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山×东·海”(即苏·中×8B·日)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承担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重点课题,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该种经1997~199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安徽、广东蚕业研究所及广西蚕业指导所三年“九五”期间五个攻关点联合鉴定,结果表  相似文献   

2.
刘俊凤  杜周和  张剑飞 《四川蚕业》2006,34(3):57-58,60
1303×130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于“十·五”期间在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经费的资助下选育出的优质强健夏秋用双限性蚕品种。这一对蚕品种具有健康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等特点,且该品种为限性品种,具有常规品种所不具备的特殊的经济价值,能早期识别雌雄蚕,完全符合现代养蚕技术体系的要求。该品种于2002年秋季、2003年秋季分别以781×7532、洞庭×碧波作对照在室内进行杂交种饲育鉴定和茧丝质鉴定(成绩见表1、表2);于2004年秋、2005年秋以夏芳×秋白为对照参加了由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统一安排的四川省级共同鉴定(成绩见…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速我省蚕品种的更新换代的进程 ,按照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家蚕优良品种引育与选育”课题组的安排 ,现就新品种在我县区域的适应性与经济增值性小结如下。1 试养品种 (参照品种与对照种 )参试品种 :4 15× 4 16(正反交、下同 ) ;绿·萍×晴·光 ;夏7×夏6。对照种 :芙蓉×湘晖。2 试养地点与时间2 1 地点 :修水县白岭镇邓家咀村。2 2 时间 :2 0 0 0年 8月 15日出库 ,8月 2 4日收蚁 ,9月 18日上簇。3 试养方法和调查内容每一参试户都各饲养试验种和对照种 1 2张 ,蚕期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从四龄起蚕开始表1 参试优良家蚕…  相似文献   

4.
经过小区试验,夏芳×秋白比(苏_3·秋_3)×(苏_4·苏_12)在结茧率、万头蚕产茧量、全茧量、茧层率等成绩方面略优于苏字号.夏芳×秋白与黄鹤×朝霞的试验成绩,经方差分析,其结茧率、克蚁产茧量、万头蚕收茧量在品种间差异极其显著,全茧量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中试成绩显示:无论是1994年秋还是1997年秋,夏芳×秋白的单产成绩大大优于(苏_3·秋_3)×(苏_1·苏_12),两年单产分别增产57.6%和46.1%.通过对中试控制点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品种间和季节间的单产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尤其是品种间的差异大大超过了极显著水平.干茧的缫丝成绩是:夏芳×秋白的光折比(苏_3·秋_3)×(苏_4·苏_12)少8.05公斤,出丝率高3.19%.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第五代家蚕新品种从育种、鉴定(包括省实验室共鉴、省农村生产鉴定、全国蚕品种鉴定)、大面积中试到1998年正式推广,长达十几个春秋,跨越三个五年计划.江苏省第五代家蚕品种由5对新品种组成,即本省育成的春用品种苏·海×瑞·春(5·4×24.46)、春·蕾×锡·方和中秋用品种苏·菊×明·虎(9·7×10·14),引进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春用品种苏·镇×春·光和中秋用品种871×872.以上5对品种均经过全国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合格,可以在我国主要蚕区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林生 《蚕桑通报》2000,31(2):54-54
芳草、晨·星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学系90年代中培育成的一对夏秋用新品种,其一代杂交种具有体质强、茧质好、产量高、抗氟性能强等优点,深受我县广大蚕农及丝厂的欢迎。我县1997~1999年三个春期分别饲养了410g、962g、475g,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饲育经过,种茧调查及生产实绩见表1、表2。表1 1999年春芳草、星·晨饲育经过表品种1龄(d∶h)2龄(d∶h)3龄(d∶h)4龄(d∶h)5龄(d∶h)全龄(d∶h)催青期(d)蛹期(d)全蚕期(d∶h)芳草3∶073∶023∶225∶127∶0022∶19101547∶19星·晨3∶082∶203∶145∶007∶0021∶18101748∶18表2 芳草、星…  相似文献   

7.
陈秀芳 《四川蚕业》2002,30(3):13-15
<正> 1概况 我省从1997年秋季起至今秋已连续5年9季对58对(次)品种在室内8个、农村8个基点同时进行了区域化比较鉴定,其中春用参鉴品种21对(次),夏秋用品种29对(次),秋用品种中春、秋兼用型2对。参鉴品种主要来自全国主产蚕区山东、浙江、江苏、广东、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参鉴品种有7532×781、苏3·秋3×苏4·苏12、洞·庭×碧·波、限1×限2、锦5·6×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两对蚕品种78l×232·734和芳华×星宝为材料,春、夏两季三~四龄蚕在过渡室饲育.结果五龄发病率春、夏处理比对照平均都低;单产也明显提高;全龄经过春季缩短25小时,夏季略有延长.  相似文献   

9.
张学清 《四川蚕业》2002,30(2):23-25
<正> 为了加快我省蚕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四川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从1997年起统一在全省开展蚕品种区域性比较实验,引进省内外新蚕品种50余对,在四川五大蚕区,8个室内试验点,8个农村试验点,经过多年的比较实验,确定了春秋兼用多丝量品种871×872,夏秋用双限性斑纹四元杂交种洞庭×碧波作为四川省实施第四次蚕品种更新换代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0.
蚕品种在养蚕生产中与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准确认识和选用优良的蚕品种是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质量的关键.近年来,重庆、四川农村大量推广了绫_(3*4)×锦_(5*6)、781X(782·734)、日_3×中_(5*6)、菁松×皓月、浙蕾X春晓、(春·蕾)X(镇·珠)、苏_5×苏_6、杭_7X杭_8等优良品种.尽管当前推广的蚕品种类型较多,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但就其遗传本质、血缘关系来说,多属于近缘姊妹性的多丝量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仍保持在七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夏秋茧净度有所下降,为此,这两年我们做了些调查和试验,探索夏秋茧净度降低的原因。结果如下:一、净度的高低与蚕品种有关:不同蚕品种在同一夏秋期饲养,其净度有开差,以苏_5×苏_6(正反交)净度较好,其次是苏_4×苏_3·秋_3(正反交),A四元最差,成绩约低6~16分,其中4A·2A·×1A·3A 仅84分左右(表1)。  相似文献   

12.
蚕的人工饲料全龄饲育在1960年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最初用人工饲育的蚕品种是5·4×2·4;日112·中110×大造。继后杂交种、原种有数个品种都能用人工饲料饲育但杂交种比原种饲养成绩好。原种用人工饲料育在当时还不够理想,再加上人工饲料的饲育技术不成熟,所以成绩差,死蚕多。  相似文献   

13.
我所自育成和推广夏蚕品种“桂夏二号”(932×7532)十多年来,它一直是广西夏秋蚕当家品种.对提高我区夏秋高温季节的蚕茧产量和蚕丝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原种932和7532存在产卵量少、繁殖系数低的缺点.为保持其体质强健,茧丝质较好的优良特性,提高其原蚕的生命力和蚕种的繁殖系数,我所于1989年选择932、7532与芙蓉、湘晖两对体质较强、茧丝质优、配合力好的夏秋蚕品种配成932·芙蓉×7532·湘晖四元杂交种,简称9·芙×7·湘与广东省蚕研所协作进行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鉴定结果(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14.
“芙蓉×湘晖”是湖南省蚕研究所近年育成的夏秋蚕新品种,八五年以来我省引进饲养,获得较好成绩,深受农民和丝厂的欢迎。经曲江丝厂缫丝调查,该品种茧层量茧层率高,解舒好,茧丝量高,丝质也好,故推广该品种可提高各方面的经济效益。为了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我场于去年开始试繁“芙蓉×湘晖”一代杂种(饲育成绩见附表),经过去年秋繁我们有如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张秀芳 《蚕学通讯》2000,20(3):16-21
蚕品种优与劣直接影响到茧丝的质量,出口创汇以及品种推广使用寿命的长短。我省素来对品种的选育工作都非常重视,曾先后选育出川一×华十、川蚕三号、川蚕二号、781× 782.734。凌 3.4 ×锦 5.6、7532 × 781、夏芳×秋白等品种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我省茧丝绸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781× 782.734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仍为我省的春用当家品种,使用20余年仍有较强的生命力,其奥妙何在?1 四川现行主要蚕品种品质成绩纵向比较分析1.1 春用品种 781A·B × 782·734 781× …  相似文献   

16.
曾华明  冯永德 《四川蚕业》2001,29(4):14-15,22
<正> 1998年春季对我省现行推广使用的春用品种:781A.B×782.734、菁松×皓月(四川)以及引进品种浙江的春蕾×镇珠、江苏的苏5×苏6、山东的菁松×皓月(山东)以及9813共6对品种,安排在全省8个鉴定点,  相似文献   

17.
1990年春蚕、1991年夏蚕、1992年春蚕进行了杂交桑("沙_2×伦教_(109)"占多数,"塘_(10)×伦教_(109)"小部分)、湖桑(桐乡青、荷叶白等品种混栽园)育蚕成绩对比试验;与此同时,对1992年春蚕茧进行了缫丝成绩对比试验.现将3年来的试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地点和方法1.调查地点江西省遂川县的瑶下乡、五斗江乡(井冈山南麓,属杭州市蚕桑基地县).  相似文献   

18.
家蚕品种间耐氟性比较及生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章娥  曹志清 《蚕业科学》1999,25(4):258-260
为稳定氟化物污染地区的蚕桑生产,选育推广耐氟性较强的蚕品种是重要途径。前报[1]对部分现行生产用家蚕品种的耐氟性及遗传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报则对蚕品种的耐氟性强弱与幼虫消化液蛋白酶活性及中肠碱性磷酸酶(ALKP)活性的关系作了分析,旨在为耐氟蚕品种选育提供生化指标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蚕品种953×954,菁松×皓月(对照种)。12 耐氟性测定参照文献[1]的方法。1998年春用NaF配制80、160mg/kg2种溶液,设清水对照区。1龄普通育,2龄起蚕分区,每种浓度NaF溶液设2个重复处理区,每区20头,2龄起蚕连续添食至3龄空…  相似文献   

19.
兴化市蚕桑站自1998年从省蚕种公司引进新蚕品种苏·菊×明·虎,经过4年的饲养,效益比较显著。4年共饲养该品种22704张,比原饲养苏5×苏6,增加蚕茧103303.2kg,增加收入155.3万元。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在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对夏秋用蚕品种 (含春秋兼用 )秋丰×白玉、洞庭×碧波、豫花×湘明、 2 1 3 5× 2 1 3 6、 9·芙× 7·湘及苏菊×明虎、 871× 872共七对杂交种 ,分不同的饲育季节进行了实验室的饲养和丝质两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这几对夏秋品种比较适合河南的气候特点 ,可以在河南省的夏秋季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