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东北地区3个玉米主栽品种,于2007和2008年在锦州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调查记录作物发育期,并测定干物质和产量构成.同时结合锦州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对比、回归等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发育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播种前10d-出苗期的平均气温与出苗速度相关极显著(P<0.01),平均气温高则出苗快,出苗速度与品种关系不大;出苗后,平均气温高,可加快中、晚熟品种玉米生长;玉米拔节后,株高增长量与温度的关系因品种而异,最大叶面积指数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主要与品种的生态特性有关;温度变化对干物质增重速率的影响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而异,出苗后0-20d和40-60d的温度升高对叶片和茎秆的增重速率为正效应;出苗后60-80d的温度升高对籽粒灌浆为正效应;百粒重和产量与抽雄-乳熟期的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乳熟-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玉米品种选择、播期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生育期的海拔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高海拔地区的玉米生产布局和品种类型利用更加合理,采用作物生态学的田间试验方法,于2006~2007年间,在甘肃省和云南省各设5个试验点,研究了北、南异地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播期大体相同的条件下,玉米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随海拔的升高而相应延迟,即播种~拔节、拔节~抽雄、抽雄~成熟的"三段生长"时间相应延长.反映生育期长短的出苗~成熟天数与海拔之间呈0.01水平的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海拔每升降100 m,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延长或缩短4~5 d,株高和穗上叶数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对温度比较敏感的作物,尤其是在播种到出苗期间对土壤温度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探索玉米适宜播期,充分利用有效积温,针对传统玉米种植品种和播种时期进行试验,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冬玉米抽雄吐丝期低温冷害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盆栽进行冬玉米分期播种及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试验,观测,分析不同温度对冬玉米抽雄、开花散粉及吐丝结实的影响初步确定冬玉米抽雄、吐丝、散粉的临界温度及抽雄-吐丝、吐丝结实期的适宜、受害各级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5.
玉米的热量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和灾害的防御,以及农业气候区划,鉴定品种的熟性进行计划栽培等,都需要查明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科学工作者提出对各种指标来表示这种要求,最早使用生育日数,后来用活动积温和不同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有效积温。D.Bloc 比较了0℃、4℃、6℃、8℃、10℃,  相似文献   

6.
根据试验和调查,确定铃重〈2.5g作为关中棉区无效花铃的铃重指标,根据铃重与花铃期热量条件折定量关系,给出了关中棉区无效花铃的热量指标为〈235℃.d(日平均气温≥15℃有效积温),提出了推算剪无效花铃日期的方法,建立了关中棉区剪无效花铃时间段的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和回代,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于2017年在辽宁省铁岭市东升玉米试验中心进行,小区试验材料选用先玉335、郑单958和铁研58三个品种,每个品种10次重复,分别以4 000株/667 m2、4500株/667 m2、5 000株/667 m2进行种植,分别用铁岭东升玉米小区播种机以及人工进行播种,随机播种在试验基地。在相同的土壤条件下播种,同时使用莠去津、乙草胺等药物进行苗前除草。适时喷洒防病、防虫等药物。使用史丹利复合肥做底肥。综合比较了机械播种与手工播种在出苗以及出全苗时间、抽雄时间、空秆率和产量等方面。结果表明:机械播种的播种能力高于手工播种,机械播种深度一致,而手工播种深度无法掌控,机械播种小区出苗时间与出全苗几乎一致,手工播种小区出苗与出全苗时间有差距,机械播种空秆率明显少于手工播种,机械播种产量明显高于手工播种,可以得出结论机械播种从各个方面对比都要比手工播种稳定,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小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年冬种玉米分期播种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冬种玉米产量及其性状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表明,热量不足是影响冬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低温型灾害的出现对冬种玉米的产量产生不利影响;拔节—抽雄期是低温冷害影响冬玉米产量的关键期,另一个次关键期为抽雄—开花时段。  相似文献   

9.
棉花铃重与花铃期热量条件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个气候年挂牌观测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铃重与棉铃开花-叶絮期间热量条件关系密切,铃重与花铃期不同温度水平有效积温相关系数分别为r15℃=0.72,r20℃=0.71;铃重与花铃期平均温度相关系数r=0.53;花铃期热量条件影响铃重的关键时期为开花后5~20d。剪无效花铃界日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5℃终日后5d。  相似文献   

10.
萌发试验同时在实验室和田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玉米种子将不能顺利萌发。温度变化可以加速种子萌发,田间条件下,50%种子萌发所需的积温范围为18.6-23.8℃,决定于昼夜的温差。播种深度影响出苗速率,50%了苗所需的时间播深8厘米比播深6厘米推迟半天(相当于积温3-5℃),80%出苗所需的时间播深8厘米比播深5厘米推迟1天(相当于积温7-10℃)。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热量指标鉴定及适宜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各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和生育期下限温度等热量指标;利用1971—2000年全省81站逐日气象资料,在50km×50km网格上内插得到水稻生育期活动积温和可能生育期日数的空间分布,与各主栽品种全生育期活动积温、生育期Et数的实测值对比,结合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分布特征,将黑龙江省水稻适宜栽培区初步划分为五类,得到各水稻主栽品种的适宜分布区域,结果可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指导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紫胶虫物候与气象因子平行观测资料,统计了紫胶虫各龄期生物学下限温度及有效积温。在分析有效积温变异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产区气候一级区划的总热量指标。按指标要求,华南产区年均温应提高2.5℃才能与云南同类产区相比。对指标初步验证,与实况吻合;同时提出了产区一级大类区划概况,供今后正式区划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热量指标鉴定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各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和生育期下限温度等热量指标;利用1981-2002年全省81站逐日气象资料对热量资源在50km×50km网格上的内插得到的热量资源空间分布、可能生育期日数结果,与各主栽品种全生育期活动积温、生育期日数的实测值作对比,分析讨论了大豆不同熟型品种分区指标和各主栽品种的适宜分布区域。最后将黑龙江省大豆产区划分为两个优势产区(松嫩平原产区和三江平原产区)和一个次要产区(黑河、伊春等北部产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1991~1995年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建立地膜棉花花铃期发育速率与温度、日照及耗水量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各自的动态范围及其交互作用,鉴定出花铃期适宜温度、日照及耗水量指标:花铃期适宜温度为18~20℃以上,需≥0℃积温1400℃·d;适宜日照时数为7.8~10.2h/d,累计日照时数需580~640h;适宜耗水量为1.9~2.5mm/d,花铃期需耗水131~172mm。通过霜前花率与吐絮后≥0℃积温模型,确定了达到不同霜前花率的积温指标。另外,通过定株挂牌试验,建立棉铃干物质积累模型,确定的达到正常铃重所需积温指标与利用发育速率模型所确定的积温指标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模型对葡萄需冷量和需热量的估算效果,并筛选出适宜设施促早栽培的葡萄品种,首先利用≤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等需冷量估算模型与生长度小时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等需热量估算模型分别估算22个供试葡萄品种的需冷、需热量;然后比较不同模型估算结果的年际间变异系数,筛选出最适需冷、需热量估算模型;最后将不同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聚类分析,筛选出适于设施促早栽培的品种.结果表明:对于供试葡萄品种需冷量的估算,以犹他模型效果最好;对于需热量的估算,采用有效积温模型更为适宜、简单实用.供试葡萄品种中高需冷量品种明显多于低需冷量品种,低需热量品种明显多于高需热量品种.其中无核早红、87-1、莎巴珍珠、香妃和红香妃等5个品种的需冷、需热量均低,花期早、更有利于产期调节,适宜设施促早栽培.  相似文献   

16.
自控温室黄瓜茎蔓,叶片生长与有效积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引进自控温室荷兰黄瓜叶片、茎蔓生长规律及与温室气候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黄瓜茎蔓、叶片生长进程关系最密切的因子为12~25℃有效积温;叶片生长对温度反应呈非线性,13~19节位出叶所需12~25℃有效积温最少,平均每长1叶仅需10.6~10.9℃有效积温,比定植~5叶期少1/2以上。其他各节位每出1叶所需积温分别是定值~5叶为29.1℃,5~10叶为15.3℃,10~15叶为11.3℃,1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玉米生态气候分析与适生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运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对河西走廊地区玉米生态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积分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要素是玉米抽雄、吐丝期平均气温、灌浆期≥ 10℃积温和灌浆期日平均气温。抽雄、吐丝期适宜气温指标为 2 1~ 2 3℃ ,以 2 2℃穗粒数增加最多 ,生物学下限温度为 18℃。灌浆期气温在 18~ 2 0℃时 ,千粒重较高 ,为 2 4 6~ 2 91g。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10℃积温每增减 10 0℃·d ,千粒重增减 16 .5 g。用上述 3个因子通过模糊聚类方法将河西地区划分为 5个玉米适生种植气候区。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长曲线模型,确立了8个水稻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吸水及发芽的临界下限温度与50%处子发芽所需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哈35013的临界下限温度及50%种子发芽所需有效积温均低,耐芽期低温能力较强,同时阐明了温度以袁水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长曲线模型,确立了8个水稻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吸水及发芽的临界下限温度与50%种子发芽所需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哈35013的临界下限温度及50%种子发芽所需有效积温均低,耐芽期低温能力较强。同时阐明了温度对吸水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际物候观测资料,通过人为设定不同生长发育下限温度值,比较不同指标对应发育阶段所需积温的稳定性和物候模拟准确率,是鉴定植物生长发育下限温度指标的常用统计方法。利用1998-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公园樱花盛花始期观测资料,在设定下限温度0.0~5.0℃范围内,以0.1℃为步长,分别统计历年1月1日-樱花盛花始期的阶段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对比分析不同温度指标对两种模型阶段积温稳定性和发育期模拟准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阶段积温随设定下限温度指标而变化,且阶段活动积温值及其年际变化值均大于有效积温;(2)两种积温的标准差以活动积温的标准差较大,表明采用有效积温测算樱花盛花始期的误差小于活动积温测算结果;阶段有效积温在设定下限温度0.0~2.9℃范围内变异系数较小,3.0℃及其以上时活动积温的变异系数小于有效积温,活动积温离散程度更小;(3)不同设定下限温度值的始花期预测结果,均以2~3℃的准确率较高。对应设定下限温度0.0~3.2℃范围,有效积温模拟始花期基本准确率(误差小于3d)和准确率(误差2d以内)均大于活动积温模拟结果,但设定下限温度>3.8℃时结果相反。设定下限温度处于3.3~3.8℃时,有效积温模拟误差的基本准确率大于活动积温,误差小于2d准确率则低于活动积温。综上所述,无论活动积温还是有效积温,均以设定下限温度2.0~3.5℃的计算结果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最小,准确率较高,在未进行生理测定的条件下,可将其作为樱花盛花始期的下限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