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浙江农村机电》2013,(3):43-43
近日,衢州市衢江区农机站开始发放2013年农机跨区作业证,拉开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序幕。广大农机手可凭联合收割机检验有效的行驶证和驾驶证,到区站免费领取农机跨区作业证,截至目前已经发放10余份。  相似文献   

2.
《当代农机》2013,(5):17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2013年度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发放工作全面开始。为加强农机跨区作业管理,规范跨区作业秩序,区农机局对作业证的发放实行严格要求。一是提供便携式服务。该区从2012年开始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发放《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今年,为方便机手办事,农机局分设了中心窗口、农机局农机科、农机监理所3个发放点,为机手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深受广大农机手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整合农业机械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联合收割机编队参加跨区作业,抢收快打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服务三农、奉献社会的亮丽风景,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2003年,农业部为了加强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维护参与跨区作业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机》2013,(5):16
4月17日,江苏省句容市开始发放2013年农机跨区作业证。随着下蜀镇蔡巷村机手领取到作业证,农机跨区作业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为做好今年的小麦跨区机收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夏"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机管理部门及早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对小麦种植面积、收获时间、本地收割机拥有量、需引进收割机数量等进行调查摸底,做好整理、汇总,并在跨区直通车上发布,为指导"三夏"小麦机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跨区作业不断向纵深发展,购买联合收割机经营跨区收割,已经越来越被城乡广大群众所接受。如何进一步搞好联合收割机的安全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农机监理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当前联合收割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无牌证和未经检审参加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依然较多存在。农机部门虽经多年的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参与收割作业的无牌证和未经检验的联合收割机,特别是一些在本乡本土作业的无牌证和未经检验的收割机,据抽样调查,一般约占总数的3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50%。2.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技术业务素质差,存在安全隐患多。由于联合收割机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浙江农村机电》2007,(3):15-15
为进一步做好2007年全国“三夏”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工作,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对2007年《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发放工作发出通知。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装备》2006,(4):75-75
2006年4月21日,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交通厅、广东省公安厅根据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有关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免交车辆通行费的规定,以及广东省交通厅、农业厅、公安厅《关于对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免交车辆通行费的通知》(粤交费[2005]563号)的要求,为加强对《联合收割机跨区收获作业证》(以下简称《作业证》)的管理,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提高行政效率,再次联合发文(粤农[2006]102号),就做好《作业证》发放工作发出通知,进行具体步署。从事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应由机主向当地县级以上农业(农…  相似文献   

8.
<正>农机跨区作业证是农机手享受跨区作业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的重要凭证。根据各地需要,农业部日前已统一印制了30多万份2012年《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现正陆续发往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向符合  相似文献   

9.
管理、引导相结合 规范跨区作业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作业,依靠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打破了地域、行业、部门和身份界线,促进农机作业走向市场,服务好农业生产,提高农机经营效益,是我国农机化事业的一大创举。河南省安阳市于1993年始开展跨区作业,经历了大力引进、尝试组织外出与引进、组织外出并重三大阶段,大大推进了全市的农机作业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有力地服务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基本上实现了小麦收获机械化。一、取得成效几年来,跨区作业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安阳市小麦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178台,作业市场已扩大、延伸到河南…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我省跨区作业和机收工作实现了安全、有序、高效。主要特点 :一是组织规模大。全省93个县 (市、区 )组织 132支跨区作业队 ,12 163台联合收割机赴河南、山东等地作业 ,作业队比上年增加2 3支。引进外省 (市 )联合收割机 782 9台 ,投入省内夏收的联合收割机达 4 9175台。二是工作配合好。全省农机部门上下一盘棋 ,省内、省外农机、公安、交通、保险等部门密切协作 ,保证了机收作业的顺利进行。三是服务水平高。农机管理、维修、供应、生产厂家一齐上 ,完善服务功能 ,狠抓工作落实 ,跨区机收服务工作有保障 ,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四…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宿豫县适应市场经济机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一方面控制发展中小型,鼓励扶持发展大中型机具;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大目标,去年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很有成效。一、培训上规范,强力推进农机技术创新县农机局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农机化工作的有关文件,积极争取上级鼓励扶持政策,引导发展先进的、适用的高性能大中型机具,如反转灭茬机、水稻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在稻麦播收机械化方面,鼓励和扶持发展“久保田”、“人民号”等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以适应市场机制和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并建立上级补贴、政府扶持、农民自购为主…  相似文献   

12.
正3月28日下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建春村农机手李盛马在区农机办证大厅领取了第一张《2016年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标志着我区农机跨区作业证发放工作正式启动。今天特别开心,我领取到了我们地区的第一张跨区作业证。李盛马手拿墨香的跨区作业证喜悦地说。虽然是临近下班时分,工作人员还是一丝不苟地给李盛马申领的跨区作业证进行了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 ,我们辛集市每年都组织 4 0 0多台联合收割机赴晋、冀、豫、鲁、蒙等省 (区 )作业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跨区作业收割机事故时有发生 ,从 1995年到现在 ,仅我市参加跨区作业的收割机事故就达 30多起 ,直接经济损失 10多万元。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采取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对今后跨区作业和收割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事故发生的原因1.外在因素( 1)机手对外地道路、地形不熟悉。辛集市田庄乡车主张兵妥雇佣机手驾驶一台北京 - 3.0型联合收割机在河南省许昌县作业时 ,地头有一大粪坑 ,上面覆…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市是全国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发源地 ,从 80年代中后期试验到 90年代初期形成规模 ,我就与该项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 10多年的参与中 ,全市共有 3万多台次的小麦联合收割机 ,通过铁路、公路运输和自走 ,跨黄河 ,赴京津 ,上山西 ,下山东 ,完成跨区机收小麦面积 1333万多hm2 ,创造经济效益近 6 0亿元 ,单台平均收入 2 0万元 ,除去折旧费、油耗费、配件消耗 ,单机年纯收入达万元以上 ,为石家庄市大型收获机具的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也为农民增收、靠农机致富创造了新经验。但随着我市收割机数量迅速增长和周边省、市机收队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福建农机》2004,(3):F002-F002
莆田市跨区机收工作重点在荔城区,今年荔城区农机管理部门十分重视跨区机收工作,及早抓安排.对各项工作进行周密部署.逐级落实,做到“六到位”:宣传工作到位:建立服务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到位:中介培训到位:作业面积落实到位:跨区作业安排到  相似文献   

16.
《湖南农机》2004,(1):39-40
2003年6月26日农业部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9号令发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规范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秩序,更好地为广大机手和农机合作组织提供优质服务,闻喜县农机局在工作中严把“三关”。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机化》2006,(4):41-41
今年“三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农机跨区作业的主战场由过去2地3县扩大至4地7县。跨区作业组织19个、机手83人;跨区机具73台,其中联合收割机16台、割晒机55台;跨区收获面积3467hm。,跨区总收入达152万元;联合收割机平均每台作业100hm^2,每公顷作业收费600元,每台纯收入达2万余元;小型割晒机平均每台作业34hm^2,每公顷作业收费300元,每台纯收入达3500元。今年“三夏”前,仅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农机协会就出资近40万元新购4台新疆一2联合收割机,组织9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相似文献   

19.
《江苏农机化》2003,(3):30-31
为加强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规范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秩序,落实省政府苏政发(2002)60号文件精神,2003年4月3日,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交通厅联合制定了《江苏省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有关规定》,现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机》2012,(3):8-8
(本刊讯)5月8日上午,石家庄市正定县永波农机专业合作社门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全省农机跨区作业证发放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