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rier)]不仅在我国冀、鲁、豫3省棉区连年发生,为害普遍,且已出现明显的南移势头。1992年,我省棉区普遍反应,自80年代末以来呈逐年加重趋势,部分棉区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剂量加大,防治次数增加却仍难以奏效,甚至有地方不得不进行人工捉虫。据此,笔者于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抗药性基因流动对抗性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不同的迁移比例(1%、5%、10%、20%),研究棉铃虫抗药性基因流动对三氟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抗性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性个体迁入敏感种群,使得敏感种群抗生频率增加,迁移比例越大,抗性频率增加越大;而敏感个体迁入抗生种群使得其抗性频率减少,随着敏感个体迁入比例的增大,抗性种群中抗性频率的减少量越大。利用抗性频率变化值与相应迁移率的比值来表示迁移的相对效率,结果表明迁移率为1%时,迁移影响抗性个体频率变化的相对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4.
5.
自2000年以来,枝江市植保站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安排下,对棉铃虫抗药性进行了跟踪监测.根据目前抗性划分的一般标准,即抗性比低于5倍的为相对敏感,5~10倍为抵抗,10~40倍为中抗,40~160倍为高抗,大于160倍为极高水平抗性,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灭多威3种农药.现将棉铃虫抗药性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用点滴法和浸叶法监测棉铃虫抗药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分别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监测了山东省阳谷县、河南省新乡县、河北省邯郸市和安徽省萧县第2代棉铃虫对氯氰菊酯、灭多威及久效磷的抗性,并对这两种方法的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从同一种药剂对4个地区棉铃虫毒力大小顺序来看,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而从抗性倍数来看,点滴法与浸叶法的结果具有差异:点滴法测得的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20.8~34.8倍)高于浸叶法测得的抗性倍数(2.0~18.7倍),对灭多威测得的抗性倍数(5.4~16.4倍)也高于浸叶法测得的抗性倍数(1.4~6.5倍);而浸叶法测得的对久效磷的抗性倍数(11.3~70.1倍)却明显高于点滴法测得的抗性倍数(2.8~9.3倍)。本文并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建议对有机磷杀虫剂采用浸叶法作抗性监测比较确。 相似文献
7.
一种简便、快速的棉铃虫抗性监测方法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彭超美近几年我省棉铃虫持续大发生,用于防治棉铃虫的化学农药量逐渐增加,棉铃虫对农药的抗性也在发生变化。据1993年~1994年荆州抗性监测站对公安和潜江棉铃虫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棉铃虫对... 相似文献
8.
1993-1996年用点滴法和浸叶法分别测定了几个县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灭多威,久效磷的抗性水平,其结果溴氰菊酯LD50分别为0.00959,0.01612,0.02360ug/头,氯氰菊酯LD50分别为0.5570,0.08590,0.7559ug/头,与敏感基线标准比较,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瑙为13.70,23.00,33.71;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华北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田间种群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于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分别采集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4个省的棉铃虫田间种群,采用浸叶法于室内测定棉铃虫对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和甲维盐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棉铃虫对辛硫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在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0~58.5倍和21.1~55.3倍,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发展相对缓慢;各监测点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已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河北沧县、河南安阳、山西盐湖种群的抗性倍数由2014年的61.0倍、22.5倍和24.0倍上升至2019年的91.1倍、44.7倍和61.3倍,山东夏津种群的抗性最高,2019年抗性倍数达到216.3倍;棉铃虫种群对甲维盐表现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河北沧县、河南安阳、山西盐湖和山东夏津种群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2~40.4倍、5.8~16.6倍、5.5~23.4倍和11.0~36.6倍。表明4个监测地区的棉铃虫田间种群对3种杀虫剂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建议减少这3种杀虫剂的使用频次,并注意与其他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化学农药使用时间的延长 ,棉铃虫的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 ,湖北棉区棉铃虫已对常规防治药剂产生了中抗至高抗的水平。近几年来 ,常用于防治棉铃虫的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不断降低 ,棉农为了提高防治效果 ,只有不断加大用药量和缩短间隔期 ,这样又更加重了棉铃虫的抗药性 ,形成恶性循环 ,导致棉铃虫达到几近“无药”可治的地步。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调查研究 ,认为以下技术措施可应用于对棉铃虫抗药性治理。1 放弃棉田外棉铃虫化学防治棉铃虫可危害多种作物 ,但在湖北棉区主要只对棉花造成严重危害 ,而对其他作物的危害一般在经济允许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作者于1981-1986年,先后在新乡、武汉、北京、廊坊等地监测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对菊酯类农药的情况,经室内点滴法和大田防治试验,得知该虫5年中对溴氰菊酯和杀灭菊酯的LD50分别提高36.36倍和16.25倍;不同地区间的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新乡、武汉为主要棉区,其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敏感性较北京、廊坊为差,LD50达2.5638微克和2.0972微克/克虫重,较后者高出2.28—78.64倍。抗溴氰菊酯的新乡棉铃虫,对新菊酯农药PP321表现正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3.
14.
增效剂的增效作用与棉铃虫抗药性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抗药性水平的棉铃虫三龄幼虫试虫,分别测定增效磷(SV1),八氯二丙醚(S2)月桂氮Zuo酮(DC),IS-961对久效磷(monocrotophos)灭多威(methomyl),氰戊菊酯(fenvalerate)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4种增效剂的增效作用,除与被测定药剂种类有关外,还与棉铃虫抗药性水平密切相关,其增效作用一般随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抗药性提高的幅度。 相似文献
15.
16.
环渤海湾地区棉铃虫的抗药性水平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4~1997年测定了环渤海湾地区16个点26个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硫丹的抗性水平。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为65.43~442倍,对辛硫磷的抗性为10.28~90.93倍,对硫丹的抗性为6.34~29.17倍,地区之间年度内总体上差异不大。对采自辽宁省辽阳市种群的抗性稳定性研究表明,解除农药选择压后棉铃虫的抗药性下降较快,17代后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硫丹的抗生水平由213.71 相似文献
17.
18.
棉铃虫综合治理及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市,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市持续大发生,给棉花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导致棉铃虫大发生的原因很多,除了气候条件适宜等原因外,主要与长期不合理使用高毒农药,使棉铃虫对农药产生抗性有直接关系.为此,我市从1995年开始对棉铃虫进行抗性监测,1997年开始对棉铃虫进行综合治理,并设立统防统治区,在统防区成立以机动喷雾器为主的植保机防队进行统防统治,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采用点滴法和诊断剂量法,比较研究了新疆与华北棉区田间种群棉铃虫对不同类型杀虫剂代表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新疆种群对各类药剂均处于敏感水平;而华北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达高抗水平,并且kdr型抗性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同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酯类杀虫剂也已达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