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探讨猪KIT基因等位基因的识别及KIT基因和毛色的关系,为实现猪毛色的定向分子育种奠定基础。以皮特兰、棕色杜洛克、白色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B系猪、荣昌猪、盆周山地猪共8个品种(系)98头猪为试验材料,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了猪KIT基因第17内含子区第一核苷酸处G→A突变的比例,推测了猪在KIT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或基因型组合。结果表明,A/A+G呈现明显的品种特征:棕色杜洛克、盆周山地猪、荣昌猪、皮特兰猪KIT基因A/A+G均在20%以下,推测棕色杜洛克和盆周山地猪在KIT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为ii,荣昌猪、皮特兰在KIT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为ii、IPi和IPIP;白色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B系猪KIT基因A/A+G呈现散在分布,依据理论基因型下A/A+G将其聚类。通过探讨KIT基因和毛色的关系,证实荣昌猪的全白毛色并非受传统的显性白等位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猪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基因多态性与大白猪和长白猪产活仔数的相关性。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TGFβ1第6内含子和TGFβRⅠ第7内含子中与猪繁殖力相关的2个突变位点在大白猪和长白猪(共计232头)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分析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大白猪和长白猪产活仔数的关联性。结果发现:TGFβ1基因第7外显子上游的第9位碱基存在C→T突变,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均检出CC和TT 2种基因型,且不同基因型对2猪种产活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TGFβRⅠ基因第7内含子第808位碱基存在A→G突变,在大白猪中检出AA、AG、GG 3种基因型,长白猪中未检出GG基因型,大白猪中GG型母猪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AA型(P0.01),长白猪中,AA型和AG型产活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TGFβ1基因的突变位点对大白猪和长白猪的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TGFβRⅠ基因多态位点与母猪产活仔数显著相关,可作为猪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加快猪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
4个猪种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RFLP技术(限制性内切酶采用HaeⅢ,HinfⅠ,MspⅠ)检测了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湖北白猪等4个猪品种共计161头猪H-FABP基因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在4个猪品种H-FABP基因5’-上游区验证了HinfⅠ-RFLP,在该位点上,杜洛克猪和长白猪的基因型分布相似,二者与湖北白猪、大白猪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湖北白猪与大白猪的基因型分布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4个猪品种H-FABP基因第二内含子验证了HaeⅢ-RFLP和MspⅠ-RFLP,在HaeⅢ-RFLP位点上,杜洛克猪、长白猪、湖北白猪3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大白猪与上述3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在MspⅠ-RFLP位点上,长白猪、湖北白猪、大白猪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三者与杜洛克猪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IGF2基因多态性检测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395头核心群的种猪耳样,采用PCR-SNaPshot方法检测长白猪和大白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内含子3的位点多态性,并分析各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白和大白猪中均存在3种基因型,大白猪3种基因型分布为:AA>GA>GG,长白猪3种基因型分布为:GA >AA>GG.大白和长白猪的A等位基...  相似文献   

5.
申农I号’猪是一个由‘长白猪’×(‘大白猪’ב二花脸’)为基础群构建的新品系,其血统以及基因组组成是否符合品系培育的预期,需要进行群体结构和基因渗入分析来进行初步的判断。研究选择包括‘申农I号’猪、长白猪、大白猪与二花脸猪群体在内的125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基于185 657个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群体结构与基因渗入分析。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申农I号’猪与大白猪的遗传距离较近,这与杂交模式不相符,且‘申农I号’群体内部遗传距离差异大。基因渗入分析结果表明,‘申农I号’猪从二花脸猪导入的基因可能与繁殖有关,从长白猪导入的基因可能与采食、饲料转化等功能相关,从大白猪导入的基因则主要与免疫相关。研究从分子层面分析了‘申农I号’猪的育种效果,发现‘申农I号’猪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遗传资源,揭示了‘申农I号’猪从不同亲本继承的基因,评价了‘申农I号’猪的育种效果没能达到预期的原因。研究结果为‘申农I号’猪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的毛色是由真黑色素及伪黑色素构成的,二者编码的蛋白在细胞内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最终的毛色表型。黑色素的生物合成与经典的白色位点编码的KIT受体密切相关,KIT基因的突变会降低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综述了KIT基因的作用机理、不同哺乳动物KIT基因的定位、突变分析、KIT基因对毛色的影响及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野生色型、白色型、红褐色型乌苏里貉的染色体数目、基因型、相关毛色基因MC1R、MC4R、POUIF1、FSHβ和FSHR、TYRP1、KIT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进行了归纳总结.吉林白貉的染色体众数为56或57,红褐色型乌苏里貉和野生色型乌苏里貉体细胞染色体众数都是56.野生色型、吉林白貉、红褐色乌苏里貉的基因型分别为Ww、ww、Gg.红褐色乌苏里貉的毛色主要与MC1R基因有关,与白毛色形成的基因为KIT基因.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BSGC—分带法,对杜洛克猪、苏白猪、甘肃白猪和甘肃黑猪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品种猪存在特大、大、中、小和无五种类型的C—带。其中杜洛克猪的第13、14、15、17和18对染色体;苏白猪的第14、16、17和18对染色体,甘肃白猪和甘肃黑猪的第14:15和18对染色体均呈现C—带多态性。甘肃白猪的第14对染色体特大型C—带出现的频率高达33.34%。经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这一结果可用于家猪的育种和保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对八眉猪、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等西部地区地方品种和汉中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等8个猪品种以及野猪基因组DNA、混合DNA样进行了RAPD分析。根据8个多态引物的扩增结果计算了遗传距离指数并进行了UPMG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与大白猪亲缘关系最近,八眉猪和汉江黑猪次之,而野猪与长白猪的遗传距离最远。综合考虑现行的分类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认为内江猪、八眉猪和汉江黑猪为一类型,荣昌猪和汉中白猪可划分为同一类型,但对野猪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应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KIT基因表达量通常与黑色素含量呈正比,通过3种毛色乌苏里貉KIT基因转录本定量表达分析发现,白貉KIT基因表达量较高,为探究乌苏里貉KIT基因及编码蛋白结构特性,使用基于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算法软件对其编码蛋白结构作全面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貉KIT基因编码蛋白含有972个氨基酸,属于酸性亲水型蛋白,无规则卷曲为主要二级结构,存在两个跨膜区,细胞膜外侧存在信号肽,含有21个糖基位点,60个磷酸化位点,4个保守结构域,与5个蛋白密切作用,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与生物学分类一致。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乌苏里貉KIT蛋白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猪H-FABP基因内含子1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H-FABP基因运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并研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表明,马身猪与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纯种猪群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肌内脂肪含量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内脂肪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H-FABP基因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H-FABP基因运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并研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表明,马身猪与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纯种猪群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肌内脂肪含量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H-FABP基因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及槐猪的骨调素(OP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猪繁殖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OPN基因在6136 bp处发生同义突变(C→A),发现大白猪、长白猪和槐猪群体中存在3种OPN基因型(CC、CA和AA),而在杜洛克群体中仅发现AA型.在槐猪群体中,CC、AA型初产母猪个体的总产仔数(TNB)均显著高于CA型(P<0.05),不同基因型初产母猪的产活仔数(NBA)差异均不显著(P>0.05);CC、AA型经产母猪个体的TNB均极显著高于CA型(P<0.01),CC型经产母猪的NBA极显著高于CA型(P<0.01),AA型经产母猪的NBA显著高于CA型(P<0.05),但无论是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CC型和AA型的TNB和NBA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群体中,OPN基因对其TNB和NBA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精子黏合分子1 (SPAM1)是一种在受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精子抗原,以10 个中外猪种的20个无遗传相关公猪个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猪SPAM1基因的部分第二外显子和第三内含子2 个DNA片段,经PCR产物直接测序并作序列比较分析后在外显子2和内含子3上分别鉴别到1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SNPs)位点,其中外显子2上的T>A碱基颠换(M191T-A)可导致其编码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SMART软件分析显示M191T-A处在SPAM1蛋白糖基水解酶保守域的编码区.建立PCR- TasI -RFLP方法检测了4个西方商业猪种以及8 个中国地方猪种791个个体在M191T-A位点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在八眉猪、莱芜黑猪、米林藏猪、杭猪、剑河白香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中检测到突变型等位基因A;而在二花脸猪、民猪、五指山猪和皮特兰猪中仅存在TT基因型,表现为极端的单态分布.  相似文献   

15.
RAPD标记遗传距离与猪杂种优势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方法】利用RAPD技术测定6个亲本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对亲本群体间遗传距离与10个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的杂种优势率呈正相关,与瘦肉率、瘦肥肉比、皮率、眼肌面积的杂种优势率呈负相关。并且遗传距离与料重比和眼肌面积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程度(P<0.05),而与肥肉率、内脂率等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则非常小。【结论】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程度随不同性状而异。  相似文献   

16.
从 2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2个引物对长白猪、哈白猪、大白猪、民猪、香猪、香哈杂交猪及长哈杂交猪共 4 1个个体的核 DNA遗传差异进行了 RAPD分析 ,共获得了 97个RAPD标记。品种内遗传相似度总体看来呈引入猪种→培育猪种→地方猪种递减的趋势 ,品种间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是 :香哈杂交猪与香猪聚为一类 ,长哈杂交猪与长白、哈白、大白聚为一类 ,民猪单独聚为一类。本实验得出的结果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采样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种猪群氟烷基因(Haln)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PCR-RFLP对北京地区公猪站、种猪场共计609头种猪进行氟烷基因检测。[结果]公猪站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皮特兰的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0、17.11%、5.56%和18.75%;种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的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4.52%、11.68%和23.3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氟烷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晓凤  肖炜  谷传慧  云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87-20089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种猪群氟烷基因(Haln)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PCR-RFLP对北京地区公猪站、种猪场共计609头种猪进行氟烷基因检测。[结果]公猪站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皮特兰的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0、17.11%、5.56%和18.75%;种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的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4.52%、11.68%和23.3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氟烷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MC5R基因是黑素皮质素受体家族的一员,与动物肥胖相关。利用PCR-RFLP技术,对该基因在猪7个不同群体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发现在大白、梅山、大梅和梅大群体只有AA型,长大只有AB型,在长白猪群体则3种基因型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