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具有低氧、低温和高紫外线的特征。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其环境适应机制与其生理机能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高原鼠兔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母亲河,它们共同孕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东方文明.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为平台,以畜牧学、草业科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发展等优势学科为基础,整合国内外相关创新力量组建而成。由西南民族大学牵头,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服务层三个层面运行,包括了全国从事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草地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研究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高校和省级以上的研究院(所),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为平台,以畜牧学、草业科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发展等优势学科为基础,整合国内外相关创新力量组建而成。由西南民族大学牵头,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服务层三个层面运行,包括了全国从事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草地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研究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高校和省级以上的研究院(所),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寒草甸是广布于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青藏高原大气与地面之间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区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系统回顾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降水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其次比较了青藏高原3种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类型源汇效应和Q10值;最后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展望了未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正> 四川省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是一个四周被海拔4000余米的高山环抱的丘状高原。这里的高原沼泽是我国最大的一片高原沼泽植被和泥炭沼泽区域,分布于若尔盖、红原、阿坝三县。沼泽及沼泽草甸面积1000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三江源地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有关资料显示,由于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不长,下垫面的物理属性较差,多数土壤、植  相似文献   

8.
<正>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为平台,以畜牧学、草业科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发展等优势学科为基础,整合国内外相关创新力量组建而成。由西南民族大学牵头,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服务层三个层面运行,包括了全国从事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草地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研究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高校和省级以上的研究院(所),二分之一以上的主要公司和牧场,此外还得到了地区政府的  相似文献   

9.
<正> 阿坝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我国阶梯状地势的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过渡地区,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峡谷交替接触地带。全州可分为东南部的高山峡谷区和西北部的高原区两大基本形态单元。高山峡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水分生态特征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冻土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人为活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方面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水分生态特征。在该领域研究中,前人已开始在小尺度采用植物进化学的角度解释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对水分再分配的作用,但是大尺度的研究不足;初步阐明了冻土季节性冻融的生态水文效应,但还缺少其与气候和地质相关的综合性分析;反映出青藏高原全球第三极土壤水分的地理分布的特殊性,但各个区域之间土壤水分特征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尚未明确。综上,今后应综合植被类型、冻土环境、地质、气候条件以及人为活动影响,多层次多尺度研究土壤水分变化的过程,从而为研究不同尺度土壤水分变化差异性和格局演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占斌 《青海草业》2010,19(1):39-41,52
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受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影响,自然植被与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植被和黄土高原上的植被类型有一定联系,从而形成该区较为复杂的植被类型。据调查,该地区的主要草地植被类型包括荒漠草原、草原、山地灌丛和高寒草甸,并在该地区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海拔较低的黄河河谷区分布着与黄土高原相连的植被类型;而海拔较高的山地则分布与青藏高原相连的高寒植被,形成独具特色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2.
正牦牛是藏区增值潜力大的特色产业,具有脱贫覆盖面广普适性强的特点。是青藏高原地区产业扶贫的支柱性资源要素,也是藏区贫困户养殖业脱贫的重要产业。在"三区三州"扶贫攻坚整体布局中,青藏高原五省区是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主战场,其中藏酷牦牛是产业扶贫的攻坚项首先需要针对牧户牦牛养殖结构不合理问题,在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通过"三去三补"调整优化牦牛养殖结构。"三去"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对我国和世界的生态以及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为了评估2000-2020年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结合MCD43A4产品数据模拟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并对该区域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中,Rborist模型精度最高,基于筛选后变量的R2达到0.6484。“prec_05”、“prec_06”、“tp_12”、“NDPI”、“prec_04”、“tmax_01”、“prec_08”、“prec_12”这8个变量与生物量相关;2)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生物量要高于西北部,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3)2000-2020年间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稳步增长,整体向好发展。青藏高原61.38%的草地变化趋势不具有可持续性,4.67%的草地持续性轻微恶化,持续性明显恶化的区域占比1.19%,呈稳定或恢复趋势的区域占比32.76%。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通过构建社区畜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社会、经济3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经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3-2016年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协调发展程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且社区间存在一定差异。羊八井社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仍处于不协调状态;墨竹工卡社区、夏河社区及香格里拉社区等5个社区已实现基本协调;红原社区与河南社区耦合协调水平最高,已实现协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正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为平台,以畜牧学、草业科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发展等优势学科为基础,整合国内外相关创新力量组建而成。由西南民族大学牵头,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服务层三个层面运行,包括了全国从事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草地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研究的三分之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草原文化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更为紧密,千百年来青藏高原牧民与草地生态环境之间探索出一套独特的相处法则,形成了具有青藏高原浓厚色彩的农业伦理观,造就了保存完好的青藏高原草原文明。文章从青藏高原放牧制度、高原牧民的宗教信仰、高原传统法规体系和高原生活习俗四方面出发,剖析了青藏高原牧民与自然相处中体现出来的"不违农时","施德于地","取予有度"和"道法自然"的农业伦理内涵,在生态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深入挖掘和发扬青藏高原草原文明中的农业伦理观,对于当前青藏高原草地生态治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为平台,以畜牧学、草业科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发展等优势学科为基础,整合国内外相关创新力量组建而成。由西南民族大学牵头,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服务层三个层面运行,包括了全国从事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草地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研究的三分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从基因型和种群遗传结构、起源、可育囊和不育囊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对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植被物候监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选取1982-2005年的GIMMS NDVI遥感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物候信息,包括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及生长季长度,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青藏高原从东南向西北,植被返青期逐渐推迟、枯黄期逐渐提前,生长季长度因受到植被返青和枯黄的影响,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2)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提前的趋势,生长季长度呈增长趋势;3)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易受到海拔的影响,但存在3400 m的分界线,在3400 m以下,物候随海拔变化的波动较大,而在3400 m以上,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密切;4)气象因子是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物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与降水相比,植被物候期与温度相关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