。选用的8个品种中,6个表达为对照水平,2个品种UM632和UM684表达为通常高于对照的水平性状。试验2年中,不同重复的植株从花期至成熟进行取样测定,收集有关N、干物质积累及重新代谢的资料。籽粒蛋白含量与籽粒产量不相关,但与花后N吸收(r=0.66)、成熟期总植株N(r=0.49)及N收获指数(r=0.87)呈正相关,与成熟期营养器官N呈负相关(r=—0.49)。籽粒产量与花后N(r=0.50)和干物质量(r=0.77)以及收获指数(r=0.83)呈正相关。籽粒蛋白产量与花后N积累(r=0.90)、成熟期总N(r=0.98)、N收获指数及经济指数(r=0.93)呈高度相关。UM632和UM684将花后N吸收和成熟期总N量高与高度代谢效率及N收获指数结合在一起,故此可以得出结论:遵循构建成熟期总N量高、N收获指数及经济指数高的杂交组合,通过群体中选择籽粒蛋白产量可以逐步改良具有高产和高蛋白含量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