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简述江西省近30年来棉花栽培技术六大创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总结江西省近30年来棉花生产上的成功经验,归纳概述了棉花生产栽培技术上的地膜覆盖植棉技术、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优质高产配套技术、棉田高效套种技术、棉花节本栽培技术、基质育苗裸苗移栽技术六大创新。其中节本栽培技术中还包含多年免耕技术、化学除草技术、轻简施肥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和行株距配置改良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现代水稻产业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  郑家国  任光俊 《中国稻米》2011,17(3):25-27,31
四川水稻产业化有较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现代水稻产业技术链的六大关键共性技术,即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化种植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节水农业技术,阐述了水稻产业链示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DNA小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本书分七章介绍了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焦磷酸测序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肽核酸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DNA小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概述了每一项DNA小分子检测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重点阐述了它们的原理、操作流程、应用进展及其发展前景,涵盖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大麻纤维的汽爆脱胶技术处理生产生态纤维板技术、回收低聚木糖和果胶技术、秆芯粘胶生产技术、秆芯碳化硅木质陶瓷生产技术、秆芯环保建筑材料和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秆芯活性炭加工技术、大麻籽综合利用技术、活性物质分离提取应用关键技术;初步提出了加速我国大麻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影响蕉农技术采用行为因素分析入手,通过对广东香蕉主产区164户种植业农户的实地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农户对新品种技术、灌溉技术、施肥技术、花果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果园农机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特征和技术诱导情况的蕉农表现出不同的需求行为,各解释变量对农户整体技术需求有影响,但对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玉米育种理论技术新拓展与商业育种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一套功能健全的商业育种技术体系是商业育种研发流水线的保障。新世纪伊始,各种玉米育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例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品种精确评价技术和高通量数据采集技术等,这些技术大大提高了商业育种研发流水线的效率。本文从我国玉米种业的研发现状出发,分析育种新技术在加速商业育种进步中的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体系,该体系整合了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品种精确评价技术、高通量数据采集技术和育种大数据管理技术在内的先进商业育种技术,构建了玉米规模化种质资源创新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加速我国玉米商业育种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激光冷却是利用激光技术对制冷设备前端采集过来的制冷设备序列进行自动的分析与处理。如今也广泛应用到了茶叶冷却领域中,并逐渐综合了嵌入式技术、制冷设备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茶叶冷却技术也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结合激光冷却技术,对该技术在现阶段我国茶叶冷却领域的应用做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转基因产业化应用的不断推进,对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满足监管工作需求,转基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尤为重要。本文从基于核酸水平的快速检测技术、基于蛋白水平的快速检测技术和其它快速检测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核酸快速提取技术、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核酸试纸条技术、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重要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了转基因生物成分快速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前景以及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以期促进我国转基因产品快速检测技术发展,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智能化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肥水耦合灌溉技术及其在甘蔗上的应用效应,展望了应用这些灌溉技术对促进云南省甘蔗生产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中国水稻生产中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微灌技术、蓄雨型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6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情况,并总结了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3种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从加强水稻根—土互作机理、新技术应用以及根构型特性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中国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引进21个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组合在武义地区进行单季晚稻机插比较试验,对产量、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甬优12、甬优538、甬优1510、甬优8050、甬优7850、甬优15、甬优1140等组合产量高、生育期适宜,可在武义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甬优系列产量的增加主要依赖总颖花量、每穗粒数的增加,与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鉴定江西滨湖地区单季粳稻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对8个籼粳杂交稻品种生产力开展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这8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均可在江西滨湖地区作单季稻种植,但产量差异显著,甬优系列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其中,甬优12、甬优1538表现出超强的生产潜力,在滨湖地区种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甬优12为试材,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5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甬优12产量和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氮肥用量对甬优12的苗、蘖、穗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稻谷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超过225kg/hm2时,产量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递减,施肥效益降低。[结论]甬优12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最佳施氮量为纯氮22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甬优17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4号A和甬恢12配组选育成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4—2015年建瓯市东游镇引进甬优17号作单季晚稻和烟后稻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后期转色好,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籼粳杂交稻甬优12具有株型优良、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3-2016年在浙江省江山市进行百亩方攻关试验,2016年创造了单产14.56 t/hm~2的浙江省单季稻攻关田历史最高纪录。本文介绍了甬优12的特征特性,并详细阐述了甬优12百亩攻关方单产达13.50 t/hm~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籼型杂交稻中浙优1号和籼粳型杂交稻甬优12为材料,试验分析了花前不同时期氮亏缺处理对水稻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前氮亏缺导致植株上3叶氮浓度、NR、GS、GOGAT、GOT和GPT酶活性大幅下降,GDH活性显著增长,且各叶位对花前氮亏缺敏感度总体上表现为剑叶倒2叶倒3叶;破口期亏氮对籼型杂交稻中浙优1号上3叶氮同化酶活性的影响远小于减数分裂期处理,与之相比,籼粳杂交稻甬优12对破口期亏氮胁迫仍较敏感,表明中浙优1号植株氮代谢酶的亏氮敏感性由减数分裂期至破口期逐步下降,对土壤速效氮的需求同步降低,甬优12则对土壤供氮存在更高需求。  相似文献   

17.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熟高产品系的株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熟类型品系为试材,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武运粳29、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和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在穗部特征、叶片形态以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依据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两年中的产量表现,将其分成高产品系(产量>10.5 t/hm2)和中产品系(产量<10.5 t/hm2)。两年中,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高产品系为甬优2638、甬优2640、甬优1610、甬优1612和甬优1640,中产品系为甬优1851、甬优1852、甬优7753、甬优1763和甬优 5854。产量构成因素方面,不同类型品种单株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以常规粳稻最高,每穗粒数以高产品系最高。2)穗长以杂交籼稻最高,单穗重和着粒密度以高产品系最高;除穗下部二次枝粳籽粒数以杂交籼稻最高外,穗部其余5部位籽粒数均以高产品系、中产品系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且籽粒数以上部二次枝粳和中部二次枝粳的增加最为明显。3)上三叶的叶长和叶宽为中产品系>杂交籼稻>高产品系>常规粳稻,高产品系上三叶的卷曲率高于对应的中产品系;上部第1、2叶的叶基角和披垂角以高产品系最低。4)高产品系株高为118.7cm,高于常规粳稻(96.6cm),低于杂交籼稻(132.9cm)和中产品系(144.1cm);上部第1、2、3节间长度以中产品系最高、常规粳稻最低;穗长与穗下节间长占株高比例、穗下节间占秆长比例均以高产品系最低。单茎干质量、单茎鞘干质量、茎秆单位节间干质量以高产品系最高。提出了甬优籼粳交中熟高产品系的株型选育指标及配套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甬优12单产13.5t/hm~2以上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甬优12具有全生育期长,个体茎秆粗壮,群体苗穗较少,穗大粒多等特点,生产应用表现高产水平和超高产潜力。随着对其品种特征特性的了解,单产超13.5 t/hm2的高产攻关田和示范方逐年增多。根据各地高产攻关经验,总结形成了"一早二减三增四防"的甬优12单产13.5 t/hm2以上超高产栽培技术,即适期早播,减少播种量,减少种植丛数,增施有机肥,增开丰产沟,增施穗肥,防稻曲病,防止早衰,防断水过早,防割青。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连作晚稻机插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栽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优308(杂交籼稻)、甬优2640(籼粳杂交稻)、嘉优2号(杂交粳稻)为材料,通过2年的播种期试验和秧龄弹性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连作晚稻在金华地区作机插的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栽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连作晚稻机插产量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在18 d秧龄条件下,五优308、甬优2640和嘉优2号于7月3日、7月6日和7月9日之前播种,能安全齐穗,五优308产量最高,嘉优2号最耐迟播,但产量水平明显低于五优308和甬优2640;五优308在秧苗素质、秧龄弹性方面明显差于甬优2640,五优308适宜机插的秧龄为12~20 d,甬优2640为17~27 d。五优308秧龄超过21 d之后,抽穗期推迟,安全齐穗风险加大,产量水平明显低于甬优2640。  相似文献   

20.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株形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2003-200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相比,三系籼粳亚种间杂交晚粳稻甬优6号的超高产与其生育期间株形特征及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生育前期,甬优6号的分蘖数介于籼、粳稻之间,消长平稳,分蘖力中等,无效分蘖少;生育中期,植株的茎、鞘、叶生长快,生物量大,上3叶长而内卷挺立,群体上下受光态势好;生育后期,植株高大,茎秆粗壮,鞘叶长而抱秆紧密,茎基部节间短而厚重;成熟期,穗呈弧形,一、二次枝梗数特别多,粒多穗重,着粒密度适中,粒形偏团;各生育阶段的根冠比高。另外,对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的理想株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