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利用PCR-SSCP技术对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猪EPHA1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第15外显子上检测到一个发生G→C颠换的突变位点,形成3种基因型。对于大白猪,3~6胎的GG型个体的产活仔数(NBA)比CC型个体高出1.66头(P<0.05);在所有胎次中,GG型个体的总产仔数(TNB)比CC型个体高出0.2头(P<0.01)。对于长白猪,第2胎GG型个体的TNB和NBA分别比CC型个体高出1.41头(P<0.05)和1.46头(P<0.05);所有胎次中,GC型个体TNB比CC型个体高出0.67头(P<0.05)。对于杜洛克猪,3种基因型个体的TNB和NBA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试验大白猪群体而言,该多态位点GG基因型可作为TNB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研究通过PCR-SSC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共计574头母猪的VEGF基因进行多态分析,并将基因多态性与猪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进行关联分析,旨在探讨猪VEGF基因多态性对其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EGF 5′调控区内有2个突变位点。P1产物第191位点处由A突变为G,在3个猪品种中只发现AA、AG 2种基因型,其中AG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长白猪第1胎中AG型的TNB和NBA比AA型分别高出1.34头和1.44头(P<0.01),杜洛克猪所有胎次中AG与AA的TNB差异显著(P<0.05),NBA差异极显著(P<0.01)。P2产物第103位点处由C突变为T,在3个猪品种中发现TT、TC、CC 3种基因型,T为优势等位基因。TT、TC分别比CC型的TNB高出2.63头(P<0.05),在杜洛克所有胎次中TC比TT的TNB和NBA分别高出0.84头和0.94头(P<0.05)。P1位点和P2位点能否作为产仔性状的标记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通过PCR-SSC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共计574头母猪的VEGF基因进行多态分析,并将基因多态性与猪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进行关联分析,旨在探讨猪VEGF基因多态性对其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EGF 5'调控区内有2个突变位点.P1产物第191位点处由A突变为G,在3个猪品种中只发现AA、AG 2种基因型,其中AG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长白猪第1胎中AG型的TNB和NBA比AA型分别高出1.34头和1.44头(P<0.01),杜洛克猪所有胎次中AG与AA的TNB差异显著(P<0.05),NBA差异极显著(P<0.01).P2产物第103位点处由C突变为T,在3个猪品种中发现TT、TC、CC 3种基因型,T为优势等位基因.TT、TC分别比CC型的TNB高出2.63头(P<0.05),在杜洛克所有胎次中TC比TT的TNB和NBA分别高出0.84头和0.94头(P<0.05).P1位点和P2位点能否作为产仔性状的标记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643头母猪为实验材料,利用CRS-RFLP技术对猪ITGB1基因第14外显子C42241T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将基因多态性与猪的产仔数进行关联分析,旨在探讨该多态位点能否作为猪产仔数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结果表明:42241多态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长白猪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影响不显著;对于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TNB和NBA差异显著(P<0.05),其效应为TT>TC>CC,且TT型个体具有较高的产仔数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导致的。因此,42241位点TT基因型可作为大白猪和杜洛克猪TNB和NBA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以大白猪和长白猪共计429头母猪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猪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其与产仔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2对引物(E2和E5)中各检测到一个多态位点,均出现3种基因型。E2位点对于大白猪在3~8胎中,B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均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在所有胎次中,BB型个体的TNB和NBA均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对于长白猪在所有胎次中,AA型个体的NBA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E5位点对于大白猪在3~8胎中,AA型个体的NBA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对于大白猪,E2位点BB基因型可作为TNB和NBA性状的标记基因型,E5位点AA基因型可以作为NBA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FSHR基因第1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小梅山猪产仔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检测猪FSHR基因第1外显子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产仔数之间的关系.采用PCR- SSCP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与母猪产仔数的关系,同时对多态位点的方差组分进行分析,并预测选择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猪FSHR基因第1外显子区域内检测到3个SNPs(C70T、C74G、C81T),其中C74G导致氨基酸的改变,同时,筛选出3个单倍型和5种基因型;FSHR基因单倍型与基因型分布在小梅山猪、枫泾猪与大白猪群体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关联分析结果显示,2胎以上的小梅山母猪中,AA和CC基因型个体的TNB比BC基因型分别低0.64(P>0.05)和0.36头(P>0.05),所有胎次中,AA基因型个体的TNB 和NBA比AC基因型分别低0.80(P<0.01)和0.67头(P<0.01).对于FSHR基因第1外显子而言,小梅山猪TNB和NBA的遗传主要受到显性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陆川猪和大白猪LEPR基因对产仔数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LEPR基因对猪产仔数效应大小,采用PCR-SSCP技术在陆川猪和大白猪群中进行了LEPR基因的基因型频率检测及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效应分析。结果表明,LEPR基因对陆川猪头胎和头4胎平均总产仔数(TNB)及产活仔数(NBA)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大白猪头胎的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影响差异显著(P<0.05),而对大白猪头4胎平均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第10外显子Alu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各基因型母猪的第1至第3胎次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及断奶成活率进行测定,进而分析PRLR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3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位点,且AA基因型都是其优势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白猪AA基因型个体第1、2和3胎各繁殖性状均呈现出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趋势。在繁殖性能已经稳定的第3胎次AA基因型个体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断奶成活率比BB基因型个体平均分别高出0.31头、0.63头、0.02头、0.65 kg和0.43%,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大白猪和长白猪为研究对象,以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基因作为产仔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来检测EPOR基因第4内含子C\T突变多态性,研究此位点多态性与猪繁殖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长白猪和大白猪中存在AA、AB和BB共3种基因型,在2个群体中处于中度多态。利用SAS 8.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初生重(WB)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初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WB显著高于AB、AA基因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TNB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B等位基因对初产母猪TNB、NBA和WB均表现为正效应。大白猪初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TNB、NBA和WB都高于AA型和AB型个体,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产母猪AB基因型个体的WB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B等位基因对初产母猪TNB、NBA和WB都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FSHβ亚基基因与繁殖性能及胎盘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7头大白猪为研究对象,以FSHβ亚基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产物直接电泳方法检测FSHβ亚基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检出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基因型。将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体质量(BW)和胎盘性状(PT)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SHβ亚基基因在该位点上,就初产母猪而言,AA和AB基因型比BB型个体的TNB分别多3.25和2.37头(P0.05),AA和AB基因型比BB型个体的NBA分别多3.31和2.49头(P0.05)。就经产母猪而言,AA和AB基因型比BB型个体的TNB分别多2.71和1.60头(P0.05),AA和AB基因型比BB型个体的NBA分别多2.95和1.74头(P0.05)。AA基因型比AB和BB型个体的胎盘效率(PE)分别高16.28%和23.09%(P0.05)。总体而言,FSHβ亚基基因在该位点的A等位基因对TNB、NBA和PE均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
卵泡刺激素(FSH)刺激颗粒细胞增殖并控制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本研究中采用白色獭兔品系的70只母兔和海狸色獭兔品系的100只母兔,研究了FSHβ的SNPs与繁殖性状间的关系。发现在FSHβ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3中的3个SNPs(FSH2,FSH30,FSH31)在联合群体中与繁殖性状具有强相关。对于FSH2,与TT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相关联较高(P 0.05)。对于FSH30,AA基因型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显著高于GG基因型和AG基因型(P 0.05)。对于FSH31,GG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初生窝重(LWB)和21日龄活仔数(LS21)的相关性显著高于AG基因型(P 0.05),产活仔数(NBA)极显著高于AG基因型个体(P 0.01)。结果表明:FSHβ基因与獭兔的繁殖性状相关联,因此,FSH2,FSH30和FSH31可作为分子标记对獭兔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检测猪GPR54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产仔数之间的关系。采用PCR-SSCP、PCR-R FLP和直接测序方法,对小梅山猪、枫泾猪和大白猪3个群体218头繁殖母猪进行GPR54基因的多态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与616窝小梅山母猪繁殖记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对引物(P1、P4、P8)中检测到3个多态位点,其中1个多态位点(P1)导致氨基酸的改变(Leu35Pro),P4与P8位点的基因遗传为连锁遗传;P1位点上,2胎以上小梅山母猪中,BB型个体的产活仔数(NBA)比AB型和AA型分别高0.69、1.65头(P0.01),所有胎次中,BB型个体的TNB和NBA均高于AA型(P0.01)和AB型(P0.01);P4/P8位点上,杂合型的总产仔数(TNB)和NBA均高于纯合型。结果提示,对于小梅山猪,P1位点的BB基因型可作为小梅山猪辅助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北极狐FSHR基因的多态性与北极狐产仔数的相关性,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北极狐FSHR基因多态性,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多态性对北极狐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SHR基因在北极狐中存在多态性,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对于初产母狐,BB基因型母狐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比AA基因型母狐分别多1.08头和1.58头(P0.05);对于经产母狐,BB基因型母狐的TNB和NBA比AA基因型母狐分别多1.72头和1.03头(P0.05)。在北极狐群中,北极狐FSHR基因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说明北极狐FSHR基因B等位基因对北极狐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太猪ES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的ES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苏太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089、0.570、0.341;其中在初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NBA)和初生窝重(BLW)显著高于AB、BB基因型的个体(P0.05);在经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TNB)及断奶成活数(NW)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与BB基因型之间的断奶窝重(WWL)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苏太猪ESR基因PvuⅡ3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性状存在AAAB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7,(8):25-30
为了研究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s,RBP4)的多态性在大白猪群体中的遗传效应,采用PCR和PCR-RFLP技术在大白猪群体中对与繁殖性能相关的候选基因OPN和RBP4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健仔数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OPN和RBP4基因的优势基因都是B等位基因,在初产母猪中OPN基因AA型比BB型个体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健仔数上分别高0.80、0.22和0.28头(P0.05);RBP4基因AA型比BB型个体分别高0.11、0.46、0.29头(P0.05)。在经产母猪中OPN基因AA型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高0.05头(P0.05),而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分别低0.10头(P0.05)和0.22头(P0.05);RBP4基因BB型比AA型个体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分别高0.12、0.08和0.02头(P0.05)。在合并基因型中,初产母猪合并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的ABAB型比最低的BBAB型个体多3.26头(P0.05)和3.16头(P0.05),健仔数最高ABAB型比最低ABBB型个体多3.08头(P0.05);经产母猪合并基因型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最高ABAA型比最低AAAA型个体多0.67(P0.05)、1.1(P0.05)和1.45头(P0.05)。本试验结果可为猪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要风等对FSHβ亚基基因结构逆转座子插入突变对猪产仔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型BB个体(0.2kb)比突变型纯合型AA个体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高出2.53头和2.12头,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性度分别为0.46和0.35;  相似文献   

17.
ESR、FSHβ及OPN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PCR-RFLP法对大白猪和长白猪猪群进行了雌激素受体基因(ESR)、卵泡促激素β亚基基因(FSHβ)和骨桥蛋白基因(OPN)等3个与繁殖性能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长白猪中,ESR和OPN基因的优势基因是A等位基因,FSHβ基因的优势基因是B等位基因;在初产母猪中,ESR基因BB型个体比AA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高,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上高,OPN基因BB基因型个体比AA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少1.20头,差异显著(P<0.05);在经产母猪中,OPN和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ESR基因总产仔数、产活仔数规律与初产母猪相反.②在大白猪群体中,ESR基因的优势基因是A等位基因,FSHβ和OPN基因的优势基因是B等位基因;在初产母猪中,ESR基因AA型比BB型个体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高,OPN和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在经产母猪中,ESR、OPN及FSHβ基因全都表现出BB型比AA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外种猪雌激素受体基因对繁殖和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四川省外种母猪的 3个品种 (大约克、长白、杜洛克 )为研究对象 ,采用PCR RFLPs的方法检测其ESR基因的PvuⅡ多态性 ,分析了该基因与产仔数及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初产胎次中 ,ESR基因型间总产仔数 (TNB)和产活仔数 (NBA)差异极显著 (P <0 .0 1) ,BB和AA纯合子间TNB和NBA分别相差 5 .97和 3.72头 ,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每个B基因 2 .98和 1.86头 ;对于经产胎次 ,总产仔数 (TNB)在AA、AB基因型与BB基因型的差异达到 0 .0 1的极显著水平 ,产活仔数 (NBA)在AA基因型与BB基因型间显著差异 (P <0 .0 5 ) ,TNB和NBA母猪每窝BB纯合子比AA纯合子分别多 3.6 8和 2 .89头 ,基因的加性效应为每个B基因分别为 1.84和 1.4 4头。头胎和经产胎次中ESR基因型在初生窝重、2 0日龄头数和窝重、30 / 4 5日龄头数和窝重以及 70日龄窝重之间的差异普遍不显著 (P >0 .0 5 ) ,但是以上 6个性状在ESR基因的 3种基因型间存在BB >AB >AA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7,(3)
以从江香猪母猪为研究对象,选取卵泡刺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作为影响从江香猪繁殖性能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测序技术,对从江香猪母猪的FSHβ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寻找与繁殖性状相关联的遗传标记。结果表明:在受试群体中,发现FSHβ基因第2外显子86 bp处发生C/T突变,该突变为同义突变,产生3种带型,分别命名为TT、CT、CC基因型。关联性分析显示:在初产母猪的产活仔数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中,TT基因型均比CC、CT基因型多,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但初产母猪总产仔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66头,差异显著(P0.05),经产母猪的产活仔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95头,差异显著(P0.05);对于乳头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38对,差异显著(P0.05)。遗传效应分析发现,等位基因T对从江香猪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为正效应,TT基因型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的估计育种值分别为0.87、1.03、0.72。总体上,TT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对从江香猪母猪的繁殖性状数量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选育过程中可注重TT基因型个体的选育。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OPN和FSH-β基因多态性与大白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研究采用了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1 011头大白猪群体中OPN和FSH-β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木乃伊胎、死胎、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产母猪中OPN基因A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显著比AA型个体少0.35头/胎和0.23头/胎(P 0.05);经产母猪FSH-β基因AB型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BB型0.2头/胎(P 0.05)。在初生窝重性状上AB基因型显著高于AA基因型0.54 kg/胎(P 0.05);经产母猪中合并基因型BBAA型的总产仔数比ABBB型多0.45头/胎。大白猪OPN-FSHβ合并基因型中最优分子标记组合为BBAA,OPN和FSH-β基因对大白猪的繁殖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