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当前烟草学专业本科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缓和烟草学本科生就业矛盾应改革生产实习模式,实施生产实习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的配套改革,探索多种形式并存的新生产实习模式,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畜牧生产类专业群背景下"猪生产"课程标准的构建与实施。依据专业群中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与核心技能以及课程对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支撑作用,确定了"猪生产"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为课程的差异化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法]对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式进行剖析,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和河南省200个县市数据进行检验计算。[结果]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农地利用方式影响粮食生产,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粮食生产的变化;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复种指数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粮食播种面积比例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正向影响,近期以正向影响为主。[结论]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正向影响的前提是平原农区机械化发展和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对劳动力减少替代作用的结果,应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防止劳动力就业过度非农化带来的农地利用主体缺失。  相似文献   

4.
对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现行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环境条件、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科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从北京市农委获悉,北京市将全面动态监测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年内帮助4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动态保持"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整治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空间不断压缩,全市经济转型优化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就业技能、就业意愿等发生了新变化。为此,北京市农委联合市人力社保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  相似文献   

6.
郝丽琴  王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621-5623,5701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失地农民就业、收入及生产劳动适应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对目前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一般;大部分农民在失地后,对生产劳动比较适应;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失地农民对生产劳动活动的适应性越强,不适应感越弱。同时分析了失地农民面临的就业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地区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大学生扎根农村就业,既可以获得发挥专业特长的平台,促进就业,也可以解决农村地区人才匮乏的问题,优化农村地区人才队伍结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大学生到农村就业面临着自身就业意愿不强、基层工作能力欠缺、政府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和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滞后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农村就业率不高。针对以上问题,从大学生、高校、政府、社会四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构建大学生农村就业长效机制,为大学生扎根农村就业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  相似文献   

8.
农学专业生产实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实习是高校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通过改革生产实习与就业实习同时进行的现状,在就业实习之前安排为期3个月的生产实习,并尝试了"分散"和"集中"两种组织形式不同的实习方式,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与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与搭建当前农民就业创业平台和提高收入密切相关。以安徽淮南农场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促进居民就业创业为例,介绍了该场调整农业结构的主要做法和产生的主要成效,探讨了调整农业结构与发展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对农业产业的意义及生产循环模式,指出,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延长农业产业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所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年初以来,松原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就业会议精神,通过畅通就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完善优惠政策等方式,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果。截至10月末,全市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人数约达7000人。一、认真开展调查摸底。通过上门走访等形式,详尽掌握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和分布,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产生活状况。通过建立农民工返乡就业台账,将他们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求职意向、技能需求、就业意愿、创业计划等情况登记在册,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服务。二、营造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氛围。充分利用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与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阿荣旗复兴镇天台岭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接踵而来,急需妥善解决。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通过调查,从年龄、教育程度、性别比例、从事工种等角度分析天台岭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天台岭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情况,提出完善培训管理机制、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食用菌生产,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介绍了食用菌生产对种植业、养殖业的纽带作用,拓宽就业渠道,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柏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52-8753,8756
分析了河南省农业发展的现状:河南省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特色农业、绿色农产品生产初具规模,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标准化、外向化程度提高。指出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破解的难题:粮食增产压力突出;食品安全风险加大;安置就业不容忽视;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提出了河南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依靠科技,千方百计保证粮食持续增产;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拓展现代农业的就业空间;用现代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为例,根据农户就业地区差异,选取16个村,将农户就业分为县域外非农就业、县域非农就业、县域非农兼业和农业生产就业4个类型,并以此为基础,选取非农劳动力、收入和时间比例3个指标对县域农村非农化程度差异及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商州区农村非农化现象普遍,非农化程度介于68.89%~90.14%之间。驱动力研究表明:农村地形、区位、产业收益和到城镇的通达度等因素导致不同村落劳动力就业结构和收入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商州区农村非农化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为例,根据农户就业地区差异,选取16个村,将农户就业分为县域外非农就业、县域非农就业、县域非农兼业和农业生产就业4个类型,并以此为基础,选取非农劳动力、收入和时间比例3个指标对县域农村非农化程度差异及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商州区农村非农化现象普遍,非农化程度介于68.89%~90.14%之间。驱动力研究表明:农村地形、区位、产业收益和到城镇的通达度等因素导致不同村落劳动力就业结构和收入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商州区农村非农化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天津农业科学》2015,(7):89-92
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植保专业为例,用文档资料研究法和自填式调查问卷方式详细分析了植保专业学生就业去向、植物生产类统招学生选择植保专业人数及原因、植保专业课程教学实习现状,对今后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植保专业课程教学实习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农业建设人才,基层理应成为其就业的主渠道。然而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一方面基层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另一方面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为农业生产一线服务。究其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导向、高等农业教育和毕业生自身局限性是导致基层就业形势堪忧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3项措施:一是政府完善政策扶持,疏通基层就业渠道;二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三是转变自身就业观念,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就业岗位多,就业率高,薪资水平和待遇良好,工作稳定,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适应而满意,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9—2010年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劳动力项目调查数据,使用OLS与Heckman两步法从微观层面上考察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于贫困地区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会通过兼业或者资本换劳动的形式弥补非农就业导致的劳动力流失对家庭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并以此提出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稳定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