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就相继发布了和退耕还林有关的文件,文件的颁布对于解决农户可持续生计提供了保护机制,使得农户在退耕还林后可以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前期的补助陆续到期,有一部分农户的生计存在着困难,因此,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需要持续推行,并从根本上找寻解决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赵雪梅 《现代园艺》2021,(2):171-172
近年来,为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林木保存率不断提升,增长了退耕农户收入,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现象,但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仍然面临较多问题,有必要探讨如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阐述了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与发展,并提出了落实现有林的经营工作、坚持建管并重,适时安排抚育管护、实行分片集中管理、推出补助政策,调动农户积极性、强化指导和服务,推动后续产业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安英 《现代园艺》2006,(5):38-38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于2000年开始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2年正式全面铺开,截止到2005年,共实施退耕还林0.87万hm^2。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定住、不返弹、能致富”,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我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不忘积极发展后续产业。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是我国在前几年实施的重要生态发展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的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为我国生态现状的改进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耕地的减少必然影响当地农户的收入。从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生计的本身入手,分析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探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并保证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建议,希望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毛银凤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0):184-186
针对阳曲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对政策把握不准、造林质量不高、种苗投资费用低、荒山还林难度大、林牧矛盾突出、退耕农户管护林地的积极性降低等问题,从着眼于农户切身利益,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在详细分析退耕还林现状的基础上,对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后如何进一步巩固成果,提出了增加退耕还林经费、实行退还分离、进行阶段性间作、实施生态移民、发放林权证和发展特色农业等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越来越注重退耕还林的发展,针对现阶段农村可耕地使用状况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农村可用耕地的使用效率。众所周知,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水平,我国政府结合农村发展实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为促进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可持续生计基本概念着手,简单介绍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开始,国家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解决退耕农户生计问题,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至今已实施了5年,本文通过平桥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的实施,分析总结该项目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林下种植、养殖业、中幼林抚育等不同方面阐述了平桥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摸索出的适合平桥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我国强调可持续发展,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而在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的过程中,会影响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发展。因此,针对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薛文军 《花卉》2019,(10):179-180
退耕还林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国自实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生态环境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但是从退耕还林区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我们就必须在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解决好当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本文分别从退耕还林后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原则和发展模式三个方面来探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化发展问题,以期能够为退耕还林区的产业化发展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升 《现代园艺》2013,(22):143-143
通过对巴林左旗9个苏木镇退耕还林工程的走访调查,指出巴林左旗目前退耕还林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了解不够、部分退耕地保存成活率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巴林左旗退耕还林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十几年来,退耕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作为退耕主体的农户的农业生产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其研究可以揭示退耕还林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和影响.现利用DEA模型,以陕西省安塞县为样本区对退耕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区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大部分农户的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并根据这一结论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金福 《花卉》2016,(24):68-69
为了不断丰富土地的使用方式,完善生态环境,同时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向前发展,中国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该工程的实施在诸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安塞区的退耕区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有助于该地区的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助于完成生态自然环境的不断完善,同时影响着安塞区退耕工作中相关农民的生产经营。所以,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合理分析退耕还林政策的实际效果,可以帮助相关地方政府提出更为合理的政策,保证退耕政策落实工作的开展,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持续可靠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对于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影响作用,因此政府更需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力度,促进其更加长远的发挥价值。本文从农户参与意愿与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优化措施,致力于促进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工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国土绿化进程加快,林草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和风沙强度减轻,粮食和生活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在这样...  相似文献   

15.
穆倩 《北方园艺》2011,(22):189-19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是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从现行的退耕政策和补偿措施来看,后续产业发展仍然遭遇瓶颈.农户创新作为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又一新生的内部力量,依靠农户在技术、营销、组织等各个角度的创新活动直接影响后续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现通过对黄土退耕区各个系统的调查,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层剖析农户创新行为对后续产业发展的强激励作用,证明后续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农户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退耕还林补贴标准,从碳汇效益视角下论述了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以确定最优退耕年限,同时注重政府相关政策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制定出的退耕还林补贴标准最佳,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退耕还林制度,始终坚持碳汇效益原则,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田爽  孟全省 《北方园艺》2018,(14):191-196
以顾客满意度理论为基础,从农户认知视角出发,以陕西省汉中市退耕还林政策为例,构建生态补偿政策构建与政策效果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政策构建绩效和政策效果绩效,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户对政策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退耕还林综合绩效为3.18,政策构建绩效为3.25,政策效果绩效为3.09,均为一般水平;该政策在补偿标准、财务公开、改善农户生活水平3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影响因素方面,户主年龄、是否是村干部、农业收入占比、人均收入水平对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胡雪勇 《花卉》2019,(14):289-290
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退耕地区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进,农民自退耕还林还草中也获取了一定的收益,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越来越科学。然而因为退耕地区布局过程中,科学的系统论证是缺失的,从监检方面来看也未形成合理的监测评价机制,导致退耕还林还草方面的成效受到影响,由于退耕补偿政策等不科学,使得退耕还林还草等有着很大的风险。因此,结合这些问题,本文结合这些问题,将退耕还林还草相关的建议进行提出,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于国内退耕还林还草的深入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由于前期的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导致我国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大大提升。为了改善和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开展了绿色环保工作,建立环保工程,退耕还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需要我们有计划的设计退耕范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应该"因地制宜"种植与之地形,气候相符合的绿色植被,从而恢复一个地区的原有绿色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退耕还林工程严重影响了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退耕还林对农户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杏扁是涞源县退耕还林项目退耕地主栽树种之一。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项目以来,累计退耕地栽植杏扁1000 hm2,现已进入盛果期。近几年春季旱情严重,农户管理粗放,影响了杏扁丰产,各地产量不均衡。1调整密度按照《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要求,当时杏扁栽植密度为83株/667 m2。由于多年来农户粗放管理,很少进行修剪,树与树之间树枝交叉,通风透光性差,影响树木生长和结果。根据杏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规律,调整现有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