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现状及测算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率,本研究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运用1998—2014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区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对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小麦生产的支撑主要包括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更新换代、栽培技术的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小麦生产的年均技术进步率为1.242 2%,技术进步效果显著;小麦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大部分主产区的技术进步率为正值,而四川、云南的技术进步率则为负值,因此,加强小麦生产技术的区域间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为河北省小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在生产方面,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的优势为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流通领域,小麦调出保持较高水平且出售价格平稳;在消费领域,小麦市场容量较大,高端市场需要旺盛。小麦产业发展的劣势主要为部分品种抵制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机械化农户采用率较低,农用物质成本投入较高,农户获得市场信息的途径较少等。机遇和挑战主要是粮食绝对安全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最后从优化基本农田结构和生产布局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296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品质表现并筛选适于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利用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检测了296份小麦品种的品质。结果表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粉沉淀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籽粒容重、出粉率和面团吸水率的变异系数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品种分为5类群,其中第Ⅰ类群集中了大部分强筋品种,第Ⅱ类群大部分为中筋品种,第Ⅳ类群为弱筋。陕西、河南、江苏和安徽选育品种在品质性状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全部品种各项指标进行筛查,40份品种符合强筋优质标准,其中河南17份、江苏11份、陕西10份、安徽2份。  相似文献   

4.
257份小麦品种资源中矮秆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等的广泛利用,不仅增强了小麦的抗倒性,而且提高了产量。明确矮秆基因的分布,可以为小麦矮化育种提供分子信息。采用STS和SSR标记检测257份小麦品种资源中Rht-B1bRht-D1bRht8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57份材料中, Rht8基因分布频率最高(106个品种,41.2%),Rht-D1b次之(88个品种,34.2%),Rht-B1b最低(70个品种,27.2%)。此外,部分材料中含有不同类型的矮秆基因组合,且分布频率不同,其中Rht-D1b+Rht8(25个品种,9.7%)>Rht-B1b+Rht8(24个品种,9.3%)>Rht-B1b+Rht-D1b(9个品种,3.5%)>Rht-B1b+Rht-D1b+Rht8(5个品种,1.9%)。上述结果为小麦抗倒伏育种以及矮化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超高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及其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超高产小麦的灌浆特性及品质形成规律,通过17个品种试验,分析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和品质特性。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早期,超高产小麦品种灌浆速率较常规品种低,但在成熟前10 d内,其灌浆速率较高,成熟前10 d两者灌浆速率分别为1.74,1.15 g·d-1(千粒)。年份间品种特性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不尽一致,小麦产量与面粉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性,参试超高产品种与常规品种粉质仪质量数平均为99.0和99.8。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57个春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筛选了甘肃省不同历史时期种植的57个春小麦品种,测定了其理化特性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分析了各品种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品质的差异反应在蛋白质的质量上而不是数量上,且大部分品种的面粉都属于弱筋粉;随着育种工作的推进,市场对优质品种的需求,小麦面粉的综合品质状况出现明显的改善,尤其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大部分品种的面粉已达到中筋以上,其面团流变学特性也显示这此品种的面粉适合于加工北方口味的食品.  相似文献   

7.
小麦籽粒胚乳结构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4个小麦品种 (系 )的籽粒断面 ,分析了 2 6个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软麦籽粒断面胚乳薄壁细胞的淀粉粒清晰可见 ,并保持完整状态 ,胚乳结构比较疏松 ;而硬麦籽粒断面胚乳淀粉粒多数破碎 ,胚乳结构相对致密。硬麦品种出粉率、粗蛋白含量、沉淀值、面团评价值等性状的平均值均高于软麦品种 ,但软麦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值高于硬麦品种。籽粒硬度与角质率与多种加工品质性状呈显著正相关 ,与水溶性蛋白质呈显著负相关 ,因而硬度作为硬麦指标比较可靠。试验还发现 ,参试软麦品种中有沉淀值较高的品种出现。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分析、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湖北省的稻农进行了实证调查,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二元logit模型,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特征4个方面对影响农户水稻新品种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出影响湖北省稻农对水稻新品种选择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是否采用水稻新品种主要取决于采用新品种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健康状况等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水稻新品种选择有显著影响,农户水稻种植面积对新品种选择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冬小麦品种品质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 0 0 / 2 0 0 1年度全国冬小麦 7个试区 79个参试品种 (系 )品质性状测试结果表明 :当前我国冬小麦品种各品质性状的平均水平为蛋白质含量 14 1g/ kg,沉淀值 2 7.1m L ,面粉吸水率 6 0 .8% ,面团形成时间 2 .7m in,面团稳定时间 3.1m in,软化度 117BU ,粉质评价值 4 4。各品质性状在地域表现上都有明显的北高 (优 )南低 (差 )趋势。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 3,14和 9个品种 ,其中北部旱地组强筋 1个、中筋 3个 ,北部水地组强筋 1个、中筋 3个 ,黄淮旱地组强筋 1个、中筋 2个、弱筋 1个 ,黄淮北片组中筋 1个 ,黄淮南片组中筋5个、弱筋 1个 ,长江中下游组弱筋 2个 ,长江上游组弱筋 5个。面筋蛋白质质量差是我国冬小麦当前品种品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筛选具有低Cd积累且高产特性的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可使春小麦在轻度Cd污染农田得到安全生产利用。本研究以21个春小麦品种(编号X1~X21)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开展大田试验,通过籽粒Cd含量和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具有低Cd高产特性的春小麦品种,并分析不同类型春小麦产量、Cd富集、转运系数差异。结果表明,X4、X6~X8、X10、X16~X21等11个品种具有低Cd高产特性,且标靶危害系数均小于1,X14为Cd高积累且低产品种,这两种类型分别占供试品种的52.38%和4.76%;综合2年试验结果,低产中Cd类型春小麦品种茎的富集系数较高产低Cd类型春小麦品种高0.4倍,低产高Cd类型春小麦品种根、茎、叶、颖壳到籽粒的Cd转运系数较高产低Cd类型春小麦品种分别显著高2.5、2.2、1.8、2.2倍。研究表明,丰强6号、丰强11号等11个高产低Cd春小麦品种可在Cd污染农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系糯小麦粉品质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6个糯小麦品系、8个非糯小麦品种和4个部分糯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糯小麦粉的降落值为64~77 8.远低于非糯小麦和部分糯小麦,各品系间差异较小;而吸水力较部分糯小麦和非糯小麦强,最高达73.5%,并具有较高的公差指数、较低的粉质质量指数、较短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因此流变学特性较弱;总淀粉含最与非糯小麦及部分糯小麦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糯质突变没有影响到籽粒中总淀粉含量;糯小麦的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分别介于60.7~63.6℃和67.3~72.6℃之间,都低于部分糯小麦和非糯小麦;还具有高崩解值、低峰值黏度和回生值.此外,糯小麦粉的降落值与α-淀粉酶活性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 5个中国小麦品种和 8个法国小麦品种为原料 ,研究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对方便面品质的影响规律 ,确定了评价小麦品种方便面加工品质的主要指标 ,分析了中法小麦品种品质间的差异 ,提出了用质构仪评价方便面品质时的代表性指标。结果表明 ,4 5 m in时拉伸参数、稳定时间、沉淀值和加入酶活抑制剂时所测糊化参数 ,可以作为评价方便面用面粉品质的主要依据 ;沉淀值可作为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预测方便面筋力的首选指标。研究还发现 ,中国小麦品种在蛋白质质量、糊化特性和方便面筋力方面低于法国小麦品种 ;参试法国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但其沉淀值和拉伸特性均优于参试中国小麦品种 ,方便面加工品质也较好。评价结果认为 ,由质构仪所测得的硬度和断裂能量可作为反映方便面的粘弹性和筋力特性的主要代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当前制约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人们的观念意识、政府的产业政策、品种的培育宣传和技术的推广普及。“十五”期间河南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主要策略是: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搞好产销衔接;制定优惠政策,发挥市场作用;实行区域种植,搞好区划布局;选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T.aestivum L.)Waxy蛋白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SDS-PAGE方法对国内外293份小麦品种(系)Waxy蛋白进行了鉴定,筛选出缺Wx-A1的材料2份;缺Wx-B1的材料15份,其中14份材料为本研究首次发现;缺Wx-D1的材料2份;同时缺失Wx-A1和Wx-B1的材料2份;全缺的材料3份。利用分子标记对不同的Waxy蛋白缺失类型进行了鉴定,开发了一个Wx-A1位点的共显性STS标记。  相似文献   

15.
通过超高产小麦品种聊麦16号的选育,主要阐述了超高产小麦育种目标的制订及技术路线的实施。为2010年实现山东“小麦千斤省”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超高产育种的模式及性状指标:超高产品种在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上要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和互补能力,生长发育要协调,植株的冠层结构合理,品质优良,灌浆速度快,抗逆性强等。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主推的2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其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和面团稳定时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4.O%,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大于14.0%,48.0%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介于14.0%和12.0%之间;湿面筋含量大于32.O%的小麦品种占60.O%.湿面筋含量大于28.O%而小于32.0%的小麦品种占32.O%;48.0%小麦品种的吸水率大于60.0%:20.O%小麦品种的面团稳定时间大于7.0min,72.0%小麦品种的面团稳定时间介于7.0min和2.5.0min之间:有4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达到强筋麦2级以上标准(GB/T17892-1999),占16.0%,其余21个品种为中筋麦.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吉林省春小麦主要是种植面积较小,缺乏优质、抗病性强的春小麦新品种;不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轮作方式,导致出现倒伏及病虫草害高发;缺乏大型加工企业,种子市场不成熟,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吉林省春小麦的种植面积。故而应引进优势资源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轮作体系;提高吉林省春小麦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创新战略和发展方向、创新组织分布格局和主体行为均受到政府强烈的干预和影响。政府主导推动着创新进程,农业品种技术创新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技术创新领域。农业品种技术创新是农业品种技术与农业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有关的组织和制度体系形成、变革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农业品种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创新对象的复杂性、活动的系统性、过程的长期性、投入的风险性、主体的多元性、效益的外部性等特征。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的3种类型,然后对平乐县的农业概况进行了介绍,最后提出了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农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农业战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微量SRC值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及陕西近年来选育的1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系统分析了小麦面粉微量SRC值与蛋白质品质、淀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间的关系,并根据微量乳酸SRC值分布初步拟定了品质分类界限值。结果表明,作为反映谷蛋白特性的快速检测指标,微量乳酸SRC值主要与GM P、面筋指数、SDS沉淀值相关;作为反映面粉破损淀粉水平的快速检测指标,微量碳酸氢钠SRC值主要与破损淀粉率、峰值粘度相关;而作为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预测指标,微量水SRC值主要反映了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化,微量乳酸SRC值主要反映了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拉伸能量的变化,微量碳酸氢钠SRC值主要反映了面团吸水率和弱化度的变化。强筋小麦品种微量乳酸SRC值应在120%以上,中筋小麦品种应在100%~120%,弱筋小麦应在100%以下。微量SRC法能够准确反映小麦蛋白质品质、淀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是一种简便的微量品质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22 个小麦品种田间抗条锈病鉴定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10—2017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22个四川地区栽培的小麦品种,对其抗条锈病能力进行鉴定并筛选出高抗品种,然后设置自然诱发产生条锈病的大田鉴定试验。对小麦生育期抗条锈病能力的鉴定结果包括反应型、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显著正相关。针对反应型、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综合分析结果将22个小麦品种分为三大类,6个品种为高抗条锈病,7个品种为中抗条锈病,9个品种为中感条锈病,其中高抗品种为资阳1号、国豪麦15、绵麦1501、西科麦7号、西科麦10号和川育24号。结果表明,由于CYR34的出现使得部分新培育的小麦品种快速丧失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