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牛羊血吸虫的初步研究包括一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详细描述了从甘肃省银川市、平罗县、灵武县、酒泉县及岷县所采集的四种牛羊鸟毕吸虫Ornithobilharzia,其中一种是新种: 1.土耳其斯坦鸟毕吸虫Ornithobilharia turkestanica(Skrjabin,1913)Price,1929。 2.土耳其斯坦鸟毕吸虫结节变种O.turkestanica var.tuberculata Bhalerao,1932。 3.程氏鸟毕吸虫,新种O.cheni nov.sp。 4.彭氏鸟毕吸虫O.bomfordi(Montgomery,1906)。程氏鸟毕吸虫与土耳其斯坦鸟毕吸虫极相似,下列主要特点可将它们区别开来:(i)本种的睪丸较大,按拥挤重叠的单行排列,后者的睪丸较小,按不规则的双行排列; (ii)本种表皮有结节,后者表皮光滑;(iii)本种用苏木素染色,雄虫染成蓝紫色(紫色为主),雌虫染成暗棕色,而后者用苏木素染色后,不论雄虫或雌虫均呈紫蓝色(蓝色为主),这种基于虫体生化性质的不同而引起的染色反应在一定染色条件下是很一致的。除了上述(i)(ii)两点不同外,虫卵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虫卵一端有一小刺,刺端钝圆,另一端有一附着物,较后者大而圆,又前者虫卵要较后者约大一倍。文后根据上述四种吸虫的重要特点制订了一个简单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渔用鸬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鸬鹚Phalacrocoraxcarbo sinensis,亦名鹈(以下称鹈)。畜鹈渔猎在我国已有三千年悠久历史,并传至日本。目前各地水乡渔户,养鹈捕鱼仍很普遍。1968—1974年作者曾于苏南,重点在江阴、沙洲、太仓及吴江等地调查研究,今据资料整理综述如下: 鹈在苏南有;老乌(苏州,常熟),水老乌(江阴),鱼老乌、鱼鹰鸟 (沙州),鸟(太仓),鸟鸬鸬(常熟)等地方名称。养鹈情况各地不一,以江阴及吴江较多,其次沙洲、太仓。  相似文献   

3.
<正>鸡羽虱为虱目钝角亚目和丝角亚目的两群食毛类(嚼虱),寄生於鸟类身上,取食其羽毛、表皮,有时也吸血。可能所有的鸟类都有这些嚼虱寄生。虽然无害,不过,若是数量太多,鸟会因发炎而瘙痒抓伤自己,甚至可能影响家禽产蛋和育肥。而鸡螨虫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皮刺科、皮刺螨属的一类螨虫。体形微小,主要靠吸食鸡血为生,有时也吸人血,通过叮咬鸡体可传播鸡痘病毒、新城疫、大肠杆菌等。这两类疫病影响养鸡业健康发展,本文仅以此为例,对上述两种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家禽不同品种(SPF鸡、蛋鸡),不同日龄段(1、7日龄),不同免疫途径(刺种、注射)接种侯豆平(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苗),来研究不同免疫途径、不同日龄免疫与免疫效果的相关性,从而为基层养殖人员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侯豆平以注射和刺种两种途径免疫1日龄SPF鸡;1日龄、7日龄蛋鸡均对传染性喉气管炎有很好的保护效果,保护率均在80%以上,且注射效果更好些,同时两种接种途径对鸡群增重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野生和养殖半刺厚唇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半刺厚唇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半刺厚唇鱼(P0.05),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和养殖半刺厚唇鱼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野生半刺厚唇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而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和养殖半刺厚唇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值(AAS)均接近或大于1,化学评分值(CS)均接近或大于0.5,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9.83和73.20。氨基酸平衡性分析结果表明,半刺厚唇鱼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蛋白质品质较好。研究表明,半刺厚唇鱼的营养价值较高,是较优经济鱼类,养殖半刺厚唇鱼的营养价值仍然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刺蛾科昆虫是柞园栎树林中的重要害虫类群。克隆了栎树林中主要刺蛾科昆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DNA COⅠ,Gen Bank登录号:KP727647~KP727664),以此作为供试刺蛾科昆虫的DNA条形编码基因分析其碱基组成特点和遗传进化规律,探讨将其应用于栎树林中刺蛾科害虫的分类鉴定和系统进化关系研究的可行性。刺蛾科昆虫各物种间的mtDNA COⅠ基因碱基组成差异不明显,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0%、16.2%、30.7%和15.1%,AT含量为68.7%,显著高于GC含量(31.3%),表现出明显的AT使用趋向性;碱基明显倾向于使用T(AT偏倚度为-0.106 26),具有较弱的C偏好性(GC偏倚度为-0.035 14),不同物种间该基因碱基T使用偏好程度差异较大。刺蛾科昆虫mtDNA COⅠ基因碱基变异率为26.64%,碱基颠换明显高于转换(R值为0.75)。刺蛾科昆虫各物种mtDNA COⅠ基因的平均进化率为11.5%,进化率最大的发生在锯纹岐刺蛾Austrapoda seres与中国扁刺蛾Thosea sinensis间,进化率最小的发生在黄刺蛾Monema flavescens与梨娜刺蛾Narosoideus flavidorsalis之间。在刺蛾科昆虫mtDNA COⅠ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中,中国绿刺蛾Parasa sinica和中国扁刺蛾Thosea sinensis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系,其他物种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个单系。以上结果表明,mtDNA COⅠ基因可作为DNA条形编码用于栎树林刺蛾科害虫的分类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国家中发生长刺线虫病。病原体为指形长刺线虫(Linstow,1906;Railliet Henry,1912),根据文献资料,长刺线虫寄生于牛、美洲野牛、瘤牛、绵羊、山羊和猪。(1962)发现了家养驯鹿的长刺线虫。作者提出鹿秘属动物在放牧过牛的场地时,则感染了长刺线虫。这个报道的提出是有益的。由于在远东居住着鹿科中的野生反刍兽(驯鹿、獐、麋、加拿大鹿等),它们和家养动物在同一牧场。作者提出自己的任务前,研究了鹿属动物的长刺线虫的生物学,取8只驯鹿、10只獐和2只麋做试  相似文献   

8.
用稻草对鸵鸟进行饲喂试验,根据增重和血红蛋白(HB)结果,A组试验鸟与对照鸟在增重上有一定差异(P<0.05),而B组试验鸟与对照鸟差异不明显.A组有一定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鸵鸟年龄偏小,对粗纤维的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全形成.B组试验鸟也就是鸵鸟在18月龄以后,对粗纤维的消化功能已经完全形成,按20%~30%添加稻草饲喂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走禽(Cursores)包括有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美洲鸵目(Rhei-formes)、鹤鸵目(Casuariiformes)、无翼目(Apterygiformes)和(共鸟)形目(Tinamiformes),又称为平胸总目(Ratitae)或古颌总目(Palaeogna-thae)。走禽是现代鸟类中最大的种类。胸骨扁平不具龙骨突,锁骨退化或消失,骨盆多为封闭型,即左右趾骨在中线形成连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鸟类(basal birds)"为一种类数量相对较少的化石鸟类,基干鸟类较另一鸟类群--"鸟胸类(Ornithothoraces)"原始;鸟胸类(包括现生鸟类和反鸟类)为一类种类数量很大、具有同一祖先、且来源于基干鸟类的鸟类群.在过去的15年里,共有产自中国的8个属、12个有效种基干鸟类发表,而产自的德国的始祖鸟为唯一的非中国产基干鸟类;当然,孔子鸟化石也发现于朝鲜.本文对产自中国的基干鸟类的形态学、系统发生和生态学进行了简单的综述.中国的化石材料对科学地了解鸟类的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揭示了基干鸟类个体相对较大、形态特征和生态环境变异也相对较大等特点.尽管有些明显的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例如热河鸟、会鸟和中鸟的相对系统关系存有争议),但是由于中国化石材料的存在,鸟类早期演化的真实场景已经愈加清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饲养宠物。由于鸟机灵可爱、叫声悦耳,笼养又基本不占地方,客厅、阳台都可养,方便又好玩,笼养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因笼养鸟食物多为人工配制供给,还由于养鸟者多数出于好奇即兴而养,很少是在掌握养鸟知识后才开始养。所以,笼养鸟常因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疾病。现将笔者接触或了解到的几种常见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刺蛾类是为害柞树等林木的重要害虫.1964年以来,在辽宁地区发现为害柞树的刺蛾有20余种,大发生时常将柞叶食光,严重影响柞蚕生产.笔者曾对数种刺蛾进行生物学观察和防治试验.本文仅就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迷刺蛾Miresina banghaasi(Hering et Hopp)和客刺蛾Ceratonema retractatum Walker的观察结果报告如后.分布与寄主根据现有记录,迷刺蛾分布在辽宁、四川等省.主要食害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相似文献   

13.
<正> 怀来县某鸵鸟场存栏成鸟300只,雏鸟150只,今年6月份突然发病。畜主口述:有一栋成鸟舍50只几乎全部精神沉郁,不愿走动,食欲降低,腹泻,粪便呈水样。体温有的达40℃,死亡3只,还有几只病情较严重。用抗菌类药治疗无效,45天前注射了鸵鸟专用新城疫蜂胶灭活苗。剖检症状病死鸟喉头有出血斑和出血点,气管环出血,肌胃黏膜脱落,膜下有出血斑。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黏膜有渗出性出血,回肠和盲肠交界处出血,泄殖腔出血。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外膜有出血点,肝脏肿大。诊断根据病鸟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为于进一步确诊,采病鸟和同群鸟血做血清学诊断。用微量法作新城疫HA和HI试验,测得30%的鸟HI效价大于11(log2),30~的鸟HI效价小于5(log2),40%的鸟在6~10(log2)之间,根据鸟的抗体效价不整齐,鸟群已受到强毒侵袭,因此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治疗 1.补液。给病鸟补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毫升,肌注200毫克维生素。2.止血。病鸟肌注维生素K30毫克。3.中药辅助治疗。荆芥10克,防风10克,栀子10克,藿香10克,苍术10克,桔梗10克,茯芩5克,甘草5克,川芎5克。  相似文献   

14.
探讨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rum)的遗传变异情况,为该地区鸡异刺线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PCR扩增四川7个地区共59个鸡源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1-5.8S-ITS2片段并测序,所得序列剪切5.8S序列后,得到ITS1/2序列,并分析ITS1/2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利用GenBank中已公布的异刺属(Heterakis)ITS1/2序列信息,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如下:59条鸡异刺线虫ITS1/2序列相似性较高(98.9%~100.0%),ITS1序列间变异较ITS2大;59条序列有20个变异位点和14个单倍型(H1~H14);四川种群具有丰富的单倍型多样性(Hd=0.532)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94);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Nm=31.72),群体遗传分化不明显(Fst=0.007 82),以群体内变异为主(AMOVA分析值=99.22%);从单倍型网络图及进化树(MP和ML)分析来看,7个地理种群未形成显著的地理种群结构,但四川整体种群曾经历过种群扩张(Tajima’s D=-2.553 31,Fu’s Fs=-10.564;P0.05);进化树(MP和ML)能有效区分鸡异刺线虫与属内其他虫种。四川7个地区鸡的鸡异刺线虫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太平鸟的雌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鸟Bombycilla garrulus(Linnaes)隶属于太平鸟科(Bomycjllidae)。它的外形和羽毛尤其是羽冠美丽动人,可供观赏。它的幼体和成体的区别以及雌雄成体形态差异,前人虽有诸多报道(1960—1983, 郑作新等)但是看法不一。有人认为雌雄无区别;有人略举一二,但不确切。我们观察了250尾太平鸟的外部形态、羽色和性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弯口属(Uncinaria)线虫的种类甚多,计14种,但在我国仅发现2种,长刺弯口线虫(U. longespiculum Maplestone, 1931),狭首弯口线虫 (U. stenocephala(Railliet,1884)Railliet,1885)。长刺弯口线虫在广州果子狸内发生(陈心陶,1937);狭首弯口线虫在昆明、贵州、长春及成都犬内发现(朱佐治,马贤成,1940;金大雄、李贵真,1942;浅田顺一,1942;徐国清,1948),最近,李志华(1980)报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的遗传变异特点和种群遗传结构特征,利用PCR技术扩增了四川7个地区共58株鸡源鸡异刺线虫分离株的线粒体12S基因全序列,经测序后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58条鸡异刺线虫12S基因全序列均为699bp,序列中共有38个变异位点和34个单倍型(HS1-HS34);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822和0.003 95。进一步分析表明,7个地理种群遗传分化不明显(Fst=0.007 87),种群间基因交流较频繁(Nm=31.52);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99.21%),种群间遗传变异水平较低(0.79%);单倍型网络图和NJ系统发育树显示,鸡异刺线虫7个地理种群的34个单倍型散在分布于不同种群内,分布格局较为混杂,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四川地区的鸡异刺线虫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分化不明显,还未形成显著的地理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大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水平(Protein content)、蛋氨酸(Methionine content)和脂肪(Fat content)含量水平,优化大刺鳅幼鱼饲料配方,采用正交表L_9(3~4)设计,以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为因素,设置3个水平,探讨不同水平组合对大刺鳅幼鱼生长性能及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对大刺鳅幼鱼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形态学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50%、蛋氨酸含量1.7%、脂肪含量4%时,大刺鳅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分别为177.38%、1.65%、2.65%,除与蛋白质含量50%、蛋氨酸含量2.0%、脂肪含量8%处理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50%、蛋氨酸含量2.0%、脂肪含量8%时,饵料系数最低,达0.92。以增重率及饵料系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直观分析、层次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各因素对正交试验的指标值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蛋白质水平蛋氨酸脂肪,大刺鳅幼鱼配方饲料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最佳配比为50%、1.7%、8%。  相似文献   

19.
得克萨斯州西部沙漠地带的水银柱始终停留在华氏100°以上。那些乘坐有空调设备汽车的旅游者一定发现我是怎样一付奇特的模样吧:身穿厚绒裤,长统靴和一件野外短上衣,我急速地穿过矮丛林,稍停片刻,再伏地慢慢往前爬行。我是在跟踪一只较大的跑路鸟(长尾杜鹃Geococcyx Californianus Roadrunur)。为了研究该鸟的行为举止,我渴望找到它的栖息处,而模仿其古怪行径乃是尾随它的唯一办法。我的厚重的衣着,就是为通过仙人掌和多刺的金合欢灌木林用来保护身体的。说起来这次追逐可真不轻松。尽管跑路鸟高不过九吋,身长不到两呎,就象这只加  相似文献   

20.
杨乐  丁伟  李斯 《野生动物》2012,33(4):180-183
为了分析各种行为的时间预算分配以及小(辟鸟)(?)的亲代育雏行为,2010年10月11日~2011年1月11日共93 d,以曲靖师范学院南湖的所有小(辟鸟)(?)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冬季日各种行为的活动时间分配分为觅食行为、游动行为、休息行为、理羽行为、争斗行为、振羽行为、飞行行为和起舞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36.9%、30.2%、17.7%、9.7%、2.9%、1.3%、1.0%、0.4%,都呈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其中觅食行为与游动行为、休息行为与理羽行为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起舞行为与游动行为的发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不同育雏期的亲鸟喂雏次数是不同的,一天中12:30~13:30时段喂食活动的频次达到最高值,各个年龄组之间的喂食频次除了第1期和第3期(每1期为10 d)相比为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种行为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雏鸟的成长发育,亲鸟与雏鸟的距离变化都呈现抛物线的变化,雌性亲鸟对雏鸟的保护及警戒投入多于雄性亲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