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春珍 《植物保护》1988,14(2):54-54
秭归县地处鄂西山区。近8年来,玉米纹枯病在我县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1987年6月至8月雨日多达54.9天,比过去26年的同期平均39.9天多15天,湿度比历年的同期平均73%高5%,全县18.49万亩玉米,发生纹枯病8万亩,其中成灾1.5万亩,7月下旬调查,包括杂交品种和地膜覆盖栽培在内的所有玉米田普遍发生纹枯病。平均发病率98.5%,高者100%。平均病情指数51.4,最高达64.8。为了摸清玉米纹枯病对其产量的损失情况,我们进行了纹枯病各级病株损失率的调查,采取随机分级取样,将  相似文献   

2.
利用玉米纹枯病14a发生情况资料,选择历年4月下旬的平均病株率、5月份的日均温和5月下旬~6月中旬的降雨量等3个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病害发生程度预测模型,历史符合率为92.8%,经2002年、2003年预测检验,结果与发生情况相一致,可利用此模式进行该病发生程度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玉米纹枯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我省玉米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为此1990-1991年对该病发生情况做了初步调查。 玉米受纹枯病为害后,叶片、苞叶早枯,籽粒灌浆受阻,导致果穗变小且秃顶,粒重下降,重者籽粒霉变腐烂,损失率4.92—10.84%。 一.发生概况 在中部平原和东部山区12个县(市)36个乡,调查了181份自交系、53份杂交种及4个地方品种。发病的自交系26份,占14.37%,病株率均100%,病指16.72—66.74,其中发病  相似文献   

4.
洛阳地区小麦秆黑粉病历年病株率平均在1%左右。1980年以来,危害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全区发生4.65万亩,1984年发生11.5万亩,1987年上升到59.44万亩。一般病株率在10%左右,严重者40—50%,个别地块高达80%以上。损失小麦1189万公斤。分析其危害加重原因是:(1)土壤菌源积累量大。小麦秆黑粉病主要以土壤带菌为主,且病菌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  相似文献   

5.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麦纹枯病是南阳地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病害,1983年首次记录,发生面积38万亩,1987年扩大到126.5万亩,1991年达444.5万亩,重病田病茎率100%,平均减产20%以上,成为影响本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984年以来,我们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消长规律及测报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一、小麦纹枯病发生消长规律从1987年秋开始,选择本地主要品种宛7107三块,进行病情系统调查。方法是小麦出苗后3天调查一次,见病株后定点,每隔10天调查查一次,每块田5点取样,每样点50株,3月1日后每点改为30茎,记载  相似文献   

6.
我县地处川东丘陵地区,纹枯病和白背飞虱是水稻常年发生的主要病虫之一。纹枯病1988年以来偏重发生,白背飞虱1980-1991年中等以上发生的频率占70%。我们在测报调查中发现同田内纹枯病和白背飞虱的发生具有相关性。1991年7月25—26日在测报基点的城西乡进行定量调查纹枯病的病情和白背飞虱的虫量,此时两者为发生高峰期,水稻品种汕优63正处抽穗期,选择未施药田块,目测纹枯病发生轻、中、重3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小麦纹枯病在西峡县连年发生,并逐渐加重。特别是1991年严重田块病株率高达89%,引起严重的花秆烂茎,造成枯孕穗和白孕穗,严重田块自穗率达0.78%,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为此,我们在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基础上,综合多种因素与往年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探讨流行特点及其原因,为开展防治提供依据。一、发生流行特点1991年小麦纹枯病在西峡为重发年份,其主要特点是:发病早、发展快、面积大、危害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发病的气象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 《湖北植保》2002,(1):17-19
纹枯病是荆州市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自 70年代以来渐趋严重 ,1982~ 1983年损失稻谷每年均在 1.37万 t以上 ,而 1993年就达 3.0 9万 t。因此 ,摸清荆州市水稻纹枯病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预报 ,对有效防治纹枯病 ,稳定粮食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贝叶斯 (Bayes)准则 ,对荆州市 1974~ 1993年 2 0年中的水稻纹枯病发病实况与气象条件进行分析 ,由此发现 6~ 7月份雨量偏多等阴湿环境是早、中稻纹枯病偏重发生的主要因素 ,而 7、 8、 9月份≥ 30℃的高温不利于纹枯病的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9.
玉米纹枯病,特别是田玉米纹枯病,近几年来在靖西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每年发生面积已超过3.7万亩,病株率50%以上的达1.3万亩,造成粮食损失在30万公斤以上,一般只用石灰水或波尔多液进行涂茎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为了探索出较理想的防治药剂和防治办法,我们于1989年上半年,选出几种成本较低、易被群众接受推广的农药,在靖西县化峒镇八德村雷屯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稻纹枯病是我省、亦是南方稻区主要病害。随着栽培水平的提高,其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愈来愈重。根据全国有关病虫会议要求,我们于1981年以来组织了9个单位对纹枯病较系统地进行了试验研究。经早、晚稻45个品种,88.847亩稻田,药剂防治示范面积636,275亩,分别测定了各级发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并推算制定了由病情严重度(级数)确定病株率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1.
1988—1991年在同一丘田对早、晚稻纹枯病的流行速率、发生的气候条件及不同发病程度和不同严重度级别的损失情况作了较系统分析。得出了纹枯病不同时期的流行速率和水稻拔节期病丛、病株与蜡熟期病指的关系以及纹枯病的为害损失情况。为纹枯病测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品种与处理方法 早稻为浙辐八○二、二九丰、湘九,晚稻为S_(64)、V_6、S_(63)。各代表早、中、迟熟3个类型。田间管理、施肥水平与大田基本一致。每个品种设施药区与不施药区,施药区早稻在6月中旬,晚稻在9月初每亩用井岗霉素粉剂0.5公斤兑水50公斤喷雾,小区面积0.2亩,四周设保护区,其他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水稻纹枯病时间流行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产量损失一般为15%~20%,重病田可达60%~70%。历史上该病在南方稻区较重,近年来由于气候、品种及栽培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稻区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加重。目前,有关水稻纹枯病病原学、抗性评价和综合防治等领域研究较多,而流行学研究仅集中于侵染速率、初侵染模型构建和空间传播结构心等方面,北方稻区纹枯病时间流行动态和模型构建研究则鲜见报道。本研究连续3年系统调查了辽宁盘锦地区水稻纹枯病病情,并构建了病害时间流行动态及病情指数与病株率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期为病害测报和适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苏免少耕麦田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耕作法对小麦纹枯病间消长动态影响不大,免少耕田纹枯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略高于常规耕田,但年度间有波动。杂草对纹枯病影响较明显,免少耕田草害重,病害也重。肥力因素病害的影响要大于耕作法对病害的影响,偏施氮肥会加重病害发生。早播加重免少耕田纹枯病病情,适期迟播可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钱浚 《植物保护》1979,5(1):7-7
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在徽州地区不断加重,山坞田发生普遍,为害较烈。调查如下: 一、几种最常见的杂草寄主:大刺草、小刺草(它们又名白茅),扁茅、三梭草、狗尾草、蟋蟀草、水兰花、竹叶草和稗草等十多种均有纹枯病发生。其中扁第、三梭草和小刺草分布极广,感病率高、甚至生长在没有水源的山上,感病株和发病中心也处处皆是。例如,以扁茅为主的水稻田梗上,杂草发病率高达69.7—75%,一般为20%,少则5%以下。  相似文献   

15.
兴山县是国际型优质烤烟示范基地,烟草种植面积2200万hm^2,产值3000万元,是半高山、高山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烟草空茎病是烟草上的主要病害之一,2003年2004年在榛子乡大面积发生,两年受害面积达1000万hm^2以上,烟草病株率5%~100%,平均病株率56%,减产10%~40%,并造成品质和等级下降。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河南省渑池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小麦腥黑穗病在本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比较普遍,80年代后基本绝迹。从1998年开始,本县又发生小麦腥黑穗病,有2个乡4个村,发病面积15hm2。近几年,该病在本县发病面积逐年加大,但大都为零星发生,损失较小,从未引起群众重视。2004年在本县大面积暴发,发生面积0.53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6.2%,发生程度也是历年最重,发病田平均病株率14.5%,全县平均病株率30%以上的面积达0.17万hm2,占发生面积的31.3%。特别是西阳乡高桥村120hm2小麦全部发病,平均病株率12.4%,其中一户农民0.53hm2小麦…  相似文献   

17.
小麦纹枯病是近几年来在小麦生产上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已逐步上升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其为害同水稻纹枯病一样,具有发病快,为害重的特点,严重时中心病团出现死穗。从1996年开始,小麦纹枯病在我县小麦生产中逐步蔓延,1997年调查25块田,平均病株率为3...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初,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仅在苏南局部地区发生,1986年则开始在苏北沿海—如东县发生,并迅速蔓延为害。据调查,1988年,全县70万亩中粳稻,有40多万亩发病,其中严重面积达15万亩左右。病株率1—24.5%,平均9.8%。由于病株多数造成枯孕穗或枯白穗,故其产量损失在90%左右。1988年,如东县因此病危害而损失的稻谷达2000多万公斤,已成为苏北沿海稻区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分析此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雷玉明 《植物保护》1992,18(2):47-47
我省贵阳市及贵阳花溪区,毕节县、大方县等地,都有菊花叶枯线虫病,且发生较重。被害株叶片枯死,开花不好,或不能开花,重者整株枯死。1990年和1991年在花溪公园调查病株率都是100%。1990年10月17日病指(%)为72.44;1991年5月14日病指为38.57,6月15日病指为60。估计在我省发生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20.
2007年荆州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荆州市小麦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但每年发生的程度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由于气候条件有利病害发生,加之种植的小麦主要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差,导致2007年小麦白粉病大发生。据统计,全市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6.91万hm2次,防治面积10.17万hm2次,挽回损失2.15万t,实际损失1.43万t。1发生特点1.1见病早据系统调查观测,小麦白粉病于1月11日见病,比历年平均提早45d左右,比2006年早近2个月,属偏早的年份。1.2扩展快3月12日调查,病田率为66.7%,平均病株率33.2%;3月28日调查,病田率上升为100%,平均病株率70.2%,平均病株率是3月12日的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