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鹿科动物的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多种组织坏死 ,尤其是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粘膜 ,在内脏可形成转移性坏死灶。该种病原菌可继发于其他病原感染或与其混合感染。据调查分析 ,因感染坏死杆菌病而死亡的鹿的数量占死亡总数的 3 8% ,给茸鹿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黑龙江省阿城市平山镇某私人鹿场于 8月末个别鹿只发生蹄部疾病 ,经综合诊断 ,确诊为坏死杆菌病。1 临床症状患鹿跛行 ,患蹄不敢负重 ,厌立喜卧 ,病初局部有痒感 ,经常啃咬、摩擦 ,病变部位脱毛 ,炎性渗出 ,皮肤变白。形成覆有干痂的结节 ,触之硬固…  相似文献   

2.
猪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的创伤性传染病。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猪、马、牛、绵羊、鹿均有发病的报道,其中猪、牛和鹿的坏死杆菌病多见,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养鹿业一直是特种养殖业和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的朝阳产业,然而目前存在的坏死杆菌病、结核病、肠毒血症等重大疫病正在或者已经成为阻碍养鹿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鹿坏死杆菌病和鹿“猝死症”(魏氏梭菌、巴氏杆菌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我国养鹿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鹿存栏数在100万头左右,据初步调查坏死杆菌病发病率约为10%~30%,因患该病死亡或淘汰的鹿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数千万元以上。由于药物治疗和临床处理对坏死杆菌病和鹿“猝死症”无效或收效甚微,因此广大养鹿场必须加强综合防制,以切实控制坏死杆菌病和鹿“猝死症”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坏死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坏死杆菌,坏死杆菌也是鹿前胃细菌菌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坏死杆菌可随着反刍物的粪便排泄到外界环境中,并不能经常引起鹿发病,在鹿机体抵抗力下降、四肢末梢外伤或口腔粘膜损伤时方可能侵入机体,通过感染鹿体后毒力进一步增强,并可同其它细菌形成混合感染,具有散发流行性。  相似文献   

5.
茸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顽固性传染病,对鹿的危害较大,鹿场一旦被感染,会造成长期危害,严重影响鹿产品生产,特别还会使部分发病鹿只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本病在国内部分养鹿场广泛流行,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控制疫情流行,避免坏死杆菌对养鹿业的危害。临沂市某鹿场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以来坏死  相似文献   

6.
鹿坏死杆菌病是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黏膜外伤感染,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口腔黏膜和皮肤,呈坏死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1免疫预防措施1.1鹿坏死杆菌病鹿坏死杆菌病灭活苗目前已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制成功,各种年龄、品种鹿都可使用,该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为每年的6月末;疫苗免疫量,成年鹿4mL,仔鹿酌减,免疫保护期可达6  相似文献   

8.
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黏膜外伤感染引发,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口腔黏膜和皮肤。一般发生坏死性病变。有时转移到肝、肺等内脏,形成坏死灶,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大批死亡,是养鹿业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鹿的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病,在临床上主要为四肢部的皮肤和较深部组织以及消化道黏膜呈坏死性病变,有时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毒力较弱时无致病性,但通过感染后毒力增强,并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具有群发性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0.
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黏膜外伤感染引发,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口腔黏膜和皮肤.一般发生坏死性病变,有时转移到肝、肺等内脏,形成坏死灶,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大批死亡,是养鹿业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2011年4月16日,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养殖户养鹿50头,发病4头,蹄部散发恶臭气味.经笔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鹿坏死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1 病原与流行病学 坏死杆菌是革兰阴性多形态细菌,由球杆状到丝状形状不一,不形成荚膜.该菌能产生至少两种毒素,可引起组织水肿、坏死,还有溶血作用.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中能生存30 d.  相似文献   

11.
鹿的坏死杆菌病是养鹿业的一大危害,特别是配种公鹿,由于发病和死亡率均高,会给国家和集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应用过锰酸钾药浴防治鹿的坏死杆菌病,取得良好的效果,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 鹿的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和粘膜外伤感染,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口腔粘膜和皮肤,呈坏死性病变。有时在肺肝等脏器形成转移性病灶。 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毒力很弱时无致病性,但通过感染动物后毒力增强,并与其它细菌混合感染,具有散发性流行特点。 坏死杆菌病是鹿场常见的多发病。成年鹿发病率2.35~23.9%,死亡率17.6~25.1%,其中公鹿占90%以上。仔鹿发病率34.7%,死亡率41.7~71%。秋冬季节发病率占全年的82%,而且死亡鹿绝大多数发生在这个季节。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3.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据文献记载:绵羊和鹿的坏死杆菌多侵害蹄部,俗称腐蹄病;马多侵害四肢下部及系部;猪的坏死杆菌病有四种类型:即坏死性口炎、坏死性鼻炎、坏死性胃肠炎和坏死性皮炎。2004年在某猪场的肥猪中发现了耳、蹄、皮肤均受侵害的坏死性病变。根据临床症状及细菌学检验结果,诊断为猪的皮肤型坏死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鹿的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为肢部的皮肤和较深部组织以及消化道黏膜呈现坏死性病变,有时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毒力较弱时无致病性,但通过感染后毒力增强,并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具有群发  相似文献   

15.
鹿的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为四肢部的皮肤和较深部组织以及消化道黏膜呈现坏死性病变,有时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毒力较弱时无致病性,但通过感染后毒力增强,并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具有群发性流行特点。坏死杆菌病是鹿场常见的多发病,成年鹿发病率较高,主要发于秋冬季节,皮肤、黏膜损伤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争斗损伤、拨群、锯茸、跳跃损伤,地面不平或冬季地面过滑、蹄部机械性损伤等)都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目前无根本的预防措施,笔者认为一切能杜绝皮肤、黏膜…  相似文献   

16.
坏死杆菌病是鹿的一种最常见传染病,分布广,有的鹿场多年流行这种疾病,给养鹿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介绍了鹿坏死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了本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多由皮肤、黏膜、伤口感染引起。临床常见为坏死性病变,有时可转移到肝、肺等脏器形成病灶,发生坏死性肺炎、化脓性肝炎。若治疗不及时,常造成大批死亡,是危害养鹿业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鹿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流产、不育、组织器官发生局部增生性炎症或坏死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传染病。鹿布氏杆菌病首次确定于1940年,是世界范围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养鹿业的发展,鹿只的频繁调运,布病的阳性率逐年增高,不仅严重妨碍了养鹿业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9.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都能感染的慢性传染病。据文献记载:绵羊和鹿的坏死杆菌病多侵害蹄部,俗称腐蹄病;马多侵害四肢下部及系部;猪的坏死杆菌病有四种类型,即坏死性口炎、坏死性鼻炎、坏死性胃肠炎和坏死性皮肤炎。并进一步将坏死性皮炎分为干性与湿性两种。一九七五年七月在某猪场发现了耳、蹄、皮肤均受侵害的坏死性病变。根据临床症状及细菌学检验结果,诊断为干性皮肤型坏死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鹿坏死杆菌病治疗新法赵世臻(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吉林市132109)坏死杆菌病仍然是鹿场的多发病。死亡率高,危害大。虽然早期治疗效果良好,但因鹿有野性,保定困难,诸多患鹿因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而死亡。如1992年吉林省某鹿场因本病死亡仔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