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毛竹枯梢病症状、病原形态与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报道毛竹枯梢病的症状发生、病原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枝枯、梢枯和株枯是宏观的病状表现形式,微观病症的产生部位具有特殊表现,棘状子实体产生于侵染点节叉处。竹喙球菌子囊壳扁球形,深埋在病组织中,黑色长喙外露,从孔口溢出淡黄色子囊孢子角。分生孢子器扁圆形,大部分外露,顶部涌出黑色分生孢子丝。菌落在PDA加竹杆煮汁培养基生长最好,菌落白色,气生菌丝发达。菌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最适pH值5—6。子囊孢子萌发与营养关系不密切,萌发具有自身抑制现象。子囊孢子室温干燥贮存15天即丧失萌发力。  相似文献   

2.
从湖南汝城病竹上分离的病原菌能完成柯赫氏定律,经PDA培养基培养后有性世代的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和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与文献中报道的毛竹枯梢病原菌一致.汝城毛竹枯梢是由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phyllostachydissp.nov.)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3.
毛竹枯消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健株和病株技和叶与抗枯梢病有关的生理生化动态反应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健株相比,病株在被侵染过程中蒸腾强度,呼吸强度,细胞质膜透性及各种氧化还原酶系统的活性明显增高,含水量和光合作用强度显著降低,这些抗病的生理生化反应与株间毛竹枯梢病的病状表现趋势是一致的,可以作为毛竹抗枯梢病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经1992~1994年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葡萄穗轴褐枯病的侵染循环;以分生孢子在枝蔓表皮以及在病残体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来源;在葡萄开花前7天至开花期为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病菌的侵染途径以分生孢子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幼穗穗轴表皮组织  相似文献   

5.
毛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马场林场毛竹主要病虫害,如竹笋夜蛾、竹螟、刚竹毒蛾和毛竹枯梢病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江西省竹–针混交林、竹–阔混交林、毛竹纯林3种毛竹林的植物多样性和毛竹枯梢病的病情,分析毛竹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竹–针混交林感病指数为6.321±1.530,枯梢病为害最严重;毛竹纯林感病指数为4.460±1.903,受害最小;竹–阔混交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S)、香浓威纳指数(H)和辛普森指数(D)最高,毛竹纯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最低,毛竹纯林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竹–针混交林草本层的最低;竹–阔混交林和竹–针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与感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毛竹纯林乔木层的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感病指数呈正相关;竹–阔混交林灌木层的辛普森指数和香浓指数、毛竹纯林的丰富度指数与感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竹–针混交林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竹–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感病指数均呈正相关,竹–针混交林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感病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径分析在毛竹枯梢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通径分析的原理 ,对 1 988~ 1 989年在尤溪设立的 8个标准地所收集的气象因子和病速的观察资料进行研究 ,力图剖析各因子对毛竹枯梢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程度及其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平均气温与病速是决定毛竹枯梢病病情指数的主导因子 ,平均相对湿度对毛竹枯梢病病情指数的直接作用不大 ,但通过平均气温对其间接作用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8.
毛竹枯梢病测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竹枯梢病在林间流行的时间动态属于积年流行病害,遵循罗辑斯蒂模型。依据1988~1991年观察资料,建立毛竹枯梢病的中期(1年)预测方程ln[x_2/(1-x_2)]=194.18677+3.63374T-3.26491U+0.01657R+0.62385ln[x_1/(1-x_1))。模外数据检验证明,该预测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供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9.
毛竹枯梢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竹健株和病株技和叶与抗枯梢病有关的生理生化动态反应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健株相比,病株在被侵染过程中蒸腾强度,呼吸强度,细胞质膜透性及各种氧化还原酶系统的活性明显增高,含水量和光合作用强度显著降低,这些抗病的生理生化反应与株间毛竹枯梢病的病状表现趋势是一致的,可以作为毛竹抗枯梢病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毛竹枯梢病是国内重要检疫对象。对该病进行灾区区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区划理论,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将福建省毛竹枯梢病灾区分为重灾区、轻灾区和基本无灾区3个区及Ⅰ级、Ⅱ级、Ⅲ级3个危险程度等级,并按照不同的危险程度等级区域,分别建立了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该模型经检验,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推广应用。表2参9  相似文献   

11.
鹅球虫Eimeria nocens的生活史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只10日龄小鹅分别接种1.0×105~1.0×106个Eimeria nocens孢子化卵囊,在接种后30~336 h期间内分期剖杀,对E. nocens的生活史和致病性进行了动态性观察。在内生性发育过程中,E. nocens至少有3个世代的裂殖生殖阶段。有两种类型的裂殖体存在,一种在接种后54~78 h发育成熟,为第1代裂殖体,每个含10个左右的裂殖子;另一种在接种后102~240 h发育成熟,为第2代或第3代裂殖体,每个含25个左右的裂殖子。接种后198 h左右虫体开始进入配子生殖阶段。从接种后第10天开始有卵囊排出,显露期为4 d。25℃下卵囊孢子化时间为60~72 h。E. nocens寄生于空肠后部、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的绒毛和肠腺上皮细胞及固有膜中。在裂殖生殖后期、配子生殖和卵囊排出期间组织病变比较明显,主要包括肠粘膜上皮坏死和脱落、肠壁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肠绒毛萎缩等,尤以回肠及其邻近部位最为严重。感染鹅腹泻、食欲下降、消瘦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侵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ZiziphusjujubaMill.cv.Jinsixiaozao)的侵染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囊孢壳菌Physalosporaobtuse(Schw.)可在金丝小枣树体及病残体和枣园周围的杨树、榆树、刺槐树、桃树、苹果、梨树上越冬。5月下旬—9月中旬分生孢子器形成并散发分生孢子,8月中、下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同时散发。囊孢壳菌孢子随风、雨传播,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6月上旬囊孢壳菌开始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囊孢壳菌对枣果的侵染高峰期。囊孢壳菌在当年发病枣果上只形成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器,8月下旬—9月散发分生孢子,可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3.
以流水线生产的中密度三聚氰胺板家具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方法(LCCA),对家具产品的外部成本和内部成本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影响三聚氰胺板家具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2个关键因素是三聚氰胺板的成本造价和能源的消耗量,其中提高能源的转化率是企业在保持一定利润的前提下,实现绿色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草莓炭疽病潜伏侵染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离体条件下通过调控室内温湿度对草莓炭疽病的发病情况及侵染特性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湿度组合处理25℃/85%、20℃/80%、15℃/80%、10℃/80%、15℃/75%、10℃/75%在接种7天后均能发病,处理10℃/70%接种后28天才轻微发病。侵染特性差异性研究表明,处理25℃/85%,接种6 h,25%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接种12 h,附着孢开始形成,形成率为16%,接种48 h,叶片开始出现零星病斑;接种7天,叶片组织细孢大量腐烂崩解,病指为39.07。处理10℃/70%,接种1天,2.88%分生孢子开始萌发;直至接种24天,分生孢子萌发率达到100%,附着孢开始形成,形成率为8.83%;接种28天,叶片开始出现零星病斑,病指仅为1.85;接种42天,叶片组织大面积腐烂,形成典型的炭疽病斑。得出处理10℃/70%接近该病害发病的底线温湿度条件,此条件下的潜伏期能够达到28天。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以华北平原高产粮区——山东省桓台县的冬小麦生产体系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冬小麦两种不同管理措施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桓台县冬小麦常规管理措施下环境影响较大的是能源耗竭、环境酸化、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139、0.126、0.093和0.060。采用推荐管理措施可使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由常规管理措施的0.063降低到0.032。能源耗竭和全球变暖影响主要来源于高耗能的农用化学品生产。环境酸化潜力主要来自过量施氮导致的NH,挥发和农用化学品生产中排放的SO2,水体富营养化潜力主要来自冬小麦生长季施氮引起的NH3挥发。实施化肥的节能与清洁生产并减少氮肥使用量,是控制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产品生命周期的模糊识别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产品销售量、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作为研究指标,构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模糊识别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判断产品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一种有效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孢子分离,小白球分离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萌发成菌丝,形成小白球,证实小白球是鸡(土从)菌生活循环中的一个发育阶段.鸡(土从)菌担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经过锁状联合发育成双核菌丝,继而形成小白球,但难以在培养基上长出子实体,而在蚁巢上合轴交叉的菌丝交织成小白球,再发育成原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鸡(土从)菌破土而出形成子实体.本研究从无性循环及有性循环两方面初步阐明了鸡(土从)菌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18.
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阐述了生命周期阶段农村信息资源的管理,探讨了基于生命周期的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各阶段的不同的任务,为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李花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以及对李花抗寒性的影响,以‘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2个品种为试材,以喷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SA)对-2℃低温处理4h后2个品种的李花H_2O_2质量摩尔浓度以及对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酶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0.15 mmol·L~(-1)SA可以分别降低‘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的H_2O_2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总抗坏血酸、总谷胱甘肽质量摩尔浓度和AsA/DHA、GSH/GSSG。低温胁迫下,AsA-GSH循环受到破坏,但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以显著增强李花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物质质量摩尔浓度,降低李花的膜质过氧化作用,降低低温对细胞膜的破坏,维持AsA-GSH循环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李花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0.
蚜虫的生活周期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蚜虫是为害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蚜虫的生活周期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查阅大量的中外文献,对蚜虫生活周期的不全周期生活史、全周期同寄主生活史和全周期异寄主生活史进行了阐述,归纳出蚜虫生活周期中的世代交替、越冬方式的差异、多型现象几个主要生物学特点,为蚜虫的科学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