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按照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理论,公共物品可由政府、私人和第三部门供给。根据对安徽省霍邱县农村义务教育1999年至2007年供给情况的调研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主体为政府、农民和第三部门,近十年来政府供给渐居主导地位,农民供给逐渐消失,第三部门供给持续薄弱。其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政府供给增加完全取决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县级财政缺失;农民供给强度变化直接影响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质量;第三部门供给受自然灾害影响而起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阿拉尔100个企业的问卷调查,探讨当前阿拉尔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供给状况和生产性服务需求。据此,提出要全面优化生产性服务,着力促进市场化的生产性服务优化供给,注意引导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对企业的惠及面,要注意和激发企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品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农村公共品的需求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保证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建立和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7,(6):64-68
国际大豆的生产和贸易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近几年中国大豆进口激增,大豆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国际大豆市场供给需求与进出口贸易的分析,得出世界大豆生产的总体格局是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单产水平趋于平稳、总产量显著提高,大豆出口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与消费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5%,大豆进口来源主要是美国、阿根廷和巴西,具有较高的"区域集中度";提出要通过提高大豆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大豆价格改革等措施提高中国大豆的自给率,进而整体提升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矛盾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学界并没有对此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存在着对什么是农村职业教育、教育供给与需求等基本概念的认识分歧。就具体研究内容而论主要包括供需矛盾的体现、归因分析以及路径探析三个方面: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供给主体与主体需求的错位、供需内容的结构性失衡以及供需形式的矛盾三个方面;导致上述矛盾存在的原因大致包括政府职责的缺位、学校教育的落后、社会参与不足以及多主体合作的缺失;鉴于此,可从调节对象、调节主体以及调节方式三个方面探寻破解农村职业教育供需矛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潘利  张玉娟  阎子盟  唐士明  黄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85-5486,5492
河北坝上地区是我国华北农牧交错区的主体部分,草原畜牧业是该区域的主导产业,针对该区域草地畜牧业所面临的生态和生产的问题,选取沽源、围场和丰宁3个典型县域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测定和年鉴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从饲草供给与家畜需求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县的草地产量与2012年农业部年鉴统计数据相一致,围场最高,其次是沽源,丰宁最低;饲草供给量与年鉴统计结果一致,且沽源县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在4个土层均显著高于丰宁和围场县,并根据各个县农业资源现状提出了沽源和丰宁2个县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建立人工草地、开发新的饲料资源等方法解决饲草需求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化肥零增长需求,围绕社会主义新时期农业供给侧改革下的肥料篇展开讨论,综述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减肥增效、新型肥料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这种相互联系找到改革的源头所在。这项改革既提出了对新型肥料的需求,其中包括缓控释肥、药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作物专用肥、有机肥及依土施肥,也促进了企业研发能力的提高以保证在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不被淘汰。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226-227
农村公共品的非有效供给导致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调查,提出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品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必须转变,应逐步建立农村公共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供给机制,摸索利益相关方之间正和博弈的现实路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未来应转变为由需求主导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苏北泗阳县为样本,对随机抽取的202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系统分析农户的信贷需求特征和全面考察江苏省苏北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金融制度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现阶段苏北农村金融制度与农村金融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和原因,为探索构建适合江苏省的能够满足农村金融现实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层面看,中国农村居民的义务教育需求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外生变量、供给和需求机制、服务的提供与结果以及评价标准,其既受外生变量的影响,也影响评价标准。从实践层面看,当前中国"以供给方为中心"的教育政策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义务教育需求,而且教育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农村居民只能依据自身的经济条件、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通过择校、择地甚至是辍学的方式来表达其教育偏好。因此,政府需要反思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供给模式和发展逻辑,同时建立政府与农村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教育需求表达与信息沟通机制,以保证教育供给结果的合意性。  相似文献   

11.
影响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教育公平关系着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区域进行调查和走访,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选择相应的指标体系,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走访的结果,对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教育公平关系着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区域进行调查和走访,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选择相应的指标体系,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走访的结果,对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粮食生产的历史久远于商品生产的历史,但人类进入商品社会后,粮食不仅是人类社会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变化使云南粮食生产和供求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拟对这三个因素作深入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云南粮食生产和供求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徐团团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25-127
从延安市农村金融的供给和需求出发,分析了延安市农村金融供求的矛盾问题,深入剖析了延安市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对吉林省部分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基础之上,研究了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给和需求现状,从而得出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东  左光宇  丰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98-6800
立足于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在界定公共产品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现状及其层次: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呈"金字塔"型结构,最基础的一层是生产类农村公共产品,其次是生活类农村公共产品,最后是民主管理类农村公共产品。并提出实现其农村公共产品有效需求的对策:坚持以"顾客(农民)需求"为导向,创新民族地区农村群众对公共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实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求失衡及其化解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镕基  皮修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51-11753
当前学者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较多,但从文化体育公共产品供求视角进行研究的很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下村民对文体公共产品需求必然增加,但供给遇到了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有文体公共产品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和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难反映农民需求等。化解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求失衡的路径,除要加强政府供给主体地位外,更须重视俱乐部供给、自愿者供给和市场供给等非政府供给途径的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77-4979
近10年来,云南省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增长,从2000年的1 467.8万t增长到2010年的1 531.0万t,灌溉是该区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农业是用水大户,工农业用水比约为1∶3,水资源供需的主要矛盾在农业。目前云南部分地区用水紧张,随着工业和城镇的发展,农业用水分额将继续减少;同时,受频繁的旱涝灾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和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影响,农业供水保证率将进一步降低。要继续保证或发展该区的粮食生产规模,该区的农业用水情势有恶化之势,急需研究并制定出解决该区粮食生产和水资源供给不足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丁仁船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23-9926
综合运用人口组合预测法以及其他经济预测方法,预测2011~2025年安徽省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状况。结果表明,2014年是安徽省劳动力供求变化的转折点,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并首次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提出安徽省应该从经济结构升级、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参与率调节3个方面着手,及早应对即将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