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高油玉米的开发及其产业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发展广西高油玉米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西大规模地发展高油玉米生产的时机已经到来。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较,具有许多优越性,用高油玉米提炼的玉米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和保健油。高油玉米是一种高产、优质、多用途的多元化作物,大力发展高油玉米将有力地推动我区种植业、养殖业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3.
从高油玉米种养结合出发,以高油115为例,研究高油玉米鲜秸秆、青贮秸秆、整株鲜秸秆、整株青贮对肉牛、奶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喂高油玉米青贮秸秆后,肉牛采食速度加快,外观体况优于普通玉米.日增重比普通玉米增加0.15~0.30kg,增加率15%~30%。(2)饲喂高油玉米秸秆对奶牛产奶量影响显著,每头奶牛日产奶量比普通玉米提高1.8kg,提高率8%左右。同类牛群在饲喂高油玉米秸秆后,产奶量直线上升,同时,在后一阶段饲喂普通玉米秸秆始期,仍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3)高油玉米秸秆对改善牛奶品质效果明显,乳糖、乳脂率、乳蛋白含量等比普通玉米提高5%左右,提高1个等级。  相似文献   

4.
高油玉米综合杂交种含油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6个高油玉米单交种组配5个综合杂交种,对各综合杂交种的含油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油分主要分布在胚中;含油率高且粒大的籽粒主要分布在果穗中部;不同综合杂交种的含油率与株高、穗位高的相关性不同;含油率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油玉米杂交种在广西南宁的生态适应性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1年用五个高油玉米杂交种与对照品种桂顶1号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高油玉米杂交种在南宁均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特别是高油115、高油647,生育期适合,农艺性状好,株型好,果穗性状优良,增产优势明显;F2代籽含油量均较对照品种提高了1倍多。  相似文献   

6.
高油玉米115、647籽粒解剖学和显微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在广西引种的高油玉米品种115、647籽粒含油量的测定,并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显微细胞化学分析,发现高油玉米之所以含油高,是由于胚占颖果总面积的比值大,同时发现胚中的油分主要是贮藏于盾片(子叶)中。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花后灌水对高油玉米碳氮积累和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灌水降低了高油玉米叶、茎、鞘等营养器官贮藏物质、氮紊的再运转量和再运转率以及贮藏物质、氮素的总运转量和总运转率,花后籽粒吸收氮素量和光合同化物输入籽粒量表现为不灌水〉灌一水〉灌三水。花后籽粒吸收氮素量对籽粒氨素的贡献率则与营养器官贮藏氮素转移的贡献率相反,即灌三水处理值表现最高,花后籽粒吸收氮素量和光合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远大于营养器官贮藏氮素和同化物转移的贡献率。高油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和油产量以花后灌一水最高,灌三水时降低;随灌水次数增加籽粒油分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钾特性及子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钾素吸收最大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施K2O.90150.kg/hm2范围内,通油1号的钾素吸收最大速率大于四密25。成熟期通油1号的吸钾总量明显高于四密25,但其子粒产量却低于四密25。玉米子粒的钾素绝大部分来源于开花后根系的吸收。通油1号开花后根系钾素吸收量和成熟期子粒钾素吸收总量明显高于四密25。高油玉米通油1号含有较高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但淀粉含量较低。施钾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增加了子粒中脂肪和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但减少了淀粉总量和支链淀粉含量。表明子粒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产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10.
《农业信息探索》2008,(7):47-47
经过12年努力,以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番兴明研究员为首的“热带高油玉米云瑞21的选育”课题组,成功选育出国内外首个热带白粒高油玉米品种—云瑞21。该成果拓宽了高油玉米的遗传基础,解决了长期困扰全球的高油玉米种质基础狭窄、遗传多样性匮乏的重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1.
以BHO、ASK、SYNDO、RYD等4个高油群体20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和5个普通玉米(ZeamaysL.)自交系的10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从亲本分子选配角度对玉米亲本遗传距离与杂交种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SR遗传距离与F1组合的产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同一群体衍生系的杂交组合也表现类似趋势,表明既使是共同种质背景的高油自交系,SSR遗传距离也不能直接用于预测杂交种产量表现。但亲本分子遗传距离与杂交种在个别产量构成性状上存在一定相关性,表明分子标记有可能在个别性状上为亲本的分子选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13.
广东大部分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为冬种玉米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气候保证,但低温冷害仍是影响冬种玉米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利用1996~1998年冬种玉米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冬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广东省冬种玉米高产稳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青海省春小麦常见虫害发生发展的农业气象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省1985~1993年春小麦常见虫害资料和同期内气象要素进行对照分析,确定了常见虫害(小麦吸浆虫、麦茎蜂)发生、发展的农业气象指标。提出对虫害的预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拉萨地区油菜白锈病发生发展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拉萨1988-1990年油菜白锈病和同期的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6-7月平均气温高,夜间温度大,日较差小,阴雨寡照和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白锈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地表温度,可减轻白锈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国2433个气象台站2023年实时和历史同期(1991-2020年)观测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和试验站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利用农业气象评价指标、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农业气象灾害指数等方法,综合评估2023年主要秋收作物生长季内农业气象条件、生长适宜度、农业气象灾害等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23年秋收作物生长季大部农区光温适宜、降水充沛,农业干旱、低温冷害、南方高温热害、寒露风等灾害影响偏轻,总体上利于秋收作物产量形成。但京津冀和东北等地强降水导致部分农田发生较重渍涝灾害,华北、黄淮和新疆等地夏季高温极端性强,北方地区春季阶段性低温,湖北湖南部分晚稻遭受寒露风灾害,西南地区南部春旱持续时间长,北方部分农区夏季阶段性干旱,部分农作物生长受到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热解生物油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基于为生物油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的目的,在等离子体流化床热解实验台上利用粉碎的玉米秸制取生物油,并对生物油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生物油的最高得油率为37%,显酸性,密度在1100~1200 kg/m3之间;动力粘度的总体趋势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灰分百分含量小于0.1%。同时使用色质联用仪(GC-MS)对生物油进行了组分分析,生物油的主要成分有乙酸、羟基丙酮、水、乙醛、呋喃等。高含水量和含氧量使得生物油热值低,容易发生反应,需要对生物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改性才能用于高端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国2467个气象台站实时和历史同期观测资料,利用农业气象评价指标、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数评估方法等,综合评估2022年玉米、一季稻、晚稻、大豆和棉花等主要秋收作物关键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生长适宜度、农业气象灾害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内大部农区光热条件好,水分条件制约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产量提高;玉米、一季稻、大豆、棉花关键生育期内低温、阴雨寡照、暴雨洪涝灾害影响偏轻;长江流域夏季高温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最强,一季稻等作物遭受严重高温热害,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遭受严重夏秋连旱;吉林、辽宁和山东等地夏季出现叠加性强降水过程,部分地区玉米、大豆渍涝灾害较重。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从中国引入自育为主的10个杂交玉米品种,在援建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与3个当地常规玉米品种进行小规模品比与栽培技术试验。初步结果:旱季试验实测平均667m2产量,杂交食用糯玉米(鲜粒)为568~847kg,杂交饲料玉米(干粒)为381~517kg,而当地常规食用白玉米(干粒)仅296~357kg,说明中国杂交玉米品种在坦桑尼亚有显著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