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续《蜜蜂杂志》 2023年第10期)李龙标老师:您好!我是湖南永州市邵阳一老翁,客居东安县。2010年一位养蜂的朋友送我一箱中蜂,养着养着竟然爱上了它们。从此,也就开始了我的养蜂之路。开始养蜂那几年,用意标箱养中蜂,根本不懂养蜂技术,仅凭一本早年的《养蜂手册》自己摸索着。  相似文献   

2.
靳洪印 《中国蜂业》2006,57(9):34-34
我是河北广宗县南李庄村人,一直从事教育工作,35岁那年,父亲给了我1群意蜂,我开始业余养蜂,4年后发展到16群,算起经济帐,只赚蜂不赚钱。父亲养蜂,全县小有名气,养大群、壮群,只养20群左右,养蜂种地两不误,生活过得挺富足。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3,(6X):14-14
<正>我从1972年开始养中蜂,在初养阶段是一无所知,后来朋友提醒去邮局订了一份《中国蜂业》(当时名为《中国养蜂》)。那时候,还是一本季刊杂志。通过学习,我对养蜂知识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从此与《中国蜂业》结下了不解之缘。40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学习,《中国蜂业》成了我学习生活的朋友,养蜂的指南。  相似文献   

4.
<正>我从2008年开始养中蜂,当年胡蜂危害相当严重,我养的5群中蜂在整个下半年使我大伤脑筋。我大部分时间都守在蜂箱前扑打,一天都要扑打几十只胡蜂,并且胡蜂越打越"狡猾":人一到箱前它马上飞走,人一离开它马上又回来,吓得小蜜蜂们都不敢出巢。从养蜂开始我就订了《蜜蜂杂志》,买了一些养蜂书。有一次看到一份资料上介绍胡蜂的分  相似文献   

5.
<正>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叫肖建华,是湖南省武冈市人,下岗以后尝试做过多种工作,于2004年开始养蜂。经过不少曲折,近几年养蜂总算有些起色。开始的时候总觉得养蜂很简单,但是越到后来越觉得养蜂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将蜜蜂养活容易,要养好却很难,要使其有好的产出更难!过去龚老师写的书,虽名为《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以中蜂为主,而我养的是意蜂。但它们都是蜜蜂,很多方面相似或相同,饲养技术应该可以相互贯  相似文献   

6.
《蜜蜂杂志》2021,41(11)
正我是"九○后"四川达州达川区人,在浙江嘉兴秀洲区工作,业余时间痴迷养中蜂。以前老家有土法养蜂,2016年我在浙江开始独立尝试学习活框饲养,用的意标箱,但一直养不好,蜜蜂经常生病,蜂蜜产量也不高,发现意标箱不适合养中蜂。2017年,看到蜂友频频发出来的那些一整框的封盖成熟中蜂蜜脾,我好生羡慕。我问是什么箱型,蜂友说是四川农业大学龚凫羌教授早在1989年就发明了的GN中蜂专用箱,还告诉我龚教授正在举办全国养蜂提高班,好评如潮。我当下就有报名参加的冲动,  相似文献   

7.
郝淑兰 《中国蜂业》2007,58(10):36-36
提起养蜂似乎都是男人们的专利,殊不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式的养蜂,摇蜜、移虫、取浆及后勤保障工作都离不开女人,因此说在养蜂事业的"功劳薄"上,应有女人的一半,女人是撑起养蜂事业的半边天。三十年前,我爱人迷上了养蜂,几年的业余养  相似文献   

8.
<正>山区工作闲来无事,看着别人学了养蜂,几年下来,蜂蜜没有弄到多少,但不知不觉就迷上这小东西了。谁知单位搬迁到靠川西的绵阳城里,蜜蜂也就不能再养了。心中着实放它不下,便四处寻觅,如此几番,还好,在距我们小区0.5 km的小山上发现了一个养蜂的好地方。那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采石场分为几个小台阶,正好可以零星摆放蜂箱,于是开始了我在绵阳城里的养蜂事业。  相似文献   

9.
薛运波 《中国蜂业》2012,(7X):36-37
<正>与《中国蜂业》的初次邂逅1978年,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2分之差只好从大学门口擦肩而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没能再参加高考,回乡务农当了2年农机手。1980年6月得知延边养蜂科学实验站招收养蜂学员时毅然放弃了拖拉机,选择了小蜜蜂,开始了学习养蜂,此时的我还不满20岁。当时延边养蜂科学实验站刚刚成立了2年。我和单位都处于养蜂事业的起步阶段。这时候在敦化小牡丹林场非常偏僻的蜜蜂育王交尾场初次见到《中国蜂业》(原《中国养蜂》杂志)1980年第1期,之后我们就结上了不解之缘,她一直陪伴我  相似文献   

10.
<正>我已养蜂31年,养蜂已融入我的生活,如果让我放弃,我还真的舍不得这一事业。一个优秀的养蜂员,不仅要有天赋,还要有较好的悟性,再加勤奋努力,有胜任工作的信心和养蜂技能,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养蜂凝聚着辛苦劳动和繁杂的工作,养蜂路是坎坷的,但依然焕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在世事下打磨得滑净。  相似文献   

11.
<正>我叫刘克华,1942年生,1963年高考落榜,因家病致贫。1967年在大荔县一养蜂师傅建议下开始学养蜂,并当过中小学民办教师、村组干部,华阴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政协四、五届政协委员等职,但小蜜蜂一直伴我至今。它不但给了我生活的乐趣,还给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治好了我的右腿静脉曲张。2013-2016年连续4年,每年开春家中养的蜂  相似文献   

12.
郭业寨 《中国蜂业》2012,(5X):59-60
<正>那年,我高考名落孙山,回到家乡,很是沮丧。之后,我通过刻苦自学,终于考入一家校办企业。因病学养蜂进厂后,我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平时省吃俭用,节余一些钱,生活开始好转时,我却不幸患上了慢性前列腺炎,我只好离开工厂,再次回到家乡。有一天,养蜂的舅舅到我家,对我说,家乡这两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油菜种植面积空前扩大了,这对养蜂来说是件大好事。舅舅还对我  相似文献   

13.
<正>尊敬的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是一位业余养蜂爱好者,从开始养蜂到现在已有十余年了。其间虽然多次经历了中蜂幼虫病的严重危害和毁灭性打击,也从没有"熄灭"我对养蜂这一事业的爱好和兴趣。而且,对待养蜂这事,用愈挫愈坚来形容我一点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14.
我是河北省平山县的一名养蜂户。从小就酷爱小蜜蜂 ,但由于家庭困难辍学回家务农。先后养过兔、养过鸡、种过果树 ,但都未使我摆脱贫困。那年秋天 ,我到本村的养蜂员陈大伯家玩 ,发现陈大伯桌上有几本《中国养蜂》 ,随手拿起来翻看。《中国养蜂》丰富的内容 ,使我大开眼界。既有读者论坛 ,又有初学者园地 ;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既有专业知识 ,又有行业信息 ,简直是一位蜂学老师 ,真恨自己与《中国养蜂》见面相晚。此后 ,我便订阅《中国养蜂》 ,买来数群蜂 ,开始了我的养蜂生涯。最初 ,我没有一点养蜂经验 ,一遇到问题就翻阅《中…  相似文献   

15.
罗家桥 《蜜蜂杂志》2006,26(8):41-41
养蜂既可使自己身怀一技之长,又可修身养性。养了蜂,你就会开始关心天气;养了蜂,你就会开始注意大自然,从而让自己本已疲惫的身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到缓冲和超脱,宁静而致远。虽说养蜂是一项甜蜜的事业,但我却从中品尝到了酸、甜、苦、辣。1998年春我从山上收捕到了4群中蜂,在朋友的帮助下改为活框饲养,群势旺盛,我心里很高兴,以为可以尝到甜甜的蜂蜜了。但事与愿违,养了不久蜜蜂越来越少,提脾检查时脾黑蜂少,幼虫也少,盗蜂严重,死伤甚多。那段时间我心烦意乱,寝食难安。无巧不成书,那年夏天,我偶然路过县城的一个旧书摊,在杂乱无章的书丛…  相似文献   

16.
(上接《蜜蜂杂志》2011年第6期) 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早年就对蜜蜂有好感,自2005年开始养蜂。我养蜂的启蒙老师,是一位在镇政府工作多年的老领导王立湖先生,他退休后养了十几箱意蜂自寻其乐。为了培养我的养蜂兴趣,他在2005年荆条快流蜜时,竟然无偿送给我2群状态很好的意蜂继箱群。因此,我初养蜜蜂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功夫,便摇得了25kg多荆条蜜,这样的效果促使我对养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当年摇过蜜后,我便将蜂一分为三,由2箱蜂发展成6箱蜂。  相似文献   

17.
<正>我一朋友退休之后闲着,看我养蜂不错,也喜欢上了蜜蜂,想跟我学养蜂。我对他说:"养蜂是个苦差事,要吃苦受累,风餐露宿,还要挨蜇受疼。"他说:"我闲着也没事干,只当是一种休闲娱乐罢了,你能干,我也干得了。"于是买了2套蜂箱,我送了2群蜂给他,就此开始了养蜂。1年后,他的蜂由2群变成了6群,4年后,仍然是6群。在这期间,每到关键时刻我就去指导他,  相似文献   

18.
林清 《中国蜂业》2012,(6X):17-19
<正>"我的父亲是一名养蜂员,养了许多蜜蜂。我小时候,上学之余也帮父亲养蜂,虽然曾多次被蜇过,但我对蜜蜂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养蜂有着浓厚的兴趣。"谈起如何与蜜蜂结下缘分,武汉蜂之宝蜂业有限  相似文献   

19.
<正>我侄媳妇刘应兰是南办处花园村农民,小时左脚受伤形成残疾,走路不便,一般只能干些轻活。加之丈夫患肝癌过早离世,独自抚养一女儿,全家重担落在她身上。女儿上大学需要钱,除自己经营一块菜地,再无其他经济来源,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解决了低保,全家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她来向我请教养蜂的好处,当时就喜欢上了养蜂,认为该活不重适合她做,就来帮助我一起养蜂1个月。从2010年初开始养2群蜂,逐步发展到现在  相似文献   

20.
舒杭  李玉祥 《蜜蜂杂志》2012,32(7):10-10
2012年5月17日,多日雨后初晴,让人精神格外清爽。上午10时许,一位50开外的中年男子来到我办公室要求办理养蜂证,在作信息记录时,我问他为什么养蜂,什么时间开始养蜂,养了多少等等。当我问到他养蜂的事时,发现他眼神放光,精神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