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转地放蜂的蜂场是我国养蜂业的主力军,其中有近3万户蜂场主饲养有近400万群蜜蜂,占全国饲养蜂群总数的50%,转地蜂场每年所产蜂蜜占全国总产量的85%,王浆占75%,花粉占90%,所以转地蜂场的丰歉对全国蜂产品市场举足轻重,尤其是养蜂促农社会效益更加显著,如每年为上亿公顷油菜授粉增产所产生的价值至少就有100亿元.可是转地蜂场在追花夺蜜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风险,对此蜂场主应有清醒认识,以便尽最大努力采取防范措施来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转地蜂场以多大的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好,这是广大蜂农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浙江省缙云县的数十家转地蜂场2004~2006年连续3年的养蜂规模效益进行了调查,通过统计比较分析得出的结果为:目前转地蜂场以4人蜂场、饲养170群蜜蜂的蜂场养蜂规模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3.
蜂农养蜂在外,易遇到天灾人祸,尤其是浙江省大部分蜂场以转地饲养为主.为了减轻蜂农遇到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渡过难关,浙江省蜜蜂产业协会即将出台"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已酝酿了半年,二次经省蜜蜂产业协会常备理事会反复讨论最后通过.省风险救助资金来源于省政府资助,企业与蜂农出资.具体执行办法是省内开展订单蜂业龙头企业以蜂农与本企业确定的蜂群数按每群蜂2元一次性出资,以后每年按订单蜂群增加数每群2元出资.  相似文献   

4.
<正>一、云南蜜蜂饲养概况云南人工饲养蜂群 89.49 万群,其中西方蜜蜂17.49 万群,东方蜜蜂 72 万群;30 群以上蜂场 5000 个。1. 西方蜜蜂饲养情况云南省饲养西方蜜蜂 17.49 万群。大转地放蜂大约有 12 万群蜂,600 个蜂场;小转地放蜂大约有 5 万群蜂,250 个蜂场。西蜂饲养蜂场共计 850 个左右。大转地蜂场近年逐渐稳步增长,一方面原来小转地蜂场开始大转地,同时原来中蜂饲养户改养西蜂。外省到云南放蜂情况:20 万群,大约 1000 个蜂场,来至全国各地: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到内蒙古、宁夏、陕西及新疆等 26 个省(区)的养蜂场。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5,(4):43-44
<正>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饲养的蜂群数量超过800万群,蜂蜜和王浆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由于我国蜜源品种繁多,分布地域性强,不少养蜂场或养蜂户常年转地放蜂,追花夺蜜。例如,南方的油菜,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的刺槐,吉林、黑龙江的椴树,内蒙古的荞麦、葵花等,包括中蜂在内每年约有500万群蜂转地放蜂,有在本省小转地,也有省际大转地。但由于蜂农个体对整个环境不熟悉,普遍存在盲目放蜂、盲目流动的情况,经常会出现放蜂场地一边蜂群扎堆,一边无蜂采蜜,造成蜂农之间矛盾,蜜蜂资源浪费。同时由于管理问题,蜂  相似文献   

6.
蜂农养蜂在外,易遇到天灾人祸,尤其是浙江省大部分蜂场以转地饲养为主。为了减轻蜂农遇到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渡过难关,浙江省蜜蜂产业协会即将出台“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已酝酿了半年,二次经省蜜蜂产业协会常备理事会反复讨论最后通过。省风险救助资金来源于省政府资助,企业与蜂农出资。具体执行办法是省内开展订单蜂业龙头企业以蜂农与本企业确定的蜂群数按每群蜂2元一次性出资,以后每年按订单蜂群增加数每群2元出资。蜂农按与龙头企业确定订单蜂业的蜂群数量每年每群出资0.5元。省养蜂业救助资金补助对象必须是…  相似文献   

7.
最近从有关方面获悉,某大型蜂产品公司计划创办一个10000群蜂的蜂场,笔者认为此计划难以实现。现谈点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1落实放蜂场地有困难众所周知,办蜂场是离不开蜜源的,无论是定地或转地放蜂,在我国难以解决万群蜂的放蜂场地,尤其长途转地蜂场。笔者估计目前有2.5万~3万户蜂农,约1.5万~2万车蜜蜂,350万~400万箱蜂,因此,放蜂场地竞争激烈,往往因载蜂量过多而减少收益,争场斗殴时有发生。2人员难管理养蜂不仅流动性大,而且人员分散,大都生活在复杂环境中,即使是忠厚老实的农村青年,来蜂场工作几年,多数人容易染上不良习气。蜂场人员…  相似文献   

8.
<正>从《蜜蜂杂志》2010年第1期上刊登的《2007~2008年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调查》一文中了解到:转地蜂场2008年每群蜂盈利161.80元。按人均养蜂42箱计算,年收入只  相似文献   

9.
《蜜蜂杂志》2021,41(11)
缙云县、仙居县80家转地蜂场2013-2019年的调查结果:在组织结构全部是以家庭结构为主、饲养西方蜜蜂的专业化养蜂场中:2人蜂场占比26.25%~57.50%,3人蜂场占比35.00%~58.75%,4人蜂场占比7.50%~12.50%,5人蜂场占比0~2.50%;蜂农户籍为缙云县的占比77.31%~85.00%,外地的占比15.00%~22.69%。蜂农人均饲养蜂群由52.73群发展到64.85群。增加1.73群/年。蜂农平均年龄分别为39.91岁、40.46岁、41.41岁、42.43岁、43.57岁、44.65岁、45.75岁;蜂农平均工龄为13.87~19.19年。蜂农文化程度小学占比由5.88%减少到4.00%,初中占比由83.61%减少到78.50%,高中占比由9.66%提高到15.50%,大专占比由0.84%增加到2.00%。上述数据表明,转地蜂场是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转地蜂场追踪蜜粉源生态养蜂,积极脱贫致富,并无偿大范围为各地农作物授粉,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但是转地蜂场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养蜂风险系数大、场长老龄化趋势加重。这些难题的解决亟待国家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增加养蜂投入,以期促进养蜂业更加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业》2016,(6):27-28
<正>2015年11~12月,江西赣中、赣北及安徽等省份的部分蜂场意蜂蜂群出现了蜜蜂大量死亡的现象,蜂农损失惨重。2015年12月中旬,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分别接到浮梁县、高安市和安义县畜牧局及蜂农打来电话报告蜂场蜂群大量死亡的情况。其中,浮梁县畜牧局反映,有一蜂农蜂场100多群蜜蜂几乎全部死亡;高安市一蜂  相似文献   

11.
当全国蜂农为转地放蜂绿色通道存亡忧心之时,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12月25日发布了《关于蜜蜂(转地放蜂)继续享受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图1),给5万户蜂场主吃了定心丸!这种担当社会责任、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全国蜂农点赞!自2018年9月起一些省的高速公路拦截蜂车收通行费的做法,曲解了国务院办公厅(以下简称国办)的文件精神,将蜜蜂等同于畜禽。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原鄞县)曾是养蜂重点县。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促使该区经济迅猛发展。许多蜂农弃蜂改行,近年余下的百多户蜂场主也在探索养蜂经营模式来提高经济效益。该区宝幢镇谢蜂友养蜂40年,进入新世纪便改多年长途转地养蜂为小规模定地养蜂。  相似文献   

13.
<正>浙江省缙云县绿纯养蜂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缙云蜂社”),现有蜂场87家饲养西方蜜蜂15500群,全部转地放蜂。2021年生产销售蜂蜜315.5吨,其中成熟蜜72.85吨,占23.09%,蜂王浆41310kg,其中蜂王浆优等品25209kg,占61.02%,销售总额1239.23万元,盈利16.814万元,盈余返还成员179.27万元,平均每家蜂场增加收入2.06万元。该社成员养蜂收入增加,稳定了养蜂队伍,促进养蜂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转地蜂场在外放蜂,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之事。2003年6月初,我县吕氏蜂场在辽宁省凤城市东郊小溪旁放蜂采洋槐。下午2点,当地一青年在溪水中洗脚被蜜蜂蜇了一下,怒气冲冲到蜂场要100元赔偿费,并出言:"你不给,我就砸蜂箱!"蜂农无可奈何,只好花钱买平安。这是笔者亲眼所见一幕。2012年6月份,在辽宁省本溪县山区,我社李氏蜂场在当地繁殖,一过路老太太不慎被蜜蜂蜇了一下,回家后皮肤红肿,家里人跑来,要蜂农赔偿。蜂农无奈,找当地派出所解决,警察以蜜蜂为饲养动物伤人为名要蜂农出钱赔偿。蜂农忍声  相似文献   

15.
谢勇 《中国蜂业》2012,(6X):58-60
<正>经过多年跟踪浙江、安徽的几个转地放蜂的蜂场,笔者发现其蜂场规模大多在200~250群蜂左右,人员组成为:蜂场主、蜂场主夫人、一名聘请的养蜂师傅和1~2名学徒工,成员数4~5人。与蜂场主沟通,这样一个规模的蜂场一年毛收入为35~45万元,扣除各项费用  相似文献   

16.
胡元强  胡福良 《蜜蜂杂志》2007,27(10):37-40
据调查,2005年转地蜂场每群蜂纯收入24元,人均盈利990元,蜂场均盈利2 537元,经济效益差,半数蜂场亏本,养蜂业萎缩.2006年,转地蜂场每群蜂纯收入316元,人均盈利13 325元,蜂场均盈利35 312元,蜂场普遍盈余,养蜂业重现生机.养蜂业经济效益不稳,市场风险大,是弱势产业,需要企业扶持,政府呵护.当前,政府应依法行政,尽快将蜜蜂运输列入绿色通道,减轻蜂农负担;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政府应倡导扩种蜜源作物,为养蜂业发展奠定基础.蜂农应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素质,不断增加养蜂经济效益.当前,蜂农应依法组织起来,成立协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实行产业化经营,蜂场才有稳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定地养蜂是我国蜂农老龄化后普遍采取的饲养方式,即老龄化蜂农无力继续大规模转地养蜂后,根据家乡的气候特点和蜜粉源状况,利用自身在长期实践中掌握的养蜂技术和经验,长年定点饲养蜜蜂,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是转地蜂农结束游牧生活,并由"以蜂养家"向"以蜂养老"过渡的重要形式。一、蜂农老龄化的历史与现状以我街道(浙江省慈溪市坎墩街道)为例。我街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面积30.3 mm~2,人口4.77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7,(7):38-39
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蓝莓主产区为实验样地,向蓝莓园区推广引入3个中华蜜蜂养殖场作为实验蜂场,以探讨中华蜜蜂在蓝莓花期的生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2016年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蜂场仍能达到平均0.48 kg/脾的蓝莓蜜产量;在仍能够促进果农增产增收的同时,蜂农仍能实现平均3.87万元的蜂场收益。蓝莓是中华蜜蜂的优质蜜源植物,在蓝莓园区推广中华蜜蜂转地生产,可实现蜂农和果农的双边收益。  相似文献   

19.
对浙江省缙云县2009~2010年80家转地蜂场的组织结构与人文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8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结构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2~4人为主,人均养蜂数量为50群,蜂场规模与往年相比有所扩大;蜂农平均年龄为36~37岁,50岁以下分别占93.69%和89.79%;蜂农养蜂工龄平均为12年,与往年基本类似;蜂农文化程度:小学分别占13.06%和9.79%;初中分别占76.58%和81.28%;高中分别占10.36%和8.51%;蜂场订阅蜂业科技刊物分别占82.50%和78.75%;蜂场组织化程度分别为82.50%和78.75%,比往年有所提高。但是,蜂农的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风险系数大等条件下.怎样的养蜂规模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适度养蜂规模)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2011-2012年,跟踪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结果发现,2011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4人蜂场平均饲养186群西方蜜蜂;2012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3人蜂场平均饲养158群西方蜜蜂.这表明转地蜂场适度养蜂经营规模处于动态变化中.调查结果对指导转地蜂场调整适度养蜂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