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施《滹沱河源头草地生态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技术承包,滹沱河源头75.5万亩草地得到生态治理修复与保护,草地鼠虫危害面积降低了45个百分点;草地植被盖度由50%左右提高到73%以上,草地群落密度增加了63%;地表径流由50%~60%下降到35%以下;草地生产力提高1.5~3倍;草食家畜标准化小区饲养的比例由20%提高到60%;每年可增加收入8 057.75万元,草地生态治理一次投入数年受益,治理效果保持时间按5年计算,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可达4.028 9亿元。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饲养方式转变,就业不用出门,增收不破坏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江河源头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河源头共有可利用天然草地1886.67万hm  相似文献   

3.
长江源头草地类型及利用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发源于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唐古拉山地区,海拔高,气候恶劣。本文是作者在1986年实地考察唐古拉山地区草地资源的基础上,较全面的介绍了长江源头地区的草地类型、面积、分布规律等资料,并根据该地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江河源头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途径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江河源头共有可利用天然草地188.67万hm^2,其中“黑土型”退化草地约为213.03万hm^2,此类草地鲜草产量400.5hm^2,植被平均盖度为45.42%。恢复草地生态环境的途径是:改变认识观念;建立人工草地;利用多年生人工草地进行幼畜放牧育肥;通过退化草地施肥、毒杂草防除等措施恢复天然植被。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长江、黄河源头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拥有天然草地947.983万公顷(可利用草地836.026公顷),草地资源居全州自然资源的首位,甘孜州为了依法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建立健全了草原监理机构、完善了草原法法律法规.但在草原执法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同德县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凤森 《青海草业》2003,12(2):24-26
同德县地处黄河源头生态环境治理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针对同德县草地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阿坝州位于长江、黄河上游众多支流源头,该地区草地资源丰富,约有天然草地6,783万亩,其中约有可利用草地5,784万亩,分别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53.83%和45.89%,其中可利用草地是现有农耕地的48倍。而且草原分布广泛,遍布于各地,其中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松潘牧区五县有草地面积共计4,900万亩,占全州草地总面积的72.24%。这些草地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将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发挥巨大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8.
1基本情况四川省壤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草原的西北部,是长江上游大渡河的源头之一。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冬长夏短,绝对无霜期只有48d,饲用植物种类繁多,以高寒杂类草甸草地类为主。2危害情况高原鼢鼠对草地破坏极大,  相似文献   

9.
如何发展高效草地畜牧业,保障奶业的源头安全,提高牛奶品质,为乌鲁木齐市的食物安全提供支撑条件,是奶业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同题.  相似文献   

10.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环湖片重要牧区,境内有天然草地299.1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50%,其中高寒草甸类和温性草原类是天然草地的主体,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而且是维护黄河、长江源头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三江源地区8个地点的12个样地不同退化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草地退化与土壤草土比、物理粘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梯度的加剧、土层的加深,草土比值逐渐减小;不同地区不同退化梯度的草土比值以0~10cm土层变化最大,草土比极值变化为1/28.07~1/5068.77;随着草地演替度的减小,草土比随之减小,草地退化程度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12.
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建设构想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江河源区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0.24%,占全球土壤碳库的1.06%~1.20%左右,生态价值巨大.江河源区1986-2000年,土地植被盖度下降了2.252%,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11.454%,土壤CO2年释放量仅下降了9.165%,表现了土壤从碳汇转化为碳源的趋势.而草地面积减少是使土壤从碳汇转化为碳源的主体因素.特别是过度放牧引起的高寒类型草地面积减少559.03 km2,致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了750 070万t,占14年来(1986-2000)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总量的39.03%,是使土壤有机碳流失的主因.从维护全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建设意义重大.建议在江河源地区建立特色草地农业生态耦合系统,将江河源区分为4个功能区,即自然保护核心功能区、自然保护过渡区(狩猎采集保护区)、自然保护生态-生产功能区、常规居民区.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把这4个功能区与草地农业系统的4个生产层理论相衔接,构建2个层次的系统耦合,即江河源区内部4个功能区之间的系统耦合;江河源区与外区的系统耦合.通过2个层次的系统耦合,将实现江河源头的生态服务功能与下游受益地区的物质与能流的合理交换,以取得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3.
草地畜牧业是江河源区主要的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方式,在系统回顾和总结江河源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畜牧业对环境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游牧空间、畜群数量、畜群结构、草地的自我恢复能力,建立江河源区草地畜牧业对其生态环境演变作用的机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游牧和固定放牧2种模式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江河源地区草地植被变化特征及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青海省江河源地区河南、曲麻莱、甘德3个牧业气象观测站1995-2004年的定位观测资料,从牧草生育期、高度、产量和种群结构4个方面分析了青海江河源地区的草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牧草的返青期和枯黄期发生变化,使得江河源地区的牧草生育期延长了3~5 d.综合分析江河源地区牧草高度、产量和种群结构发现,长江源区的曲麻莱牧草退化趋势和程度较小,而河源区的牧草均呈现一定的退化趋势,尤以河南显著.通过分析由植被覆盖度换算得出的草地水土保持系数发现,从东往西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低值区出现在玉树州的治多县,高值区出现在黄南州的河南县.久治县、班玛县、甘德县、河南县和泽库县草地水土保持功能较好,治多县为差区,其他地区为较差区.  相似文献   

15.
被藏民视为圣湖的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鸟类的乐园和“餐厅”,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候鸟,飞越喜马拉雅山来到这里繁衍生息。
  雁石坪有“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称,这里是离唐古拉山口最近的“大城市”,不管探险者、驴友、自驾客,还是老司机,都将此地视为“三江源第一驿站”。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澜沧江源众说纷纭,但当地藏民却早已确定“扎西切瓦”就是澜沧江源头,他们认为这个泉眼有神明保护,病人绕其而转,疾病就会不药而愈。  相似文献   

16.
黄河源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腹地,地处北纬33°30′~35°40′、东经95°25′~99°25′,海拔高度多在4300~4800m之间,气候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结合20余年来对黄河源区天然草场的调查研究和实践以及对其现状的基本认识,着重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起天然草场变化的途径。结果认为,黄河源区的天然草场虽然有所旱化,但并没有像普遍认为的那样严重,更没有到几近崩溃的边缘,而且这种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本区天然草场保护、利用、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地区的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岷江上游地区天然草地的主要类型和分布进行了归纳分析 ,共分十个类型 ,其中高山草甸草地和亚高山草甸草地所占面积最大 ,占草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5 4 8%和 1 7 2 %。这些草地植被对维持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天然草地的面积和草地畜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上表现了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变化的趋势。针对当前草地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地区常绿草坪草的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立新 《草业科学》2000,17(2):31-33
长江中下游地区常绿草坪草首选品种为匍茎剪股颖和细弱剪股颖 ,其次为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同时 ,明确了要保持草坪草的常绿必须配备高质量的栽培管理措施 ,如夏季降土温 ,生长旺季的合理修剪和肥水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黄河首曲流域草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近50年来黄河首曲流域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弱化.分析了黄河首曲流域气候、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结果表明:造成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黄河首曲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流域草地与湿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控制放牧、防止滥采乱挖、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是维护该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马三保 《家畜生态》2002,23(1):53-55
在研究黄河中游地区不同自然气候、资源、立地条件、畜牧业经营现状和人文条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国内外良性生态畜牧业结构模式,确定该区畜牧业发展的划分类型区、适宜的经营方式和适应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畜牧配置措施,建立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畜牧产业化总体发展格局,使畜牧业经营活动和生产方式,逐步过渡为适应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的整体轨道上,使区域现代畜牧业形成经营产业化、畜种品牌化、结构合理化;组成不同类型区生态气候多样性、畜牧业生态要素合理性、畜牧业生产规范性、畜牧业产品品牌性和生态经济高效性的畜牧支持服务体系。为改变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障体系,并促进当地经济合理、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