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养蜂属于畜牧业,但养蜂又不同于其他畜牧业。养鸡、养猪、养牛农民都会,撒把米、喂点泔水、拔把猪草或放牛上山吃草就可以了,但养蜂却不行(除传统养蜂外)。如果要真正养好蜂,提高蜂蜜产量,还得靠科学饲养,这就必须讲究养蜂技术。我国著名排球运动员和教练郎平在广告词中说过一句话,叫做"打球容易赢球难,种地容易高产难"。其实养蜂也一样,"养蜂容易高产难"。如果不掌握养蜂技术,可能连留住蜂、养好蜂都会感到很困难。要想提高养蜂员的素质,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云  相似文献   

2.
"好王一箱蜂,劣王一箱空",养蜂人的一句顺口溜道出了养蜂的精粹,提到怎样养王,何时养好,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3.
刘清河 《蜜蜂杂志》2005,25(11):40-40
养蜂是一项独特的养殖业,养蜂的用具和方法也不与其他养殖业相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各种蜂具和养蜂方法都是无数养蜂前辈经过无数次观察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术结晶,对养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遍指导性。然而有的蜂友却随意去标新立异,蜂具越改越离谱,结果是年年养蜂不见效益。我市地处广西西北山区,蜜源条件优越,除专业养蜂场外,业余饲养中蜂者也不少,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笔者走访多位蜂友,发现他们在养蜂方法和蜂具上都犯有一个致命的通病——那就是随意标新立异。某蜂友定地业余饲养中蜂已达10年,却是年年从头来。笔者看到他的蜂箱十分怪异…  相似文献   

4.
谈盗蜂     
谈盗蜂盗蜂:顾名思义,是指一箱蜂中的工蜂侵入另一箱蜂群中,强行偷取蜂蜜、蜂蜡、蜂胶和花粉。这种偷取行为的工蜂称之为盗蜂。雄蜂、蜂王无此种行为。在养蜂生产中,一旦发生盗蜂,最使养蜂管理人员头疼,轻者造成蜂场混乱,群势减弱,影响正常的繁殖和生产,重者造成...  相似文献   

5.
蜂群的自然分蜂是蜜蜂家族传宗接代的一种本能,尽管养蜂者采取种种措施加以控制,然而却终难如愿。如果分蜂团集结在大树的高枝上或高建筑物上,那么养蜂者就只能是望“蜂”兴叹。笔者经过多年探索和反复试验,发明了一项让分蜂团自行返巢的新技术,使分蜂团自行返巢率几...  相似文献   

6.
<正>一件白色的条纹衬衫,一顶灰黑防蜂帽,一双皲裂斑斑的手掌,眼前养蜂人便是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长兴意蜂蜂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邱汝民。4月22日,记者采访邱汝民时,他正在为蜂农培训讲课,这批来自北京、青岛、福建的25位蜂农正在聆听他讲课。邱汝民说,这期培训班结束后,要送给每位学员一箱优质种蜂,还要建立微信群,提供养蜂技术指导和设备等,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帮助更多蜂农养蜂致富。  相似文献   

7.
赣南山区在江西省最南端,年平均气温19.10℃,无霜期286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475.40 mm,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俗话说:"蜂蜜好食,蜂难养",道出了养蜂人的艰辛。因笔者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通过养蜂实践,对蜜蜂有一定了解,现谈谈养蜂过程中的体会,与蜂友交流。一、人工分蜂  相似文献   

8.
郑国庆 《蜜蜂杂志》2020,40(2):16-16
笔者业余饲养土生土长的中蜂已有49年,订阅《蜜蜂杂志》《中国蜂业》已13年,2019年6月25日在蜂友瞿国甫家偶然看到一本养蜂科普书,其中有篇没有"爸爸"的雄蜂[1],是一篇有趣的美文,结合自己的养蜂所见所闻,萌发写篇没有"父亲"的雄蜂的文章,供蜂友欣赏。众所周知,分蜂前工蜂在巢脾下方造雄蜂房,蜂王在雄蜂房产下未受精卵发育成可与处女王交尾的大雄蜂,是当之无愧的没有"父亲"的雄蜂。但还有以下4种模式发育成的小雄蜂,也算是没有"父亲"的雄蜂。  相似文献   

9.
养蜂趣事谈     
下启昌 《中国蜂业》2007,58(7):44-44
一、买蜂,人不卖;借蜂,说不行我是在1972年夏季第一次养蜂,我的意蜂群大都被蜂螨和幼虫腐臭病给折腾得够呛。当时,村里全场覆没的蜂场不少,很多养意蜂的人都对养蜂心灰意冷。一天晚上,我与父亲商量怎么才能挽救  相似文献   

10.
养蜂是"一年之际在于秋",说的是秋繁为来年养蜂生产奠定基础.这一道理许多蜂农都知道,但真正搞好秋繁,如何培育出健壮的适龄越冬蜂却很难.经多年实践,要培育出健壮的适龄蜂须做到.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九年夏季,听说别人养蜂发了财,我也起了发财心,开始张罗买蜜蜂。有的好心人劝我不要买蜂,说养蜂挨螫,没有技术不能养蜂。我心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别人能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做?买几本书看看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我没听别人劝阻,买了一箱蜂,当年无收益。直至现在,相继买了三箱蜂,共花四百元,买养蜂用具又花了三百元,经历了养蜂的苦、辣、辛、酸。  相似文献   

12.
崔毅 《蜜蜂杂志》2003,(8):40-41
在北国江城吉林市 ,杨德权的名声叫得特别响。他以饲养 2 0 0多箱蜜蜂令人钦佩 ,更以其 2 0年传奇的养蜂经历和独特的经营方略 ,令养蜂同行刮目相看。 养蜂自救祛病魔1977年 ,18岁的杨德权患上风湿性脑栓塞病 ,得这上这种病 ,半身麻痹 ,身上没有一点劲 ,什么样的农活都干不了 ,再加上家境贫困 ,可把他父母愁坏了。1983年 7月 ,邻近的一位蜂农李耀东 ,看到杨德权的境遇 ,就主动送来一箱蜂教他养。杨德权的父母看养蜂这活儿挺适合儿子干 ,就向亲属借了一些钱 ,买了 10箱蜂 ,杨德权从此走上了养蜂路。1985年 10月 ,患肝硬化的父亲病故 ,杨德权…  相似文献   

13.
正征途坎坷不回头,身随蜂车遍九州。为取真经过天山,欲觅新径赴欧洲。几次车翻黄泉路,数度身陷断魂沟。巢蜜推广心方定,此志难酬来世走。2014年10月中国养蜂学会在北京香山召开世纪养蜂论谈会,笔者把这首诗赠送给中国养蜂学会,表示对生产成熟蜜和巢蜜的决心,也愿我国能够尽快把蜂蜜等级提高。蚕吐丝、蜂酿蜜是世人所公认的自然现象,吐丝自缠的蚕没有因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其规律,蜂酿蜜却被一些"聪明人"代替了:用人工来浓缩蜂蜜。  相似文献   

14.
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幸的事却偏偏发生在繁忙的分蜂季节,今年3月底的一天,笔者不小心从树上落下,在床上躺了足足3个月,因此也就无暇顾及心爱的蜜蜂。只听蜂鸣,难见蜂影,心里十分焦急、失落、难舍。但蜂不可不管,更何况是一年中最让蜂农兴奋的繁蜂、分蜂、取蜜季节,无奈何,今年的春末夏初,只能烦人代劳,"遥控"养蜂。1转移托管笔者养有30多群中蜂,分两地饲养,饲养模式以GN箱为主,但也不乏传统木桶、意标箱,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林清 《中国蜂业》2012,(6X):17-19
<正>"我的父亲是一名养蜂员,养了许多蜜蜂。我小时候,上学之余也帮父亲养蜂,虽然曾多次被蜇过,但我对蜜蜂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养蜂有着浓厚的兴趣。"谈起如何与蜜蜂结下缘分,武汉蜂之宝蜂业有限  相似文献   

16.
<正>在黑龙江地区,定地或小转地养蜂者大都使用郎氏标准箱,实行单王管理,即使分蜂也一箱一个交尾群。实践中,笔者根据当地气候及蜜源特点,改单箱  相似文献   

17.
正都说"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养蜂人没几个会将自己失败经验公之于众。从小看家父养蜂,吃土蜂蜜长大的我,为给自己退休后找到一条自娱自乐之路,子承父业养起了蜂,并且超越了祖辈的圆桶土法饲养,用标准蜂箱活框饲养。10年来,在书本上、网络中求教,如饥似渴寻师求教,一路跌跌撞撞,却屡败屡战,今天反思,专门谈谈失误与教训,望蜂友们有效规避。一、寒冬常开箱,提脾给人看刚开始养蜂,总喜欢在人前炫耀,冰天雪地,我会打开蜂  相似文献   

18.
梦随蜂飞     
《蜜蜂杂志》2021,41(7)
正2021年3月初的一天,我回家看望父母。妈妈急切地说:"你爸买蜂了。"果然在2楼有6箱蜜蜂,小精灵们嗡嗡地上下翻飞,向我展示着优美的舞姿。3年前爷爷去世后,父亲总在念叨养蜂,但全家人都激烈反对,主要因为他已是七旬的老人,担心他体力不行,累坏身子骨。父亲在20多岁时就和爷爷跟随村上的养蜂场出去放蜂,一去就是20多年。据说去过云南、四川、甘肃等地,但是没有挣到多少钱。我的童年是在无数次的蜂蜇刺痛中度过的,每次被蜇后就可以涂上蜂蜜,这样我也就可以舔到甜甜的蜂蜜了。有时候渴望吃到蜂蜜,却害怕被蜂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蜂群的发展适应客观条件获得丰收,养蜂员就要做好子脾的调整与蜜蜂的利用。一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加强飞翔蜂流蜜期开始了,蜂群还都处于增殖阶段,为了集中飞翔蜂多采蜜,就得将并列的蜂群挪走一箱,让忙于采蜜的工作蜂飞进原地的那一箱进行突击采蜜。二、补充幼蜂对不足一脾蜂的小群,只能采用先补蜂后补子的方法,选一个蜜蜂忙于飞翔的上午,将强群中幼蜂多的蜂脾提出,将幼蜂抖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不论从气候、地理条件还是蜜源植物各个方面来看,都比较适合养蜂业的发展.我定地养蜂已30余年,每年卖一部分,自已还留有100多群.常有人对我说:"想养蜂就是不懂技术,怕养不好….我便告诉他们说:"只要不怕蜂螫,订一份<中国养蜂>便可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