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云南绵羊舌病病毒(BTV)人工摘种绵羊30只,接毒后1~15天,每天剖检2只,同时剖检健康对照羊2只,用免疫荧光和细胞化学技术对靶器官和免疫器官进行连续观察,在接毒后6~8天,绵羊血片中发现了荧光阳性反应红细胞,接毒后2天,口角毛囊上皮,7天,颊、鼻粘膜上皮棘细胞层棘细胞胞浆观察到病毒抗原,且接近糜烂溃疡灶含病毒抗原的棘细胞和游走进来吞噬抗原的巨噬细胞越多。在免疫器官从接毒后5~6天起就可见嗜酸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蓝舌病病毒(BTV)感染,应用BTV-1型V863毒株,制备抗原含量分别为1、5、10、50、100μg/只份的BTV灭活疫苗进行绵羊免疫试验。设6个试验组(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先后进行2次皮下免疫注射(2 m L/只),定期采集血清,利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方法(SNT)检测BTV-1型血清抗体水平,并应用感染BTV-1型的血毒进行攻毒试验,以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BTV-1型灭活疫苗能够刺激绵羊机体产生较好的中和抗体;2次免疫后,接种1、5、10、50、100μg/只份BTV灭活疫苗绵羊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7%、100%、83.3%、66.7%、50.0%,其中最高中和抗体滴度达362,攻毒后阴性率分别为66.7%、83.3%、83.3%、50.0%、66.7%。抗体滴度与保护率比较结果显示,当中和抗体滴度≥64时,病毒阴性率为100%。因此,10μg/只份的BTV灭活抗原含量可作为BTV灭活疫苗生产的推荐用量;BTV中和抗体滴度≥64可作为今后高效BTV灭活疫苗研发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鉴于本科呼肠孤病毒属和环状病毒属中的某些成员具有凝集动物红细胞的活性(下简称血凝活性),学者们推测蓝舌病病毒也可能具有这种活性,但许多年来未被证实。直至1979年,才由Hubschle和Van der Walt分别通过实验揭示出蓝舌病病毒的血凝活  相似文献   

4.
正蓝舌病又称绵羊卡他热,是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病变特征为舌黏膜严重淤血,呈蓝紫色;口腔和鼻腔黏膜、食管和前胃粘膜发生糜烂或溃疡;急性蹄叶炎;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坏死。1病原和发病机理本病病原蓝舌病毒(BTV)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为双股RNA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其核衣壳的直径为53~60nm,由32个壳粒组成。衣壳外面还有一个细绒毛  相似文献   

5.
蓝舌病病毒外层结构多肽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够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笔者曾报告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血凝抑制试验已成为型特异性诊断的重要手段,各国已在广泛使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性问题是抗原的制备和处理。按照Hubschle和Van der Wa 的方法,抗原的制备手续相当繁琐,需要特殊的设备,产量也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联邦德国动物病毒病研究中心Huschle实验室曾建立了一种简易的方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就可制备出高效价的血凝抗原,产量提高10倍以上。本文报告这一制备程序,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蓝舌病病毒羟胺灭活苗对绵羊免疫接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应用云南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蓝舌病病毒:(BTV)羟胺灭活苗接种绵羊178只。接种后42天以琼扩试验检测免疫接种前琼扩阴性羊45例和琼扩阳性羊15例.均无改变。接种后205天攻毒,免疫羊保护7/10,对照羊蓝舌病阳性数为8/10.  相似文献   

8.
9.
为建立蓝舌病病毒(BTV)病原学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纯化的BTV-1免疫绵羊和兔子,制备高免血清。以绵羊抗BTV血清为捕捉抗体、以兔抗BTV血清和羊抗兔Ig G-HRP为检测抗体建立了检测BTV的抗原捕获ELISA(AC-ELISA)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BTV,对羊痘病毒、赤羽病病毒无交叉反应,与鹿流行性出血热鸡胚样品有微量交叉反应,但样品OD450nm/阴性对照OD450nm低于阴阳性临界值,不影响结果判定;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出102.79 TCID50的病毒;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1.44%~8.46%和2.26%~12.44%;采用该方法与RT-PCR方法对60份鸡胚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0%。本研究建立的AC-ELISA方法为BTV抗原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实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编码4种非结构蛋白(NS1~NS4),其中NS4是新发现的非结构蛋白。为深入探索该新型非结构蛋白的功能,本研究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及可能的功能域,结果发现NS4蛋白的N端α-螺旋结构域中具有富含碱性氨基酸的核定位信号(NLS),而C端α-螺旋结构域中具有亮氨酸拉链结构的核输出信号(NES)。为进一步证实NS4的亚细胞定位,本试验构建了表达NS4全长及其缺失突变体的重组质粒,结果显示缺失NLS的NS4重组蛋白弥散在胞浆,而缺失NES后NS4重组蛋白只定位于细胞核,表明NS4蛋白亚细胞定位具有核-胞浆穿梭过程。最后结合3D同源建模发现NS4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等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据此推测NS4可能为转录调控蛋白,与DNA或其他转录因子存在相互作用。总之,本研究为NS4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线索和新思路,填补了BTV基础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12.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世界上被列为A类疾病,对绵羊危害极大。该病首先在非洲发现,现已扩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各国在动物的进出口检疫中,都十分重视对该病的检疫。我们在对甘肃兰州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从美国进口的羚羊和新疆从苏联进口的绵羊中,采用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病毒分离方法,先后分离到蓝舌病病毒。  相似文献   

13.
14.
实验采用6只绵羊分成3组,一组作为对照接种BHK21细胞上清液,另二组分别接种BTV10和中国分离株Z1株,攻毒定期采血提取抗原并提取病毒RNA,同时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普通PCR、Nested-PCR试验。结果在整个攻毒期间,琼脂扩散方法检测不到抗原,普通PCR方法只能在攻毒后12d~15d测得抗原,而Nested-PCR在攻毒后6d即可测得病毒RNA,并且可一直持续到30d。试验证明,Neste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6只绵羊分成3组,一组作为对照接种BHK21细胞上清液,另二组分别接种BIV10和中国分离株Z1株,攻毒定期采血提取抗原并提取病毒RNA,同时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普通PCR、Nested-PCR试验。结果在整个攻毒期间,琼脂扩散方法检测不到抗原,普通PCR方法只能在攻毒后12d-15d测得抗原,而Nested-PCR在攻毒后6d即可测得病毒RNA,并且可一直持续到30d。试验证明,Nested-PCR方法是高度敏感的检测抗原的方法。在临床上能够较早地检出抗原,这对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流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蓝舌病,一种由节肢动物传播的家畜和野生反刍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世界范围发生。虽然所有反刍动物可能易感,但通常只见绵羊出现严重的临床疾病。 蓝舌病病毒(BTV)有24个血清型。这些血清型可用中和试验区别。全部血清型具有一种群特异性抗原,其抗体能用不同免疫学方法如补体结合、免疫扩散(ID),免疫  相似文献   

17.
蓝舌病 (Bluetongue,BLU)是由呼肠弧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羊等反刍动物的严重传染病。该病传播快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因而对畜牧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进出境动物检疫中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蓝舌病血清抗体的检验方法通常较简便 ,如琼脂扩散 (AGID)、补体结合试验(CFT)及竟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 ELISA)等 ,然而对其病毒的直接检测 ,通常比较复杂 ,并要较长时间 ,一般很难在 45天规定的隔离检疫期内完成任务 ,不符合口岸动物检疫工作快速、准确、简便的基本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程序 ,引…  相似文献   

18.
蓝舌病是严重危害养羊业养牛业的世界性传染病,中国周围一些国家也存有本病,我国受着严重威协。对本病检疫和防制的研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蓝舌病病毒目前已发现二十三个型,但各型之间也存有共同的抗原,即群特异性抗原(Groupspecificity antigen)。在群特异性诊断中,过去多使用粗制抗原,其成分极为复杂,其中大部分是细胞物质,往往造成某些非特异性反应,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而且抗原中难免带有活的病毒,存有散布病毒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明绵羊感染16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type 16,BTV16)后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的消长特点。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感染BTV16后3只绵羊上述4种因子mRNA进行检测,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绵羊,并以0 d mRNA为基准,计算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检测病毒抗体效价、测量绵羊体温。结果显示,接种BTV16的3只绵羊均不同程度产生抗体和体温症状,4种细胞因子的mRNA在接种病毒2~4 d内均出现显著上升,其中IFN-γ峰值在2.58~27.84倍之间,IL-2峰值在5.24~17.19倍之间,IL-4峰值在2.16~3.43倍之间,IL-10峰值在15.78~48.77倍之间,个体上升幅度存在显著差异,4种细胞因子均在高水平持续6 d左右后逐渐下降。对照绵羊上述参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本研究阐明了接种BTV16后绵羊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在转录水平上的消长特点,为进一步深入开展BTV感染特征、宿主机体免疫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由南非蓝舌病国际研究中心引进的8个不同血清型蓝舌病标准病毒,经vero细胞复壮三代,离心纯化,测定毒价后作为免疫原。取16只健康绵羊,分成8组,每组2只,采用这8种不同血清型的细胞毒分别按静脉3ml/只、肘后皮下2ml/只多点注射,5天后按3ml/只自血移植的免疫程序人工感染。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监测感染绵羊的抗体产生水平,制备标准分型知清,监测结果表明,初免后28天,除BTV-19呈弱阳性外,其余7型均呈强阳性,且抗体产生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备出抗BTV的分型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