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求促进甜瓜根系生长的有效方法,以种子和幼苗为试材,研究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和吲哚乙酸(IAA)及互作对胚根和不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5  mg·L-1 GR24和  0.01~10 mg·L-1IAA单一或互作处理下,胚根生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1  mg·L-1 GR24+0.1  mg·L-1 IAA处理效果显著,根长、根数和体积分别为对照的4.32、4.47和4.44倍;胚轴不定根生长在  0.01~1 mg·L-1GR24和75~500  mg·L-1 IAA单一或互作处理下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0.1  mg·L-1 GR24+250  mg·L-1 IAA处理的根数、表面积和体积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对照的2.34、3.97和10.27倍。方差分析表明,GR24和IAA对根系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互作效应明显。证明GR24和IAA影响胚根和不定根生长,且存在明显互作和累积效应,但胚根和不定根适宜质量浓度存在差异,结果为瓜类蔬菜根系生长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圩猪肉和程岭黑猪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圩猪、程岭黑猪后腿肉为研究对象,以普通商品猪后腿肉为对照,通过测定其主要成分、色泽、pH、嫩度、质构特性和蒸煮损失等,研究2种安徽地方特色猪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圩猪肉和程岭黑猪肉灰分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商品猪肉(P > 0.05),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商品猪(P < 0.05);圩猪肉L*值和a*值显著低于程岭黑猪和商品猪肉(P < 0.05),b*值显著低于程岭猪和商品猪肉(P < 0.05);圩猪肉和程岭黑猪肉pH值显著低于商品猪肉(P < 0.05);圩猪和程岭黑猪的剪切力值无明显差异(P > 0.05),但均显著高于普通商品猪(P < 0.05);圩猪肉和程岭黑猪肉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商品猪(P < 0.05),而弹性、凝聚性显著低于商品猪(P < 0.05)。圩猪肉和程岭黑猪肉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商品猪肉(P < 0.05),说明两种地方特色猪肉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色泽、质构特性和保水性,符合现代人们对肉品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旱地农田是大气CO2和N2O的重要排放来源,农业生产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探索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对缓解气候变暖,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旱地农田土壤N2O和CO2排放机理、影响因素和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旱地农田N2O和CO2排放受土壤理化性质和田间管理措施多种因素影响。针对减少旱地农田N2O和CO2排放主要从合理施肥、灌溉和优化农作措施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固碳”和“减排”同步,实现增产增汇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肥育猪内分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分成对照组、中药组、中药+西药组,每组4个重复。测定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血清中GH,IGF-I,T3,T4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 kg,30~70 kg,70~110 kg阶段,中药组、中+西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GH的浓度分别提高了7.34%(P>0.05)和5.50%(P>0.05),21.09%(P<0.05)和16.32%(P<0.05),7.56%(P>0.05)和6.40%(P>0.05);IGF-I水平分别升高了15.32%(P<0.05)和13.86%(P<0.05),17.20%(P<0.05)和13.82%(P<0.05),6.56%(P>0.05)和4.16%(P>0.05)。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T3含量分别增加了29.42%(P<0.05)和19.83%(P<0.05),16.01%(P<0.05)和11.67%(P<0.05),12.41%(P<0.05)和7.33%(P>0.05);T4含量分别增加了23.31%(P<0.05)和14.32%(P<0.05),17.06%(P<0.05)和11.51%(P< 0.05),6.81%(P>0.05)和2.03%(P>0.05)。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cAMP含量分别提高了15.88%(P<0.05)和13.97%(P<0.05),19.88%(P<0.05)和13.14%(P<0.05),18.33%(P<0.05)和9.86%(P<0.05).研究结果提示,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的促生长、改变胴体组成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猪内分泌系统机能而实现的。似是一种整体效应,一方面通过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而促进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促进GH,IGF-I的合成和分泌,加强合成代谢;同时促进T3,T4和cAMP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脂肪的动员,加速脂肪的氧化和分解、降低猪体脂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不同生物等级的模式生物研究乐果、铜和锌的联合毒性,以明亮发光杆菌和斑马鱼胚胎为受试模式生物,通过混合毒性指数法(MTI法)评价了乐果、铜和锌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明亮发光杆菌毒性测试显示,暴露测试15 min时,乐果、铜和锌的EC50值分别为123、0.53 mg·L-1和1.71 mg·L-1;暴露测试30 min时,EC50值分别为122、0.50 mg·L-1和1.54 mg·L-1。乐果-铜和乐果-锌暴露15 min测得的MTI分别为0.69和0.60。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显示,暴露72 h后乐果、铜和锌的LC50值分别为0.31、1.67 mg·L-1和369 mg·L-1。乐果-铜和乐果-锌暴露72 h后测得的MTI分别为0.70和0.75。研究表明,乐果和铜、锌分别混合后的联合毒性均有所增强,整体毒性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因此两类物质在环境中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6.
不同遮阴处理下施肥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辐射减弱是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太阳辐射减弱下不同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水稻生产、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遮阴条件下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和硅肥对水稻产量、稻田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遮阴设3水平,即不遮阴(S0,遮阴率为0)、水稻开花-成熟遮阴(S1,遮阴率为64%)和分蘖-成熟遮阴(S2,遮阴率为64%);氮磷钾复合肥设3水平,即100 kg·hm-2(F1)、200 kg·hm-2(F2)和300 kg·hm-2(F3);硅肥设3水平,即不施硅(R0)、钢渣200 kg·hm-2(R1)和钢渣400 kg·hm-2(R2)。结果表明,遮阴明显降低水稻产量,与S0相比,S1和S2分别降低了43.33%和48.51%。遮阴极显著降低CH4累积排放量,与S0相比,S1和S2分别降低了7.46%和57.71%;氮磷钾复合肥可显著提高CH4和N2O累积排放量,与F1相比,F2和F3 CH4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48.34%和57.03%,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85.81%和192.98%;施钢渣硅肥显著影响CH4累积排放量,与R0相比,R1降低了20.42%,R2增加了17.56%。所有处理CH4增温潜势占总温室效应的比例均高于91%,稻田CH4排放在稻田总温室效应中起主导作用。研究表明,太阳辐射减弱背景下,保证产量的同时控制氮磷钾复合肥和钢渣硅肥施用量可有效降低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和排放强度,最适组合为复合肥100 kg·hm-2(F1)和钢渣硅肥400 kg·hm-2(R2)。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比例生物炭对镉污染农田中番茄产量和品质及其体内镉累积的影响,以千禧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为材料,设计4个处理(CK:不添加生物炭;T1:1%生物炭;T2:3%生物炭;T3:5%生物炭),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下番茄根系、茎部和果实中镉的累积、产量与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维生素C、番茄红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其中T2处理的品质提升效果最显著,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24.7%、114.4%、12.0%、37.4%和80.0%。添加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番茄体内(根系、茎部和果实)镉含量,其中T3处理的效果最显著,在生长末期,T3处理番茄根系、茎部和果实中的镉含量分别为1.31、0.33 mg·kg-1和0.03 mg·kg-1。此外,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中添加生物炭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pH和腐殖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和酶活性(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在生长末期,T2处理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处理,依次为47.42、165.85、167.76 mg·kg-1和6.28 mg·g-1·d-1、3.20 mg·g-1·20 min-1、1.07 mg·g-1·d-1和2.13 mg·g-1·d-1;T3处理对pH、腐殖质含量提高效果最为明显,分别为7.15和24.56 g·kg-1,但与T2处理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添加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番茄体内镉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进而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其中以3%生物炭处理效果最佳。同时,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水氮耦合对设施土壤N2O和N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设施生产水氮高效利用及N2O和NO减排,基于连续7 a的设施水氮定位试验,采用密闭静态箱法,分别对番茄生长季的N2O和N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同步观测。通过灌水下限(土壤水吸力W1、W2和W3分别为25、35 kPa和45 kPa)和施氮量(N1、N2和N3分别为75、300 kg·hm-2和525 kg·hm-2)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水氮耦合对设施土壤N2O和NO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N2O和NO排放峰值出现在施肥和灌溉后,峰值期的排放通量表现为N2O高于NO,但NO峰值持续时间较长。水分、施氮量和水氮交互作用对设施土壤N2O、NO总累积排放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水氮耦合效应使W1N1处理的NO总累积排放量、W2N1处理的N2O和N2O+NO总累积排放量最低,且均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水分、施氮量和水氮交互效应对番茄产量影响效力表现为灌水下限>施氮量>水氮交互。与W1N1、W1N2、W1N3相比,W2N1处理的番茄产量分别显著增加48.92%、50.69%和17.82%。水氮耦合效应使W2N1处理单产N2O和NO累积排放量最低(P<0.01),分别比其他处理降低40.00%~78.57%和21.43%~60.71%。冗余分析表明,N2O和NO排放通量与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amoA-AOA和nirK基因丰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设施蔬菜经济和环境效应,配施有机肥条件下,灌水下限35 kPa和施氮量75 kg·hm-2的水氮管理更有助于设施土壤N2O和NO减排及产量保证。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稻田杂草群落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稻油轮作夏季稻田杂草群落分布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常规施肥NPK+秸秆不还田,N基追肥比例为6:2:2(F0NS,CK);常规施肥NPK+秸秆全量还田,N基追肥比例为6:2:2(F0S);常规施肥NPK+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腐解剂,N基追肥比例为6:2:2(F0SA);常规施肥NPK+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腐解剂,N基追肥比例为7:2:1(F1SA);常规施肥PK,N减量15%+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腐解剂,N基追肥比例为6:2:2(F2SA)。记录杂草种类、数量、密度、生物量等指标,并于2016年9月底进行水稻实收测产。结果表明,与CK相比,F0S、F0SA、F1SA和F2SA处理的杂草总密度分别降低50.3%、29.2%、20.3%和6.8%,秸秆还田可以有效降低稻田杂草密度、生物量和杂草多样性;与F0S相比,F0SA、F1SA和F2SA处理的杂草发生数量和发生密度差异不显著,但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不同程度地减少,柳叶菜科和玄参科杂草显著增加,配施秸秆腐解剂对农田杂草种类影响显著。在秸秆腐解剂和不同施氮措施下,与F0SA相比,F1SA和F2SA处理杂草种类、生物量增加,杂草相对密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优势杂草种类和种群数量减少,但F2SA处理下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F0SA和F1SA处理。与CK相比,F0S、F0SA、F1SA和F2SA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7.13%、16.55%、17.80%和10.67%,其中F1SA处理作物产量增幅最高。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能有效降低稻田杂草的发生密度、总生物量和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肥育猪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分成对照组、中药组、中药+西药组,每组4个重复,进行饲养试验。每期实验结束前,每组采集8头猪血样,测定生长育肥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表明: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中+西组猪的血清IgG水平,分别提高了23.75%(P<0.05)和18.49%(P<0.05),17.66%(P<0.05)和13.93%(P<0.05),14.79%(P<0.05)和11.87%(P<0.05);IgM水平,分别提高了25.04%(P<0.05)和14.99%(P<0.05),22.81%(P<0.05)和15.18%(P<0.05),5.79%(P>0.05)和4.23%(P>0.05);IgA水平,分别提高了9.71%(P>0.05)和0.57%(P>0.05),16.92%(P<0.05)和7.60%(P>0.05),15.01%(P<0.05)和7.23%(P>0.05); C3水平,分别提高了12.16%(P<0.05)和14.19%(P<0.05),15.87%(P<0.05)和17.46%(P<0.05),14.29%(P<0.05)和21.43%(P<0.05);C4水平,分别提高了13.51%(P<0.05),5.02%(P<0.05),6.67%(P<0.05).研究结果提示,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不仅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而且还促进补体的生成,从而改善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工土壤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铬(Ⅵ)和多环芳烃菲单一及复合暴露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单一暴露试验结果表明:铬(Ⅵ)对赤子爱胜蚓7 d和14 d的LC50分别为259.98 mg·kg-1和241.13 mg·kg-1;菲对赤子爱胜蚓7 d和14 d的LC50分别为88.01 mg·kg-1和60.96 mg·kg-1.铬(Ⅵ)和菲对赤子爱胜蚓都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浓度-效应关系,而且铬(Ⅵ)和菲对赤子爱胜蚓均具有一定毒性,菲的毒性大于铬(Ⅵ).采用铬(Ⅵ)和菲等毒性单位进行复合暴露试验,结果表明铬(Ⅵ)和菲混合物对蚯蚓7 d-LC50中铬(Ⅵ)和菲所含浓度分别为151.73 mg·kg-1和37.93 mg·kg-1;14 d-LC50中铬(Ⅵ)和菲所含浓度分别为 137.69 mg·kg-1和34.42 mg·kg-1,根据等效应线图判定其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地被竹的光合特性和环境适应性,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3个不同地被竹种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并对拟合光合参数进行分析,还对不同地被竹的叶绿素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均具有较高的R2值,但大部分光合参数在不同模型间差异显著(P < 0.05),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得到的参数与观测值最为吻合;Amax在不同地被竹种中无明显差异,但αRd值在铺地竹、菲黄竹、黄条金刚竹间依次下降,而IsIc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具有较强耐荫特征的铺地竹叶片中的总叶绿素和叶绿素b最高,而在黄条金刚竹中最低。铺地竹还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P < 0.05)黄条金刚竹和菲黄竹。以上结果可以为地被竹的引种栽培和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牦牛应激型 HSPA1AHSPA2基因的特点,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牛应激型 HSPA1AHSPA2基因序列设计4对引物,每个基因分两段扩增,测序并拼接,首次克隆牦牛应激型 HSPA1AHSPA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扩增到的牦牛应激型 HSPA1A基因全长2 134 bp,开放阅读框全长1 926 bp,编码64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70.26 ku; HSPA2基因全长1 911 bp,开放阅读框全长1 911 bp,编码63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69.85 ku。将 HSPA1AHSPA2基因开放阅读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ScanProsite分析,均得到3个HSP70蛋白家族标记。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HSPA1AHSPA2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牦牛与牛的 HSPA1AHSPA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8%和99.1%。遗传进化关系分析表明,牦牛与牛的应激型 HSPA1AHSPA2基因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草原刈割利用是我国最常用的草原利用方式,刈割强烈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呼吸(Re)和甲烷(CH4)的排放,但对草甸草原的影响大小及机制尚未定论。【方法】 文章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连用,分析了刈割对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Re和CH4排放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相比,刈割处理组2021年和2022年的Re(P<0.01)和CH4P<0.05)通量显著降低,平均分别降低45.0%和1.2%;2021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Re分别为(10.66±0.24)mg/(m2·h)和(6.05±0.16)mg/(m2·h);2022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Re分别为(11.52±0.38)mg/(m2·h)和(6.29±0.27)mg/(m2·h);2021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CH4排放量为(0.43±0.01)mg/(m2·h)和(0.40±0.01)mg/(m2·h);2022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CH4排放量为(0.43±0.01)mg/(m2·h)和(0.41±0.01)mg/(m2·h)。(2)刈割处理的土壤温度(P<0.05)和土壤湿度(P<0.01)显著增加。(3)函数拟合分析表明地上生物量与Re正相关,土壤湿度与CH4通量正相关。【结论】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中,刈割处理会显著降低生态系统呼吸和CH4通量,这对于了解和掌握刈割处理下羊草草甸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准确评估草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为草原生态系统碳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帽儿山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相邻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CH4和N2O通量,结果表明:次生林转变为落叶松人工林后土壤年CH4吸收和年N2O排放通量均显著增加,分别为次生林的1.2倍和3.6倍。两林分CH4和N2O通量表现相似的季节动态,生长季土壤CH4吸收通量和N2O排放通量均高于非生长季。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CH4吸收通量与土壤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相关性。次生林转变为落叶松人工林后,落叶松林地较厚的凋落物层改变了林地土壤水分的格局,影响了土壤的CH4和N2O通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错株种植方式对黄淮海地区密植夏玉米植株碳氮代谢的调控作用,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75万(D1)、8.25万(D2)和9.00万株/hm2(D3)3个密度水平,错株(S)和对株(CK)种植2种方式,测定植株氮素(N)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量、花前转运量、花前转运效率、花前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花后积累量以及收获指数。结果表明:1)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植株N和NSC的积累量、花前转运量和花后积累量,但降低了N和NSC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P<0.05);过高密植水平(D3)不利于籽粒中碳氮的积累和转运;其中,碳氮积累和转运量以D2最高。2)错株种植(S)可显著增加夏玉米植株N和NSC的积累量,促进N和NSC花前的转运和花后的积累,并可显著提高花前N和NSC转运效率(P<0.05)。3)在各处理组合中,D2S的N和NSC积累量、花前转运量和花后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D2S的N和NSC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与对照(D1CK)相比并未显著下降。综上,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在8.25万株/hm2密植(D2)水平下采取错株(S)种植方式可显著提高整株的氮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并促进其向籽粒的转运,获得较高的N、NSC收获指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化学活化剂三聚磷酸钠和柠檬酸配合施用对蜈蚣草萃取砷效率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在含砷57.7 mg·kg-1的水稻土中,探究了单一活化剂(三聚磷酸钠0.75 g·kg-1土,柠檬酸0.75 g·kg-1土)和三聚磷酸钠与柠檬酸配合施用(三聚磷酸钠:柠檬酸=0.375 g·kg-1土:0.375 g·kg-1土)对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变化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探究了三聚磷酸钠和柠檬酸配合施用(三聚磷酸钠:柠檬酸=0.187 5 g·kg-1土:0.187 5 g·kg-1土)对蜈蚣草地上部萃取土壤砷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活化剂相比,三聚磷酸钠和柠檬酸配合施用对土壤砷的活化效果更显著。盆栽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聚磷酸钠和柠檬酸配合施用可使蜈蚣草羽叶干质量提高21.8%以上,砷萃取总量提高40.4%以上;根际土总砷含量下降,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在砷污染土壤施加三聚磷酸钠和柠檬酸,由于其提高了蜈蚣草植物干质量和土壤有效态砷含量,羽叶萃取砷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定莜6号’燕麦幼苗为试材,分析了旱盐交叉胁迫下叶片O2·和H2O2产生、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和盐胁迫程度的提高,叶片活性氧代谢失调,细胞膜受到严重伤害,表现为SOD、POD和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sA含量下降,CAT活性及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O2·和H2O2产生增加。0.3%的土壤含盐量可显著提高轻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65%)和中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50%)干旱胁迫下燕麦幼苗叶片SOD、POD和APX的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含量;0.6%的土壤含盐量对轻度干旱胁迫燕麦幼苗叶片的O2·产生速率及H 2O2和MDA含量无明显影响,却使中度干旱胁迫下的O2·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含量显著升高;在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35%)胁迫下,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燕麦叶片SOD、CAT、POD、APX活性和AsA、GSH含量显著下降,O2·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含量明显增加。表明适量的土壤含盐量可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的活性缓解 轻、中度干旱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而过量的盐分则加重干旱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氮肥减量增效潜力,构建适宜的作物养分管理体系,于2018-2019年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并配施不同肥料对麦玉复种体系作物生长状况、植株氮素积累分配、作物产量以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常规施氮(225 kg·hm-2,N100);减氮20%(180 kg·hm-2 ,N80);减氮配施生物炭(180 kg·hm-2,生物炭22 500 kg·hm-2,N80+BC);减氮配施缓释肥(180 kg·hm-2,尿素∶缓释肥=1∶1,N80+S);减氮配施微生物菌肥(180 kg·hm-2,微生物菌肥3 600 kg·hm-2 ,N80+BF)。结果表明:减氮及其配施不同肥料对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后株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没有显著影响;而N80+BF促进了夏玉米氮素向籽粒中的分配;N80+BC提高了夏玉米产量和收获指数,且较N8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3%和20.1%;减氮下三种配施处理均能提高夏玉米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且以N80+BC处理表现最佳,较N100分别显著提高43.3%和29.0%,较N80分别显著提高45.8%和8.3% ;N80+BC和N80+BF还能显著提高夏玉米氮肥表观表观回收率,二者较N100显著增加18.1%和10.7% ,较N80处理显著增加26.9%和19.0%。与N80相比,N80+BF有效提高了冬小麦扬花期和成熟期分蘖数、茎蘖成穗率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穗数和产量,增幅分别为13.7%和16.2%。减氮下3种配施处理均能提高冬小麦氮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其中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N80+BF处理表现最佳,较N100分别显著提高了31.2%和28.4%,较N80分别显著提高了33.7%和16.2%,氮素利用率在N80+S处理表现最佳。综上所述,减氮及其配施处理中,180 kg·hm-2配施生物炭(22 500 kg·hm-2)和180 kg·hm-2配施微生物菌肥(3 600 kg·hm-2)更有利于作物生长,促进氮素积累与分配,提高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实现关中地区麦玉复种体系氮肥管理的“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变化和累积规律,以‘大笨子’石榴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汁中主要功能性成分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榴果皮和果汁中总酚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179.94 mg·g-1和12.99 mg·mL-1,随着果实发育总酚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分别为43.94 mg·g-1和1.22 mg·mL-1;果皮和果汁中类黄酮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68.06 mg·g-1和2.52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黄酮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22.72 mg·g-1和1.47 mg·mL-1;果皮和果汁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68.06 mg·g-1和0.054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22.72 mg·g-1和0.012 mg·mL-1;果皮和果汁中单宁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2.72 mg·g-1和0.94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单宁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0.94 mg·g-1和0.12 mg·mL-1。果汁中花青素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总体呈上升趋势,在DAF65和DAF140变化范围为 92.89~281.39 nmol·mL-1。除花青素外,果皮中各功能性成分的含量均高于果汁。相关性分析显示,果皮和果汁中总酚含量与类黄酮、单宁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石榴果实中主要功能性物质的含量与发育时期和组织部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