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55年来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西北地区213个气象台站1951-2005年沙尘暴监测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55年来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加趋势明显,其中以甘肃省沙尘暴发生的频次最高;春季(3-5月)是沙尘暴的高发期,其中陕西的80%、甘肃的81.8%、青海的87.5%、宁夏的87.5%、新疆的100%和内蒙古的85.7%均发生在春季,4月是沙尘暴的高发月份,55年来共发生了65次。甘肃、内蒙古、新疆是我国沙尘暴的高发区。【结论】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具有鲜明的区域及季节特征,每年4月是该地区沙尘暴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忻州市1954~2003年近50年的沙尘暴资料,对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沙尘暴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预防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是气象类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气象类灾害预警信息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地发生灾害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气象类灾害预警信息数据,从预警信息的时空分布上得到如下结论:浙江省气象类灾害预警的高发期为每年的6月至9月,与浙江省汛期吻合。浙西北丘陵(杭州)和浙东沿海丘陵(台州)是浙江2个气象灾害风险预警高发地区;浙江发布的气象类灾害预警中暴雨和雷电预警最多,说明午后局地短时强天气过程是影响浙江的主要气象灾害;浙江省气象类预警主要存在3个高发时段,一是汛期14:00—17:00的暴雨、雷电预警高发时段,二是7—8月8:00—10:00的高温预警高发时段,三是春秋季5:00—6:00的大雾预警高发时段。自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以来,随着浙江省综合防灾减灾理念逐渐成熟,非气象类灾害的预警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1960—2015年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法分析沈阳市西部平原区大棚生产主要限制因子变化特征及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气温、积温增加,低温、阴天日数减少明显,降水日数增加明显,大风日数存在偶然性。近年来日照时数减少和限制因子的突然反弹应引起大棚产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GIS的土地资源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Web上进行各种信息发布已经成为当前应用的热点,地理信息系统也从封闭的桌面系统发展到面向大众的网络化的开放系统——WebGIS。在深入研究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讨论了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的概念,以计算机网络和WebServices为操作平台,利用ArcIMS技术,从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理论到实际系统设计、开发,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对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1950-2005年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1950年至2005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减少,由749.84亿元降低至308.82亿元,损失约58.82%;价值空间格局由以高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逐渐转化为以低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且价值质心由北向南发生转移;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全局自相关指数逐渐减小,高-高自相关类型沿河流主干道逐渐萎缩,且呈现破碎化趋势,低-低自相关类型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趋势,呈现不显著连片化趋势.人为垦殖活动是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王昊宇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3):154-157,168
利用2018—202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范围内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类型占比前6位的分别是:雷电、大风、暴雨、大雾、道路结冰和高温,占气象预警信息总发布量的88%.(2)全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有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冬季道路结冰、大风和大雾预警发布量列前3位,夏季雷电、暴雨和高温预警发布量列前3位,春、秋季是过渡季节;(3)全国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中,红色预警占1.7%,橙色预警占17.4%,黄色预警占57.2%,蓝色预警占23.67%.红色预警列前6位的预警类型分别是暴雨、大雾、高温、森林火险、台风和暴雪,橙色预警列前6位的预警类型分别是高温、暴雨、大雾、雷电、冰雹和道路结冰.(4)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空特征符合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山东省1963~2017年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选取9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联合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近55年来极端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突变特性、周期变化、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气象灾害效应。结果表明:(1)1963~2017年山东省极端降水指数存在变化,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只有持续湿期呈显著下降趋势。(2)持续湿期和年降水量在1975年发生突变,强降水量在2002年发生突变,大雨日数在1975年、2002年发生突变,极端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在1993年发生突变,持续干期、日最大降水量、5 d最大降水量突变年份不明显。(3)各极端降水指数存在2~5 a、6~9 a、15~18 a的周期变化。(4)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除持续干期和持续湿期外,其余7个极端降水指数呈下降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鲁东南地区及胶东半岛南部,呈增加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鲁中及鲁西北的部分地区。(5)旱涝灾害变化空间分布与相关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西北部和胶东半岛持续干期明显增加,旱灾也呈增加趋势;西北部及中部山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洪涝灾害也在加剧。极端降水导致该区干热风灾害总体减少,但是该区部分地区未来发生干热风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山东省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东省1963~2017年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选取9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联合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近55年来极端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突变特性、周期变化、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气象灾害效应。结果表明:(1)1963~2017年山东省极端降水指数存在变化,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只有持续湿期呈显著下降趋势。(2)持续湿期和年降水量在1975年发生突变,强降水量在2002年发生突变,大雨日数在1975年、2002年发生突变,极端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在1993年发生突变,持续干期、日最大降水量、5 d最大降水量突变年份不明显。(3)各极端降水指数存在2~5 a、6~9 a、15~18 a的周期变化。(4)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除持续干期和持续湿期外,其余7个极端降水指数呈下降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鲁东南地区及胶东半岛南部,呈增加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鲁中及鲁西北的部分地区。(5)旱涝灾害变化空间分布与相关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西北部和胶东半岛持续干期明显增加,旱灾也呈增加趋势;西北部及中部山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洪涝灾害也在加剧。极端降水导致该区干热风灾害总体减少,但是该区部分地区未来发生干热风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山东省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成都地区1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日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应用气候倾向率、灾害指数、灾害发生频率方法并结合气象灾害指标,统计分析了该地区蓝莓主要物候期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成都地区蓝莓花期受害低温为2.7~4.2℃,1961—2020年4个站点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其余测站的气候倾向率范围在0.13~0.32,最大值0.32在新都区和金堂县,分析表明有明显受害低温有变暖趋势,同时低温灾害指数发现低温灾害趋于减轻。(2)成都地区蓝莓花期受害高温为16.7~19.1℃,1961—2020年仅有1个站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测站的气候倾向率范围为0.30~0.56,最大值0.56在龙泉驿区,高温灾害指数表明高温灾害趋于加重。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西北地区多沙尘暴天气,在概述沙尘暴危害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时空特征及形成原因,并从宏观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3方面提出沙尘暴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红  葛徽衍  郭建茂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85-12386,12391
采用陕西渭南市1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降雹资料、冰雹灾害资料和经济发展资料,基于ARCGIS平台,从冰雹的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进行分析,形成了渭南市冰雹风险灾害区划。结果表明,渭南市冰雹灾害高敏感区在南北两端山地,冰雹灾害高危险区在白水和澄城,冰雹灾害的高易损区在澄城、合阳及韩城的西南部;渭南市冰雹灾害的防御能力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白水、富平和澄城的防灾减灾能力强;冰雹灾害的高风险区在澄城、合阳、白水和韩城的西南部、富平的北部。  相似文献   

15.
孙滢悦  张立峰  陈鹏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5007-5010
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对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进行风险分析,解决了旅游地资源灾害样本资料限制的问题;计算出了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发生概率,并得出了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值.结果表明,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在吉林市处于高风险级别,长春市的风险等级仅次于吉林市,属于中等风险级别,白山市、延边州处于低等风险等级,其他市处于轻风险级别.研究结果对吉林省旅游相关部门防灾减灾及旅游保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1971—2010年陇南市高温天气日数资料入手,分析得出:陇南市山区每年都有高温天气出现,9个气象站平均每年合计出现70.4d,其中,武都区平均每年出现约21d,为全市出现高温日数最多的站,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5—9月,其峰值主—集中出现在6—8月,该时段高温天气灾损最为严重。目前,受全球气候变暖背景的影响,陇南市山区高温天气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增多趋势。因此,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高温天气灾害危险性图层,结合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得到高温天气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高温天气灾害危险性等级白龙江、白水江流域海拔1100m以下浅山河谷区、文县东南部、成县中部和康县东南部最高,海拔1800m以上高山区高温热海危险性等级最低,大多数年份不会出现高温天气。高温天气灾害风险由高到低、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白龙江、白水江干热河谷及康县东南部、文县东南部和成县中部低海拔区为高温天气灾害高风险区;宕昌县西部、礼县西北部、武都区西北部、文县西北部和两当县南部高海拔区为高温天气灾害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7.
结合潍坊地区地理和气候条件,通过民政部门的灾情数据和潍坊市1981—2010年暴雨数据统计,分析了引起城市内涝灾害的影响因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据此提出了针对城市内涝的气象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选取宝鸡地区9县3区19502015年的降雹资料和灾情记录,利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该地区冰雹灾害时空分布情况、冰雹灾害的强度和降雹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全球变暖等大背景影响,宝鸡地区19502015年的降雹资料和灾情记录,利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该地区冰雹灾害时空分布情况、冰雹灾害的强度和降雹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全球变暖等大背景影响,宝鸡地区19502015年冰雹活动总体趋向频繁。1970年代末到达峰值。1990年代后因防灾能力提升,降雹次数开始下降。由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冰雹灾害自1980年代末开始增加。小波分析显示,冰雹灾害以28 a为主周期,年内主要集中在52015年冰雹活动总体趋向频繁。1970年代末到达峰值。1990年代后因防灾能力提升,降雹次数开始下降。由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冰雹灾害自1980年代末开始增加。小波分析显示,冰雹灾害以28 a为主周期,年内主要集中在57月,日内集中在14:007月,日内集中在14:0018:00。宝鸡地区主要有4条降雹路径,陇县为宝鸡地区冰雹灾害发生的高频区域。  相似文献   

19.
选取宝鸡地区9县3区1950~2015年的降雹资料和灾情记录,利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该地区冰雹灾害时空分布情况、冰雹灾害的强度和降雹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全球变暖等大背景影响,宝鸡地区1950~2015年冰雹活动总体趋向频繁。1970年代末到达峰值。1990年代后因防灾能力提升,降雹次数开始下降。由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冰雹灾害自1980年代末开始增加。小波分析显示,冰雹灾害以28 a为主周期,年内主要集中在5~7月,日内集中在14:00~18:00。宝鸡地区主要有4条降雹路径,陇县为宝鸡地区冰雹灾害发生的高频区域。  相似文献   

20.
根据黑龙江省1984~2013年的气象灾害普查数据,得出干旱、暴雨洪涝、风雹、霜冻灾害是近30年以来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影响分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