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333-1334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尖锐,针对这一问题和人多地少的国情,21世纪我国城市只能走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才能保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土地集约利用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坚持高效、合理、公平的原则,积极探索集约利用土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解决当前城市存量土地严重不足的必然途径。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建立四层指标评价体系,为了避免过分强调集约发展对环境造成破坏,特别增加了可持续利用因素层,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测度,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呈现由经济地理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特征,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城市地理区位、既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旧城区改造和土地出让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及特点,以及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概念、原则、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标准值的确认等,寻求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战略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重庆市万州区实际情况,选取分析指标,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万州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同时从全国筛选出9个规模、人口与万州区相近的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两方面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从土地投入程度、土地经济产出和土地合理利用程度等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做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两方面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从土地投入程度、土地经济产出和土地合理利用程度等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做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根据统计数据,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山东省17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17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普遍不高且差异明显,按评价分值可分为4个等级,青岛、威海、烟台、济南等城市土地利用较集约,聊城、枣庄、菏泽、临沂等城市土地利用较粗放。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考察其产生、发展与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关系错综复杂的各项驱动力因素,对驱动力加以系统分析.首先从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4个方面阐述了各驱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对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及动态性进行分析,并以集约利用发展过程为主线,初步揭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对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将其与西部其他城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尚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挖掘。据此提出了4点促进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为创建国土资源集约利用模范县(市)试点单位,合肥市在集约节约用地工作中充分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全面落实"4个全面",提升本区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合肥市坚持规划先导,优化布局,积极利用规划编制,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完善土地供应全程监管、全域监管;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管理机制,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管渠道,加强与行业协会、规划设计院等部门的协调联动,确保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昌市工业用地现状调查数据,选取综合容积率、单位用地固定资产总额、基础设施完备度、单位用地工业总产值等指标,运用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南昌市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潜力挖掘能力。结果表明,南昌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高,过度利用和集约利用的功能区面积占到了70.83%。针对29.17%的中度利用和低度利用工业用地提出了提高其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波  杜忠潮  谢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77-20680
以陕西省略阳县为例,在新一轮土地规划分类的基础上,对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需求量预测,同时结合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潜力分析,得出略阳县新一轮土地规划各项建设用地指标。结果表明,以土地规划分类和节约集约为基础,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分类预测,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更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必然要求.该研究从用地强度状况、用地结构布局状况、土地利用效率状况、可持续增长能力和用地效益等5个方面构建了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选取了新郑市9个自然村进行了基于自然村层面的实证研究,按照综合分值的高低将集约度分为3级,从整体看新郑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常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及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连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4-16,95
本文通过对常德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水平分析,提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再结合常德市低效、闲置建设用地的调查结果,对城镇(含园区)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作为一项涉及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以北京市通州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介绍了土地整理在解决土地供需矛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用AHP方法和综合评分法将GIS技术应用到集约利用评价中对黄冈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黄冈市集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黄冈市的集约利用水平值在空间尺度上不平衡,黄州区的集约利用度很高,其次是武穴市,其他县市的集约利用度接近平均值或处于低于平均集约水平。为了促进区域集约用地,应建立经常性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利用Arc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插件扩展功能,能快捷、较好地完成不同区域间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18.
贾燕兵  李建强  卞兴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61-11663
以耕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出发点,从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效果、持续状况4个方面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对四川省1978~2006年耕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稳步中呈上升趋势;从最终参评因子的权重排序可以看出,影响耕地集约节约利用因素主要是耕地投入强度和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19.
按照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嘉祥县积极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推进嘉祥县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牟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12-12814,12818
以土地流转中的农户供求意愿为切入点,构建农户流转决策的理论模型,解释理论上的重庆土地流转与流转收益和成本间的关系,进而厘定各因素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计量模型,科学把握重庆农户流转意愿与实际差距的内在原因。具体为:①以土地流转中农户的供求意愿为切入点,遵循理论决策-实证绩效-行为机理-区域调控的框架,分析重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的供求意愿及行为作用机理,构建破解影响重庆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对策框架,结论可服务于重庆目前及今后的城乡统筹用地的战略需求。②借助参与性农村评估获得的翔实资料,结合多学科耦合,构建适于重庆的农户土地流转供求意愿决策的理论和计量模型,分析土地流转的供求关系和流转效率,与以往研究相比,实现了理论决策分析与计量经济模拟间的统一,避免了单一视角的无针对性的定性分析弱点。但针对这一研究,需要破解2个关键问题:①众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使得土地流转的农户供求意愿分析,需借助多分类无序逻辑回归而进行,但怎样识别影响农户土地流转供求意愿的潜在因素,属理论决策方面首先必须破解的难题。②如何厘定农户决策行为及作用机理模型,以分析土地流转中农户的供求意愿绩效,进而为重庆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性调控与制度创新提供依据,属实证绩效方面所必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