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高科技对育种的影响 1.1转基因技术 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未来植物育种手段.常规育种在大多数主要作物上已完成历史使命,新的突破将很难出现.有了转基因技术,我们将能获得常规育种不可能实现的成果.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作物(GMC)问世以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1996~1999年全球种植面积由170万hm2增加到3 990万hm2.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深刻地影响到农业生产方式和效益,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问题方面显示了巨大作用.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早已把转基因技术列在其八大领域之生物技术领域,并已取得很大成绩,如Bt抗虫基因获得国家专利,3个抗虫棉新品种通过审定,抗蚜虫和抗病转基因棉花研究取得突破等.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及发展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是指将从植物、微生物及动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因,通过各种方法转移到作物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作物新的遗传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转基因技术作为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领域,自创立以来便迅猛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创立、发展使转基因植物育种成为可能,并取得了传统和常规育种技术难以达到的效果和效益。近十年,转基因玉米发展十分迅速,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已经成为全球种植面积第二的转基因作物。关于转基因玉米的研究与开发在我国也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自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问世以来,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种植面积直线上升。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转基因作物的杂草化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转基因作物自身的杂草化问题。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并没有提高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在没有选择压力的自然条件下,即使转入了抗病抗逆基因,转基因植株的生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因此杂草化的可能性很小;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种获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的“超级杂草”问题。由于不同植物种间杂交能力不同,外源基因转移并稳定遗传的几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作物的风险眭也不同,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监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转基因作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技术是近现代农业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的作物遗传改良技术。1996年首例转基因作物开展商业化种植,截至2016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呈百倍增加。人们从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转基因在我国被"妖魔化",甚至出现"谈转基因色变"的局面。为使公众对转基因有科学全面的认识,对转基因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安全性评价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同时展望了转基因作物在我国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茹梅 《种业导刊》2011,(12):29-30
转基因作物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动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基因,并将其转入作物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作物新的遗传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其本质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作物遗传改造。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高效的改良作物性状和培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种植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近 40%,主要农作物普及率达 90% 以上,获得了全球 50% 以上的经济效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 1998 年开始种植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仅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 2%~4%。参考了美国农业统计服务局(NASS)美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数据及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1996-2019 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数据,概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现状,分析了美国及中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趋势,展望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前景。随着 2022 年转基因作物监管政策的明朗化和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的具体落实,我国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物种子质量是决定该品种推广的关键。从国家实施种子审定绿色通道制度以来,我国以玉米为代表的作物品种呈逐年井喷式发展,而种源狭窄导致育成品种同质化严重,种子质量参差不齐,企业竞争力不足。此外,由于转基因作物在抗虫、抗病性等方面较普通种具有优势,且近年来受灾害性极端气候环境影响,外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种子认证制度是控制种子质量的主要途径,是发达国家在种业发展这条道路上较为成功的制度和经验。我国种子认证工作起步较晚,转基因作物品种的推广蓄势待发,需要未雨绸缪,建立完善的溯源体系来保证转基因种子的安全性。研究转基因种子认证体系,应当做到全程可溯源,全程质量可控,并从根本上避免常见的种子质量问题。就转基因农作物获得安全证书及产业化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究,从回交转育到转基因种子生产、销售及应用过程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建立全面切实可行的转基因种子认证方案提供指导,为转基因种子产业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从1996年第一个转基因作物品种实现商业化到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增长了100倍,去年全球转基因种子价值达到150亿美元,而2011年是132亿美元。3月1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在京发布了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态势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继续上升,全球28个国家种植了1.703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比2011年增长6%(增加1030万公顷)。从全球来看,主要转基因作物大豆、棉  相似文献   

9.
1 种业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沿阵地。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就是育种。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内,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量的转基因植物进入了大田试验,有不少转基因作物被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南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10.
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在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近代育种史上发展最快、效力最高的作物改良技术。
  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1.703亿hm2,美国约占40%~43%,排名第一。而发展中国家巴西,以作物为主导,大力推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截至2011年,该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上升到全球第二位。目前,全世界有28个国家,数百万农民在种植转基因作物,有57个国家批准进口转基因产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近日,一篇名为《中国抗草甘膦转基因技术有望产业化》的文章被广为关注,其提到国内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地研发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并希望能够在未来三五年内获得品种审定并实现商品化生产,以打破跨国公司在抗除草剂转基因产业上的垄断。在转基因技术出现后,特别是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使得草甘膦的使用量急速增加。据了解,抗草甘膦转基因植物通俗来说,就是通过转基因给作物植入了草甘膦抗体,使得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能够耐受更高浓度草甘膦的施用,在草甘膦彻底杀灭杂草的同时,作物生长完全不受影响。这一技术的推广,使得农场除草效率大大增加,节省了很多人工成本,因此较受农场主欢迎。如此省时省力又高效,让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成为美国主要的转基因作物。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安全研究进展及南繁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畜安全三方面概述了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全世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原则与方法和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法规.表明转基因作物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全世界正在积极构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我国南繁转基因环境安全问题和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南繁地区有成为染缸的潜在威胁.为保护南繁...  相似文献   

13.
RNAi技术在作物中的应用及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悦  付伟  翟勇 《作物杂志》2018,34(1):9-4
RNA干扰(RNAi)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RNAi被认为是具有应用潜力的育种新方法。具有良好抗虫性状的RNAi转基因作物已研究成功,预示其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RNAi转基因作物如何监管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问题。本文介绍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分析了RNAi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及传统转基因技术之间的不同点,总结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潜在风险,并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总结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态度,最后分析了RNAi转基因作物存在的监管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我国对RNAi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植物转基因技术开辟了作物遗传改良的新途径。转基因玉米是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应用转基因技术已经获得抗虫、抗除草剂和其他有用性状的转基因玉米。在此,就玉米转基因在受体系统、目的基因及转化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玉米转基因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以及其他类型玉米的转基因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种子世界》2008,(6):16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上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转基因作物育种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已处于领先地位,某些项目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6.
<正>"毫无根据地对转基因食品恐慌是对科学的亵渎,采取标注自己产品为非转基因的做法更是商家的一种促销噱头。"11月14日,植保中国协会在成都召开转基因作物媒体研讨会。长期致力于在中国推广转基因作物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大昉教授在会上披露说,转基因作物从研制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影响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不断推广,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包括转基因作物潜在的侵袭力,基因漂移,对生物多样性的冲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等。这些议题具有跨学科性和高度的复杂性,要正确评价它们,就必须设定一个合适的标准作为参照。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培育的新品种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最合适的参照,这些新品种被广为认可,是现代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许多实例当中。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与通过传统育种方式所得到的新品种对环境的影响非常相似。通过比较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恰当评价,会使植物转基因技术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六家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的转基因作物品种,2013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782亿公顷。遗传工程是一项新技术,转基因作物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验,承诺为世界提供粮食和消除营养不良。2013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超过1.782亿公顷,比2012年度增加2.7%。最近19年播种转基因种子的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1.75亿公顷。  相似文献   

19.
自1996年商品化种植转基因(GM)作物开始,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70万hm2猛增到2006年的1.02亿hm2,增长了60倍,种植转基因农业作物的国家从最初的6个增加到22个,累计种植面积5.77亿hm2.ISA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预测,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到2015年将有40多个国家种植2亿hm2.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转基因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食品和环境两个方面扼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引起的争论,并从管理和技术角度讨论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