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养蜂人为什么养蜂?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这样说:为了得到蜂产品、为了生活才养蜂。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说:为了给农作物授粉而养蜂。如果哪位养蜂人这样说:"我将蜂义务为农作物授粉,受益的是你,付出的是我,这是极不公平的。"那么这位养蜂人肯定会被人家赶走,因为凡人都有自尊心,伤了人家的心,人家不会原谅!我假设个案例来说明:某养蜂人(编者注:以下称"蜂友")将  相似文献   

2.
我 1994年下岗后 ,对养蜂产生了兴趣。于是我订了一份《中国养蜂》杂志 ,9年以来 ,期期必反复阅读 ,深感其内容很丰富 ,不愧为全国权威刊物。我百读不厌 ,爱不释手。每期我都先做目录卡片 ,后做文章内容摘要。通过《中国养蜂》我学了不少养蜂知识 ,感到很有收获。参照杂志介绍的蜜蜂饲养和产品销售经验 ,治愈了蜂螨、大肚病、麻痹病等蜜蜂疾病 ,在养好蜂的同时取得了可喜效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我把一些心得体会整理成稿件在杂志上交流 ,我衷心感谢《中国养蜂》为从业人员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我曾和蜂友们交流杂志上一些文章的感想 ,蜂…  相似文献   

3.
我是山东的一位蜂农,是<中国养蜂>的老读者了,多年来<中国养蜂>教会了我很多养蜂知识,通过它了解了很多信息.我一直都很信赖<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良师益友,为蜂农服务、主持公道.这些年当我需要购买一些养蜂机具和蜂药、蜂王等都要参考<中国养蜂>上的广告.大部分情况我所购买的东西都没什么问题,其中当然也会有些麻烦、纠纷,但经过<中国养蜂>调解,最后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我一朋友退休之后闲着,看我养蜂不错,也喜欢上了蜜蜂,想跟我学养蜂。我对他说:"养蜂是个苦差事,要吃苦受累,风餐露宿,还要挨蜇受疼。"他说:"我闲着也没事干,只当是一种休闲娱乐罢了,你能干,我也干得了。"于是买了2套蜂箱,我送了2群蜂给他,就此开始了养蜂。1年后,他的蜂由2群变成了6群,4年后,仍然是6群。在这期间,每到关键时刻我就去指导他,  相似文献   

5.
马吉成  董力刚 《蜜蜂杂志》2011,31(12):32-32
近年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长胜乡团山村农民张建军靠养蜂当起了“蜂”老板。 现在张建军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养蜂。谈起养蜂,他说:“养蜂关键是要掌握蜜蜂的生活习性,细心观察蜜蜂的变化,还要懂得蜂病防治方面的知识,这样养蜂才会有很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穷养兔子富养蜂"。从我初学养蜂的时候就听说这句话,当时不明白它的真正含义,以为人穷了养兔子,富了养蜂。后来才体会到,兔子饲料放多了不但糟蹋草料,而且更吃不饱;箱中有存蜜、存粉蜂群才会正常繁殖,如果刚够吃而没有存蜜,蜂群得不到正常发展。蜂友们在一块闲谈时,有位初学养蜂的问:什么时候就能养好蜂。一位年长者对他说:到你不稀罕蜜的时候就能养好蜂了。也有人说贪心的人和吝啬的人永远也养不好蜂。这都是些经验之谈。见蜜就摇,采取"三  相似文献   

7.
从养蜂的第一天开始,陪伴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小小蜜蜂外,就是那些养蜂专著书刊和各种养蜂杂志了。尤其像《蜜蜂杂志》这样集养蜂技术、产销经营、争鸣与蜂趣等栏目于一身的在蜂业界极受欢迎的杂志,曾经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也大大开阔了我———一个贫因山区农民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近20载的养蜂历程印证了这一句话,忆往昔,坎坷养蜂路历历在目,也让我对养蜂这一甜蜜的事业有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情怀。1996年的夏天,在山间劳作期间,我无意中发现了1群逃蜂,平时就听老人们说过诸多关于蜂蜜的好处。于是,我带着好奇心收起了这1群逃蜂。就这样,我竟阴差阳错地踏上了养蜂之路,也就是这一举动为我及家人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也使我们摆脱了贫困的窘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蜜蜂螫人畜的现象时有发生,轻则引起一场纠纷,重则对簿公堂,其结果大都是由养蜂人承担责任了事。蜜蜂螫人的现象,虽说难以完全避免,但我想还是可以做一些工作。据养蜂老人说:50年代时的意蜂很温驯,不象现在这样螫人螫畜。我也记得,七八十年代,我养的意蜂也较温驯,每次到新的放蜂点后,查蜂时都有一些大人小孩围观,很少有螫人现象。那时候,许多蜂场没有设置面罩。而今,养蜂者都要戴面罩,没戴好面罩是不敢前去看蜂的,其它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我怀疑蜜蜂性情暴戾与某些杂种蜂有关系。因为物种杂交后获得后代,其性状有…  相似文献   

10.
养蜂趣事谈     
下启昌 《中国蜂业》2007,58(7):44-44
一、买蜂,人不卖;借蜂,说不行我是在1972年夏季第一次养蜂,我的意蜂群大都被蜂螨和幼虫腐臭病给折腾得够呛。当时,村里全场覆没的蜂场不少,很多养意蜂的人都对养蜂心灰意冷。一天晚上,我与父亲商量怎么才能挽救  相似文献   

11.
龚教授、宁老师:你们好! 首先预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我是一名退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后无事可做,难以打发日子,感觉很无聊。在一次串门时遇到了养蜂朋友,受他们言谈举止的感染,我从此也喜欢上了蜜蜂,精神上似乎有了一种寄托。事也凑巧,2014年10月,我侄儿家里来了1群蜜蜂,他因为没有时间管理,就将蜂送给我了。到2015年底已发展到4群蜂,共取蜜10kg多,现在每群有4框蜂的量。以前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凭手中的电脑上网学习,一般也就是出现问题便上网搜索求解。经过1年的摸索,深感靠这样的学习方式,看似对症下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所获知识远不够系统全面,依此养蜂也就只能是浮在表面,很难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2.
我地处东北吉林省,蜂群越冬期长达5-6个月,蜂儿能安全越冬很困难.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蜂儿的损失,即使养蜂多年的老师傅也很难保证,只是损失多少罢了.  相似文献   

13.
沈育初 《蜜蜂杂志》2007,27(2):22-23
标题所指的蜂为中华蜜蜂,也叫中蜂.1968年我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农村到处可见用圆桶饲养的中蜂,多数放在二楼屋檐上,也有的在墙上挖个洞,把蜂放在屋内.1971年,我开始养蜂,购进中、意蜂各2群,中蜂是我步行25 km去深山区挑回来的.那里村村都有中蜂,而且价格很低.就这样开始了我至今36年的养蜂生涯,同时也见证了我地中蜂的兴衰.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养蜂生涯是从业余养蜂开始,记得开始买了群中蜂,视它为宝贝,一天摆弄几次,后来蜂跑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之后我又买了几群中蜂,并订阅《中国养蜂》杂志,中蜂是养好了,就是产量不高。通过阅读杂志我了解到意蜂产量高,好管理,于是我又买了2群意蜂,开始了真正的业余养蜂。我养蜂的兴趣越来越强,于是建了一个意蜂场,发展到80多群蜂转战南北,开始了我的转地放蜂生涯。那时不知辛苦,哪有蜜源就到哪去,年复一年,头发白了,转地放蜂已力不从心,又搞起定地饲养。有多少收多少,总比搬运蜂群强,图个舒  相似文献   

15.
李志勇  王进 《蜜蜂杂志》2007,27(9):26-27
浆蜂是经人工选育出来的新地方蜂种之一,因王浆特别高产,别的蜂种无法与之相比而得到养蜂界的共同认可,我国各地现在都在推广和引用浆蜂蜂种.国外养蜂者也肯定了该蜂种的王浆高产性能,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蜂场也向我们引去了浆蜂种王.我们定名的"浆蜂"这一名称得到了养蜂界的普遍承认,养蜂杂志和蜂业文章中都已习惯使用"浆蜂"名称.浆蜂的成功选育对蜜蜂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地属蔬菜之乡,到处是蔬菜大棚,蜜粉源植物较少,养蜂人也少。我今年66岁。在年青时就有养蜂的念头,但因多种原因没能如愿。2008年晚秋,本村好友王云生告诉我,他邻家北屋后窗飞来一窝蜂,经过主家同意,我收取了这群蜂。收蜂时我连蜂王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甭说养蜂知识和技术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糊糊涂涂地养了几个月,一筹莫展。没有养蜂知识和技术怎能养好蜂呢?于是我到书店购买了养蜂书籍。又到邮局订了  相似文献   

17.
王自虎 《中国蜂业》2005,56(1):42-42
我是《中国养蜂》杂志的长期读,深感她是我们养蜂的良师益友。我们不但从中获得养蜂知识,最新科技养蜂成果,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蜂具、蜂药和种王信息。通过《中国养蜂》,我们科学养蜂成为可能,但有的广告也使我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18.
带着一份渴望的心情,我提前一天踏上了去荆门的列车,参加第九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原以为自己是早到者,谁知已到了十几位蜂友:重庆的一位蜂友早4天到达。可见蜂友们对“数控”的求知欲是很强烈的,精神感人。2003年12月1日上午,我终于见到了我仰慕已久的杨多福老师,他人虽瘦,但精神很好。他千里迢迢从黑龙江省赶到荆门为我们养蜂者,传授他研究了40年的“数控养蜂”技术。为了能安心地给我们上课,杨老师带上了多病的师母,带上孝顺的儿媳,以便照顾师母。这么不辞辛苦,他为了什么?为了千万个像我们这样的养蜂者,为了来自四方的求知者。他为…  相似文献   

19.
汪平 《中国蜂业》2003,54(4):17-17
我是湖北黄石的一名青年养蜂者 ,在黄冈武穴市春繁和采油菜 ,后到安徽定远县赶油菜。可没过一周 ,便爬蜂遍地 ,让人看了心痛。我赶紧走访了一起来的几家蜂场 ,也全都爬蜂遍地。有蜂友说是从武穴采了一种有毒花粉 ,可往年却没有这种现象。请问爬蜂病有何好办法治疗 ?通过《中国养蜂》向广大蜂友征答。我实在是对遍地的爬蜂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 ,祝《中国养蜂》越办越好 !希望有经验的蜂友们关注爬蜂病 ,共同献计献策。爬蜂病有何办法治?!湖北黄石@汪平  相似文献   

20.
笔者养了20多年的蜜蜂,"蜂龄"说短也不短,但比起养蜂先辈们而言,自己还是个"小儿科"。因为在养蜂生产中,还有太多的"疑难杂症"难以解决,甚感困惑。在养蜂日常管理中,偶尔发现的多起令人费解的反常"怪事",也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时刻"鞭策"和激励着我去努力探索"蜜蜂王国"的奥秘……现将多种令笔者困惑不解的反常"怪事"整理成篇,以便蜂友们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