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南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铃薯需肥规律马铃薯对三要素的要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此外,马铃薯对硼素需求较高。在氮、磷、钾三要素中,缺钾对马铃薯的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氮肥,磷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小。偏施氮肥或偏施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均较大,尤其偏施氮肥往往造成大幅度减产。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上应注重氮、磷、钾合理施用,体现中氮、低磷、高钾的配比。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需肥规律马铃薯对三要素要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此外,马铃薯对硼元素需求较高。偏施氮肥或偏施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均较大,尤其偏施氮肥往往造成大幅度减产。因此,在马铃薯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及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氮营养配施烯效唑对马铃薯原种生产干物质积累、养分分配的影响,探讨提高马铃薯群体控制方法和氮利用效率的措施。结果表明:①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肥干物质积累总量有较大的增长,增长了28.44%,叶片喷施烯效唑也增加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总量,增加了9.01%,小于施氮处理的增量。从各器官的分配来讲,施氮降低了干物质向块茎和根系的积累,而增加了向叶片、叶柄、主茎等营养器官的分配,而喷施烯效唑后,增加了干物质向块茎的积累,而降低了向叶片、叶柄、主茎和根系的分配。②氮、磷、钾三要素中,以钾的分配最多,氮的分配其次,磷的分配最少。施氮降低了块茎和叶片对磷的吸收,增加了对氮和钾的吸收。对主茎和根的影响中,施氮对氮、磷、钾吸收均有增加作用。叶面喷施烯效唑降低了根系中磷的含量和主茎中钾的含量,但是块茎、叶片中氮、磷、钾含量以及根系中的氮、钾含量,主茎中的氮、磷含量均出现增加。随着烯效唑喷施浓度的增加,块茎氮、磷、钾含量,根系氮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叶片氮、磷、钾含量,主茎氮、磷含量以及根系的氮、钾含量均呈现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开始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冬油菜施氮的增产和养分吸收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目的】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为冬油菜进一步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4—2006年在长江流域10个省的73个油菜肥效田间试验数据,通过增产量、增产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分析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结果】长江流域油菜施氮增产效果显著,当氮肥用量为180 kg?hm-2 时,平均增产油菜籽1 109 kg?hm-2,增产率为71.7%,地上部生物总量增加72.7%,但施氮对油菜收获指数无明显影响;施氮处理收获期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增加90.0%、55.4%和59.8%,氮素收获指数随氮肥的施用而明显下降,磷及钾素收获指数则呈现上升趋势;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4.7 kg?kg-1、6.2 kg?kg-1、18.5 kg?kg-1和34.6%。【结论】在磷、钾及硼肥基础上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从而显著增加了油菜籽产量;油菜生产的氮肥利用率还不高,改进技术措施提高利用率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5.
在中产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鸡粪及不同施氮量对棉花品种豫杂37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范围内,増施氮肥促进豫杂37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配施鸡粪比施等量氮、磷、钾的纯化肥促进效果好;施氮在0~337.5 kg/hm2范围内,铃数和铃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籽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施鸡粪处理的籽棉产量比施氮225 kg/hm2处理的高1.8%,表明等量氮、磷、钾条件下,配施鸡粪比单施化肥效率高。养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而配施鸡粪的氮肥利用率比施等氮量化肥处理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基施等量磷肥(P2O5150 kg/hm2)和钾肥(K2O 360 kg/hm2)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80、160、240 kg/hm2)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费乌瑞它磷钾利用和土壤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干物质、全磷及全钾积累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增,但施氮量达160 kg/hm2以上时再增施氮肥增加不显著;增加施氮量,磷肥和钾肥的肥料效率略呈上升趋势,但磷肥和钾肥的收获指数、经济效率及生理效率略呈下降趋势。马铃薯收获后,种植地土壤尤其是0~30 cm土层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但各土层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施氮量还影响干物质、全磷及全钾在马铃薯各器官的分配。因此,本研究条件下,N、P2O5、K2O施用量可在160、150、360 kg/hm2基础上适当减量。  相似文献   

7.
冷浸田是浙江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冷浸田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磷肥和钾肥增产贡献率分别为27.9%、1.7%和7.6%的条件下,增施氮肥、钾肥的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8.7%和8.2%,而且增施氮肥使水稻有效穗显著提高43.7%;但氮磷钾配施对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水稻籽粒中的氮、磷、钾吸收量占地上部相应吸收量的69.8%、68.9%和11.8%。在平衡施肥(氮磷钾配施)条件下,水稻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量比例为1.7∶1.0∶2.2,氮、磷和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3.0%、28.5%和36.5%,肥料偏施利用率显著下降。每生产100 kg籽粒,需要水稻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65、0.84和1.95 kg。每施1 kg氮肥、磷肥、钾肥,可以生产籽粒30.1、105.3和52.6 kg。  相似文献   

8.
通过马铃薯2+X氮肥总量控制试验,获取马铃薯种植时各小区磷、钾肥施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纯氮:磷:钾=8:10:18kg/667m~2时氮肥利用率较高,施肥效益较好,而常规施肥区在667m~2施猪圈粪1200kg,复合肥50kg,折纯氮含量在9kg/667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施肥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结薯期是马铃薯的需肥高峰。马铃薯在生育期吸收钾最高,氮次之,磷较少,属喜钾作物,据有关资料,每生产100kg马铃薯,需从土壤中吸收N0.5kg,P2O5 0.2kg,K2O 1.1kg。磷、钾肥多作基肥或种肥施入,而氮肥作追肥或70%做基肥,30%作追肥。海原县土壤富钾。含钾量在200mg/kg左右。而农民施氮比较盲目.过量施氮和基追施比例不当的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浮板毛管水培栽培模式,研究了低氮N1(6 mol/m3)、中氮N2(12 mol/m3)、中氮N2(12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3种供氮处理对樱桃番茄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阶段积累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氮磷钾利用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叶片氮、磷、钾积累量峰值期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而延后;茎的氮、磷、钾积累量与氮素浓度成正比;N2处理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氮、磷、钾积累;随着氮素投入量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氮肥偏生产力、氮产量效用指数都不断降低,氮素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磷(钾)肥偏生产力比例不断增加,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不断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氮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与地上部吸磷(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磷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氮量比例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吸磷量比例与地上部吸钾量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磷产量效用指数、钾产量效用指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N2处理有利于提高樱桃番茄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同时兼顾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影响马铃薯产量因素的作用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优化的栽培技术,采用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选取氮、磷、钾和密度4个因素为决策变量,以马铃薯鲜薯产量为目标函数,通过田间试验获得的数据,建立了马铃薯产量与参试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的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密度;中低肥力条件下,氮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因素对马铃薯的产量效应,氮与磷、密度与磷呈显著的负互作,密度与氮和钾、磷与钾为极显著的正互作,氮钾之间的互作不显著。对于马铃薯冀张薯8号,在中等肥水条件下,马铃薯要想获得较高产量,应增加密度,提高氮、钾肥的施用量,并配合一定量的磷肥。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施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源市灯塔盆地玉米氮,磷,钾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在中肥力水平下,玉米的产投比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偏施氮肥(N>15.0kg/667m^2)对玉米增产增收不利;氮,磷,钾的产量效应和产值效应是递减的,产投比和相邻间施用量的增产效应以中氮低磷低钾处理的最大;同时还提出玉米的最适宜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贵烟4号烤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烟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每667m2施纯氮0~8.5kg范围内,随作施氮量的增加,各生育时期烟株干物质量及氮、磷、钾素累积量都显著提高,但在较高施氮量(4~8.5kg)范围内,氮肥用量的增加对烟株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累积量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增施氮肥有利于烟株生长和对氮、磷、钾的吸收和累积,而每667m2纯氮用量超过4kg后,烟株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遵循报酬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氮、磷、钾、有机肥配施对杂交稻特优73产量形成与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钾肥都能提高水稻的分蘖能力、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从而提高产量。以配施氮磷钾肥的水稻产量最高;在配施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因为氮肥偏多,产量有所下降。氮、磷、钾肥配施,能促进水稻对氮肥的吸收与转化。  相似文献   

15.
冷浸田是浙江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和钾肥增产贡献率分别为15.9%、2.6%和13.6%条件下,施用氮肥水稻籽粒产量比不施氮肥提高了2.7%~18.9%,而且施用氮肥水稻有效穗数较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43.7%。但氮磷钾肥配施对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差异。水稻籽粒中的氮、磷和钾吸收量占地上部相应吸收量的65.5%、73.9%和12.7%。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水稻地上部氮、磷(P2O5)和钾(K2O)吸收量比例为5.2:1:4.2。氮、磷和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0.3%、28.2%和42.7%,肥料偏施利用率显著下降。每生产100 kg籽粒,需要水稻吸收氮、磷(P)和钾(K)分别为1.84、0.349和1.38 kg。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每施1 kg氮、磷(P2O5)和钾(K2O)肥,可以生产水稻籽粒42.3、148.1和74.1 kg。  相似文献   

16.
吴邦强 《农技服务》2012,29(5):562-563,566
为了探明道真县威芋3号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施肥配方组合,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以威芋3号品种为材料,通过"3414+1"田间试验,探索偏砂黄泥土氮肥、磷肥、钾肥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等偏砂黄泥土的最优施肥量为:N=10.14 kg/667 m2,P2O5=5.08 kg/667 m2、K2O=11.42 kg/667m2,缺N、缺P和缺K的相对产量分别为59.41﹪、74.57﹪和73.43﹪,中等肥力的偏砂黄泥土施用氮、钾对马铃薯产量仍有较大影响,磷次之。说明,偏砂黄泥土增施氮、钾肥,配施磷肥仍是夺取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养分管理由于施肥而导致的生理障碍主要是,因氮肥而发生的问题和多茬连作盐分积累,乃致矿质营养和微量元素失衡。氮肥施用不当引发生理障碍过量偏施氮肥导致氮、磷、钾比例失调是当前施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南京市大白菜、番茄氮、磷、钾(N、P2O5、K2O)的较佳比例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8.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氮、磷、钾肥失调情况下,土壤中氮、磷、钾的有效性,烟叶中氮、磷、钾含量的动态性变化以及烟株干物质积累和产质量的差异。试验设置8个施肥处理(T1:不施肥;T2:常规施肥;T3:不施氮肥,磷、钾肥正常施用;T4:施2倍氮肥,磷、钾肥正常施用;T5:不施磷肥,氮、钾肥正常施用;T6:施2倍磷肥,氮、钾肥正常施用;T7:不施钾肥,氮、磷肥正常施用;T8:施2倍钾肥,氮、磷肥正常施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分析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含量和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品质。结果表明:以常规施肥,即施用108.2 kg/hm~2氮肥、74.6 kg/hm~2磷肥、276.1 kg/hm~2钾肥的土壤氮、磷、钾的有效性较高,烟株对施肥的响应较明显,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较良好,但烟叶化学成分欠协调。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将更有利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形成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19.
食用向日葵氮磷钾肥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原市原州区清水河流域是食用向日葵的主栽区。近几年食用向日葵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发展到近1.33万hm^2。通过对食用向日葵施氮、磷、钾肥肥效试验。得出食用向日葵一生中对养分需求最大的还是氮肥,氮、磷、钾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氮、磷配合施用优于氮、钾配合;氮、钾配合施用优于磷、钾配合;在原州区北部川水地食用向日葵生产中,在中等肥力土壤,生育期阅最少有两次以上灌水条件的地块.氮、磷、钾都施的处理与施氮、钾的处理选到显著水平.产量达246.04kg/667m^2;与施磷、钾和不施肥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义乌市不同作物茬口的土壤养分30年变化总趋势是有机质/全氮下降,磷过度积累,钾较快增长,土壤酸化。对作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肥方面,经济作物如水果、马铃薯、果蔗、莲藕等过量施用复合肥导致磷钾富集,而水稻田偏施化肥导致有机质和全氮下降以及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