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农业》2011,(6):51-51
在近日科协举行的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经多年研究.将分子生物学研究新成果应用于育种实践,发掘条纹叶枯抗病基因,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效改良了江苏省直立穗高产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延长了该品种的使用寿命,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将在3年内投资1000万元以上,建设国内一流、符合国际标准的畜禽产品安全性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由畜禽产品安全问题带来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农业生产环境也 不断恶化。据悉,江苏省1/4的耕地遭重金属污染。畜禽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内容。 江苏省畜禽产品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以江苏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重点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业学报》2007,23(5):F0002-F0002
刘贤进 男 1963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所长。兼任科技部与江苏省共建的“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常务副主任、“江苏省农产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畜禽产品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农业科技华东(江苏)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固家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食品安全专家库专家。是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第九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自1994年获南京…  相似文献   

4.
学科是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和应用的基本单元,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重点实验室的实力、水平、影响力靠学科支撑,也靠学科成就来代表和体现,实验室建设管理将促进所支撑的学科成为强势学科,同时重点实验室可成为相近或相关学科的结合点。本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为例,分析了学科建设现状、学科建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是重点实验室推动学科基础研究与发展,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自2006年起设立开放基金,在资助对象、资助形式、评审制度、经费与考核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和管理方式。"十二五"以来,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资助34个开放课题,重点资助水稻生理、抗逆、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有效地扩大了实验室的影响力,集聚了水稻生物学研究的力量,推动了水稻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将利用已有的耐冷水稻基因资源和耐冷育种设施,结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水稻基因定位、分离方面的技术优势,在黑龙江省开展耐冷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研究,力争培育出适应寒区生态条件的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室是由江苏省科技厅于2004年5月正式批准建设的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基于若干重点学科方向的交叉与融合,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科学为支撑,建设国内一流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软硬件平台;以种植业领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农业的关键问题和共性技术为重点,开展信息农业的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面向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农业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促进江苏农业生产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现代化;培养高层次信息农业技术研究开发人才队伍,开展学术交流和系统示范推广,为农业信息技术的产品化…  相似文献   

8.
<正> 福建农科院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转基因水稻研究解决了转基因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完整的籼型水稻抗虫转基因工程育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成立于1996年3月,1999年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中期评估优秀,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该实验室由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和农业部重点学科、江苏省“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和植物营养学(江苏省重点学科)两个博士点的部分研究方向组成。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8名,其中教授、博导9名,副教授7名。3人在国外获博士学位,优秀青年骨干9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1名。本实验室以作物生长发育与作物生理生态为理论基础,围绕作物栽培生理及生长调控原理开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和建设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运行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从人才选聘、经费管控、仪器设备使用三个方面为该实验室新一轮建设发展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其实现进一步的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稻米现状及优质米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苏省稻米生产现状出发,详细分析了发展优质米产业的基础与优势,重点提出了江苏省发展优质米产业的技术思路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科学》1999,32(3):111-111
农业部农业动植物遗传生理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依托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是农业部首批重点开放实验室之一(即农业部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和牧医所胚胎工程研究室组建而成。1997年更名为农业部农业动植物遗传生理与...  相似文献   

13.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绿洲生态为主的应用基础研究。绿洲生态实验室始建于1997年,1998年成为新疆大学“绿洲生态与荒漠重点实验室”;200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开放实验室),2003年“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进行省部共建,成立“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设有五大研究方向:(1)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机理研究;(2)绿洲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3)绿洲生态系统演化模拟与趋势预测;(4)干旱、半干旱区基础数据库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5)资源开发利用。依托实验室建有生态学自治区重点学科,同时,生态学为新疆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建有环境科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自然地理学、生态学二个博士点;设有地理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水稻抗性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江苏省在水稻抗病、抗虫、耐热(高温)和抗(耐)除草剂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就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建议.今后在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创新的同时,要重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双单倍体育种等现代先进育种技术,实现多种抗虫、抗病、抗逆性状的聚合.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业》2011,(8):51
<正>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体内染色和体外生化实验,获得了水稻株高发育的调控研究新进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植物科学研究权威期刊Plant Cell上。  相似文献   

16.
园艺专家     
《当代农业》2010,(12):14-14
柳李旺(蔬菜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江苏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省级技术执行专家。  相似文献   

17.
园艺专家     
《农家致富》2010,(12):14-14
柳李旺(蔬菜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江苏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省级技术执行专家。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江苏省异种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培育成功首批转基因克隆猪,标志着我国开展异种器官移植迈开了实质性步伐,未来将有望实现为人类定制器官。该实验室拥有一支由1名院士、2名"千人计划"学者领衔组成的核心的科研团队,建成后将繁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作为潜在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的基因敲除及转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11月由农业部第四轮重点实验室评估后命名,依托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2008年该实验室通过了农业部第五轮重点开放实验室的评估;2011年农业部批准(农科教发[2011]8号)该实验室为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为赵春江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汪懋华院士。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围绕农业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开展农业信息学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农业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围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水稻生产30年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446-3452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断下降,苏北地区在全省水稻生产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结论】种植结构调整和耕地面积变化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其中种植结构调整是主导因素;水稻单产的区域变化是耕地质量变化、气象因子和社会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苏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了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下降和单产优势的削弱,促使江苏省水稻生产的重心由苏南地区逐步转移到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