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杨帆  陆娟  刘春明  王强  时东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69-17871
[目的]筛选山豆根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山豆根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山豆根总生物碱,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山豆根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4个考察因素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2 h、提取2次,此时得到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影响山豆根总生物碱提取含量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A)〉提取时间(C)〉料液比(B)〉提取次数(D),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山豆根总生物碱的提取含量为16.713 7 mg/g。[结论]该方法优化了山豆根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为山豆根总生物碱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1989~2009年中药材山豆根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情报学角度,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89—2009年我国中药材山豆根研究文献的分布特点及研究现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中药材山豆根的研究较早,研究内容较为广泛,期刊分布较为分散,未形成中药材山豆根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期刊群。今后应加大在质量分析和检测、生态生物学、产品开发、栽培技术、组培快繁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和广度,并加强对山豆根病虫害、结荚相对较少等生理生态问题的研究,为山豆根的人工栽培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益母草作为传统临床中药材,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种植,而生物碱作为益母草的指标性成分,受环境因素制约,难以控制外界因素而系统化掌握益母草生物碱合成,本文综述了活性成分生物碱积累合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科学栽培益母草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开发利用益母草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4.
恩施州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恩施州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重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等研究现状,认为恩施州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当关注的研究方向是加快药用植物资源保存体系建设,加强濒危药用植物的繁育和替代工作;积极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设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预警网络;加强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优先推进中药材育种研究,大力推进中药材GAP研究,全方位加强开发利用研究;探索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为药用植物鉴定、濒危物种保护以及资源评价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4月27日公布《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表示,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规划,对我国中药材资源保护和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  相似文献   

6.
在对甘肃省中药材生产现状、目前影响中药材生产的主要问题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快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化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应对策略 ,认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化开发要以建立 GAP种植示范基地为切入点 ,着力强化新品种选育、濒危资源保护抢救、野生种训化家栽、技术研发和培植中药材龙头企业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是:加强野生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快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中药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六盘水道地、珍稀、濒危、新种、栽培、大宗及民族药等中药材资源概况,以期给贵州的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苓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药用历史已有2000年。我国是猪苓生产大国,20世纪90年代末期,猪苓野生蕴藏量在10000吨以上。但进入21世纪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资源枯竭,产量下降,年年缺口,今年产量(估算)将降至800~900吨。野生猪苓面临濒危,因此,国家已将其列为三级保护野生植物和药  相似文献   

10.
石斛(Dendrobium)是中国传统的珍贵中药材,有滋阴清热,健胃,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等功效。药用石斛来源较广,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随着中药石斛市场需求的扩大和资源的急剧减少,使其成为濒危植物。从药用石斛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基因水平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药用石斛野生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药典》收载作川贝母来源种植物的资源都已濒危,商品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适应现代中药材生产发展的趋势,实施川贝母规范化栽培(GAP)是解决川贝母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十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课题)“濒危药材川贝母野生抚育、人工栽培及种子种苗  相似文献   

12.
桃儿七为我国濒危中药材,分布于我国喜马拉雅山西部,其根部所含鬼臼毒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是多种抗癌药物的前体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笔者从桃儿七生物学性和药理作用研究方面总结了桃儿七濒危原因和资源现状,从桃儿七人工栽培、组织培养与细胞工程培养和毛状根培养方面阐述了对桃儿七资源保护的研究进展,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解决桃儿七资源短缺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桃儿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莲花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金莲花中的生物碱类物质.方法 水溶法提取,部分粗提液用活性炭去除色素,固相萃取,液相色谱分析数据.结果 金莲花中含有四种生物碱组分,用甲醇作流动相在液相中的保留时间相差很小.结论 用活性炭去除色素会降低组分的含量.活性炭在吸附色素的同时吸附生物碱类物质.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17,(6):179-180
那坡县石山地区的野生山豆根资源比较丰富,但近些年来由于当地群众的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逐步减少,市场需求又在不断扩大。调查发现,山豆根对生长环境土壤和气候的要求十分适合那坡县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再加上那坡县退耕还林面积比较大,也符合山豆根对荫蔽生长环境的需求。因此那坡县退耕还林林下种植山豆根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本文对那坡县退耕还林林下山豆根种植发展进行研究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1.山豆根。系常用中药材,近年市场走俏,主要以采挖野生资源供应市场。由于资源濒临枯竭,加上制药工业需求量增加,供求缺口加大,价格升高,2007年市场销价16~17元(每千克价,下同),2009年升至34~39元。野生变家种已成功,各地可大力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石斛由于生境狭窄、繁殖能力低以及过度采掘,已成为濒临灭绝的植物品种.为更好的综合利用药用石斛资源,实现石斛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了解我国野生药用石斛的资源概况、存在问题和开发利用现状,增强对植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综合了国内外学者近年在药用石斛资源保护与研究方面的结果,阐述了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石斛濒危原因和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石斛的保护措施,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深入开展人工繁殖研究,解决野生药用石斛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中药现代化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以河南中药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大量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发现中药资源暴露出了诸如中药资源日益减少枯竭、中药产品研发与中医药理论脱节、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中药材生产缺乏集约化、机械化种植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对河南中药资源的优势、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提出了开展中药药性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大宗中药材品质提升研究、中药材综合利用示范研究、医院制剂与大健康产品深度开发等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其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以期为中药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及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暗紫贝母人工繁育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药典〉收载作川贝母来源种植物的资源都已濒危,商品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适应现代中药材生产发展的趋势,实施川贝母规范化栽培(GAP)是解决川贝母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十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课题)“濒危药材川贝母野生抚育、人工栽培及种子种苗人工繁育研究”,对川贝母的人工栽培进行了产业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猪苓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药用历史已有2000年。进入21世纪后,猪苓用途拓宽,内销走畅,外销增长,用量连年增长,由本世纪初的900~1000吨增加至2009年的3000吨左右,但由于野生资源匮乏,处于濒危边缘,供需缺口加大,拉升价格逐年上涨,由2000年的30~32元(千克价,下同)上涨至2009年的  相似文献   

20.
山豆根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豆根是一味传统的常用中药,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衰老、抗心律失常、保肝、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但其药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山豆根还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山豆根的药物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使山豆根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文章通过对山豆根的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进行概述分析,旨在为山豆根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