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再生稻种植的影响因素及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开付  张广斌  徐华  马静 《土壤学报》2020,57(6):1365-1377
再生稻作为一种特殊的水稻耕作模式,种一茬可收获两次,对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有重大意义。综述了中国再生稻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再生稻种植的关键影响因子,阐释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提出在种好头季稻的前提下,适当高留桩,在头季稻齐穗后15 d施用尿素150 kg·hm-2作为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 d施用尿素150 kg·hm-2作为发苗肥,同时配施磷钾肥,可在保证土壤养分平衡的基础上使再生稻获得高产,最后讨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认为未来的研究需重点关注再生稻产业化、土壤养分管理、高产栽培技术、稻米品质、温室气体和水体质量,以促进再生稻的发展并为国内同行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是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杆的腋芽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发育成穗的一种充分利用热能资源、省工省肥、农民增收的种植方式。这一种植方式在重庆即部份南方稻区推广使用,但单产水平不高,而且在不同年度间产量变幅较大。为此,结合多年的生产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情况,分析其影响的相关因素,提出品种选择和头季稻收割时倒二芽的长度、促芽肥的施用、纹枯病及稻飞虱的防治等再生稻丰产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催芽肥和促苗肥的合理施用是保障再生稻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明确再生稻氮肥运筹方式及催芽氮肥适宜用量,对提高再生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优化再生稻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多年田间试验,以深两优5814为材料,设置5个再生季氮肥(N)处理:不施氮肥(N0-0);催芽肥60 kg/hm2 (N60-0)、促苗肥60 kg/hm2 (N0-60)、催芽肥和促苗肥各60 kg/hm2 (N60-60)、催芽肥和促苗肥分别为120、60 kg/hm2 (N120-60)。【结果】3年试验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同一年份的再生稻施氮处理均显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N60-0、N0-60和N60-60处理分别较N0-0平均增产35.8%、40.9%和67.4%。催芽肥和促苗肥配施通过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随催芽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升高后平台的趋势。适宜的催芽氮肥用量和促苗肥配施促进了再生芽的萌发、形成和生长发育,显著增加了倒2节和倒3节(尤其是倒3节)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养分吸收...  相似文献   

4.
促芽肥对水稻再生芽萌发生长过程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和技术,并结合相关生理指标测定,探讨了促芽肥对水稻再生芽萌发生长过程中蛋白质表达及相应生理特性的影响。共获得了20个在不同促芽肥下再生芽萌发生长过程出现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涉及再生芽萌发生长过程的能量代谢、生长调控和抗逆响应等。在其他栽培措施一致的情况下,施用促芽肥能有效地降低再生芽萌发生长过程中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下调幅度,提高光合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使再生芽具有相对较强的能量合成能力和光合自养能力,更好地满足再生芽分化生长对能量和物质的需求;还能相对降低抑制再生芽萌发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提高促进再生芽分化过程细胞分裂和伸长相关蛋白及抗性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再生芽的萌发生长,增强再生芽抵御外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提高对各种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因而其倒2至倒5各节位再生芽的活芽率和芽长极显著高于未施用促芽肥处理,从而显著提高了再生季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实现了再生季的高产增产。  相似文献   

5.
秧龄、施肥和栽培密度对机插秧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秧龄、施肥方法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机插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3.5叶期,每667m2施用尿素底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为14.5kg、8.5kg、6.0kg,栽插13600窝的产量最高。建议在重庆市万州区水稻机插秧生产中,秧龄控制在3.5~5.0叶,栽插密度控制在1.1万~1.3万窝/667m2。  相似文献   

6.
水稻纸膜覆盖种植技术节水控草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日本产再生纸、中国台湾产农用纸和中国大陆产普通包装用牛皮纸作为水稻种植的覆盖材料,研究了在水稻乳芽直播和插秧2种不同种植工艺条件下纸膜覆盖节水和控制杂草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全生长期纸膜覆盖与无纸膜覆盖相比节水20.2%,同在纸膜覆盖条件下,乳芽直播与盘育苗插秧种植工艺相比节水7.16%,3种纸膜节水作用差异不显著;在水稻生长的前40 d内,对于乳芽直播种植工艺,纸膜覆盖与无纸膜覆盖相比减少水稗密度97.2%、稻稗密度77.9%、三棱草密度50.6%,对于盘育苗插秧种植工艺,纸膜覆盖与无纸膜覆盖相比减  相似文献   

7.
氮肥不同施用技术对直播水稻氮素吸收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技术对直播水稻氮素吸收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 ,采用“一基三追” ,即在施基肥的基础上 ,追施苗肥、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技术能促进直播稻均衡生长 ,增加穗数 ,粒数和粒重 ,是一种适合直播水稻高产栽培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西瓜膨大肥适宜施用时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兴祥  周峰  马江黎 《土壤》2017,49(5):1058-1061
选择早佳三号(8424),在西瓜授粉后每间隔5 d施用膨大肥,研究不同时期施用膨大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适宜时期施用膨大肥,可促进西瓜生长,显著提高产量,并增加单果重、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品质。早佳3号西瓜膨大肥适宜施用时期为授粉后13~14 d。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推行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促进耕地生产轻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实现农业生产高产高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于2016年在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实施33.33 hm2"双季高粱"生产模式示范。示范模式取得667 m2年产值3 269.3元,年纯收入1 921.8元,产投比2.43,比较优势明显。从"机械整地和施底肥,适时播种,及时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几个方面简介高粱栽培技术;从"适时施用促芽肥,收割头季并保留适当桩高,施用发苗肥和追肥,中耕除草和定苗,防治再生季病虫害,适时收获再生高粱"几个方面简介再生高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型水稻土施氮磷肥效果及施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湖北省几种主要成土母质上对不同水型水稻土施用氮磷效果及施脾技术的研究,初步明确了氮肥的施用效果为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磷肥效果与之相返,从土壤养分状况,氮肥和磷肥的发季利用率,土壤微生物,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和水土温度等方面,初步分析了不同水型水稻土氮磷肥效果的原因,提出了不同水型水稻土氮磷肥的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早在1700多年就有再生稻的记载。近年来由于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化收割的推广,使"头季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得到较快发展。头季稻关键技术:选用适宜品种,早季播种,重施基肥,早施蘖肥,适施穗肥,中期重晒田,后期保持湿润,重点防治纹枯病、稻飞虱,控制倒伏,成熟期保根系、茎秆活力,叶青籽黄收割。再生稻关键技术:头季稻收割前10~12 d追施腋芽萌发肥,留桩高度30~40 cm,收后当天灌水保桩,及早重施发苗肥,浅水或湿润管水,保持活秆成熟收割。  相似文献   

12.
根区一次施氮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效果和原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我国水稻氮肥施用量大,农民习惯氮肥表面撒施,氮肥通过氨挥发以及径流等途径损失严重,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农村劳动力缺乏,土地流转迅速,省时省力、节肥高效的施肥方式亟待探索和推广。大田条件下,在环太湖水稻高施氮区,比较常规氮肥用量下(225 kg/hm2)的农民习惯分次施用(40%︰30%︰30%分次施用)与根区一次施用(偏根系5 cm,土表下10 cm穴施)两种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种植水稻的前提下,习惯施氮处理表层土壤NH_4~+-N最高,自表层向下逐渐降低,各层养分均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根区一次施氮可显著提高施肥点周围土壤中的NH_4~+-N含量及其贮存时间,施肥后30,60和90 d,根区施氮处理NH_4~+-N最高值分别达到542.6、412.1和39.8 mg/kg。且根区一次施氮处理施肥点周围土壤高NH_4~+-N含量至少可保持60 d。种植水稻后,相对习惯分次施氮而言,根区一次施氮显著提高水稻分蘖数、各器官的氮含量、氮积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根区一次施氮处理水稻氮积累量高达196.7 kg/hm2,相对习惯施氮增加34.9%。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达到59.8%(差值法)和42.5%(15N标记法),相对习惯施肥分别增加22.6和30.6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由分次施用的73.0%下降到29.7%。根区一次施氮显著增加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贮存时间,降低肥料养分损失的风险,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是一种节肥高效的施肥方式,值得进一步研发施肥机械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安县水稻土有效硅含量和硅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运凯  刘泉根 《土壤》1990,22(1):33-35
高安县有40-50万亩水稻土缺硅,施用硅肥后一般每亩可增产稻谷35公斤。全县可增收14000吨水稻(按一季计算),施用硅肥是高安县水稻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姜芋生物学特性,制订并实施"姜芋密度与追肥二因素试验方案",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定量得出"3.6万~4.0万株/hm2,提苗肥施尿素75 kg/hm2、壮根茎肥施硫酸钾225~300 kg/hm2,可以获得36 t/hm2以上的产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介绍超级稻‘准两优527’的品种特性,头季中稻高产栽培技术。从"施促芽肥;收割头季;及时管水,施好发苗肥;喷施‘九二○’,及时防治病虫害"几个方面介绍了该品种作再生稻时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机插试验,在施氮量及其基追比相同的条件下,设置6种不同的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方法,研究不同的追肥方式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作为分蘖肥分次追施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比穗肥的作用明显;在机插后5~7 d和12~15 d分两次追施氮肥作为分蘖肥能够显著提高群体茎蘖成穗率、抽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和粒叶比,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与分配,提高收获指数,优化产量结构,提高机插杂交中籼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4,自引:17,他引:64  
在南方红壤区双季稻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等氮、磷、钾量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地降低稻田氨挥发,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单施化肥(尿素),其氨挥发损失达37.8%,而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各半配合施用,氨挥发损失分别为0.7%-1.0%和7.2%-18.2%。田间氨挥发持续的时间,早稻约在施肥后20d,晚稻为9-10d。虽然有机无机肥各半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与单施化肥的相近,均比对照提高约70%,但前者的氮损失少,其氮肥利用率为34.9%,高于化肥处理(33.2%)和有机肥处理(28.0%)。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氮肥环境负效应的综合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高产稻田中防止倒伏发生的早期诊断技术,2015-2016年,以大面积推广的杂交中稻高产新品种蓉18优1015为试验材料,设计3因素完全因子试验,研究不同密肥群体下喷施多效唑对稻谷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稻谷产量提高,植株抗倒力下降,以施氮量150 kg·hm-2和移栽密度18.75 万穴·hm-2的产量较高。不同密肥群体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和植株抗倒伏性有显著影响,施用多效唑后植株抗倒力增强,但产量因穗粒数下降而减少。不同密肥处理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影响各异。于水稻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使植株重心高度、弯曲力矩、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折断弯矩则明显提高,穗粒数平均减少5.24~7.87粒。多效唑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施氮量下因穗粒数减少而减产;中施氮量下产量差异不显著;高施氮量下植株未倒伏、籽粒灌浆结实正常,因结实率和千粒重高而增产。综上所述,肥力水平和施氮量高的稻田于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和控制后期倒伏。本研究为指导大面积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控释肥料氮素释放与水稻吸收动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料与水稻专用肥不同施用方式的氮素释放规律及水稻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控释肥料一次施用处理氮素释放高峰期出现在第8~10d,此后所保持的充足供氮期晚造为40~50d,早造为50~60d。专用肥一次施用处理氮素在1~3d内即达释放高峰,土壤较充足的供氮期仅为30~35d。水稻生长后期控释肥处理供氮水平仍高于专用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处理。控释肥处理晚造土壤氮素供应水平明显比早造高。控释肥处理的水稻植株在全生育期对氮和磷的吸收速率均较高,对钾的吸收速率前期较高,中后期较低,收获期植株的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均高于专用肥处理。两造试验中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料均明显提高了肥料氮利用率,较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2.2%~13.5%和20.0%~22.7%,磷钾利用率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晏娟  朱同贵  张忠平  樊剑波 《土壤》2021,53(2):272-276
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巢湖流域研究田间条件下不同供硒水平(Se0、20、40和60 g/hm2)以及等量硒肥二次施用对水稻产量和硒吸收、累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不同浓度硒肥对水稻有增产作用,但是增产效果甚微;施用硒肥能够显著促进水稻茎、叶和穗的硒含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茎、叶和穗的含硒量均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