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2年,美国植物学家先顿获得了制作蘑菇谷粒菌种的专利,到50年代,国外已广泛采用。70年代,国内开始试制谷粒菌种,但因原料来源的限制和制作技术没过关,未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于1979年对蘑菇谷粒菌种继续进行研究和扩大示范试验;到1982年,这项技术措施已在全省蘑菇产区推广普及,有力地促进我省蘑菇事业的发展。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双孢蘑菇“5.150”菌株——日本品系复壮菌株,属半匐匍型或匐匍菌丝型;“梅农”菌株——法国品系复壮菌株,属气生菌丝型。培养基组成谷粒种子(小麦、稻谷、高梁,无虫蛀霉变),氧化钙(建筑用),碳酸钙(工业用),牛粪粉(晒干粉碎),谷壳。  相似文献   

2.
增温剂在草菇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增温剂应用于蘑菇堆料,具有省工、省料、增产的作用;在平菇生料栽培中,培养料经增温剂堆制后,也具有增产作用。为研究增温剂对草菇栽培的影响,我们于1995年7月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供试菌种:V_(238),由江苏省江阴市食用菌指导站保存。②培养料配方:棉子壳41%,废棉41%,石膏1%.过磷酸钙1%,草木灰1%,生石灰5%。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的栽培种一般多用粪草或麦粒作培养基。为了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我们用草粉、圹泥、蛭石等作培养基,并与粪草和麦粒培养基菌种作了对比试验。一、材料和方法 (一)栽培种制备:供试菌株102—2。①草粉种的培养基为麦草粉100%,另加菜籽饼粉3%或干牛马粪粉10%,石膏粉1%,过磷酸钙1%,混匀后调含水量为60%。②圹泥种为干圹泥块(蚕豆大)60%,干牛、马粪粉40%,混合后用8%的清石灰水调节水分过夜,含水量60%,pH7.8。③蛭石种为蛭石或膨胀珍珠岩60%,麸皮34%,石膏粉4%,碳酸钙2%,混匀后调含水量为60%。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蘑菇新品种,苏州市多管局于1986年,对引进的八个蘑菇菌株,在昆山县张浦乡菌种厂进行了适应性栽培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菌株来源:蘑菇93和闽1号引自福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区气候条件的优良蘑菇品种,我所受区外贸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委托,于1987年秋开始对十个蘑菇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参试菌株闽1号,8213、86—2(引自福建轻工所蘑菇推广站),8305(本所选育),102—2、101—L、111、176(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浙农1号(引自浙农大),70714(区外贸从日本引进)。前五个为气生型,后五个为匍匐型。所用栽培种均为麦粒种。(二)培养料配制按44米~2栽培面积计算用料为:稻草1000公斤,牛粪1000公斤,花生麸20公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了探索蘑菇高产栽培的途径和因子,我们进行了波形料面栽培试验,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株为本室选育的蘑菇优良菌株8305—2。培养料配方为稻草和猪粪各50%,另加花生麸2%,尿素1%,茶籽饼、过磷酸钙、石膏和石灰各2%。采用本室设计的塑料薄膜密封与管道通气堆料发酵法。波形料面设计,二波谷之间距离2尺,波峰高8寸,波谷高4寸,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5,(4)
采用菌丝尖端脱毒法对白色金针菇菌株脱毒复壮。结果表明:经3~5次脱毒复壮后,菌丝体的生长速度、菌丝体生长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次脱毒。栽培试验表明,脱毒菌株与对照菌株相比,发菌期与生产周期均有所缩短,差异不显著,但生物转化率提高了9.92%,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a volvacea)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品种W192为试验材料,工厂化生产草菇的菌渣为原料,设计了菌渣、牛粪比例3:1和菌渣、牛粪比例4:0的2个处理。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培养料预堆和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p H、碳氮比的变化等,同时对这两个处理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发菌周期、出菇周期、鲜菇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菌渣加牛粪和不加牛粪处理的培养料发酵过程的各项生产指标均符合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要求,菌渣、牛粪比例3:1配方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菌快(1 d),出菇时间短(3 d),产量高(2.04 kg·m-2)。这综合说明工厂化栽培草菇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可行,并对本地区综合利用草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食用菌(又称食用菇)的栽培,已经遍及全世界。1981年,世界栽培食用菌的总产量估计达到135.7万吨,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蘑菇是世界最重要的栽培食用菌,其产量达94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的70%左右。世界蘑菇的生产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于西欧(占世界蘑菇总产量的46.6%)、北美(占27.4%)和亚洲(占18.9%),产量以美国、法国、中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西德、南朝鲜和波兰较多。1978~80年世界蘑菇产量,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适应性广,有较强的耐寒性,是适合我省冬季栽培的一种优质食用菌。冬令上市,将会深受人们欢迎。为选择适合棉籽壳培养料生长的优质高产菌株,探讨适宜的栽培容器,我们用四个金针菇菌株在三种栽培容器上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F_1(作者从保定西郊杨树段木金针菇子实体上分离的驯化株),F_2(从日本引入),F_3(引自上海农科院),F_4(引自中科院微生物所). (二)培养料:棉籽壳89%,麦麸10%,石膏1%,料水比为1:1.4,pH自然。  相似文献   

11.
以桑黄菌株(Inonotus linteu)S-1为试材,采用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桑叶提取物浓度对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桑黄菌株S-1人工栽培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桑黄菌株S-1最适斜面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0~5.5;优化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0.05%~0.30%的桑叶提取物,对试验菌株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浓度为0.25%时促生长作用最为明显;在人工栽培培养基上,桑黄菌株S-1具有良好的子实体形成能力,其最适栽培培养基为木屑78%、麸皮18%、豆饼粉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蔗糖0.2%,生石灰1%、石膏粉1%、桑叶提取物0.25%,含水量65%.  相似文献   

12.
林新坚  杨佩玉 《食用菌》1992,14(6):14-14
Curto等(1972)在检测蘑菇培养料中活的有机体时,曾提到棕色固氮菌、贝氏固氮菌和含油真菌等具有增产潜力.一般认为,在蘑菇栽培过程中,各种环境条件都有利于固氮菌发挥固氮作用.为今后蘑菇栽培中筛选和应用优良的固氮菌株,我们在蘑菇栽培过程的各个阶段,对固氮菌的存在及其固氮酶活性的变化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①菌种:83号菌株,由闽侯荆溪乡菌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稻草料容易霉烂。保温时间短,养分不足的缺点,我们试用稻草、废棉花,牛屎混合培养料栽培草菇,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选富含有机质的土地,将土壤翻松、晒白、敲碎,按东西向整成高0.5尺、宽2尺的畦。稻草先放水中浸泡5小时左右,捞起后去掉禾稍,切成1尺的短草;废棉花用3%的石灰水浸透、扭干;牛屎晒干、粉碎,并喷少量水拌匀,埋堆发酵两天。其混合比例为稻草70%、废棉花20%、牛屎10%。堆草播种时、先在菇床畦面四周撒上牛屎和草  相似文献   

14.
荷兰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先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荷兰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基本情况荷兰是世界上栽培双孢蘑菇最先进的国家,并且在不断向国外输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荷兰生产食用菌95%的品种为双孢蘑菇,棕色蘑菇占3%,其余2%为平菇、香菇等。每平方米产量,双孢蘑菇33~35千克(二潮菇),棕色蘑菇30千克(二潮菇)。近10年来,荷兰双孢蘑菇栽培面积变化不大,稳定在75万平方米左右,产量约23万吨,产值约23亿元(表1)。双孢蘑菇鲜菇平均  相似文献   

15.
林地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林地蘑菇103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性。结果表明,林地蘑菇103菌株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是淀粉和蔗糖,适宜氮源是硫酸铵和豆饼粉,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5.1—7.1。林地蘑菇103菌株子实体形成温度19—29℃,最适20—25℃;子实体形成期最适空气相对湿度80%一90%。  相似文献   

16.
1983年5月,澳大利亚曹继业博士来南京讲学时,赠给江苏省科委蘑菇菌种7株。为了解其栽培特性,我们于同年进行了引种试验观察,现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澳大利亚的Ag-1、Ag-4、Ag-5、LMI、M_(13)、B_2/E、BB,编号分别为1、2、3、4、5、6、7号;以国内的102—1、111、176作对照,编号分别为8、9、10号。所用的栽培种,澳大利亚蘑菇菌株为麦粒种,对照为粪草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蘑菇菌种的生产成本,简化制菌工艺,我们从1978年开始,用不同培养基对比试验生产蘑菇菌种,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供试菌株为上海农科院102号种。培养基配方:①合成料培养基(1号基),常用合成培养料35斤,麦皮2斤,蔗糖0.3斤,CaCO_30.7斤;②生料培养基(2号基),干稻草(1寸长)25斤,牛粪粉末12斤,麦皮2.5斤,过磷酸钙0.8斤,硫酸  相似文献   

18.
陈正斌  仇彩云 《食用菌》1998,20(1):12-12
金针菇是我国人工栽培发展较快的食用菌品种,为了加快发展盐城市金针菇生产,筛选出适合本市气候条件的优良菌株,我们于1994年至1996年,进行了本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种 从曲阜、无锡、三明、成都、扬州引进8903(金83)、9201(金91)、苏金7号(金7)、苏金8号(金8)、三明1号(金1)、杂交19(金19)、8801(金81)、四川12号(金12)、金40共9个菌株。 1.2 菌种制作 母种采用综合马铃薯加富培养基,无菌操作接种,置23℃下培养观察菌丝长势。原种用棉壳培养基,棉壳80%,米糠17%,糖1%,多元素石膏1.5%,磷铵0.5%,含水量63%,pH6.8。750mL蘑菇瓶装湿料450g,1.5kg/cm~2灭菌70分钟,无菌操作接种,每支25×200mL试管母种转接6瓶原种,置25、29、32℃下培养观察其发菌情况。 1.3 栽培方法 500mL罐头瓶熟料栽培,栽培料配方:棉壳80%,玉米粉5%,米糠12%,多元素石膏2%,磷铵0.5%,石灰粉0.5%,含水量64%,pH7.0。每瓶装湿料400g(折干重144g),1.5kg/cm~2灭菌90分钟,无菌操作接种,每瓶原种接70瓶,在暗室里发好  相似文献   

19.
87年6月,波兰友人赠送的蘑菇杂交菌栋U-3系当前欧美蘑菇生产的主栽品种,经我站二年试种,该菌株表现为出菇早、单产高,单产比原引进的5-176、Somycel-11分别高17.1-26。2%和5.6-19.5%。它菇身略小,饱满无平顶、凹陷,鳞片少,前期菇产量较高,但潮头高峰期拉得较长,是一株很有推广前途的生产菌株。现将试种情况简报如下。一、试验一: 1.供试品种:8722(本站提供的S-11)、8723(本站提供的S-11)、8724(本站提供的5-176)、8725(本站提供的5-176)、8735(上海市南汇县提供的152)、U-3(波  相似文献   

20.
兰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Krczal)是江、浙、沪、川等省市蘑菇上毁灭性的害螨。由于该螨体形微小,菌种带螨不易发现,一旦带螨菌种播入菇床将会绝收,为了减少损失,我们做了菇床上兰氏布伦螨的防治适期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害螨:经过人工纯化后,在蘑菇栽培种上饲养的兰氏布伦螨(各螨态均有)。②药剂:保菇粉,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二)试验方法 以箱式栽培模拟床式栽培,面积为0.144m~2的长方形有孔塑料箱,9月11日每箱装培养料3kg。分播种期、覆土期用药两种处理。①播种期用药:装料当天(9月11日)每箱撒药粉5g(折35g/m~2),并抖入料中5cm,然后每箱播蘑菇1906号棉子壳栽培种150g(无螨菌种),再接螨17663头/箱(折122660头/m~2),其中95.77%为螨卵。②覆土期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